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医药2015年11月第10卷·205·
542例中,男性392例,女性150例,男︰女=2.61︰1。
男患儿明显高于女患儿。
小儿头面部外伤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3.2 年龄特征
由表1结果显示:3~14岁是小儿头面部外伤高发年龄段。
小儿头面部外伤的发生存在年龄上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发生率逐步增高。
表1小儿头面部外伤发生的年龄特征(例)
性别 0-3岁(92) 3-7岁(238) 7-14岁(212) 男(72.3%) 61 167 164
女(27.6%) 31 71 48
3.3 受伤部位
由表2结果显示,来我科的小儿急诊头面部外伤患者受伤部位多发生在颜面部,严重影响美观。
表2小儿头面部外伤的部位
年龄 头部 上面部 中面部 下面部
0-3 2 45 28 12
3-7 26 77 53 75
7-14 12 89 67 56
总计(例) 40 211 148 143
3.4 致伤原因
由表3结果显示,其中跌落和摔伤是导致小儿头面部外伤的主要因素。
表3小儿头面部外伤的原因(例)
受伤原因
分组
跌落 摔伤 击打 车祸 锐器 咬伤
男性(392) 160 128 55 14 11 24
女性(150) 50 47 30 8 8 7 总计 210 175 85 22 19 31 百分比(%) 38.7 32.3 15.7 4.1 3.5 5.7
3.5季节因素分析
由表4结果显示,小儿头面部外伤高发于天气相对凉爽的春秋季。
春秋季小儿外出活动增加,意外伤害发生机率增高。
表4小儿头面部外伤与季节的关系(例)
项目 春(3.21-6.220)夏(96.23-9.22) 秋(9.23-12.22)冬(12.23-3.20)男 145 65 128 54
女 54 22 46 28
总计 199 87 174 82
百分比(%)36.7 16.1 32.1 15.1
4 讨论
4.1加强小儿自身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不光是对小儿家属增强防范意识,更应提高广大人群对小儿外伤的预防及小儿的自身保护意识,使其做到自觉防范。
有研究显示: 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为1年的教育干预,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8.36%下降至干预后的 6.4%[1]。
引起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关注。
4.2进行针对性预防为了减少小儿头面部外伤的发生,应该以预防为主。
针对儿童意外伤害易发生的部位,儿童玩耍和运动时可以佩戴适当的护具,如护额、护肘、护膝等将能有效地减少伤害的发生[5]。
4.3社会、学校和家庭相结合交通工具的速度与密度的增多,车祸伤等意外伤害也越来越多,因此小儿头面2部外伤的预防不仅是个人要防范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家庭的配合,加强防范措施和宣传教育,控制和降低小儿头面部外伤,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
国家通过法律和法规对增加伤害危险的行为进行强制干预,提高全社会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保障儿童安全的意识,积极制定、完善保护儿童免受伤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总之 ,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绝大多数因素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强化安全意识 ,防患于未然,关键在政府的重视、医院学校的健康安全教育、监护人意识技能的提高,三者缺一不可[3]。
参考文献:
[1]林建苗,王虹,林艳,等.广东省深圳市社区综合干预模式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11(01): 43-45.
[2]姜伟,鄢涛,邓艳华,等.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和防范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2(03): 199-201.
[3]符敏峰,赵英.小儿意外伤害92例原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8): 3793-3794.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郑 欣
(广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618300)
【摘 要】目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分期中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方法::选择89例胃癌患者,均于术前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术后组织病理报告与CT检查结果的差异。
结果
结果
结果::CT增强扫描对患者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78%、78.57%和96.63%;其中对T3、T4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09%和85.19%,对N2期诊断符合率为78.57%;对M0期的符合率为98.68%,显著高于M1期的84.62%(P<0.05)。
结论
结论
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用于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诊断,尤其是在鉴别胃癌有无远处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癌;TNM分期;64排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205-0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64 slice spiral CT enhanced scan in gastric cancer staging
Zheng xin
Guanghan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 6183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64 slice spiral CT enhanced scan in gastric cancer staging.Methods 89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64 slice spiral CT enhanced scanning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CT examination.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 N and M were 96.63%, 78.57% and 79.78%,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3 and T4 were 78.57% and 84.09%,the coincidence rate of N2 diagnosis was 78.57%.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M0 was 98.6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4.62% iin the M1(P<0.05).Conclusion 64 slice spiral CT enhanced scan can be used for TNM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especiall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with no distant metastasis.
【Key words】Gastric cancer;TNM staging;64 slice spiral CT
本研究分析了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TNM分期中的诊断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报告证实,入选标准:(1)预计患者存活期超过6个月;(2)Kamofsky评分≥70分;(3)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4)无手术禁忌证;(5)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术前行放疗或化疗者。
89例患者中男52例,女37例;年龄37~77岁,平均(58.1±3.9)岁;手术方式:姑息性手术16例,根治性手术73例。
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VCT SYS#ctbay99型64排螺旋CT机器,扫描前6h嘱患者禁食禁水,扫描前15min肌肉注射10mg 654-2,扫描前5min嘱患者饮水1000~1500ml,于扫描前进行碘海醇过敏试验。
取仰卧位,从食管下端至脐部一次屏气完成扫描。
扫描条件: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螺距为1.2,选择5mm有效层厚进行采集,层厚、层距分别为1.0mm和0.75mm,平扫结束后注射100ml碘海醇,注射流率2.5~3.0ml/s,注射开始后分别以25~30s(动脉期)、55~65s(门脉期)和180s(平衡期)进行扫描。
1.2.2 判断方法 根据CT扫描图像,借助多平面重建、CT数值以及改变窗宽、窗位进行对比,来评价病灶的转移、浸润情况;以轴位图像为主,并结合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进行TNM分期判断。
1.3 TNM分期标准 采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制定的TNM分期标准[1],(1)T分期:T0期:无异常强化,未见胃壁增厚;T1期:肌层处未见病变,胃壁出现轻度增厚;T2期:病灶周围有明显脂肪层,胃壁外周较光整;T3期:胃壁出现不规则状增厚或胃壁外层结节状,胃壁浆膜面变毛糙;T4期:周围脏器与病灶之间的脂肪层消失。
(2)N分期:N0期:未见淋巴结转移;N1期:距离病灶在3cm内的淋巴结;N2期:距离病灶在3cm以上的淋巴结,其中包括腹腔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以及胃左动脉等周围的淋巴结。
M分期:M0期未见远处转移;M1期:出现远处转移,其中包括第12~16组淋巴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组织结果 术后病理报告显示,89例患者中T1期5例,T2期12例,T3期44例,T4期27例;N0期43例,N1期32例,N2期14例;M0期76例,M1期13例。
2.2 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T分期比较 CT增强扫描对患者T分期总符合率为79.78%,其中对T3、T4期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09%和85.19%,与T1、T2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T分期比较(n)
CT扫描
术后病理
报告
例数
T1期 T2期 T3期 T4期
符合率(%)T1期 5 3 2 0 0 60.00 T2期 12 1 8 3 0 66.67 T3期 44 0 3 37 4 84.09 T4
期 27
0 1 3 23 85.19
A B
图1A:男,56岁,T3期,CT横断面扫描显示,胃壁局部明显增厚,向腔内膨出,浆膜光滑完整,肿块近2/3胃壁有明显增强;B:男,63岁,T4期,胃壁全层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
·206· 明显增强,浆膜层形态不规则,黏膜层光滑,多平面重建见周围组织脏器与胃壁存在间隙,与胃接触面没有形态及密度改变
2.3 CT 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N 分期比较 CT 增强扫描对患者N 分期总符合率为7
3.03%,其中对N2期诊断符合率最高为78.57%,与N0、N1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 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N 分期比较(n)
CT 扫描
术后病理报告 例数 N0期 N1期 N2期 符合率(%)
N0期 43 31 9 3 72.09 N1期 32 5 23 4 71.88 N2期 14 1 2 11 78.57 2.4 CT 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M 分期比较 CT 增强扫描对患者M 分期总符合率为96.63%,其中对M0期的符合率为98.68%,显著高于M1期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 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M 分期比较(n)
CT 扫描
术后病理报告 例数 M0期 M1期
符合率(%)
M0期 76 75 1 98.68 M1期 13 2 11 84.62 3 讨论
本研究中发现,在动脉期和实质期时,胃癌患者黏膜明显增强,在平衡期则消失,而且当胃壁出现病变时其强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处于平衡期时,所有病灶均全部强化,从而有利于T 期病灶的区别诊断。
在本研究中,CT 增强扫描对患者T 分期总符合率为79.78%,其中对于T3、T4期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09%和85.19%。
不过对浆膜层浸润程度是以胃周脂肪间隙和浆膜轮廓变化作为主要判定标准,对于
体形较瘦或者伴有炎症反应程度较高患者容易将T3期判断为T4期。
本组患者中2例T3期体形较瘦患者,由于胃周脂肪间隙明显消失,从而被判断为T4期。
CT 增强扫描对患者N 分期总符合率为73.03%,其中对N0、N1、N2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09%、71.88%和78.57%。
进行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时,淋巴结检出率主要依赖于周围结构对比,由于各组淋巴结的周围组织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各组淋巴结检出情况并不一致。
其中在胃左动脉、肝总动脉以及脾动脉周围淋巴结扫描中较清晰,而对贲门左右以及幽门上区的淋巴结则显示较差[2]。
进行增强扫描时,不仅能够减少层厚,而且可增加扫描的范围,因而对N2期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显示。
临床中,胃癌远处转移主要是卵巢、腹膜、肾、肾上腺、肺、胰腺或者肝脏。
采用普通CT 进行扫描时对于远处转移部位的小结节难以诊断,进行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时分辨率更高,层厚更薄,并可进行多期扫描,因而有助于提高远处转移
的诊断效果[3]。
本研究中,对M0期的符合率为98.68%,显著高于M1期的84.62%,提示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在鉴别胃癌有无远处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可用于胃癌患者术前TNM 分期诊断,有助于评估胃癌患者可切除性以及根治范围;但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胃肠道造影、超声内镜以及肿瘤标志物等进行综合诊断,从而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Kim JW.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64-section CT using CT gastrography in preoperative T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according to 7th edition of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J].Eur Radiol,2012,22(3):654-662.
[2]林家威,徐胜,黄顺荣,等.64排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4):1584-1587.
[3]徐月阳,牛建华,袁明,等.64排螺旋CT 与组织病理对胃癌患者TNM 分期的对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9):875-877.
CCU 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
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研究
李 欧 张 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610041)
【摘 要】目的:目的:分析CCU 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正确的护理方法。
方法:方法: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衰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80例,将对患者的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所有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前都没有明确的感染现象。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结论
结论:对于不同的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愈情况,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心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206-02
Risk factors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CU ischemic heart
failure and its nursing studi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CU ischemia heart failure,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ct nursing method, so that patients can get bet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1 to Sept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CCU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failur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280 cas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failure did not have a clear infection before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bserve and record the patient's age, gender, position of the catheter and so on, the final nurs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combined with the dynamic nursing record to carry out targeted catheter care. Results: the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the cure, with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fection risk factors with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ure, obtain ideal curative effect,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words 】Ischemic heart failur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risk factor; nursing
本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CCU 进行治疗的缺血性心衰中心静
脉导管的患者280例,对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科学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系统护理的140例缺血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行一般护理的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都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其在性别、年龄、导管位置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内容的比较上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CU 中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的感染进行有效监测。
对14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系统性的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导管的位置等内容,除此之外,也要记录导管时间、导管性质、有无静脉营养等内容,最终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动态的护理记录开展有针对性的导管护理,总结出了科学的护理方法;对1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其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 和x 2进行检验,P <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将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岁) 导管时间(天) 观察组 140 52.3±8.2 8.86±5.89 对照组 140 62.3±3.2 5.76±3.75 T 值 -- 13.442 5.253 P -- <0.05 <0.05 2.2 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相关感染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对比结果分析 组别 例数 导管相关性感染 无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 无感染 观察组 140 30(21.43) 110(78.57) 45(32.14) 95(67.86)
对照组 140 60(42.85) 80(57.14) 75(53.57) 65(46.43) X² -- 14.737 13.125 P -- <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详细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药物护理效果综合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40 80 60 120(85.71) 对照组 140 30 110 50(35.71) X² -- -- -- 6.612 P -- -- -- <0.05 3 讨论 对缺血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已经是现代医学上对此类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在长期输液和化疗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虽然在患者年
龄、病程、导管置留时间、导管性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导管的相关性感染仍然不可回避[3]。
影响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与护理人员的经验有关,也与患者的年龄、导管置留时间、导管性质及药物刺激有很大的关系[4]。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1年2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CCU 进行治疗的缺血性心衰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80例,将对患者的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系统的护理方法,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在(52.3±8.2)岁,导管天数在(8.86±5.89)天,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
法,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在(62.3
±3.2)岁,导管天数在(5.76±3.75)天,所有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在进行中心静脉
导管前都没有明确的感染现象。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导管的位置等内容,除此之外,也要记录导管时间、导管性质、有无静脉营养等内容,最终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动态的护理记录开展有针对性的导管护理,总结出了科学的护理方法,取得非常满意的治愈效果。
在具体的CCU 中,对缺血性患心衰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感染率及护理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感染率及护理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