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套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黝.黑(yŏu) 锐不可当蒙昧.(wèi) 眼花瞭乱
B.悄.然(qiáo) 藏污纳垢燥.热 (zào) 杳无消息
C.娴.熟(xián) 和言悦色翘.首 (qiào) 一丝不苟
D.和蔼.(ăi) 震耳欲聋炽.热 (chì) 广袤无垠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
...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福州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5、对下面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摆脱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
喜悦。
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D.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6、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A.④⑤①③② 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 D.①⑤③②④
7、根据课文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④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⑥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⑦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⑧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⑨《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加点字。
(1)年且.九十(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
(4)身已半入,止.露尻尾(______)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人物描写方法。
4.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秋之天目湖
郭树清
①天目湖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湖水由250平方公里的河湖水汇集而成,俊秀的山、柔情的水,富有神奇色彩。
②秋天的天目湖,宛如成熟的少妇,优雅而恬静。
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
“①”,天目湖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也很丰富。
据称,天目湖里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
水中鲜品、
山林野莱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
其中鱼贝类有几十种之多。
这里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
中国有句古话:“②”。
环湖而居的天目湖人守望着万顷碧波,充满了希望和自豪。
③在湖岸上行走,全身上下润润的,暖暖的,漾着一股浓浓的草香。
目之所及,竹林苍翠,峰峦如黛,云天似锦,真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全身上下通畅,心似轻舞飞扬。
④当我们一行坐上观光船游览天目湖时,两岸景物,影影绰绰,到处可见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时值秋日,正是千树金黄,枫叶正红,素雅娴静,山水相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淼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
湖面上游艇穿梭不息,泛起层层涟漪。
远处群山连绵,岗峦叠翠,山环水绕一直向天边延伸成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天目湖无不呈现了自然、生态的怡静、舒适,顿觉快意与舒畅在心田流淌。
⑤此次天目湖之行,我们还来到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
这里,山地、丘陵蜿蜒起伏,迎着晨曦,远远望去,云雾朦胧、重重叠叠,看不到尽头。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幽径,步入竹林,晨雾散了,太阳出来了,眼前那漫山遍野青碧色的竹子挺拔清秀,碧翠葱郁,晶莹剔透。
山间流水潺潺,河谷、翠竹相映生辉,临风起舞,婀娜多姿,真是入画成仙境,出音似天簌,给人以清新舒醉之感。
这10万竹海即为10万亩的天然氧吧,在秋色正浓的季节里,更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自然美景幽静而壮阔,陶醉其中,它会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轻松,精神变得更加旺盛,旅途劳顿之感顿时尽消。
⑥秋天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天目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上;洒落在天目湖流水淙淙的山涧旁;洒落在天目湖清香嫩绿的茶叶上;洒落在天目湖那修长摇曳的竹海间;洒落在天目湖那果实累累的田园里;洒落在天目湖那绿荫丛中的农舍小楼,秋风拂动游人醉。
⑦岁月流逝,水韵悠悠。
天目湖的风光是美丽的,看不完的春波雪浪,望不尽的孤帆远影,听不够的涛声拍岸,闻不厌的草木芬芳。
天目湖是自然资源的富饶地,勤劳的天目湖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谋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处呈现新农村、新资源、新人居的繁荣景象。
天目湖必将迎来更滋润、更美好的明天。
(选自《散文》2013年第5期)1.请将下面两句俗语填入文中第二段话的横线处,使之语句通畅、表意清楚。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B.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2.仔细阅读第②~④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天目湖的哪些景物?写出了天目湖怎样的特点?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花大量笔墨写了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与写天目湖无关,可删去。
你认为呢?
4.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森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
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天目湖怎样的感情。
2、一条流不尽的河
①家乡有一条属于我的小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没有名字,少有人关注,唯有我时常陪伴它静悄悄地流动。
这河其实是碗口粗的一眼山泉,源头是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险发现的。
也许是它太不起眼吧,虽然一年四季从不断流,但几乎没有人留意过它。
②那河水在极浅极浅的小沟里流淌,发出轻轻的哗哗的声响,像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玄妙的风笛声。
你得倾耳聆听,否则风声、鸟鸣声或是你的呼吸声都会将它湮没。
只要你全神贯注,那乐音就会穿过你的耳朵钻进你的心窝。
甚至有时夜里,还偷偷地跑入你的梦里呢。
③我虽然发现了它的源头,却不知道它流向哪里。
追问大人,他们大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不置可否地走开。
由于我的锲而不舍,终于有人随口告诉我,它流到了嘉陵江,然后又汇入长江。
从此,喜爱之余,我对它竟多了一份敬意(这份敬意大多来源于电视里或是图画中的长江那无与伦比的磅礴的气势)。
这清澈、明净的小泉竟和我崇敬的长江有着神秘的联系!那时我兴奋了好几天,得意地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几乎发布给我所能认识的人。
④于是,我常常伫立在它身旁,看它匆匆地欢快地前进。
我想前方一定有什么在召唤它,就像母亲呼唤我一样。
要不它为什么会穿过那块大石的底下,绕过那个小山包,永不停歇地向前?有时我会挖个小潭或是筑个小坝,想留住它。
可
它绝不眷念,它会在小潭里打几个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或是毫不犹豫地翻过小坝继续前行。
看着它流走的方向,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流向大河!就像我玩累了要回家,大河应该是它的家吧。
⑤不过,什么叫回家,我在读大学后才真正有所体会。
⑥那时,我最怕放寒假,回一趟家就似打一场恶仗。
一节六七十个座位的车厢里往往塞进来两三百人,坐过这种车的人对“身无立锥之地”有着切身体会。
车里大多是学生和返乡的民工,买不到座票的又以民工居多,他们大多衣着马虎,言谈粗俗,有些人的身上脸上还残留着污渍或是建筑工地上的灰尘。
像我这样读过几天书的人那时是极瞧不起他们的,甚至暗地埋怨他们——非要在这个时候来和我们打挤,令我们不能舒舒服服地回趟家!回到家向家人抱怨,母亲只是淡淡地说:“这就是回家,你现在还体会不到。
”
⑦大学的第二个寒假,火车上仍然那样拥挤。
提前两周买到座票的我安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冷眼看着拥挤在过道上的民工,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可悲,那时我仍认为他们不必为回趟家而忍受这样的折磨。
由于中途有人上下,过道上的人也就跟着向前流动,刚才还在你面前的人过不了多久就被挤到较远的地方了,整个过道就像一条流动的河。
⑧不久,一对带着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年轻夫妇吸引了我的目光。
男人穿着印着“##摩托”字样的制服,制服上有几块显眼的油渍,女人穿着简朴而整洁,小女孩被打扮得很惹人喜爱。
这一小家子被推挤到我眼前的时候,我看到了令人惊异的画面: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
⑨不一会儿,男人挎在胸前的小背包里的手机响了,夫妻俩把身子尽力向下蹲了蹲,妈妈柔声地对小女孩说:“宝宝,接电话,可能是爷爷来电话了。
”小女孩懂事地踮起脚尖很费力地拉开小背包上的拉链,抓出一个旧款手机。
那铃声是最普通的座机铃声,却仿佛响彻整个车厢,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
“喂……爷爷吗……嗯……我们在火车上……快回来了……爸爸妈妈给你和奶奶买了好多好吃的……”那甜美的童音和灿烂的笑容深深地感动了我,令我的双眼模糊起来。
那画面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辈子都难忘啊!当我反应过来想给他们让座的
时候,他们已被挤到远处。
看着过道上还在涌动的人流,我竟想起了我的那条小河,一股敬意从心底翻涌上来——家是什么?是父母,是妻儿,是爱啊!回家既是亲人的团聚,亦是一种不渝的信仰!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回家竟是这样的令人震撼!
⑩又临近春节,前几日路过火车站,眼前的场景还是那样熟悉。
各种各样的人挤满了车站,他们有的背着包拎着袋,有的扶着老牵着小。
他们的脸上大多没有我当年的焦虑和不安,眼里满是淡定和从容。
有人说过,春节回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风俗习惯,是历史悠久的人文传统。
是的,千百年前,春节将至的时候,驿道上古道边不也是挤满归家的谪人和游子么?我的眼前再次浮现我的那条小河,那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不就是一条条流不尽的河吗?家的召唤就是大河的召唤啊!
⑪回家是一条流不尽的河,从亘古流向永远!
1.在火车上,我的思想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摘取选文中的词语补充填空。
可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3.⑥⑦两段中,作者一再强调火车上的拥挤,这样写有何作用?
4.除了“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不断流”之外,文章标题“一条流不尽的河”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5.中国人有着重家爱家的传统,这种传统有时体现在过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行为上。
你怎么看待许多中国人过节时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团聚的行为?请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四、写作题(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
....写作。
文题一:考试
文题二:你现在正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自然王国,那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相依相
随,可爱的飞鸟鱼虫深情交谈,欢快的泉水山石友好对话,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你,在那里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请你放飞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如果你选文题二,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成记叙文体;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D
B
B
C
C
虽乘奔御风山山唯落晖老骥伏枥猿鸟乱鸣芳草萋萋鹦鹉洲山随平野尽乱花渐欲迷人眼庭下如积水空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1.(1)将近(2)况且(3)制止、劝阻(4)只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
5.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或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三
1.①B ②A
2.景物有:湖水、竹林、枫叶、群山写出了天目湖风景秀丽、优雅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的特点。
3.不能删去,详写南山竹海,再现此处迷人的景色,道出作者怡悦的心情,衬托了天目景色的优美,同时也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为后面抒情蓄势。
(意近即可)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照射在枫叶上闪烁的光泽比作辱楼渔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湖中流光溢彩、神秘变幻的景色特点。
(意近即可)5.对天目湖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对天目湖未来的美好祝福。
(意近即可)
1.惊异→感动→震撼
2.本句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具体刻画夫妻二人竭尽全力保护女儿的特殊姿势,突出回家的艰辛与执着。
3.突出回家的艰难,为下文刻画一家三口特殊的姿势和写自己对回家的感悟做铺垫(答到一点即对)。
4.火车上拥挤的人流不断向前流动;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就像一条条流不尽的河;中国人过节回家团聚的传统传承了千百年。
5.合乎题意即可,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理由。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