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传教学设计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敬亭传》教学设计
张孝纯
(一)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收入黄宗羲的《柳敬亭传》。
在入选时编者删去原传尾部两节。
这里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仍按原传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这篇传记的作者,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因而不必再加介绍。
这篇传记的主人公柳敬亭,虽然生当明末清初的乱世,而且他同当时的一些历史人物(如左良玉)和历史事件(如左良玉清君侧的军事行动)有一些联系,但他本人毕竟只是个说书艺人,而不是重要的军政人物,所以也无需在讲析课文前讲述时代背景,而只在“解题”和解释课文中有关人物、事件时略加说明就可以了。
这篇传记原文共字,对高二的学生说来,无论语言文字障碍或是社会生活隔阂,都不很大。
其中只有几个生字(如:咍、嗢、噱、喟、剽),几个专名(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盱眙、云间、宁南、皖帅、马帅、钱牧斋),少量需加诠释的一般词语(如:犷悍无赖、以其技鸣、简练、揣摩、进乎技、旅会、设意、委巷活套、宰执、尔汝、檀板、倡优、授摄),一个典故(优孟摇头而歌)。
这些,学生依靠课本注释和工具书,估计可以解决大半,只需教师在必要时稍作补充解说即可。
至于这篇传文的写法,除开头、结尾外,正文部分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着重介绍柳敬亭的几个生活经历的片断,对于这种记叙方法,高二学生是很熟悉的,也不用再讲。
那么,据我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除字词常规教学外,应是要求学生熟读、读懂全文,从中学得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而教学难点则是正确把握作者对柳敬亭的态度和传记的中心思想。
根据以上情况,我以为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用三个课时,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可以是: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学
可提出下列自学提纲
.借助课本注释、工具书和向教师质疑,默读全文;
.在默读基础上小声朗读全文;
.对课本未加注或虽已加注却不甚明白的字句和问题,在笔记本上写出补充注释;
.抄写以下“思考题”,并在进一步自学的过程中予以思考、试答。
这些思考题是:()作者以“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喜》……”开头,有什么作用?
()本文记述了柳敬亭哪些生活经历?其中哪些方面是记述重点?表现出柳敬亭的什么性格
特征?
()对于柳敬亭说书的技艺和他参与左军机密,作者各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语句里可以看出他的这种态度来?
()作者写“马帅”(马逢知)和钱牧斋(钱谦益)对柳敬亭的态度,是出于对他同情,还是不满?何以见得?
()结尾两句,作者叹惋宁南伯左良玉败亡的原因在于“以倡优为腹心”,你认为对不对?作者为柳敬亭作传,为什么最后以指责左良玉作结?
()作者为柳敬亭作传的意图是什么?这篇传记的中心思想,应当怎样概括?
第二课时:课堂讲读
.指定六名学生分六段朗读全文,每读一段就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六段是:第一段由开头至“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第二段由“柳敬亭者”至“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第三段由“宁南南下”至“富贵若此!”第四段由“亡何”至“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第五段由“马帅镇松时”至“故牧斋以此谐之。
”第六段由“嗟乎”至“不亡何待乎!”
.重点讲析第一段至第四段:
()由四名学生分段试讲,教师点拨、补充。
()在试讲过程中组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研究上一课时提出的“思考题”、、。
第三课时:继续课堂讲读、总结
.指定两名学生试讲本篇其余部分,教师点拨、补充。
.在试讲过程中组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研究第一课时提出的“思考题”、、。
.师生共同总结中心思想。
(这篇传记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柳敬亭主要生活经历和高超说书技艺的介绍,还他以“倡优”的本来面目。
这里表现出作者封建士大夫的阶级偏见。
.综合练习作业:学习本篇写法,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传记(《×××小传》)。
堂匕构思,用一节作文课完成。
要求:
()简述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着重从业务活动和政治活动两方面记述他的主要事迹(要写实,不准虚构),力求写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来;
()把描写性叙述、概括性叙述和简要的评论三者较好地结合起来,叙写、评论要注意有分寸,防止片面性;
()开头,要写几句能引人悬念的“引子”;结尾,要写几句能启人深思的评语;
()篇幅在千字以下。
(二)
上述教学设计.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说来,似嫌要求偏低。
因此.我更倾向于另一种教学设想,即:以此文为中心教材,而另外补充两篇对比性教材,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展开讨论,使学生的能力、智力获得更充分的发展,并初步掌握在阅读中利用参考资料的读书方法。
第一篇对比性教材,是号称“江左三大诗人”之一的吴伟业写的《柳敬亭传》。
我们知道,柳敬亭虽是说书艺人,但由于他技艺超群,又颇有些豪情侠气,因而为东林、复社中许多著名文人所赏识,甚至不少人赠以诗文、为之写传。
黄宗羲的《柳敬亭传》和吴伟业的《柳敬亭传》,是最著名的两篇。
吴《传》在前,黄《传》是由于不满于吴《传》而另写的。
黄宗羲在《柳敬亭传》的“附记”里写道:
“偶见《梅村集》中张南垣、柳敬亭二传:张,言其艺而合于道;柳,言其参宁南军事,比之鲁仲连之排难解纷。
此等处,皆失轻重。
亦如弇州州志刻工章文与伯虎、征明比拟不伦,皆是倒却文章家架子。
余因改二传。
其人本琐琐不足道,使后生知文章体式耳。
”
吴、黄两《传》前小半内容相同,只是吴《传》细密,黄《传》简炼而已。
学生精读黄《传》之后略读吴《传》前半,可以相互印证、发明,收到巩固加深的效果。
两《传》的后大半有重大差异——语言、材料、观点、态度都有很大不同。
学生对这些相异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分析批判能力,而且可以从这两篇传文的得失中了解到“传记”的基本写作原则。
第二篇对比性教材,是清初大封建官僚、“一代正宗才力薄”的著名诗人王士祯论柳敬亭的短文(见《分甘余话》卷二)。
这是现存有关柳敬亭的诗文中唯一持全盘否定态度的一篇。
把吴《传》、王“文”略加删节和评注,印发给学生,使他们比同求异,对唤起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应该都是很有益的。
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以为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作如下考虑:
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的古汉语水平,完成中心教材(黄《传》所应担负的字词句常规教学任务(略);
.通过对黄《传》、吴《传》和王“文”的比同求异,使学生掌握写传记的基本原则和初步能力;
.通过对这三篇文章的比较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时数:共四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由学生精读中心教材(黄《传》)。
要求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并向教师作口头和书面的质疑。
.第二课时:由学生粗读对比性教材《吴《传》和王“文”,两文均由教师预加简明的评注,印发给学生(见附录一、附录二)。
教师在辅导时随时予以点拨。
.第三课时:用朗读、解疑、讨论、谈话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中心教材——黄《传》。
()全文可分为六段,由六名学生分段朗读。
()说明第一段大意。
(由宋代“演史小说者”引出本传的主人——柳敬亭)解答学生的质疑。
(略)讨论、谈话:用这种引起法开头有什么作用?(①表明柳敬亭是宋朝以后说书艺人中的最佼佼者,起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由于元明统治者多次横暴摧残说书艺人,所以在这段期间留下姓名的很少,而柳敬亭声誉独著,这就不能不使人急于知道他的艺术、人品、事迹究竟如何。
②《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是它们的作者孟元老、周密分别在宋室南渡和南宋灭亡之后追忆故都的笔记,其中寄寓着作者的“故国之思”;而黄宗羲为柳敬亭写传也在南明覆灭之后,他由上述两书写起,显然也寓有兴亡之感。
)
()说明第二段大意。
(交代柳敬亭的籍贯、本姓和改变姓氏的原因,着重介绍他在莫生指教下刻苦锻炼、获得高超技艺的经历。
)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谈话:作者是怎样介绍柳敬亭的高超演技和他取得高超技艺的主客观原因的?(通过别人的言论和反应间接介绍其演技,如莫生的话,盱眙市人和扬、杭、金陵缙绅的反应;从名师的谆谆指教和柳敬亭的虚心受教、勤苦学习两方面介绍他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
()说明第三段大意。
(介绍柳敬亭得到左良玉的信任和器重。
)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谈活:作者写柳敬亭与明将左良玉的遇合,是褒,是贬?何以知之?(似褒实贬。
这一点可从两方面见出:①本段与结尾相呼应,结尾指责左良玉“以倡优为腹心”,正以本段为张本;②“敬亭耳剽口熟……”“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和“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等语句,也透露出贬意。
)
()说明第四段大意。
(介绍明亡以后柳敬亭复操故业时说书技艺又有进境。
)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谈话:在本段里哪些话指出了柳敬亭的生活经历间艺术造诣的关系?(敬亭既在军中久……每一发声,使人闻之,或如……)用了哪些比喻形容柳敬亭的卓超技艺?(“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
”)这些比喻,同下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表现出柳敞亭说书和作者写传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比喻暗示,柳敬亭运用他的说书艺术把朱明失国、河山变色的亡国之痛,巧妙地表达了出来,与下文在内容上是一致的;这儿句既表现了自称“两朝百姓”的柳敬亭的兴亡之感,也表现了明末遗老黄宗羲的亡国之悲。
是作者对柳敬亭说书艺术的最深刻的捕写,也是对柳敬亭其人最着力的赞美处。
)
()说明第五段大意。
(介绍马逢知、钱谦益对待柳敬亭的态度。
)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淡话:作者介绍马、钱二人或以“倡优”相待、或以“别字满纸”相嘲,是出于对他的同情,还是对他的不满?(马逢知是叛明降清的军阀,当时任苏松常镇提督,驻军松江,他以“倡优”待敬亭,原不足怪;钱谦益是屈膝降清的官僚,他与柳敬亭交谊很深,甚至互相讥嘲,而且钱在《为柳敬亭募葬疏》中盛赞敬亭是“为人排难解纷、生死肉骨”的“今之优孟”,柳敬亭写别字也不是可讥笑的事。
因此,这两件事本来都不必写入传中。
黄宗羲写了这两点,实是由于对御敬亭的不满——不满意他不能脱出“倡优本色”。
)
()说明第六段大意。
(责备左良玉“以倡优为腹心”导致败亡。
)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谈话:作者为柳敬亭作传,为什么以指责左良玉结尾?(由不满于柳敬亭进而指责左良玉,目的在于深主题——由一个小人物的际遇看国家大事的成败。
)黄宗羲的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实
际?(左良玉的败亡有极为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是他未能正确处理他与南明政权,满清政权
和农民起义军之间非常复杂的矛盾,而不是由于器重柳敬亭之类的所谓“倡优”、“市井小人”。
黄宗羲的错误看法,显然是出于封建阶级的偏见。
)
.第四课时:比较分析黄《传》、吴《传》,王“文”。
()比较黄、吴两《传》的异同:
①先概括指出两传的相同点:
(甲)写籍贯、姓氏、出身、经历,同;
(乙)写从莫生学艺、技艺超群,同。
②再比较两传的相异点。
先通过小议、谈话明确认识,然后列出下表:
黄、吴两《传》比较表
篇目黄《传》吴《传》
叙述顺序按时问自然顺序有补叙(补叙从莫生学艺、救陈秀、从武昌归)
材料取舍取:籍贯、本姓、亡命、盱眙说书、从莫生学艺、赴扬州杭州南京、入宁南幕、奉命至金陵受礼敬而无所不安、贫困如故始复理故业、晚年说书抒亡国之恨、马与钱对柳的轻视与戏谑。
舍:处已不亢不卑、宁南幕中排难解纷诸事、再贫困而意气自如、说宁南故事而欷歔洒泣、发无聊不平之气而晚节尤进。
取:籍贯、本姓、亡命、盱眙说书、从莫生学艺、赴扬州杭州苏州金陵、处已不亢不卑、宁南长刀遮客而旁若无人、宁南幕中排难解纷诸事、从武昌归金陵自安旧节起居故人无所改、再贫困而意气自如,说宁南故事而欷歔洒泣、晚节尤进。
舍:市井小人道旁私语、说书抒亡国之恨、马与钱对柳的轻视与戏谑。
记事详略详写学艺和说书详写在宁南幕中事
语意褒贬对说书技艺则褒,对政治、人品则有所眨一味褒扬,尤推重人品
中心题旨意在还柳敬亭以“倡优”本面意在表明柳虽优人,却热肠侠骨,有古游侠辩士之风
()比较分析黄《传》,吴《传》、王“文”在观点上的分歧
①吴(《传》:一味褒扬。
他把柳敬亭看作“天下之辩士,诸侯之上客”(吴所写《柳敬亭赞》中语)。
而他褒扬的重点是柳在左良玉军幕中排难解纷和国变后不忘故侯的品德。
②王“文”:全盘贬斥。
他“抹宁南兼抹敬亭”(夏荃《退庵笔记》中语),而且把柳敬亭说得“与市井之辈无异”,甚至诋毁“东林诸公”和一切欣赏柳敬亭说书艺术的人。
③黄《传》:有褒有贬。
他褒扬柳的说书艺术,充分肯定柳在说书时流露出的爱国情绪,但对柳在宁南幕中和与丧失民族气节的文人官吏相周旋的行为,则执贬抑态度。
他把柳敬亭仍然视为“琐琐不足道”的“倡优”。
总之,吴《传》失之推崇过甚(这与吴伟业敬重左良玉因而联带敬重柳敬亭有关);王“文”失之否定过多(这与王士祯对左良玉和东林党人不满而迁怒敬亭有关);黄《传》立论较公正,但以“倡优”视敬亭,并把器重柳敬亭之类的小人物看成左良玉败亡之因,则又是为封建正统观念所局限。
()研究传记(包括评传)的基本写作原则:
①记事真实(不虚构,不篡改):真实是传记的生命。
②持论公正(不溢美,不溢恶,坚持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
()布置读写结合的思考题:通过比较分析,
我们知道了三篇文章的得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书<柳敬亭传>后》。
要求:,
①不重复原作中情节,而是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不同,并略加批判;
②从三篇文章的得失中归纳出窍传记的基本原则;
③联系当前写传记、写报道、写回忆录之类的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阐述这些原则;
④篇幅在八百字以下。
【附录一】吴伟业《柳敬亭传》(略有删节)评注
原文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泰州原属扬州。
)盖曹姓。
(盖:原来。
)年十五,犷悍无赖,名已在捕中。
走之盯眙,(盱眙,在江苏西部。
)困甚,挟稗官一册,(稗官:指历史演义小说。
)非所习也。
耳剽久,(耳剽:用耳朵剽窃,意谓从别人口中听得。
剽,ā,掠夺。
)妄以其意抵掌盱眙市,(抵掌:击掌。
古语:“抵掌而谈”,后常用“抵掌”代剧谈快论。
这里指淋漓痛快地说书。
)则已倾其市人。
(倾: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倾动、倾倒、轰动。
)好博,(博:赌钱。
)所得亦缘手尽。
(缘手:顺手、随手。
)有老人,日为醵百钱,(醵,ù,凑钱,指说书时老头儿替他向听众敛钱。
百钱:一百文铜钱。
)从寄食。
(在老头儿家里食宿。
)久之,过江,休大柳下,生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
”(氏:用作动词,姓,以……为姓。
)闻者以生多端,(多端:好多事。
)或(有的人。
)大笑以去。
评注:敬亭因触犯仇家而犯罪,以正直著名的巡抚李三才(东林党领袖人物)减其罪,遂逃亡。
据沈默《发幽录》,柳敬亭醉卧安徽宣城县北敬亭山下。
垂柳拂其身,于是改姓柳,名逢春,号敬亭。
改姓名显然为了避仇。
后二十年,金陵有善谈论柳生,(金陵:南京。
)衣冠怀之,(衣冠:士大夫。
怀:来到。
)辐辏门,(辐辏:集聚。
)车尝接毂;所到坐中皆惊。
……或问生何师。
曰:“吾无师也。
吾之师乃云间莫君后光。
”(云间:江苏省松江。
)莫君见之曰:“夫演义虽小技,(演义:指说书。
)其以辨性情,(分析辨别人们的性格心理。
)考方俗,(观察各地的风俗习惯。
)形容万类,(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
)不与儒者异道。
……非天下至精者,其孰与于斯矣!(与,参与。
与于斯,指做得好这种事。
)”柳生乃退,就舍,(住下来。
)养气、(锻炼丹田气力。
)定词、(审定、订正说书的文词。
)审音、(研究各种声音的特点和变化。
)辨物,(分辨各种人物和事物的特征。
)以为揣摩,期月而后请莫君,(期月:一整月)莫君曰“子之说,未也。
闻子说者,欢咍嗢噱,(欢咍:欢笑。
咍,ā。
嗢噱,āù,大笑不止。
)是得子之易也。
(易:简易,初步。
)”又期月,曰:(莫君曰)“子之说,几矣。
(几,ī,近,差不多。
)闻子说者,危坐变色,(危坐:端坐。
)毛发尽悚,舌挢然不能下。
(挢,ǎ,翘起、举起。
挢舌:形容非常吃惊的样子。
)”又期月,莫君望见惊起,曰:“子得之矣。
目之所视,手之所倚,足之所跂,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此说之全也。
(全:指完美境地。
)于是听者傥然若有见焉;(傥然:这里是隐隐约约的意思。
)其竟也,(竟:终、毕。
这里指书说完了。
)恤然若有亡焉。
(恤然:惊恐的样子。
亡:失。
)莫君日:“虽以行天下,莫(没有人,或没有什么。
)能难也。
”(难,难住,难倒。
)用补叙法介绍从莫生学艺。
极写莫生之循循善诱和柳生之勤苦学习。
用《列子?纪昌学射》笔法。
周容说,听敬亭说书,似乎见到关羽、李光弼、郭子仪、岳飞、韩世忠和战场情景。
张岱说,听敬亭说《武松打虎》,“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听者傥然若有见”,当非虚誉。
已而,柳生辞去,之扬州,之杭,之吴。
(吴:苏州)——吴最久,——之金陵。
所至与豪长者相结,人人昵就生,其处己也,虽甚卑贱必折节下之,(拆节:降低身份。
这里指对社会地位极低的人不亢。
)即通显,(通显,达官显宦)敖弄无所诎。
(敖弄:调笑戏弄。
诎,通屈,不卑)与人谈,初不甚谐谑,徐举一往事相酬答,(徐:慢条斯理地。
)淡辞雅对,一座倾靡。
诸公以此重之,亦不尽以其技强也。
……“之金陵”与上段开头相衔接。
不亢不卑,见出柳生操守。
“不尽以其技强”,是吴梅村推重柳生处。
此点与黄宗羲不同。
未几,而有左兵之事。
宁南伯良玉军,譟而南,(公元一六四二年,左良玉在樊城被李自成战败,慌忙南下武昌,借口军中无粮,移兵九江,声言到南京“就食”,沿途劫掠,扰攘
不堪。
即黄《传》所谓“宁南南下”。
)寻,奉诏守楚,驻皖城待发,(皖城:今安徽省安庆。
)守皖者,杜将军弘域,与生为故人。
(生:指柳敬亭。
)宁南尝奏酒,(奏,进献,这里指左良玉请杜弘域吃酒。
)思得一异客,杜既已泄之矣。
(向左提及柳敬亭。
)会两两人用军,事不相中,(不相中,指两人意见不一致。
)念非生莫可解者,乃檄生至,(檄:这里是指用公函招致。
)进之。
左以为天下辩士,欲以观其能,帐下长刀遮客,(在军幕中密布着手执长刀的兵士来待客。
)引就席。
坐客咸震摄失次。
(失次:乱了位次,乱了秩序。
)生拜讫,诙啁谐笑,(啁,应为“调”,见王念孙《广雅疏证》。
)旁若无人者。
左大惊,自以为得生晚也。
居数日,左沉吟不乐,熟视生曰:“生揣我何念?”生曰:“得无以亡卒入皖而杜将军不法治之乎?”左曰:“然。
”生曰:“此非有君侯令,杜将军不敢以专也。
生请衔命矣。
”驰一骑,入杜将军军中,斩数人,(斩左良玉的逃兵数人。
)乃定。
(兵卒逃亡的情况得以平定。
)左幕府多儒生,所为文檄,不甚中窾会。
(中窾会,中肯,中要害。
) 生故不知书,(不知书:不识字,不通文墨。
)口画便宜辄合。
(口画:口头擘划。
便宜:指处理事务的适当办法。
)左起卒伍,少孤贫,与母相失,请貤封,(官吏呈请皇帝把自己受封的爵位名号移授给亲族尊长叫貤封。
自唐代起就有了这种制度。
貤,í,移。
)不能得其姓,(不知道母亲的姓氏。
)泪承睫不止,生曰:“君侯不闻天子赐姓事乎?此吾说书中故实也。
(故实:典故,可供借鉴效法的旧事。
)”大喜,立具奏。
左,武人,即以为知古今,识大体矣。
阮司马怀宁,(魏忠贤余党阮大铖,安徽怀宁人,南明福王时曾任兵部尚书。
)生旧识也,与左有隙。
(隙:这里指感情上的裂痕。
)而新用事。
生还南中,(指南明首都南京。
)请生曰:“见阮,云何?”左无文书,即令口报阮,以捐弃故嫌,图国事于司马也。
(指欲与阮共图国事。
)生归,(回到南京。
)对如宁南指,(对:回答,指对阮大铖回答。
指:通旨,意图。
)且约结还报。
(约结:定立盟约。
)及闻坂矶筑城(坂矶,在南京西。
马士英、阮大铖曾在这里筑城驻兵,准备与左良玉交战。
)则顿足曰:“此示西备,疑必起矣。
(疑:猜忌。
)”后果如其虑焉。
左丧过龙江关,(丧,灵柩。
)生祠哭。
已,有迎且拜,拜不肯起者,则其爱将陈秀也。
秀尝有急,生活之,具为予言救秀状。
——始,左病,恚怒,而秀所犯重,且必死,生莫得搘捂,(搘捂,īǔ,支持、支撑,这里是相助的意思。
)乃设之以事,曰:“今日饮酒不乐,君侯有奇物玩好,请一观,可乎?”左日:“甚善。
”出所画己像二:其一,关陇破贼图也。
(关陇:今陕西一带。
贼: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称呼。
)览镜自照,叹曰:“良玉,天下健儿也,而今衰!(衰:衰老。
)”指其次,日:“吾破贼后,将入山,此图所以志也。
(志,记。
)见衲而杖者,(衲,à,僧衣。
这里的“衲”和“杖”都用作动词,指穿着僧衣、柱着手杖。
)数童子从其负瓢笠,且近,则秀也。
生佯不省,(省,明白。
)而徐睨为谁。
左语之,(语,告诉。
)且告其罪。
生曰:“若负恩,当死。
顾君侯以亲信,(顾:只是。
以亲信:“以之为亲信”的省略。
)即入山且令相从,(即:若,倘。
)而杀之,即此图为不全矣。
”左颔之。
其善用权谲、为人排患解纷率类此。
(权谲:权谋,谲谏,不直言对方过失的规劝。
谲,é。
率:大体上、大概。
) 写柳敬亭与左良玉通合之由。
写柳敬亭虽为说书艺人,却有游使辨士之风。
当与《桃花扇传奇》“投辕”一出,此并读之。
“长刀遮客”,黄《传》所不采。
杜与左心有嫌隙。
排难解纷事例一。
黄《传》所不采。
黄《传》所谓“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
“天子赐姓”,唐代多有之。
左良玉是东林党重要人物侯恂的部将,而阮大铖是帮助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的人,故“有隙”。
排难解纷事例二。
黄《传》所不采。
又用补叙法。
排难解纷事例三。
黄《传》所不采。
初,生从武昌归,(由左军驻地武昌回南京,即上段所说的“生还南中”。
)以客将新道军所来,(道:从,由。
军所:指左良玉军营驻地。
)朝贵皆倾动。
(以朝中皆畏良玉之故。
)顾自安旧节,(旧节:往日的生活节度。
)起居故人无所改。
(起居:这里作动词用,犹言对待、侍候。
故人:老友。
)逮江上之变,(指公元一六四五年左良玉发兵东下“清君侧”,引起南明内战,而左良玉病死军中一事。
)生所携及留军中者,亡散累千金,再贫困而意气自如。
或问之。
曰:“吾在盱眙市上时,夜寒籍束藁卧,(籍,这里指身下铺垫。
)屝履踵决,(屝履:草鞋。
屝,ē。
踵决:后跟破裂。
)行雨雷中。
窃不自料以至于此。
今虽复落,尚足为生,且有吾技在,宁渠忧贫乎?(宁渠:难道。
渠,通“讵”。
)”乃复来吴中。
每被酒,(带了酒意。
)
尝为人说故宁南时事,则欷歔洒泣。
既在军中久,其所谈益习,(即黄《传》所谓“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亲见之意。
)而无聊不平之气无所用,益发之于书,故晚节尤进,云。
又用补叙法。
即黄《传》所言“尝奉命至金陵”事。
但黄言“敬亭亦无所不安”,表现出“小人得志”的骄态,与吴《传》“自安旧节,起居故人无所改”,大异。
黄《传》但言敬亭“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而不言其“再贫困而意气自如”,更不言敬亭不忘宁南故交事。
敬亭暮景凄凉而好义如故。
但明亡之后,多与降清士大夫相周旋,则“晚节尤进”之说,愧不能当。
【附录二】王士祯论柳敬亭评注
左良玉自武昌称兵东下,(称兵:举兵,举起兵器。
称:举。
)破九江、安庆诸属邑,杀掠甚于流贼。
东林诸公快其以讨马,阮为名,而并讳其为贼。
(并:一同。
)左幕下有柳敬亭、苏昆生者,一善说评话,一善度曲。
(度曲;按谱唱曲子。
)良玉死,二人流寓江南。
一二名卿遗老袒良玉者,赋诗张之,(张:夸大宣扬。
)且为作传。
余识柳于金陵。
试其技,与市井之辈无异。
而所至逢迎恐后,预为设几焚香,(几,ī,几案。
)瀹茶片,(瀹,è,煮、烹。
)置壶一杯一。
比至,径居右席。
(右席:上位。
)说评话才一段而止,人亦不复强之。
爱及屋上之乌,憎及储胥。
(语出《尚书大传?大战》:“爱其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憎其储胥。
”储胥:奴仆。
)噫!亦愚矣! 王士祯,新城人,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
清初诗人,大封建官镣,官至刑部尚书。
贬抑失实阮亭贵人“爱及屋乌”,而不知己则“憎及储胥”,亦愚矣!
【附录三】教师参考篇目
.周容《柳敬亭》(见(<春酒堂文集》);
.张岱《柳敬亭说书》(见《陶庵梦亿》,近出古文选本多已收入);
.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卷二“投辕”;
.陈汝衡《说书艺人柳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