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气候特点类型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的气候特点类型特征
湖北的气候特点
1、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秋多变,夏冬长春秋短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8℃,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
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3-6℃;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
四季分明,夏季最长,平均为121天;冬季次之,为116天;春秋季短,约64天左右。
入春较早,平均3月21日入春,南北、东西差异大。
2、降水充沛,梅雨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湖北省年均年降水量1201毫米,远高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32毫米),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其中鄂西北860毫米,鄂东南1491毫米。
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年际和年内间变化大。
1983年降水最多(1678mm),约为最少年(1966年,862mm)的2倍。
年内分布7月最多(204毫米),12月最少(26毫米)。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平均降水量76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其中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
3、雨热同季,气候资源丰富多样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雨热同季,气候资源丰富多样。
大部分地区≥10℃积温和日数分别在4500~5400℃和200~250天,西部山区立体气候资源丰富,为农林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风能、太阳能及空中云水资源均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湖北的地理环境
气候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
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2 。
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
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
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
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
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
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
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
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地形地貌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位置境域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
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
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水文
湖北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另有中小河流1193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
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公里。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
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
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
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平方公里。
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湖北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湖北省已发现矿产136种 (不含亚矿种 ,下同 ),约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81%;其中已查明了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7种 ,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6%;已发现但尚无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49
种。
列入《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有80种 (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地下水、矿泉水等未列入 )。
已上《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矿区956个 ,矿产地1287处 ,产地数较多的矿产有 :煤、铁、磷、石灰岩、铜、金、硫铁矿、银、矿盐、铌、钽、芒硝、白云岩、粘土、石煤等。
1287个矿产地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矿产地占90%,大型、特大型的矿产地仅占6.9%。
磷、矿盐、芒硝、石膏、铁、铜、金、银、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矿产。
化肥用橄榄岩、碘、溴、石榴子石、累脱石粘土、建筑用辉绿岩居全国首位。
保有资源储量位于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7种。
按2000年底保有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统一计算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 ,湖北省为14728亿元 ,居全国第14位 ;人均潜在总值2.48万元,居全国第17位。
生物资源
截至2014年,湖北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 70属、1 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 种。
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
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
除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外,还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
藤本植物,种类多而分布广,价值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娄等10多种。
全省的草本植物有2500种以上,其中已被人们采制供作药材的有 500种以上。
湖北在动物地理区划系统中属东泽界、华中区,有陆生脊椎动物562种,其中两栖类45种、鸟类415种、哺乳动物102种。
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2种。
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 种。
全省共有鱼类176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
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36处,其中半数以上在湖北境内。
水资源
2015年,湖北省地表水资源量991.1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33.2毫米,与上年比较偏多11.9%,与常年基本持平(偏少1.5%)。
其中我省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986.2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34.4毫米,与上年比较偏多11.9%,与常年基本持平(偏少1.4%);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59.2毫米,与上年比较偏多7.8%,比常年偏少11.6%。
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