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厂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蒸汽中间再热:汽轮机高压缸作了一部分功的蒸汽被引至再热器,提高温度后再返回汽轮机中,低压缸继续作功的过程称为蒸汽中间再热,其装置循环称为中间再热循环。
分为烟气再热法和蒸汽再热法。
给水回热: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组抽出部分蒸汽加热锅炉给水以提高给水温度,称给水回热加热,简称给水回热。
具有给水回热加热的热力循环称为回热循环。
汽耗率:汽轮发电机组发1KW·h电量时,汽轮机的进气量
单一能量生产(分别能量生产)当动力设备只用来生产一种能量时(电能或热能),这种能量生产方式称为分别能量生产,或称单一能量生产。
端差:加热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加热器出口水温之差。
热电联合生产:发电厂同时对热电用户供应电能和热能,而其生产的热能是取自汽轮机作过部分或全部功的蒸汽,这种能量生产称为热电联合生产(简称热电联产),其热力循环称供热循环,装有这种动力设备的发电厂称为热电厂。
燃料利用系数:热电厂生产的电,热总能量与其消耗的燃料能量之比。
除氧器的定压运行:装设压力调节阀:保持除氧器所需的压力恒定,除氧器的压力可以不受汽轮机负荷变化的影响,从而保证在所有工况下的除氧效果稳定和给水泵的安全,牺牲了部分回热经济性;滑压运行:除氧器的压力随汽轮机负荷变化而滑动;汽轮机达到额定负荷时,除氧器的压力达到最高值;滑压运行可以减少抽汽管压损,回热经济性高。
给水热量在各级的分配:A 几何级数分配法B 焓降分配法C 平均分配法
除氧器的自生沸腾:当除氧器热力系统连接不合理时,由于一些汽水工质进入除氧器放出的热量等辅助热源的热量,使除氧器中被加热水流产生沸腾,此时计算出的回热抽汽量的零或负值,称为除氧器的自生沸腾。
热化系数:热网的最大热化供热量与热网最大热负荷之比。
[表示热化程度的比值]
原则性热力系统图:以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工质按某种热力循环必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联系的线路图
全面性热力系统图:用规定的符号表明全厂主辅热力设备,包括运行的和备用的,以及按照电能生产过程连接这些热力设备的汽水管道和附件整体系统图
给水系统主要形式:1单母管制系统;2切换母管制系统;3单元制系统。
管道公称压力:规定碳钢管道及其附件在200 ℃及以下允许的工作压力为其公称压力pg。
汽轮机的热、冷、温启动:汽轮机的启动按启动前汽轮机金属温度高低分为冷态,温态,热态,极热态启动。
高压缸第一级金属温度在200℃是为冷启动,200~370℃时为温启动,大于370℃的为热启动。
第一章热力发电厂的评价
1、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的理论基础:a、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功转换不可逆性b、)循环:卡诺循环、朗肯循环
2、发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效率分析法(热量法)、作功能力分析法(熵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
3、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a、锅炉设备:锅炉热负荷、锅炉燃料消耗量b、汽轮机发电机组:汽耗量()、汽耗率(汽轮发电机组发1KW·h电量时,汽轮机的进气量)、热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1KW·h的电量所消耗循环吸收量称为热耗率)c、全厂性的:发电厂效率、发电煤耗率。
.对发电厂热功转换效果作全面评价时,分析须采用热力学二个定律的原因。
正确评价要考虑两个方面:转换的数量和质量(3分)。
热力学第一定律只能描述数量的转换,而忽视了热能的质量(2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功转换的方向,可体现出质量。
5、热经济性:说明火电厂能量利用程度以及热力转换过程中各部分利用情况。
反映了火电厂能量利用转换的技术先进性、经济性,故它是火电厂一切技术经济评价的基础。
第二章:发电厂热力循环的参数和形式
1、蒸汽中间再热:汽轮机高压缸作了一部分功的蒸汽被引至再热器,提高温度后再返回汽轮机中,低压缸继续作功的过程称为蒸汽中间再热,其装置循环称为再热循环。
(有烟气再热法、蒸汽再热法)再热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再热使排汽湿度↓,湿度损失↓,ηri ↑2)再热对汽轮机理想热效率的影响:当附加循环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Trh大于基本循环吸热过程平均温度T0 ,ηt↑
.中间再热对给水回热加热有何影响?简述原因。
中间再热使给水回热加热的效果减弱。
(2分)原因:功率相同的条件下,再热使汽轮机的主蒸汽消耗量减少,回热抽汽量减少,回热抽汽功减少(1分)。
再热使汽轮机的中、低压缸各级抽汽焓和过热度增加,回热抽汽量减少,回热抽汽作功减少。
2、给水回热: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组抽出部分蒸汽加热锅炉给水以提高给水温度,称给水回热加热,简称给水回热。
具有给水回热加热的热力循环称为回热循环。
抽气回热为什么可以提高效率,为什么采用表面式加热器?
①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组抽出部分蒸汽加热锅炉给水以提高给水温度,称给水回热加热,简称给水回热;②以换热温差较小的回热加热器代替换热温差较大的锅炉对给水进行加热,从而减少了电厂能量转换过程中总的温差换热损失,整个机组冷源损失可以减少,因而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③对回热系统而言,泵的数量少,系统较简单,投资少,系统安全性提高,运行、管理维护方便。
因此,表面式加热器在电厂中得到普遍采用。
3热电联合循环:当动力设备同时对外部供应电能和热能,而且多供热能是利用热转变功过程中工质的余热(或不可避免的冷冷源损失)来进行的。
称为热电联合生产(简称热电联产)。
4、蒸汽初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提高初温(t0)的热经济性分析:1)提高初温对ηt的影响t0↑,ηt↑(2)提高初温对ηri的影响:t0↑,排汽湿度↓,ηri ↑t0↑,漏汽损失↓,ηri ↑(1)提高初压对ηt 的影响:提高初压对wa的影响:存在一个极限压力
当p0达到极限压力时,ηt最高。
提高初压对Wa 的影响:极限压力范围内:p0↑,h0↓,Dh↑,ηt↑之后增大p0 ,ηt反而减小。
蒸汽终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1、降低蒸汽终参数pc对热经济性的影响1)有利影响:ηt↑(ηt =1-Tc/T1,wa↑)凝汽器火用损∆E c ↓(2)不利影响:Pc↓→叶片寿命↓→湿气损失↑→ηri↓Pc↓→vc↑→余速损失↑→ηi ↓
5、总热量在各级的分配:A 几何级数分配法B 焓降分配法C 平均分配法
第四章:给水回热加热系统
两种回热加热器:
a、表面式加热器(蒸汽和被加热水直接接触,混合进行传热)
b、混合式加热器(蒸汽和被加热水不接触,进行间接接触传热。
)
表面式加热器三种疏水方式热经济性比较:
三种方式中疏水泵方式热经济性最好,逐级自流加疏水冷却器居中,逐级自流最差,分析如下:疏水回收要排挤回热抽汽,回热抽汽做功减少,凝汽流做功增加,带来附加冷源损失。
疏水泵往出口打方式,提高了上级加热器入口水温,排挤的是高压抽汽,附加冷源损失相对较小;疏水逐级自流排挤的是下一级的低压抽汽,附加冷源损失最大;疏水自流加冷却器,由于提高了本级的入口水温,同时降低了疏水温度,对下一级低压抽汽的排挤变小,附加冷源损失相对变小。
隔级自流的分析:由于中间级没有疏水的放热量而使抽汽量增大,上一级的加热器则由于疏水放热量的增大而是抽汽量减少。
由于这种连接方式排挤了更低压力的抽汽而使热经济性下降。
疏水应采用逐级自流的方式,而
不宜隔级疏水。
蒸汽冷却器的三种连接方式比较:(1)内置式蒸汽冷却器连接系统:高压加热器的内置式蒸汽冷却段,其抽汽过热度的利用只局限于降低本级回热器的出口端差,热经济性较小。
(2)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并联连接系统:能相对减少给水系统阻力,但蒸汽冷却器进水温度较串联时低,传热温差大,同时给水分流后进入下一级加热器的主给水流量减少,相应的回热抽汽量有所减少,所以热经济性不如串联好。
(3)外置式蒸汽冷却器串联连接系统: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进水温度高,换热过程平均温差小,效益显著;但增加了给水系统的阻力
第五章
水中含氧的危害:
1、腐蚀热力设备及管道,降低工作可靠性,缩短工作寿命。
2、妨碍传热,影响汽轮机出力,降低热力设备的
热经济性。
3、高参数机组,蒸汽的溶盐能力增强,叶片通道上易形成氧化物的沉积,会引起推力增加而出力显著下降。
给水除氧的任务:除去给水中溶解的氧和其它气体,防止热力设备及管道的腐蚀和传热恶化,保证设备安全、经济地运行。
.化学补充水补入热力系统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应如何选择补入点。
1.补充水含有许多气体,补入系统后要除氧(1分)
2.补充水入系统要考虑水量调节方便。
(1分)
3.补水补入系统后要考虑热经济,补水温度低,要选择与其水温相近的点补入,综合以上三点,补充水补入点应选择在凝汽器或除氧器。
(2分)
热力除氧的原理:
1. 亨利定律(气体溶解定律):反映气体在水溶液中溶解的规律;
2. 道尔顿定律(气体分压定律): 反映混合气体的全压力与各组成气体的分压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给水定压加热、水加热至饱和温度
热除氧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
传热过程:建立除气的传热条件(或加温条件):把水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道尔顿定律]
传质过程:创造气体自水中离析的传质条件:有足够大的汽水接触面积和不平衡压差。
[亨利定律]
热力除氧的基本条件:1)将给水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2)有足够大汽—水接触面积和不平衡压差。
如何提高热力除氧效率:选择合适的除氧器类型、结构、和压力。
除氧器的自生沸腾:当除氧器热力系统连接不合理时,由于一些汽水工质进入除氧器放出的热量(辅助热源的热量),使除氧器中被加热水流产生沸腾,此时计算出的回热抽汽量的零或负值,称为除氧器的自生沸腾。
后果:发生自生沸腾时,除氧器内压力会不受控的升高;使该级回热抽汽逆止门关闭,除氧器的排汽量加大,带来较大的工质损失和热损失;使原来设计的除氧器内的汽水逆向流动受到破坏,在除氧器底部形成一个不动的蒸汽层,妨碍逸出的气体排走,造成除氧效果恶化。
解决措施:a保证除氧器热平衡计算结果使回热抽汽量为较大的正值;b将至除氧器的高压加热器疏水上加装疏水冷却器;C将热疏水、轴封汽等送往别处;D提高除氧器的压力来减少高压加热器数目;E减少进入除氧器的热疏水量;
除氧器定压运行与滑压运行的区别:除氧器的运行方式:定压方式和滑压方式。
定压方式:装设压力调节阀:保持除氧器所需的压力恒定,除氧器的压力可以不受汽轮机负荷变化的影响,从而保证在所有工况下的除氧效果稳定和给水泵的安全;牺牲了部分回热经济性。
滑压方式:不装压力调节阀:除氧器的压力随汽轮机负荷变化而滑动;汽轮机达到额定负荷时,除氧器的压力达到最高值;滑压运行可以减少抽汽管压损,回热经济性高。
需解决稳定除氧效果和给水泵不汽蚀的技术问题
滑压运行定义、优点带来问题及解决办法
①除氧器运行时其压力不恒定,随机组的负荷与抽汽压力的变动而变化,启动时除氧器保持最低恒定压力,负荷增加达到额定负荷时,其压力达到最高的工作压力
②优点:(1)提高了机组设计工况下运行的经济性,还显著提高了机组低负荷运行的热经济性;(2)简化热力系统,降低了投资;(3)使汽轮机的抽汽点分配更为合理,提高了机组的热效率。
③带来问题:除氧效果的不稳定;给水泵产生的汽蚀问题。
④解决办法:针对效果不稳定问题:(1)在给水箱内装设再沸腾管;(2)严格控制升负荷的速度;(3)缩减滑压运行范围。
针对汽蚀问题:(1)提高除氧器的安装高度H (2)采用低转速的前置给水泵,使NPSHr减小;(3)降低泵吸入管道内的压降△p (4)缩短滞后时间T
第六章:热电厂的供热系统
热化系数:热网的最大热化供热量与热网最大热负荷之比。
[表示热化程度的比值
1,而不是等于1或大于1
水热网供热调节:根据调节地点:中央调节:在热电厂里进行供热调节;局部调节:根据用户的需要,在用户或车间的总入口 处进行供热调节;单独调节:按用热设备的特殊要求,直接在用热设备处进行供热调节 根据调节参数:质调节:随热负荷的变化改变热网的送水温度;量调节:随热负荷的变化改变热网热水的流量。
第八章 发电厂的全面性热力系统
3单元制、切换母管制、集中母管制主蒸汽管道系统的区别
单元制主蒸汽管道系统:一台锅炉配一台汽轮机的管道系统(包括再热蒸汽管道),组成独立单元,各单元间无横向联系,用汽设备的蒸汽支管由各单元主蒸汽管引出。
切换母管制主蒸汽管道系统:每台锅炉与它对应的汽轮机组成一个单元,正常时机炉组成单元运行,各单元间还装有切换母管,每个单元与母管连接处,另装一段联络管和三个切换阀,当需要切换运行,这样的主蒸汽管道系统称为切换母制主蒸汽管道系统。
集中母管制主蒸汽管道系统:发电厂所有锅炉生产的蒸汽都送到集中母管中,再由集中母管把蒸汽引入各汽轮机和辅助用汽设备去的蒸汽管道系统,称为集中母管制主蒸汽管道系统。
对主蒸汽管道的要求是什么?
系统简单,工作安全可靠(2分);运行调度灵活,便于切换(1分);便于维修,安装和扩建(1分);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最少(1分) 4降低压损和汽温偏差措施
A 采用双管
B 采用单根蒸汽管系统
C 采用混温装置
D 减少自动主汽门作关闭试验时的压损
E 采用最少的管制件
旁路系统的作用 保护再热器(2分);协调启动参数和流量,缩短启动时间,延长汽轮机的寿命(2分);回收工质和热量,降低噪音(2分);防止锅炉超压,兼有锅炉安全阀的作用(2分);电网故障或机组甩负荷时,锅炉能维持热备用状态或带厂用电运行(2分)。
旁路系统的型式
(1) 两级旁路串联系统(2)两级并联旁路系统(3)三级旁路系统(4)一级(整机)旁路系统 旁路系统容量的选择
(1)锅炉稳定燃烧的最低负荷(2)保护再热器所需的最低蒸汽流量(3)汽轮机冲转时的锅炉蒸发量 阀门的型号
为了选用和制造上的方便,规定了阀门的型号、形式、结构形式、密封或衬里材料及公称压力。
阀门型号是由七个单元组成,排列顺序为:
第1单元:阀门类别代号,用拼音字母表示。
第2单元:阀门传动方式代号, 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当用手
轮、手柄或扳手直接驱动,或自动阀门,则省略本单元。
第3单元:阀门连接形式代号第4单元:阀门结构形式代号第5单元:阀座密封面或衬里材料代号,用拼音表示第6单元为公称压力的数字,直接表示,与第5单元以短线分开。
第7单元:阀体材料代号,用拼音表示。
储煤场容量
经过国家铁路干线来煤的发电厂,为7—15天的耗煤量;不经过国家铁路干线而由煤矿直接来煤的发电厂,为5天以下的耗煤量;对靠近煤矿的发电厂,当来煤可靠时,一般不设贮煤场;
管道的涂色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试行)》规定:在管道保温层外,根据管内流动介质的不同,分别涂有各种颜色和色环;报据不同额色和色环,即可辨别管内流动介质的种类。
并应标箭头指示管内介质的流动方向。
回热加热器的类型:混合式和表面式两类。
就会热气本身而言,混合式加热器由于汽水直接接触传热,其端差为零,能将水加热到加热蒸汽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热经济性高于有端差的表面式加热器,构造简单,但对于采用多个加热器组成的热力系统来说,每个混合式加热器后都必须配置水泵,使系统变得复杂,且安全可靠性降低。
而表面式加热器的优点是:其系统较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但是有端差而热经济性低,并有热疏水的回收和利用问题。
电厂热力系统叙述
1.汽轮机本体:机组有八级不调整抽汽。
回热系统:三高、四低一除氧。
三台高加都设置内置式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疏水逐级自流至除氧器。
给水系统采用汽动调速给水泵,主给水泵前设电动前置泵。
驱动泵的小汽轮机的为凝汽式,其排汽进入主机凝汽器,正常工况汽源为第四段抽汽。
H5低压加热器设有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低压加热器都采用疏水逐级自流方式,H8低压加热器放在凝汽器颈部,其疏水自流入热井。
除氧器:滑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