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I之’S‘rllESIS
摘要
我国在21世纪初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变革。
其中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对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对教材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
基于知识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学
生要求获得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
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以人教社96版课标指导下
的教材和04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为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依据在总
分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较旧教材的编写依据更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新教材在教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本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在教材内容上
有所增减整合,使内容设置更能体现时代性;在呈现方式上,教材栏目更加多样化,版式设计和图文风格更精美新颖。
新教材较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给教师教学以新的启示。
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建立开放互动
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
促进者,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最终目的是实现教材改革的目标,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教材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新教材在内容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步
伐,在体系上适应了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对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顺利达到高中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
研究教材给教师的教学以启迪,教师根据教材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材、教师、教学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教学启示
③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自1999年起,我国思想政治改革进程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6月,《中
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序幕。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2003
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
治课程标准(实验)》,并于2004年7月编写完成《经济生活》教材后于2005年相
继完成《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编写工作。
在这套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前,全国选用的思想政治教材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6年6月印发的《全日
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编写并于1998年投入使用的教材。
随着新
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出现了很多变化,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对更好的理解新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建设的理论探讨,丰富教材理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新旧教材的现状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
同时,不管是对编写者更好地完善新教材,还是对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从而科学合理地教新教材并指导学生有效地学教材都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价值,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2004年《经济生活》教材完成了编写工作并于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至2005年《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相继出版并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新教材吸引了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情况等角度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如高玉华在《1992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改革研究》一文中对1992年版、’1996年版和2004年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方面有:高中思
想政治教材改革的背景与历程;教材编写依据的指导思想及教材的演变,主要从教
学大纲和96年课标及04年课标的变化出发研究教材指导思想的变化,从教材结构内容等方面研究教材的演变。
并从使用教材的问题出发,在这些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对我国高中政治教材改革的思考,主要是教材与生活、教材与教学、教材与学习方式及教材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思考。
王婷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一与现行政治教材比较》中提到与旧教材
相比,新教材更能体现现实生活,运用案例分析,设问,综合探究等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从而最终实现新课改的理念。
新教材在编写中调整了策略:用
生活知识为中心替代了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旧教材倡导通过对理论知识的高
度把握达到提升理论水平和能力的目的,新教材则倡导围绕提升能力设置课程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自己的观点得以阐述,在不同的价值观的选择中使观点更清晰
明确,在与其他观点的对比中反思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探索检验观点,并最终形成观点。
现行教材和新教材无论是在课文主体还是活动设计都有很大不同,她认为旧教材的关注点是“教本”,新教材的关注点是“学本”。
沈洪满在《高一、高二<思想政治>修改后新教材在内容上的一些变化》一文中
关于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经济常识》教材和修改前相比,在具体
内容上的变化做了详细的分析。
陈继敏《谈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月刊2007/9)“注重过程性,突出生成性;倡导主体性,注重开放性;
注重实践性,强调活动性;关注现实性,注重生活性”。
李传梅在《转变教学观念用好<政治>新教材》提到,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政治教师必须做好七个转变:转变人才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转变教学重点,在知
识重点外还应加强对德育和时事政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视:转变课堂观念,
实现教师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课堂观念转变;转变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还有转变教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方法等。
这为
教师使用04版新教材提供借鉴。
褚运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观念的转变》对转变教学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塑造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树立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观,提升课堂效率观,探求和谐创新观。
万芳在《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材的创新与使用》指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新”表现在:用案例来
呈现观点和重点;内容上淡化抽象的理论界定,注重政治理论生活化表达;突出探
究性教学策略。
李爱琴的《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对比之感悟》分别论述了传统课程的缺陷与
不足和新课程相对传统课程的进步之处。
纵观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一下几个问题:1.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演变。
2.高中
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
3.转变教学观念使用新教材。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成果为
我们进一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变化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但上述研究都没有从新旧教材本身出发研究两者的差异,这就使得在研究新教材相比旧教材的进步之处时缺乏说服力。
所以,以《经济常识》和《经济生活》教材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演变背景入手,研究新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
通过对教材的比较分析得出对教学的启示。
本问中主要通过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收集相关信息,为本论文
的写作提供详尽的材料。
采用用个案研究法,对教材的个别知识进行个别分析,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两本教材不同方面的比较分析显现差异。
澎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
(一)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背景
本世纪初,我们迎来了高中课程改革。
在整个高中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
程改革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把握思想政治新教材的演变背景离不开对整个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机的考察。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生产方式;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些构成了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知识的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关注点。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又一趋势。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日益增多,国际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
今后,还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
高中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也必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
紧跟时代步伐,使思想政治课程不断调整,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
原有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更注重应试教育,注重对高中生进行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与能力的培养。
所以,为了使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载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对原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告
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由人来推动的,这就要求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高中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但是,以往的普通高中教育包括思想政治课,都过于关注针对考试的知识教育。
对高中生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对学生的应考能力的培养,过于简单的内容设置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我国高中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打造新的高中思想政治理念被提上议程。
.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不仅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进行新课改,而且人作为一个
个体也需要获得全面发展,这也要求我们进行课程改革。
高中教育联系着初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这两个阶段的衔接和过渡阶段,尤其是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之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这就要求高中教育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任。
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
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发展对普通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需求发生了变化。
高中生人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对普通高中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同时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需要加快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并且使高中教育
实现与义务教育相衔接以及普通高中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成为这次新课改实施的原因。
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
标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对素质教育的培养作了明确规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毫无疑问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
普通高中各门课程都担负着重要职责,而思想政治课程担负着最重要的职责。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任,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从2005年开始,义务教育也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小学、初中实施包括思想
品德课程在内的全部新教材。
新教材在课程理念、内容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观与原有课程发生很多变化。
基础教育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与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无论在课程内容和教育理念上都应该顺承和延续义务教育。
而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改革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为了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贯彻了进步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相衔接,高中思想
政治课程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高中教育不仅仅是对义务教育的顺承与延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更是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教育发展已成为制约各级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能否实现理念、结构、实施模式、评价机制与取向的重大变革,将关系到高中生能否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
课程通过改革突破瓶颈,更好地引导与帮助中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课
程基础,提供课程保证。
(二)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过程
为了顺应时代的呼唤,满足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每位高中生
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普通高中的新发展,以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思想政治改革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
2003年3月,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为整个高中课
程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之后,教育部又于2004年3月制
定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从此,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走
进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野。
2004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北京召开教材审查会议,宣布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以送
审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择优评选。
以此为基础编写新教材,统一由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
编写指导委员会组织了4个编写组,分别负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4本必修教材的编写工作。
为应山东、广东、海南、
宁夏等4个实验省区9月份开学需要,首先集中力量完成了《经济生活》的编写。
其余3本必修教材于2005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6本选修教材至2006年6月也己全
部完成。
其中《经济生活》教材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于2005年4月出版了第二版,取代了有差错的第一版。
2004年秋季起,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开始使用新教材,2005年秋
江苏省加入实验行列,2006年秋,在天津、辽宁、安徽、福建等5省市也开始实验,湖北省于2009年秋开始使用新教材,至此,新教材己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投入使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
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6月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
行)》(以下简称96版课标)。
于2004年3月颁发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04版课标)。
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也发生了变化。
本研
究就选定分别依据96版课标和04版课标编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对象,以其中
的《经济生活》与《经济常识》为例,展开教材的比较研究。
(一)教材编写依据的比较
教材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
课程标准的变化决定着教材的变化,教材的
变化也都体现或反映着其课程标准的改变。
旧教材和新教材分别依据96版课标和
04版课标进行编写。
因此,研究新旧教材发生的变化离不开对两版课程标准的探究。
下面仅从几个方面对比两版课程标准的变化:
1.框架结构对比
两版课程标准在框架结构上是有区别的,04版课标相对于%版课标更具体和可操
作。
2.总分目标的比较
总目标的比较:
分目标的比较:
3.实施建议的比较
在实施建议方面,96版课标对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教材编写及选用的
依据,学习评价办法和考核的方式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而04版课标则主要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建议。
96版课标和04版课
标在这些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之处。
以其中的评价建议为例:96版课标评价的目的在
于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效果;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
觉悟相统一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般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包括识
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应用能力评价。
04版课标尤其关注学生的素质,把考察学生素质作为主要方面。
学生既是评价
的主要对象,也是评价课程的主体,因此04版课标极力鼓励发展学生的能力,不
仅注重最后的发展结果,同时关注形成结果的过程的评价,鼓励采取多种方式评价
学习,用开放的方式评价教学活动。
篡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二)教材结构的比较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载体,它是由教材组织编写者精心
设计和编写的一个系统化的信息载体。
教材的结构直接关系着教学体系的成立,影
响教材的使用功能。
下面以96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和04版高
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结构变化来探讨新旧教材的变化。
.旧教材的结构
旧教材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建构教材结构框
架,使每一门课程内容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高一经济常识以社会生活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为线索,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各种经济规律及其生产关系所
有制基础;高二哲学常识以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怎样正确处理自己、他人、社会的关系为线索,按照顺序介绍了世界是一种客观存在、世界处于不
断发展变化中、人的认知规律、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这种关系等内容; 高三政治常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介绍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等。
2.新教材的结构
新教材采用选修和必修的模块式结构。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
必修部分
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设四个课程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其中,前三个课程模块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生活中的核心,民主文明是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先进文化是文
化生活中的主要部分。
哲学常识为上述三个模块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这也是整合哲学常识模块的核心概念。
必修1《经济生活》分为四个主题,按照为什么
生产,由谁生产,为谁生产的逻辑顺序构建课程。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以学生身边的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为基础来贯穿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涉及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常见的信用工具,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消费观念的变化的选择等。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进而科学的认识身边的世界。
“投资与创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生活。
包括银行存贷、
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关于劳动者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并了解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收入与
分配”分为个人收入与分配和国家收入与分配两个方面。
使学生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了解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了解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特点,特别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宏观调控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必修2《政治生活》分四个单元,即“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
编写思路遵循以生活为基础建构知
识点的原则,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把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作为目标,从公民的政治生活开始,介绍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等。
必修3《文化生活》主要从一般文化和中国文化两个大的方面入手设置课程。
其中一般文化包括前两个单元“文化与生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文化包
括后两个单元“文化与民族精神”和“发展先进文化”。
这四个单元有自身的内在
逻辑顺序。
“文化与生活”把文化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进行描述,解决“是什么”的
问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成为现今的状态,解决“为
什么”的问题。
“文化与民族精神”帮助我们明确应该如何看待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解决“怎么看”的问题。
“发展先进文化”说明了发展中华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
必修4《生活与哲学》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贯穿于四个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修课程都按照单元、课、框、目的层次来搭建课程结构。
每个模块教材都是
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段简洁的导语和知识管涌图,简要地介绍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意义。
每个单元设有二三课,每课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主题构成课文的主题内容。
每一课设有若干个框,每一框大概为一个课时的内容。
每一框下设若干个目,在每个目题下,又有正文和辅助文两种文体,正文构成层次分明的逻辑主干,是学习的主体内容。
辅助文包括名师点评、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是对正文的补充、例示、说明、解释,以便使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每单元的最后部分,还设有综合探究模块。
选修课程有6个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集中体现了课程设置注重选择性的原则,帮助学生在人生规划的道路上提高自主选择的能力。
因此,就要把注重均衡、注重综合与注重选择结合起来。
选修课的设置正是基于注重选择的课程设置理念。
其意义在于:在
不影响部分学生向更深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另一部分学生广泛性的
发展需要;同时满足了学生升学和毕业以后就业的需要。
选修课程采用专题的组织
方式,用时事结合的方法,呈现学生关心的社会领域的问题。
并以此作为建立课程框架的基础。
3,旧教材和新教材在教材结构上的比较
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两版教材为例,两者在课程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例:都依照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
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经济生
活》分为课、节、框三级层次,《经济常识》分为单元、课、框、目四级层次。
但
两者在课程结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最大的不同是《经济常识》与《经济生活》相比,增设了“综合探究”的活动设计模块。
用《经济常识》“综合探究”
的设计代替了《经济生活》中的“本课小结”和“理解测试”。
同时,在《经济常识》中的每单元之前都有知识管涌图,使每单元的知识脉络更清晰。
作为新课标教材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
同时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在课程结构上的异同可以看出,04版课标教材
更加合理,实现了由“以人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
其结构特点是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生活为基础,突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观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力求淡化学科的知识概念化、标准化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又有相应的学科背景。
改变了旧课标教材只以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构建教材内容,更合乎生活逻辑同时不违背理论逻辑。
它实现了从“以知识为本”到“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三)教材内容的比较
旧教材偏重强调内容的完整性,面面俱到。
同时又有课时的限制,对教材中的
学习较多的只是一些概要性、结论性的内容,而较少有进行深入的学习或专题研究的机会。
高中政治课程中有血有肉,丰富形象的具体内容,以及活生生的具体过程和经验就被删除抽离,只剩下些空洞干燥的骨架,充满魅力的思想政治文化被变成一堆庞大的、又干又硬的超级“压缩饼干”,难以下咽。
对于这样的思想政治教材,学生的学习缺少乐趣。
尽管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点很多,但对任何一个学习内容都只是回圈吞枣,浅尝辄止。
①往往还没有真正理解,也没有细细品味其中滋味,又转入下一个内容。
但是,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的高中生,不仅应该在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方面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还要在面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