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与翻译
作者:陈剑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5期
【摘要】霍尔的语境观独树一帜,从其观照翻译尚需深入。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语言意义的处理,也是对语境的处理。语际翻译是低语境的语言文化传播行为。
【关键词】语境意义翻译
【Abstract】It is of necessity to further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from Hall’s unique theory concerning context,which is essential for translation and closely correlates to meaning。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is transmitt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low context.
【Key words】context; meaning; translation
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语境对于翻译这种常常跨文化、跨语言、有时跨时空的交际活动自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也得到了诸多翻译研究者的重视。Newmark就曾说过:“...;context is the overriding factor in all translation,and has primacy over any rule,theory or primacy meaning .”(在所有类型的翻译中语境是超越任何法则、理论或基本词义最重要的因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方的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先后被引入我国,从语境角度来观照翻译(翻译语境研究)逐渐发展,在近十几年成为国内译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不但引发学者论战,还涌现了不少的学术专著和论文。除了主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语境观之外少数翻译研究者借鉴了爱德华霍尔的语境观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但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只是对中西文化语境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只停留在文化语境结构差异或错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的描述和例证上,缺少了应有的深度。
一、爱德华·霍尔的语境观
爱德华·霍尔被誉为跨文化交际学之父,他提出的语境观也是基于跨文化交际的,不是基于语言学的。霍尔认为:“语境是有关一个事件的信息,跟该事件的意义密切关联。”他进一步指出“代码、语境和意义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即使相同的代码由于语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他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交际文化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霍尔在其l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境文化,给比较文化提供了许多精当的参照系。在书中,霍尔是这样定义高语境文化的,即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
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在高语境文化中,环境因素在编译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交往时较多的信息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寓于明码之中的信息相对少些,因此高语境文化的成员在交际时重“意会”,需直接用语言传达的信息较少。与之相对应的,是低语境文化,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在低语境文化中,明码在编译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所蕴含的信息相对较少,大多数信息需明确表达出来,人们的交流遵循直接的原则,所以低语境文化的成员在交际时重“言传”。霍尔认为,低语境编码信息主要体现在言语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低,一切都需要通过精确无误的言语表达;而高语境编码对语境的依赖程度高,许多意思都包括在语境之中,无需一一点明。高低语境文化人士之间的交往根本上是跨语境交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语境中语义的承载主要不是语言性的,而是非语言和语境性的。语义主要从存储的非语言及语境中衍生出来,信息不是包含于语言传输中。而在低语境中,语义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本身,非语言的即语境性信息对语义的影响是有限的,语义主要包含于进行交际的语言中。高语境中的信息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而低语境中的信息解码则主要在言语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小。
霍尔的语境观与语言学家的语境观最大的不同是,霍尔的语境观是排除了上下文语境的,这与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相似,所以他的语境观相当于语言学家的文化语境观。霍尔的语境观并不涉及语境的细分,而研究语境的构建。需要强调的是霍尔的语境性是一个连续体,因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涉及的双方,也只有在跨文化比较时才可以说高和低语境。
二、爱德华·霍尔的语境观与翻译
语际翻译按照霍尔的语境论就是低语境传播。无论是从高语境文化到低语境文化,还是反之,文化的异质性决定了翻译的低语境性。文化的语境性的高低是相对而言的,即使是低语境文化也不可能让所有的语境因素进入文本,因此翻译的跨语境性质共同决定了翻译的低语境性。翻译的低语境性使得翻译的重难点变成了意义的选择、确定和补充完整,必须对语境进行重构或适应,基于此我们可以说翻译即翻译语境。尤其是和原语词形、语音紧密相关的就成为了译者头疼的事,也成为了不可译论者的理由之一。陈宏薇就说过汉语的拆字无法翻译,另外汉语的双关和回文等修辞格也极难翻译的,反之亦然。
1.语境与译者。译者是语境化了的译者、译者无法超越其所在的历史语境。每一个译者都在某一特定时空的存在,其经历、学识决定其知识、能力和认知,决定其翻译观念和翻译选择,译者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比较金介甫与杨宪益夫妇翻译的沈从文的《边城》,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待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大为不同,金译保留原语的特征,并对其进行阐释且多在文内,他的翻译策略概括为直译加解释,杨译往往简化或不保留原语特征,他们的翻译策略概括为意译,偶尔加注也是在文外。他们的翻译差别体现了职业特征,金是研究沈从文的著名汉学家,对汉文化的深刻研究使得在其翻译中有意无意的呈现,而杨氏夫妇是职业的翻译家,他们的翻译简洁、流畅、更具可读性。看一个例子。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