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重点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重点doc

一、选择题

1.“他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山项洞人B.元谋人C.北京人D.蓝田人

2.某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小明看到如图做所示的彩陶盆,想知道这是哪类远古居民制作出来的,你能告诉他吗?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省份山东山西北京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行省制

5.假若你参观殷墟博物馆,讲解员会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你:“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文字应该是A.大篆B.甲骨文C.隶书D.行书

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7.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展示了课下搜集到的“以柔克刚、乐极生悲、唇齿相依、物极必反、无中生有、新陈代谢、无为而治……”等成语,本节探究学习内容中涉及到的人物是

A.B.

C.D.

8.商君虽死,秦法未亡。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商鞅变法()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满足了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适应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9.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1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反秦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地点是

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

11.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历史剧《司马迁与(史记)》,他很可能会念到的台词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引种栽培葡萄的起始时间应该不会早于

....

A.汉朝B.三国时期C.两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1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思想成为封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A.有教无类B.仁者爱人C.忠君守礼D.以德化民

14.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为此,汉初统治者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B.用牛车代替马车C.以“礼”治国D.对匈奴和亲政策15.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16.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说,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

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其中的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合种植这些农林品种B.西晋以后北民南迁,带去新的农作物品种C.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民族学习农业技艺 D.东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有比较大的发展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B.西晋C.北周D.前秦

1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B.

C.D.

19.历史穿越剧中,主人公穿越回到了502年的北魏的时候,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娘是鲜卑人,新郎是汉族人B.在洛阳的街头,鲜卑族穿着汉族的服装

C.在朝廷上,大臣都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曾经叫独孤x而现在名叫刘x的学生

20.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材料三:(变法)行之十年,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反映的是哪次改革?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本次改革的作用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材料二:(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