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相关风险及应对机制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被 收购 的不 良资产尽 可能延缓被收购。 类似地 , 由于许多企业都 有想 获得债转股 的名额 的要求 ,银行企业之 间往往 出现联合作假
的行 为 。 外 , 些 国有 银 行 因为 有 了 资 产 管理 公 司这 样 一个 坚 强 另 一
的后 盾 ,在贷 款时会变得更加大胆 ,忽视货款可能H现 的许多风 { 险, 产生 “ 有债 国家担” 的依 赖心理 。 这样一来 , 债转股 不仅 没有解 决历 史遗 留下来 的不 良资产 , 的小 良贷款义会层出不 穷 , 新 屡禁不
定 和企 业 进 行 改革 的负 担 和 阻 力 的 情况 ,有 的甚 至造 成 了 国有 资
妙利用信息不对称特征 , 掩盖许多不利于实现债转股 的因素 , 或者 提供一些虚假财务信息 , 夸大资不抵债状况 , 以达到实施债转 股的
目的。 而一旦这种交易成功实 现 , 资产管理公 司就 只能得到毫无盘 活价值的股 权 , 其不仅难以收回投资资本 , 而且其实是接收了一个 无药可救的烂摊子 ,从而必然 造成了政府财政 资金 的大量浪费。
转股条件的 目的。 另外 , 不少实行债 转股 的企业与 当地政府之间有 着这样那样 的联系 。 当资产管理公 司准备 出售 、 转让企业 股权时 ,
产的严重流失 。 可见 , 债转股 在发挥化解不 良资产风险 , 提高企业 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 了其潜在风险。 基于此 , 本文拟对债转股实施 中的相关 风险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
博士论点 I otrl ou coa F rm D
债转股相关风险及应对机制思考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泽荣 赵怀超
债转股 , 是债权转 股权 的简称 , 包括债权 的消灭和股权 的形成 两个 方面 。自19 年9 9 9 月我 国在北 京建材集 团实施债转 股试点 以 来, 国家通过债转股以图增加资本活性 , 减轻 国有企业负担 , 适时 降低 金融风 险 , 大多数 实行 债转股 的企业 因此获得 了良好的政策 、 经济环境 , 企业 的经营趋向 良好 , 债务负担有所 减轻 , 管理机制得 到改善 , 各项盈 利指标 趋 向良好 。 尽管如此 , 仍有某些 企业在债转 股后 , 出现资产非但没有保 值增 值 , 反而成了当地政府维持经济稳
止 。 然 , 与 债 转 股 的初 衷 背 道 而 驰 。2 企 业 损 企 业 无 疑 是 显 这 () 、 亏
公司的利益追求与股东权益相悖 。 根据《 国家经 贸委 、 中国人 民银 行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 》 由于 国务院规定资产管 ,
理公司只能是 阶段性持有股份 , 即实行转股之后 , 资产管理公 司将


债 转 股 相 关 风 险 分 析
( ) 一 道德 风险一
债转股 中的欺诈敞假 问题 包括 :1银行 。 ()
在已有实践中 , 债转股中涉 及银行 的不 良资产 , 中不少实 际上是 其 收回可能性较 高的贷款 , 且能够带来一定利息收入 , 并不是真正意
义上 的死 账 。 此 , 行 本 应 该 想 到 去剥 离那 些 真 正 无 法 收 回的 坏 对 银 账 , 不 是 尚有 机 会 收 回 的贷 款 。 而 , 转 股 过 程 中 , 些 银 行 却 而 然 债 有 采 取 一些 非正 常措 施 , 努力 使 不 该被 收 购 的不 良资 产 被 收 购 , 使 而
出于 自身利 益的考虑 , 地方政府会 出面干预这些市场经济活动 , 其
结果导致资产管理公 司的正 当利益受损 , 并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 () 4 资产 管理公司 ( se ngm n o pne , MC 。 为政策 A stMaae e t m a i A )作 s C s 性公司 ,资产管理公 司在 成立 时就被设定 了固定 的生命 周期 , 因 此, 追求 短期 利润成为其天然 目标 , 经营 中频频 出现 短期 行为 。 为 了尽快让不 良资产脱手 , 资产管理公 司往往会有 意压低价格 , 而 从 直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 使 国家成 为最终 的利益受损者 。 致 目前 , 已经出现了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将手中持有 的资产 ,以较低的价格 出售给民营企业 , 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实例。 ( ) 二 管理风 险—— 资产管理公司的 角色 包括 :1 资产管理 ()
() 3 地方政府 。 有少数地方政府 为了地方政绩 , 减少亏损企业 的数
量, 因而有意钻债转股政策的空子 , 将符合条件 的企业与一些不符
合条件 的严重 亏损企业人为捆绑在一起进行债转股 ,导致转股企 业刚一成立 就陷入经营 困境。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与部分企业 串通 舞弊 , 虚增 固定 资产价 值 , 新成立的企业折 旧压力 巨大 , 缴纳 使 应 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剧增 , 造成财务状况恶化 的假象 , 以达到符合债
[] 2 葛家澍、 杜兴 强:会计理论 》 复旦 大学出版社20 年版。 《 , 05
债转 股中实际收益者 。 为了摆脱 巨额债务负担 , 有些企业 可能会巧
配 比等基本会计原则 。递延 损益”部分 由 “ 延收入” “ “ 递 、待摊费 用 ”“ 、长期 待摊费用 ” “ 延所得税费用 ” “ 和 递 (递延所 得税费用 ” 科 目贷 方余 额以负数反映 ) 或有 收益 ” “ 有损 失” 和“ 或 等项 目构成 , 用以反 映会计 主体所发生的性质上属于收入 、费用但 因不满足收 入实现或 费用配 比原则而应予递延的跨期损益 ; 在列示 方位上 , 除 或有损益应列示于 “ 时价值 ” 现 栏外 , 其它递延 损益 均列示于 “ 历史 成本 ” 。重计价损益 ” 栏 “ 部分 由“ 重计价; ” “ 刊得 、重计 价损失” “ 、外 币折算损 益” 等项 目构 成 , 以反映会计主体正 常经 营活动之外 ,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