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功德和福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功德和福德
佛教中的功德,《佛学大辞典》指功能福德,也就是行善所获得的因果报应,所得的福利。

慧远《维摩义记》卷一中说:“功名者,亦名福德,福谓福利,善能资润福利行人,故名为福。

功谓功能,善有资润利益之功,故名为功。

”功德有“有漏”和“无漏”之分,有漏近乎虚,无漏方为实。

《景德传灯录》卷三记载,梁武帝问菩提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此等行为仅仅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

”六祖惠能在《坛经》中引述了这个故事,并继续阐扬发挥,慧能说:“武帝混淆了功德和福德两个概念,功德在法身中,不在布施设斋中,常见本性念念不住才是功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在自性中寻找,不在布施设斋中显现。

”六祖慧能第一次将功德和福德区别开来,这一说法直抵事物的核心。

功德属自心自性的水清月现,福德乃自身自主的故意行为;功德是客观再现,福德是主观表现。

一属纯真,一属做作。

一是有为,一是无为。

一为无漏,一为有漏。

一为无心插柳,一为有心栽花。

福德属《金刚经》里的住相布施,布施一住相立即打了折扣,因为所舍是为所得,而功德出自本性,来自一尘不染无欲无求之纯正本心,功德因此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