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
第一篇: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
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渝教科院[2012]49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院校),委属中小学: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渝教基〔2012〕30号)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渝教基〔2012〕5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增强实施“卓越课堂”的自觉性
教研机构要在各级教委的直接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认真学习、研究、贯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准确领会文件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卓越课堂”实施的自觉性。
全面落实“减负提质十项规定”、深化课程改革,把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积极实践,探索“卓越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
各级教研机构要以“卓越课堂”的实施为契机,把教研工作的重心
转移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统筹协调区域内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将“卓越课堂”实施与日常教研工作整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不断探索“卓越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提炼,推动“卓越课堂”计划在各级学校的实施
各级教研机构按照“卓越课堂”的实施步骤和内容,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挖掘并系统总结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案例、成功经验,进一步提炼形成“卓越课堂”研究成果,加以示范推广。
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各学校教研室(组)的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课堂教学和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计划中的基础作用,通过教研室(组)的工作来推进各项课程改革的落实。
(四)全面评估,稳步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
市教科院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区县教研机构实施“卓越课堂”的情况进行指导、管理和全面考评,每年不定期地发布各区县和委属中小学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教研评估报告,并与各级教研机构和委属中小学的相关业务工作考评直接挂钩。
并将考评情况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反馈、通报,督促相关工作不力的教研机构和委属中小学进行整改。
(五)注重宣传,营造“卓越课堂”的实施氛围
各级教研机构要注重对“卓越课堂”的必要性、科学性、紧迫性进行宣传,搭建“卓越课堂”实施情况信息报送平台,对“卓越课堂”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案例、有效措施和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
凝聚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学生家长、社会大众等各方力量,集结成一个全
方位的立体式支撑力量,为我市“卓越课堂”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实施内容及步骤
(一)实施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1.制定“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成立“卓越课堂”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教委周旭主任任组长,钟燕、伉大林同志任副组长,市教委相关处室及各区县教委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卓越课堂”实施工作小组,由市教科院伉大林同志任组长,李常明同志任副组长,市教科院相关部门及各区县教研机构负责人为成员。
2.市教科院组织专家研制“卓越课堂”学科实施意见、“卓越课堂”评价标准,制定跟踪指导“卓越课堂”实施的工作计划。
各区县
教研机构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出区县实施“卓越课堂”的指导意见。
3.各级教研机构组织教研员、校长、教师,认真学习“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及相关文件,提升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计划的能力。
指导学校对照“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分析校情、学情,研制“卓越课堂”学校实施方案。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2年10月—2016年2月)
1.开发“卓越课堂”优质配套课程资源。
市教科院组织课程专家,挖掘、整合、开发出系列优质配套课程资源;区县教研机构协同学校,整合、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特色课程资源。
注重总结提炼教学成果,打造“卓越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资源库。
到2016年,全市初步建成符合学生需求,具有重庆特色的课程体系,80%的区县开发出特色优势鲜明的校本教材,学校建立起“卓越课堂”学科资源库。
2.开展“卓越课堂”全员培训。
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市教科院对分管区(县)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进行40学时的课程领导力提升培训;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80学时的课程指导力提升培训;依托区县教研机构和学校对全体教师开展120学时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3.开展“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观摩展示交流活动。
市教科院每学年举办一次全市各学科教师“卓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或召开“卓越课堂”现场推进会;区县教研机构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卓越课堂”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
到2016年,全市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达到“名师和特级教师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普通教师上好达标课”的要求。
4.加强“卓越课堂”指导和督促工作。
市教科院每学期组织教研员和市级优秀教师深入区县,开展“集体视导”、“送教下乡”等活动,推进“卓越课堂”的不断深化;区县教研机构将日常教研活动与“卓越课堂”指导工作结合起来。
建立“卓越课堂”实施情况督导体系,各级教研机构会同教育督导部门,不定期开展“卓越课堂”专项
督导。
5.搭建“卓越课堂”实施情况宣传推广平台。
市教科院设置“卓越课堂”专刊,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及时报道“卓越课堂”实施情况;各区县教研机构要以“卓越课堂行动快讯”的形式不定期的宣传和展示区域内“卓越课堂”实施情况,并将优秀案例提交市教科院。
6.强化“卓越课堂”专项研究工作。
市教科院设置“卓越课堂”专项课题,每年举办一次专题论坛,每两年开展一次论文评比;各区县教研机构和学校要积极申报专项课题,组建研究团队,踊跃参加专题论坛和论文评比。
(三)阶段性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3月—2017年7月)
1.市教科院对全市所有区县“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形成政策建议。
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总结提炼一批推广价值高、示范作用强的实施成果,进一步开发出优质配套的“卓越课堂”课程资源,形成资料汇编和课程资源库。
组织召开“卓越课堂”实施情况阶段性总结通报会,表彰一批在“卓越课堂”行动计划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先进学校和教研机构。
2.区县教研机构配合市教科院对区域内“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完善“卓越课堂”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提炼总结出有效的操作经验。
组织专家,对区域内各个学科“卓越课堂”优秀案例、教学设计等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形成“卓越课堂”实施资源包。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三日
第二篇: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
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渝教基〔2012〕53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市教科院、市教育评估院、市技装中心,委直属中小学:
现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
五年行动计划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特制定全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分阶段推进“卓越课堂”建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普遍达到“有效课堂”要求,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整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准备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环境,恰当选择教学素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力挖掘学科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灵活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评价上,既重视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既重视学习能力提升,又关注学习情感和态度。
加强学生日常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九大行动计划
(一)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开发具有重庆特色的地方课程,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纳入地方课程内容。
结合学校传统优势、学生兴趣需要,开发特色文化建设、乡土资源发掘、学科拓展等内容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丰富学生课堂教学资源。
定期开展校本课程展示、评比活动,积极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重视和发挥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隐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造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实施该计划,构建具有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建设适应“卓越课堂”行动需要的课程文化。
(二)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计划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
开展专题学习讨论,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和理解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个体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和教师点评中有效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确保课堂教学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究、质疑、交流、练习。
组织教师创新设计课堂学习方案,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结构,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学段及区域“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该计划,转变知
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的教师传统角色,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程领导能力提升计划
课程领导力引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影响“卓越课堂”行动的质量和水平。
按照“分层主导、分片推进、分类实施”的思路,依托清华大学培训基地,通过集中培训及考察培训等方式,对100名分管区(县)长及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实施专项培训,着力提高教育领导和管理水平。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对市级专家团队开展以新课标新教材解读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技能和指导水平。
依托6所高师院校、市教科院及主城教师进修学院,以案例研讨、任务驱动等方式,分片区对600名骨干校长开展市级集中培训,为区县校长全员培训培养培训者队伍;对4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研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课堂教学指导能力。
分层次组织“‘卓越课堂’行动领导力”论坛活动,交流和分享“卓越课堂”行动的经验。
通过该计划,培养一批引领“卓越课堂”行动的卓越领导团队和专家培训团队。
(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关键因素。
以构建“卓越课堂”为主题,启动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开展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对新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岗位适应性培训,不少于120学时的跟岗指导培训;开展教师全员培训,5年内对中小学教师开展不少于360学时的岗位培训,其中参加区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80学时;开展农村教师专项培训,市级培训重点实施5000名农村薄弱学科、边远地区村小教师等培训计划,各区县按照每年20%的比例,分层分类分片对农村教师开展全员培训。
市教科院研制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各区县教研机构依据意见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
定期举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案设计、课堂教学等比赛,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建设“卓越课堂”、争做卓越教师。
通过该计划,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着力提高农村学校课改整
体水平。
(五)学生能力提升计划
学生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升学生能力是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索。
注重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加强基本素质培养,广泛开展读书、演讲、书法教育等活动。
减少考试次数,给予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力所能及的实践问题。
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推进“减负提质”工作,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六)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建设“卓越课堂”的重要辅助手段。
到2013年,全市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室建设和教学器材配备,配齐率达90%以上;到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设备基本配备达标,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
加快教育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到2015年,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覆盖率达到90%,中小学“班班通”建设率达到90%以上;中小学校学生计算机比达到10∶1。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建设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等各类教育教学应用系统,教育信息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0%以上,各中小学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
通过实施该计划,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课程辅助活动推进计划
各学校(区)制定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落实课程辅助活动计
划,配备专任教师,建好用好“六大功能室”,扎实开展每天1节的课程辅助活动课。
结合开展中小学生读书、演讲、书法、体艺科技“2+2”项目等,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实现课程辅助活动课程化。
各校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确保学生参加课程辅助活动覆盖面达到100%。
将学生参加辅助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期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辅助活动推进计划,开发一批学生参与度高、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辅助活动体系,使课程辅助活动成为“卓越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计划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
以教学预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六个维度为“卓越课堂”行动重点,建立课堂预设、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三位一体”的卓越课堂评价体系。
市教科院研制各学科具体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评选先进示范典型,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建课堂教学文化。
在评价标准与要求上,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弘扬教师个人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创造性实施课堂教学。
在评价主体上,引导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
通过实施该计划,建立“卓越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将“卓越课堂”具体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九)课堂开放计划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开放性、多样化的课堂。
建立学校课堂开放长效机制,定期举办“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广大家长、社会团体等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新课改理念要求。
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同时,把课堂向校外、社会延伸,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借助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聘请“家长义工”,开设“家长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到校授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课堂开放计划,增强学
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卓越课堂”教育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委成立“卓越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科院,负责总体策划“卓越课堂”的实施。
各区县(自治县)建立相应机构,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统筹实施。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有关要求具体实施“卓越课堂”建设。
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学院)负责教师培训,教科所(教研室)负责“卓越课堂”建设的研究、指导、服务,教育评估机构负责“卓越课堂”建设的质量评估和监测,教育督导室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二)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教研工作机构,落实教研人员,改进教研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和指导水平。
将“卓越课堂”行动纳入各级教研机构工作计划,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制定教研员聘任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教研员,完善教研员准入和退出机制,解决好教研员队伍的编制、职称等问题。
完善教研员能力考核标准,多途径开展教研员培训、比赛活动,提升教研员指导能力。
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开展“卓越课堂”建设项目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帮助教师探索和构建具有学科特点、学校或区域特色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研制和开发符合学科特点、学段特点、课型特点的教学方案及教师导学、展示交流、检测评价等教学工具,建立和完善各学校、学(片)区、区县(自治县)和全市“卓越课堂”教学资源库。
市教研网开辟“卓越课堂”专题网页,设立“卓越课堂”优秀课例欣赏频道,为广大教师提供前沿理论和典型经验。
设立“卓越课堂”论坛,为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专家和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四)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
结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中小
学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解决好农村学校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数量不够、结构不优等问题。
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健全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优秀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等制度,扎实开展集体视导、专家送教送课下乡、城乡教师结对等活动,支持各区县(自治县)探索捆绑发展、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等模式,着力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引领和帮扶,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课改整体水平。
(五)加强典型培育宣传
充分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交流展示、教学观摩、教师基本功赛、教研员(管理干部)评课能力赛等,培育一批“卓越课堂”建设示范学校和教师。
教科所(教研室)定期评审、交流“卓越课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定期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广泛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报道“卓越课堂”建设动态和成就,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营造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7月17日
第三篇:丰都县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丰都县中小学
“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市教委《减负十条》、《提质十条》规定,根据市教委《‚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渝教基“2012”53号)和‚领雁工程‛要求,在近两年我县实施‚丰都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行动计划‛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区域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全县课程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与进俱进、转变观念,切实改革师生教学方式,建立健全师生教学共同体运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