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节选)》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所以用Q,因为Q像没 有五官的圆圃的脸,但有一 条辫子,代表了当年汉人的 耻辱。
一个空白的脸,托一根 辨子,体现出麻木的国民性, 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瓜 群众”的脸。
关于“正传”
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也指所要叙述的 正题,这里引申为“本传”的意思。
这篇小说模拟古代史传,以“传”的形式构成全 篇,“正传”之名也出自“小说家言”,本文是“为 小人物作传”,“传主”是一个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 阿Q。
②1928——1937 新文学的兴旺与繁荣时期 《边城》1934、《大堰河》1933、《再别康桥》1928 代表作家: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柔石、艾青、丁玲)
③1937——1949 战争时期的文学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钱 钟书《围城》
当代文学:1949——至今
①1949——1966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等16部; 书信集:《两地书》;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在小说界的成就
“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 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忽然想 起来了,晚上便写了一点,就是第一章:序。因为 要切‘开心话’这题目,就胡乱加上些不必有的滑 稽,其实在全篇里也是不相称的。署名是‘巴人’, 取‘下里巴人’,并不高雅的意思。”
——《阿Q正传》的成因
“阿Q”名字的由来
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 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 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 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 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 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两大现 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 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 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 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 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阿Q正传》正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这样一 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 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
鲁迅是一位斗士。因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与敌 人战斗一生,以思想做剑,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 挑出些许亮色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是一位抗争者。因为他为人倔强,拿起笔直 接揭露封建社会。
鲁迅是一位批判者。因为他善于呐喊,呐喊出社 会的不公,呐喊出社会的无知,揭露社会的弊端。
贰
写作背景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 求的农民拒之门外。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 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 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其他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序》:作者用考证学的方法描绘出阿Q这 个人物的轮廓,顺笔讽刺了当时的文人和遗老遗少。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勾引赵太爷家的女 佣吴妈,结果引起混乱;阿Q全部财产被扣压,又向赵 府赔罪。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未庄人不再雇阿Q打短工, 阿Q生活难以为继,决定离开未庄。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半年之后,阿Q回到未 庄,兜里有了好多钱,有很多衣服,村里人都对他刮目 相看。后来阿Q说他给小偷打下手,又遭到人们的嘲笑。
“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 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 阿Quei了……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 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 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 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 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 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只好用了“洋字”,照 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
研读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 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 感世界变动的轨迹。要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 艺术表现形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 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后至今的文学,即 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它是和中国的现代史和当 代史相对应的概念。
阿Q这个想要革命的流浪雇农,却被假革命、反革 命分子和假革命政权杀害了。他无辜,假革命者有罪, 而无辜者死,假革命者生。《阿Q正传》就是在这样的 被颠倒了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的思考,以文学家的 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的一切,感受着时 代的脉搏,逐步认识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 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十七年文学时期 《茶馆》1956 表现社会变革风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 ②1966——1976 文革时期 ③1976——至今 新时期文学 《秦腔》1983 代表作家:莫言、王蒙、铁凝、刘心武、路遥、贾平 凹、陈忠实、池莉。
激趣导入
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 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 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 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 拼凑起来的角色”。为何拼凑? ——为了使人物更具典型性!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阿Q也是这样 一位来源于生活的、极具典型性 的人物!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 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 别传、家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
“列传”么,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正史” 里;“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说是“外传”, “内传”在那里呢?倘用“内传”,阿Q又决不是神仙。 “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 “本传”……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 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或“小传”,则阿Q又 更无别的“大传”了。
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谣言传到村子里,引起 了村里的不安,阿Q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做着抢到 好多东西的美梦,但结果让他很失望。
第八章《不准革命》:革命了,假洋鬼子当了革 命党的大官;阿Q十分不满意,他也想加入革命党,却 被假洋鬼子撵了出去。赵太爷家遭抢劫,阿Q眼睁睁看 着革命党进进出出地搬东西。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成熟的标志是: 《呐喊》《彷徨》
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外国的现代小说是: 《阿Q正传》
罗曼·罗兰
“我手里有一个小故事的稿子,作 者是当今最优秀的中国小说家之一。故 事是写一个不幸的乡下佬,近乎一个流 浪汉,可怜兮兮,遭人看不起,也确实 够可怜的;他却美滋滋,自鸣得意(既然 人被扎进了生活的底层,总得找点得意 的事儿!)他最后在大革命中糊里糊涂 地被枪决了,而他唯一感到难过的是, 人家要他在判决书下面画个圈儿(因为 他不会签字),他画得不圆。这篇小说 是现实主义的,一开头比较平淡,但是 随后就会发现一种辛辣的幽默;读完,你 就会吃惊地发现,你再也忘不掉这个可 怜的怪家伙,你喜欢上他了。”
【单元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 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不断发展,用 新的思想、新的语言、新的样式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 的天地。
本单元所选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 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 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把这些作品集 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 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 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但从我的文 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 话,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 “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 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阿Q正传》第一章
题为“正传”,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孔 子说的“名正言顺”)、旧社会阔人和立言的人、有 历史癖和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刺。另一方面,又揭示 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
目录
壹 关于鲁迅 贰 写作背景 叁 走进作品 肆 文本研读 伍 探究拓展
壹
关于鲁迅
关 于 鲁 迅 , 知 多 少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 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 记》时所用的笔名。
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小说主要人物阿Q的艺术形象。(重点)
3.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 鲁迅作品讽刺幽默的艺术风格。
4.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把握作者揭露的辛亥 革命后民众愚昧、麻木、自我麻醉的弱点。探讨阿Q为 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难点)
不厌其烦地诉诸笔墨诠释“正传”的来历,目的 在于对传统的正史进行否定,同封建文人划清界线, 映射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及腐朽观念。具有讽刺幽默 意味。
《阿Q 正传》内容简介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 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无家 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
小说共分九章,本课节选了其中的第二章“优胜 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现代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代指社会主义时 期。
常见的分法: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 当代文学(1949年——至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概貌】
现代文学:1917——1949
①1917——1927 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时期 《阿Q正传》1921 代表作家:胡适、鲁迅、冰心、郁达夫、郭沫若、徐 志摩。
“在我有生之年,我希 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 怕只能挨近一点点……”
大江健三郎
莫言
“我愿意用我全部作 品‘换’鲁迅的一个短篇 小说:如果能写出《阿Q 正传》那样在中国文学史 上地位的中篇,那我愿意 把我所有的小说都不要 了。”
请你说说你心中的鲁Hale Waihona Puke :鲁迅是一位,因为他
。
鲁迅是一位奉献者。因为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 文学上的巨人。
他的小说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 中”,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 “病苦”。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掘,又着眼于他们的 精神创伤和危机。鲁迅的这些改革在《呐喊》和《彷 徨》中就演化为“看与被看”和“归乡”两大小说情 节、结构模式。这种对立在《孔乙己》《祝福》《狂 人日记》等小说中都有展现。
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画出这样沉默的 国民的魂灵”,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揭露中国的 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叁
走进作品
《阿Q正传》的问世
《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 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被收入《呐 喊》中。
由鲁迅的学生、朋友孙伏园约稿,开始是发表在 报纸的开心话专栏。这个专栏用今天的说法就是搞笑 专栏,而小说的前两章也的确比较搞笑。但《阿Q正传》 后面就不大搞笑了。孙伏园看后立刻明白了小说的分 量,所以把小说转去了文艺版。今天回头看,这是报 纸连载小说的特例。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暴力镇压 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 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 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 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 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 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地盘 剥。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 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 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已经到了 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 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