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工车间装置(布置)设计(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⒂ 两台相同的小泵可布置在同一基础上,相邻泵的突出
部位之间最小距离为400mm。
⒃ 泵房靠管廊时,柱距宜与管廊的柱距相同,一般为4m 和6m。跨度一般采用4.5m、6m、9m和12m。 ⒄ 泵房的层高(梁底标高)应由进出口管线和设备检修 所需的高度确定,一般层高为4.0~5.0m 。
第六章 化工车间装置(布置)设计
第三节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及要求
一、内容
二、设备布置的原则 三、要求 1. 符合有关的安全要求、规范,满足物料特性要求 2. 满足生产工艺和操作要求 3. 要符合安装维修要求 4. 要符合建筑要求
四、典型设备的布置方案 1. 容器(各种贮罐、贮槽)
容器按形式可分为立式容器和卧式容器。生 产中的中间贮罐一般布置在装置内。对于有毒 、易燃、易爆的中间贮罐,应集中布置。原料 和成品贮罐一般集中在贮罐区。
6. 泵
⑴ 泵的布置应尽量靠近供料设备,保证良好的吸入条 件。 ⑵ 多台泵应集中布置,排列成一条线,也可背靠背地 排成两排,电机端对齐,正对道路。泵的排列次序由 与之相关的设备位置和管道布置所决定。泵与泵之间 的距离视泵的大小而定,一般不小于0.7米,双排泵之 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米,泵与墙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 于1.2米,以便于通行;当布置受限时,也可两台泵共 用一个基础。
④ 卧式容器的平台的设置要考虑人孔 和液面计等操作因素。对集中布置的卧式 容器可设联合平台,如图(a)(b)
当液面计上 部高度距地面 或操作平台超 过3m时,液面 计要装在直梯 附近。顶部平 台标高应比顶 部管嘴法兰面 低150mm。如 图7-5。
(3) 容器的常用支承安装方式
容器一般按标 准选用,一般长 度、直径相同的 容器有利于成组 布置,并设置共 用操作平台和共 同支承。图7-6 为容器的常用支 承安装方式。
⒀ 管廊上部安装空冷器时,若泵的操作温度小于340℃, 则泵出口管中心线应在管廊柱中心线外侧600mm(见图7-19)。 若泵的操作温度不小于340℃,则泵不应布置在管廊下面。
⒁ 管廊上部 无空冷器时 ,泵出口管 中心线一般 在管廊柱中 心线内侧 600mm,见 图7-20。对 于大的装置 当管廊的跨 度很大时, 泵出口管中 心线可不受 此限制。
a 容器下有集液包时,应有集液包的操 作和检测仪表所需的足够高度; b 容器下方需设通道时,容器底部配管与 地面净空不应小于2.2m; c 不同直径的卧式容器成组布置在地面或 同一层楼板或平台上时,直径较小的卧式 容器中心线标高需要适当提高,使与直径 较大卧式容器筒体顶面标高一致,以便于 设置联合平台。
2. 反应器
(1) 带搅拌反应器的安装 反应器的形式很多,可按类似的设备进行布置。如塔 式反应器可按塔类设备来布置: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与容 器设备相似,可按容器类设备布置;大型的搅拌釜式反 应器,常单独布置在框架或室外,用支脚直接支撑在地 面上;其布置形式见图6-7a、b、c所示。
中小型的间歇反应器布置在室内,呈单排或双排布置, 如图6-8a、b、c、d所示
常见的布置方式有:
(1)独立换热器的布置 大型换热器安排在室外。换热器外壳和配管 净空高对于不保温外壳最小为0.05m,对保温 外壳最小为0.25m;两个换热器外壳之间有配 管,但无操作要求时其最小间距为0.75m。 (2)附设换热器的布置 一般是取决于与之有联系的设备,顺应流程。 塔的换热器都应布置在塔的附近;回流冷凝器 要尽量靠近回流罐和回流泵。塔和立式容器附 近的换热器,与塔和立式容器之间应有1m宽的 通道。
2. 塔设备的布置安装
为便于安装施工、配 管和维修,塔的操作面 常对着道路,配管对着 管廊;确定塔的管口方 位时,首先确定人孔的 方位及位置,再据塔盘 位置,奇、偶数板的降 液管位置,再从上到下 确定各管口的位置和方 位。回流口应设在距离 降液板最远的位置。维 修侧布置在有人孔靠近 通道和吊装的空地;爬 梯位于两者之间,常与 仪表协调布置。如图614。
③ 成组布置 数量不多,然而大小、 结构相似的塔可以成组布 置,并可做联合平台,如 果塔的高度不同时,一般 只将第一层操作平台取齐 ,其它各层可不予考虑。 如图6-13所示。几个塔组 成一个空间体系,可提高 塔群的刚度和抗风、抗震 强度,塔的壁厚也可降低 。
④ 沿建筑物或框架布置 将塔安装在高位换热器和容器的建筑物边框 架旁,利用容器或换热器的平台作为塔的入孔、 仪表和阀门的操作与维修通道,有时将细而高的 负压塔的侧面固定在建筑物或框架的适当高度, 可增加塔的刚度,减少塔的壁厚。 ⑤ 室内或框架内布置 小塔或操作频繁的塔安装在室内或框架中,平 台和管道都支承在建筑物上,冷凝器可放在屋顶 上,利用位差重力回流。
(1) 立式容器的布置
① 立式容器特别是大型立式容器 布置应考虑运输、吊装等因素,留 有余地。 ② 容器内带加热或冷却管束时, 在抽出管束的一侧应留有管束长度 加0.5m的净距离,并与配管专业协 商抽出的方位。
③ 立式储罐集中布置时,按罐外 壁或罐中心线取齐。 ④ 立式储罐的人孔,若设置在罐侧,离地高度不大于800mm, 若设置在罐顶,应设检修平台,多个储罐设联合检修平台,单只 储罐设直爬梯上下。上图为穿楼板容器的立面布置。
4. 塔
1. 塔的布置形式 塔的布置形式很多,大型塔类设备常采用室外露天布
置,以裙座支撑于地面基础上;小型塔设备可布置于室
内,也可以在框架中或沿建筑物外沿进行布置;在满足
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塔类设备既可以单独布置,也可以
集中布置。 ① 单独布置 一般单塔和特别高大的塔采用单独布置,利用塔身 设操作平台,供进出人孔、操作、维修之用,平台的高
(3)成组布置的换热器 卧式换热器,两个换热器并列布置时外壳之 间有配管,但无操作要求时其最小间距为 0.75m;两台换热器之间无配管时最小距离为 0.6m;换热器与其他设备的间距至少要留出1m 的水平距离,位置受限制时,最少也不得小于 0.6m;图6-12。若两个换热器重叠布置可以合 用上下水管,但要有抽出管束的位置和空间, 上层换热器不能太高,一般管壳顶高不大于3.6 米为宜,将进出口管改成弯管可降低安装高度 。见图6-11。
(3)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四周应设防火堤 ,并据物料性质类别设分隔堤。防火堤、分隔 堤内有效面积据储罐大小及台数而定;一般单 个储罐的堤内容积略大于储罐容积,多台储罐 在采取措施后,容积可酌减,但不得小于最大 罐的容积及储罐总容积的一半,并取得消防部 门同意。堤高一般为1~1.6m,其实际高度应 比计算高度高0.2m。
(4)储罐区四周应设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
(5)储罐区应设置静电接地和防雷设施。
(6)防火堤或分隔堤内侧应设排水沟,并坡向 集水点;从集水点引出的排水管应装阀门控制 ,污水分别排至相应处理系统。
(7)输送进出物料的泵不应布置在防火堤或分 隔堤内。 (8)生产操作需要的缓冲罐、中间储罐不宜大 量储存甲、乙、丙类液体。
(2) 卧式容器的布置 ① 卧式容器宜成组布置。成组布置的卧式容器 宜按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或按封头切线对齐。 卧式容器之间的净空可按0.7m考虑。 ② 在工艺设计中确定卧式容器尺寸时,尽可能 选用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容器,以利于设备 布置。 ③ 确定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时,除应满足物料 重力流或泵吸入高度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 要求:
塔顶设起吊装置。塔的安装高度须考虑塔釜泵的净正吸 入压头、热虹吸式再沸器的吸入压头、自然流出的压头及 管道、阀门、控制仪表等的压头损失。塔的冷凝器、冷却器、 中间槽、回流罐等可在框架上和塔一起联合布置,如图6-15; 也可隔一管廊和塔分开布置,如图6-16。
5. 罐区布置 (1) 甲、乙、丙类液体(或气体)储罐宜露 天布置。其罐区、装卸站,应布置在装置(车 间)区边缘一侧,并需在明火或散火花地点的 侧风或上风向。其装卸站应靠近道路,既利于 安全,又为今后发展留有场地。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应按物料类别和 储量成排、成组排列布置,一组储罐不应超过 两行。
⑸ 年极端最低温度在-38℃以下的地区,宜在室内布置 泵。其他地区可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布置,其配套的电 气、仪表设施均采用户外型。 输送高温介质的热油泵和输送可燃易爆的或有害介 质(如氨等)的泵,要求有通风的环境,一般宜采用 敞开或半敞开布置。 ⑹ 集中布置是将泵集中布置在泵房或露天、半露天的 管廊下或者框架下, 呈单排或双排布置形式。对于工 艺流程中塔设备较多时,常将泵集中布置在管廊下面 ,在寒冷地区则集中在泵房内。
度根据人孔的高度和配管的情况来定。
② 成列布置 将几个塔的中心连成一条线,并将高度相近 的塔相邻布置,通过适当调节安装高度和操作点 的位置(如适当改变塔裙高度、内部管道布置或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变塔板间距), 就可做联合平台。采用联合平台时必须允许各塔 有不同的热膨胀,联合平台由分别安装在各塔塔 身上的平台组成,通过平台间的铰链或预留缝隙 来满足不同的伸长量,以免拉坏平台。相邻塔间 的中心距一般为塔直径的3~4倍。
⑺ 分散布置是按工艺流 程或安全要求将泵布置 在塔或容器附近。 ⑻ 泵的布置首先要考虑 方便操作和检修,其次 是整齐美观。离心泵的 出口应取齐,并列布置 ,整齐美观;不能取齐 时,可采用一端基础取 齐,便于操作和设置排 污沟。 图7-18 所示为室内泵的 典型布置方式。
⑼ 当移动式起重设施无法接近质量较大的 泵及其驱动机时,应设置检修用固定式起重设 施,如吊梁、单轨吊车或桥式吊车。在建、 构筑物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 ⑽ 布置泵时要考虑阀门的安装和操作位置。 ⑾ 泵前沿基础设置泵的排水沟,为防止可燃气 体窜入排水沟,可使用排水漏斗和埋地管。 ⒀ 泵房设计应符合防火、防爆、安全和卫生等 规定,并考虑采暖、通风、采光和噪声控制 等。
(4)流化床反应器
布置要求和固定床反应器基本相同,对于体 积大、反应压力较高的反应器,应采用坚固的 结构支撑,反应器支座(或裙座)应有足够的 散热长度,使支座与建筑物或地面的接触面上 的温度不致过高。要求钢结构不高于150℃, 钢筋混凝土不高于100℃。
3. 换热器 换热器是化工设计中使用最多的设备之 一,已基本上有定型的系列图可供选用, 设备布置设计就是把它们布置于适当的地 方,确定其管口方位,使其符合生产工艺 的要求,并使换热器与其连接的设备间的 配管合理。
(2) 釜式反应器布置
① 釜式反应 器通常是间 歇操作。如 图6-9所示。
② 两台以上相同的反应器应尽可能排成一直线。 如图6-10(a)(b)。
③跨楼板布置反应器,粘度大或有固体料的反应器, 底部要疏通堵塞、管道清洗等,要设置出料阀操作台。 大型反应器底部有卸料时,底部净空应大于3m,以便车 辆进入。 ④ 物料从底部出料自流入离心机要有1~1.5m距离; 底部不出料,有人通过时,底部离基准面最小距离为 1.8m;搅拌器安装在底部时应留出抽取搅拌轴的空间, 净空高度不小于轴的长度。 ⑤可燃易爆反应器,特别是反应激烈、易出事故的反 应器,布置时要考虑足够的安全措施,包括泄压及排放 方向。
图7-17 为泵在管廊下或泵房中的典型布置。
⑶ 泵往往布置在室内底层或集中布置在泵房,小 功率(7kW以下)的泵可布置在楼板上或框架上。泵 的基础一般比地面高100~200mm,不经常操作的泵可 室外布置,但需设防雨罩保护电机,北方寒冷地区还要 注意防冻。 ⑷ 泵需要经常检修,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对重量 较大的泵和电机,应设起吊设备,建筑物与泵之间应有 足够的高度供起吊用。 室内布置泵经常将泵沿墙布置,可节省面积;如果 将工艺罐放在室外,管道穿墙与泵相连,则空间更省, 操作也很方便。
(3)固定床反应器
① 反应器上部留足够的净空,供检修或吊装催化剂 用,装料口离操作台800mm左右,超过800mm时要 设工作平台。 ② 催化剂从罐底部(或侧面出料口)卸料,应留足 够的净空,当底部离地面大于1.5m时,应设置操作 平台。底部离地面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m。多台 反应器应布置在一条中心线上。操作阀门和取样口 应尽量集中在一侧,并与加料口不在同一侧,以免 相互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