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对比阅读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对比阅读10篇
01《狼》《黠鼠赋》对比阅读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注】①拊(fǔ):拍。

②橐(tuó):袋子。

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在
11.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12.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

13.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02《狼》《俏皮话》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乙】狐笑猪日:“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孤曰:“我之,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

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③言功,只合④做我的牺牲回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注】①衣被苍生:造福百姓②贸贸然:莽莽潼撞的样子。

⑧辙:就。

④合:能、配。

⑤牺:古代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动物,文中指食物。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屠大窘.()(2)一狼洞.其中()
(3)焉.能及我()(4)语未竟.()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从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与狼的较量中,“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1)处境困迫,为难。

(2)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3)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

(4)结束,完毕。

16.(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
17.【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乙】文: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应该谦虚做人。

18.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几块骨头;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03《狼》《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甲】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投之.:指示代词,此指代狼
B.一狼洞.其中:挖洞。

C.又何间.焉:参与
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C.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D.既克,公问其故——打败齐军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齐军失败的原因。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文均紧扣题目行文:甲文重在写“狼”,先后写狼的胆怯、狡黠、贪婪和无能可笑;乙文重在写曹刿之“论”,战前之论、战时之论和战后之论。

B.两文都涉及危急关头的抉择:甲文屠户在个人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丢掉幻想,勇敢地选择了战斗;乙文曹刿在国家遭到强敌入侵的危急关头,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参与保家卫国的谋划与战斗。

C.两文都表达对敌斗争的取胜之策:甲文告诉人们,狼来了,怎么办?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乙文表明战争取胜之道的前提是取信于民,还要善于把握有利的战机。

D.两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所不同:甲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曹刿的形象。

答案:
2A3D4A
04《狼》《义鼠》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
[甲]一屠晚归,……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似甚恨怒,然遥忘不敢前。

蛇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噘其尾。

蛇怒,退身出。

鼠故③便捷,欻然④遁去。

蛇追不及而返。

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

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蛇出,吐死鼠于地上。

鼠来之,啾啾如悼息⑤,衔之而去。

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

②果腹:饱腹,满腹。

③故:本来。

④欻然:忽然。

⑤悼息:悲伤叹息。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瞪目如椒
D.如是者/久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意.暇甚()(2)一狼洞.其中()
(3)其一为.蛇所吞()(4)及入穴.()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一狼径去.②衔之而去.
B.①止.有剩骨②一狼得骨止.
C.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亦毙之.
D.①狼不敢前.②嚼如前.状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

”这里的“黠”和[甲]文“狼亦黠矣”在情感态度上有何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B
6.(1)神情(2)挖洞(3)被(4)等到
7. A(B.只,仅仅;停止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D.上前,向前;上次的)
8.(1)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来诱惑敌人的。

(2)蛇入洞,老鼠就过来;蛇出来,它就走开,像这样反复了好长时间。

9. [甲]文的情感态度是批判和讽刺;[乙]文的情感态度是肯定和赞扬。

[译文]杨天一说:(曾)看见两只老鼠出洞,其中一只被蛇吞下,另一只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非常愤怒,但它只是远远地盯着不敢向前。

蛇吃饱了肚子,就蜿蜒地向洞内爬去;刚爬进一半,那只老鼠猛地扑来,狠狠地死咬住蛇的尾部。

蛇生气了,急忙退出洞来。

老鼠本来就非常机灵敏捷,便飞快地跑了。

蛇追不上,又入洞。

老鼠又跑回来和上次一样咬住不放。

蛇入洞,老鼠就过来;蛇出来,它就走开,像这样反复了好长时间。

最后,蛇爬出洞来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那只老鼠才作罢。

它用鼻子嗅着自己的同伴,吱吱叫着悲鸣痛悼,(继而)用嘴衔着死鼠离开了。

我的朋友张历友为此写了一篇《义鼠行)。

05《狼》《有富室偶得二小狼》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18题。

(共6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③!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①[俟]等待。

②[啮niè]咬。

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狼不敢前犬又如前
B.恐前后受其敌敌众我寡
C.一狼径去相委而去
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7.翻译文中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一直距离远远地跟着屠户。

理解: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骨已尽”,屠户仍没甩掉两只狼,处境更加危急,引出下文的“屠大窘”。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理解:屠户发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于是趁机“暴起”,结果了狼的性命。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假寐”和“伪睡”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C(2分)
17.B(2分)
18.①(狼)“假寐”是为了“诱敌”。

②(富室主人)“伪睡”是为了发现“群犬呜呜作怒声”的真相。

06《狼》《牧竖捕狼》对比阅读1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有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趴地。

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9.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
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10.用现代汉语表达文中划线句子。

(4分)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

【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

【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1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

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B
10.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啊?牧童从树上下来看狼,母狼已经断气了。

11.D
12.屠户靠勇,牧童靠谋。

我赞同以谋取胜,因为它展示了人类有智慧。

07《狼》《牧竖捕狼》对比阅读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20分)
【甲】蒲松龄《狼》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6分)
(1)并驱如故.()(2)屠暴.起()(3)博学而笃.志()
(4)其人舍.然大喜()(5)意.甚仓皇()(6)相去.数十步()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
B.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1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一狼径去.
B.屠乃奔倚.其下
C.屠自后断其股.
D.身亡.所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段内容,谈谈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1)旧的,原来的(2)突然(3)坚定(4)同“释”,解除,消除(5)神情(6)距离
12.C
13.B
14.(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狼听到了声音向四张望,才望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于是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那一边,边跑边叫像之前一样。

15.甲文中屠夫一次又一次投给狼骨头,狼仍然紧紧跟随其后,狼还迷惑屠夫,企图偷袭他,但最后还是被屠夫识破,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愚蠢(2分);
乙文中的狼为救小狼两处奔波以至气绝身亡,体现了伟大的母爱(2分)。

08《狼》《聊斋志异·牧竖》对比阅读1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9.下面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小狼二
D.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2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B 19.C 20.D
21.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08《狼》《聊斋志异·牧竖》对比阅读2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0分)
【甲】狼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9.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B(2分)
7.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2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2分)
8.D(2分)
9.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2分)
09《狼》《狼.其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④吹之。

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俗称“窝棚”。

③顾:然而,可是。

④吹豕之法:豕(sh ǐ),猪。

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隔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

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顾.野有麦场()(2)一狼洞.其中()
(3)令不可去.()(4)股.直不能屈()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B.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C.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D.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通过屠户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和的本性;【乙】文屠户用(方法)杀死恶狼。

(3分)
答案:
6.(1)看,视(2)挖洞(3)离开(4)大腿
7.B
8.(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如果不是屠户,谁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意思相近,句子连贯即可,每小题3分。


9.贪婪、凶狠、狡诈、可笑(任选其二即可)吹豕之法
10《狼》《列子学射》对比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