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一、填空题:
1.1973年12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二十多种十二万多字的(),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空前发现,丰富了我们对缣帛的认识,拓开了我们的眼界。
2.北宋中叶,()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我国古代印刷事业的发展。
3.宋代类书编篡,取材广泛,内容渊博,其数量与种类也均已超过唐代。官修的《》《》《》被称为三大类书。
4.“三通”是指《》《》《》三部政书。
5.我国最早的记版本目录是宋代尤袤的《》,开后世记版本目录之先河,多为文献版本学者所重视。
6.明代中期刻本的风格是()、()、()。
7.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纸张洁白,校勘精当。
8.清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谈到校书的具体方法时,把前人的校书方法归结为()和()两种。
9.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作系统总结的是晚明时期的胡应麟,他把历代学者关于辨伪的见解和实际采用过的辨伪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所著《》的最后,指出考辨伪书的八种方法。
10.清代辑佚成就最大的是:①严可均辑《》,②黄奭辑《》③马国翰辑《》。
二、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指盛行于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甲骨文只在殷商时期使用。
C.王国维的《殷墟书契》是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D.甲骨文最早出土于陕西西安。
2.《孙膑兵法》竹简出土于()
A.甘肃武威磨咀子B.山东临沂银雀山
C.湖南长沙马王堆D.湖北云梦睡虎地
3.“以杂见称”为其特点的古文献是()
A.总集C.丛书 C.别集D.类书
4. 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很有参考价值的清代类书是( )。
A.《丛书集成》 B.《古今图书集成》 C.《佩文韵府》 D.《格致镜原》5.现在流传的裱本字帖,多采用的装裱形式是()。
A.经摺装 B.蝴蝶装 C.旋风装 D.包背装
6.我国第一部解题目录是( )
A.《汉书·艺文志》 B.《别录》 C.《七略》 D.《隋书·经籍志》
7.主要采用欧体书写的宋刻本是( )。
A.浙本 B.闽本 C.蜀本 D.平阳本
8.“最简便、最稳当”、“不参己见”的校勘方法是()
A.对校法 B.本校法 C.他校法 D.理校法
9.下列属于记版本的目录著作是()
A.《直斋书录解题》 B.《郡斋读书志》
C.《读书敏求记》 D.《别录》
10.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定型于()
A.《七略》 B.《中经新簿》 C.《文章流别集》 D.《隋书·经籍志》
三、名词解释题:
1.经摺装
2.闽本
3.十通
4.玉海
6.解题目录
四、问答题:
1.《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怎样的类书?
2.《二十四史》收录了哪些史书?
3.元刻本书有何特点?
4.理校法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西汉帛书
2.毕昇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4.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5.遂初堂书目
6.白口、方字、仿宋
7.颜体、白口
8.死校、活校
9.四部正讹、
10.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汉学堂从书、玉函山防辑佚书
二、
1.A;2.B;3.D;4.D;5.A;6.B;7.A;8.A;9.C;10.D。
三、
1.经摺装:古书装帧方式之一。印刷书籍时,把印好的印张以一定的尺寸来回往复折叠,折成一册,形同后世记帐之经摺,称为经摺装,又称折本,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经摺装在佛教典籍中几乎成了唯一的装潢体式。佛教徒们甚至认为若非此装,不足以昭崇敬。敦煌所出《入楞伽经疏》为唐代经折本。宋代以后雕印的大藏经大都是典型的经摺装。现在除佛经外,流传的裱本字帖,也多采用这种装裱形式。
2. 闽本:宋代福建建宁、建阳两地刻印书籍。又称“建本”。其特点是:字体多似柳体,有的似徽宗瘦金书体。起落顿笔,结构方正,字画严谨不苟。纸多黄麻纸,质地较薄,颜色发暗,白纸较少。早期刻本,多是左右双栏,线黑口(细黑口日);后期逐渐为四周双栏,粗黑口。黑口是折页的标线,既便于折叠,又容易整齐。建阳地区的麻沙镇附近盛产榕树,木质松软,当地人多取用来雕版印书,因此后世多称刻于建阳地书籍为麻沙本。麻沙本在宋版书中,是讹误较多的一种,古时不为世所重。
3.十通:历史上十部著名的政书。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宋代郑樵编纂《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后人称之为“三通”。清朝统治者为粉饰太平,宣扬“文治”,将“三通”一续再续,编了《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又编了《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清末刘锦藻又编了《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加起来就成了“十通”。从而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4.《玉海》:宋代私编类书,王应麟编。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所列门类大都是“巨典鸿章”,所录故实皆“吉祥善事”,在诸类书中别具一格。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等文献。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类目之间,时有“参见”。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
5.解题目录:解题又称提要,为每种图书写一篇提要,进行评介,它的作用主要是揭示图书的内容、特点和用途,为读者了解图书提供方便。解题目录是我国最早创制的一种目录体例。它的产生,肇始于《书序》,刘向《别录》就以书序为主要构成部分,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都是解题目录。
四、
1.答:《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原编,蒋廷锡奉敕校补,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的一部类书。1725年编成。全书10000卷,一亿六千多万字,全书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汇编。汇编之下又分典,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坤舆、职方、山川、边裔、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艺术、神异、禽虫、草木、经籍、学行、文学、字学、选举、铨衡、食贷、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等32典。典下分部,共6117部,每部设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无者缺之。它集古代图书之大成,搜罗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以及天文、气象、地质、矿产、农业、牧业、渔业、手工业、工程技术、数学等各方面的资料,其中保存明代文史资料特多,西学传入也多有反映。此书不仅收罗丰富,而且分类细密,体例完善,检索甚为方便。查检某一事物,即可知其源流以及历史上的有关记载,不仅能帮助解决诗文词句的出处和典故的来历,而且可提供研究某事物的各种历史资料,还有辑佚、校勘的功用,因此常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所重视。
2.答:收录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