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的表演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与议论。
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
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
在审美追求上, [6]”。
曲调特点
弹词一般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唱腔特征
苏州评话是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
其语言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
这就和戏剧白言有质的区别。
它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
第一人称语言称表,第三人称语言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多说不唱。
但也有用作念诵的一小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
赋赞用以描景、状物和渲染、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
挂口是人物的自我介绍。
引子是说书人的书情介绍或点题。
韵白是韵文的表或白或铺叙情节,或总结前段书情。
苏州评话很注重噱,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
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矛盾展开中产生的喜剧因素,叫“肉里噱”。
用作比方、衬托、借喻和解释性的穿插,叫“外插花”。
与此类似,用只言片语来引起听众的
笑声,叫“小卖”。
表演特征
评话的表演包括“手面”和“面风”。
这种动作和表情,也分说书人的和故事中人物的两大类。
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是解释性的,并用以表达说书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
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由说书人用近似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包括语音和语调来讲话,叫做“起角色”。
起角色是对故事中人物的模仿,而不是演员以故事中人物的面目出现,“登场面依然我”。
说书人在书台上,始终是以演员身份出现的。
这和戏剧的表演,也有质的不同。
评话的演出,因演员的说法、语言、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如有的演员说法严谨,语言经反复锤炼后基本固定,叫作“方口”。
有的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心变化,叫作“活口”。
有的演员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为“一口干”或“快口”。
相反,则为“慢口”。
有的演员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则为“平说”。
有的以起某个角色见长,如有“活关公”、“活周瑜”、“活鲁智深”等美称。
内容特征
苏州评话都是讲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
每天说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
能连说几个月,长的可达一年半载。
这种长篇连说的特点,形成了评话特殊的结构手法。
单线顺叙,用未来先说、过去重谈的方法前后呼应。
用“关子”来制造悬念,以吸引听众还出现一些中、短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