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家风非小事拭尽铅华见初心——读《谢觉哉家书》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家风非小事拭尽铅华见初心——读《谢觉哉家书》有感

作者:吴尹浩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2期

谢觉哉同志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被大家尊称为“谢老”。他有两段婚姻,共有13

个孩子。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庭,教育非常不易,谢老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不仅给湖南老家的后

辈写信,也写给在北京长大的孩子们品读,哪怕他们就在身边。以此汇集成书的《谢觉哉家书》,是谢家的传家宝,让人读之慨然,仿若一股“清流”。

教育子女热爱劳动,反对好逸恶劳。在参加革命前,他就曾告诫当时还在上高小的长女琼英:“读书和劳动是两不误的事情,学会烧茶、煮饭等治家之事同样重要。”

1943年初,原配何敦秀来信说,家中孙辈都喜欢念书,不爱劳动,家里比10年前穷了很多。谢老回信批评道:“不能生产,只想消费,怎能够不穷?”第二年又写信给老家,说孙辈

中有的已经十几岁了,“要让他们学习劳动—耕田、挖土、砍柴、拾粪、喂猪、扫地,样样都干”。并表示:“如果有一天回家,我不愿看见一群文绉绉的孩子,而愿看见‘挑得起放得落’粗手粗脚的。因为这才是家庭好气象,也是地方的好气象。请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

不愿意听这没见过面的祖父的话,那是他们已中了邪,要重重教训一顿。”谢老对孩子们很少

说这样的“重话”,劳动问题是例外。

抗战胜利前夕,从老家的来信中,谢老得知最疼爱的女儿冰茹已能自食其力了。他高兴地

回信道:“冰儿自己劳动养家很好,我听了非常高兴。靠遗产生活,是最没出息的人干的。”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新中国有新气象,谢老希望孩子们身上充满朝气,他在给老家的信中写道:“除开老小残废,可得到社会照顾外,一切能做事的人或者劳力或者劳心,都不要做社会寄生虫,寄生虫是

没有地位的。”

他希望孩子们是真劳动,而不是做做样子。1960年,儿子谢飞和同学在院子里种了一块油

料作物—蓖麻。种过之后,谢老没见他们管理,成熟了也不见收割。

谢老批评他们搞形式主义:“只耕种,不收获,这样的农民,天下怕少有吧?为什么这样?估计是你们学校只布置你们种,没有要你们管理,最后也没检查你们有无收获。而你们呢,推

一下,动一下,并没有想到管理和收获。总之是‘事不关己’。”他告诉孩子们:“凡学习或

工作,都要自己负责,做不好或做得好,都要自己检查、记住,作为下次做的教训。”孩子们

受到了教育,以后做事严谨了很多。

廉洁奉公,以身作则。1950年,谢觉哉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内务部长。当时,这一职务权力

较大,民主建政、拥军优属、抢险赈灾等工作都是分内之事。就算权力再大,谢老也是两袖清风。1954年春,儿子廉伯、子谷写信给他,想在他农历四月过生日时去看他,为他祝寿。谢老

回信:“不少年,我的生日是在忘记里过去的。现既有令不做生,所以你们不必在这时候来。”他坦率地说:“要来,还是冬季好,北京夏天也很热”,“我的经济,大概也要下年才能寄路

费给你们”。女儿冰茹刚好也写信给他,说她也想去北京。谢老没办法,只能实事求是告诉她,现在已经招待不起了,他说:“我们是供给制,是按人口给粮的,虽有点津贴,并不多。”他

们没料到父亲虽然身居高位,却并没有多少余力,思想受到极大震撼。

到1958年,谢老在财物方面还未曾给予家乡亲人多少支持。他的弟弟谢鲁宜、长女琼英都来信问:“有没有旧衣服?”谢老回信说,没有闲置的旧衣服,旧的正穿在身上呢!没办法,

他只好买了一些旧衣服寄过去。可以看出:第一,谢老为官清廉,并未给亲人带来多少福利,

他们依然贫困;第二,谢老虽然是高级干部,穿的也只是旧衣服;第三,谢老为他们购置的是

旧衣服,而不是新衣服。谢老的优良作风,体现得非常明显。家乡亲人对此很清楚,他们知道

谢老的秉性,哪敢一开始就要新衣服呀!

教育家人遵守法律,不可触碰红线。1950年6月,毛泽东颁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谢老也是制定者之一。部分地主、富农出身的亲友如惊弓之鸟,整日以

泪洗面。谢老得知后,在家信中批评道:“告诉亲戚朋友们,哭哭啼啼磕头,没有用的,是没

出息的孩子做的,你们更不要这样。我看了就心恶,只好不理。”老家来信说,谢家在肖家湾

的房屋很可能在土改中易主,问怎么办?谢老亮出态度:按法律办!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在

回信中,他写道:“肖家湾的屋子,不管定个甚么成份,照个人算,屋子可能有多余。一切听

农会主持,你们不要插嘴。我是不会回来住那房子的。”最终,谢老在肖家湾的故居还是易主了。

教育后辈与时俱进,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儿子谢放在军队工作,“三反”“五反”运动

开始后,老父亲担心他思想跟不上节奏,写信问他:“你们已学习党中央反贪污、反浪费、反

官僚主义的决定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否?这是共产主义和非共产主义的分界,是革命胜利

与否的分界,是抗美援朝反帝国主义胜利与否的分界。现到处已掀起运动。你们那样的机关,

贪污与浪费事件必然有且不少。你应该学习与掌握这运动以锻炼自己。”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儿子谢子谷在家乡担任中学校长,老父亲担心他会误人子弟。在家信中,他告诫儿子:

“初中程度,不及昔日高小,自然有种种原因。但教师也应负责。当教员一边教,一边学,如

果教师不进步,学生进步定是有限。”他拿时年已60多岁的自己举例:“我现在每天总要学习二三小时,因为不这样就会落后。”

教育子女豁达大度,以德报怨。听说谢老当了大官,旧时和他有过不愉快的人,很是害怕,担心会被报复。有人壮着胆子找到谢子谷说:“以前千错万错都是我们的错,请你在谢老面前

说句好话,放过我们吧!”子谷拿不定主意,只好写信向父亲请示。谢老回信:“又接子谷自

长沙来信,知道一切。背时的白眼,值不得记忆。革命,是使全体(绝大多数)人民翻身,不

是哪几个人翻身的事。有些人不明了,说了或做了对不起人的话或事,只要他本人不是反革命。也就算了。人的度量要大,眼光要远,切不要骄傲,令人有现在是你们的势力之感。”共产党

人不应有睚眦必报之心,谢老给家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教育家人自立自强,杜绝走后门。20世纪5 0 年代初,在晚辈未提其他要求的前提下,谢老同意他们来京探望。正如他在家信中写的那样:“儿子要看父亲,父亲也想看看儿子,是人

之常情。”不过有言在先,他告诉孩子们:“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

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有诗一首: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起得早

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周老官是谢老家乡的一位淳朴老农)该诗的后两句不仅是自勉,也是他对全天下官员的寄语。

1960年,谢老的外孙姜忠在北方工作,来信说媳妇不习惯北方的饮食,询问能否调到南方

工作。看到这个怪诞的理由,谢老又好气又好笑。他在回信中拒绝道:“姜忠调工作的问题,

我不知道可不可调,如果可调,姜忠可以自己请求,如不可调,那旁人说也是空的。不要认为

地位高的人可以说情,这是旧社会的习气,早已经不作兴了。要向媳妇说明。凡事都可以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