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当代德育原理学科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瑞逊主编的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1;
冯益谦主编的 《比较与创新: 中西德育方法比较》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王玄武主编的 《比较德育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等。
这一时期的学术期刊探讨了一些社会发展与德育的 热点问题, 主要有全球化时代的德育、网络社会的德育、 德育的实效性研究、德育创新研究、主体性德育研究、 生活德育研究、德育模式研究、从学科整合的视角研 究德育等。
试验成效
古人伏编著的《德育学教程》(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3) ;
魏贤超的 《现代德育原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3) ;冯增俊的 《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 广 东教育出版社,1993) ; 鲁洁、王逢贤主编的 《德 育新论》( 江苏教育出版 社 , 1994) 和 孙 国 瑞 的 《德 育 科 学 方 法 论》(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4) 等。
在这一阶段, 期刊文章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传统德育、 古今中外德育思想研究、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学校德育研究、商品经济与德育研究、德育心 理研究、德育功能与地位研究、德育内容研究、德育原 则和方法研究德育评价研究和德育改革发展研究等。
体会
( 二) 德育原理学科研究全面展开阶段 ( 1995~ 1999) 1995 年起, 德育原理研究全面展开, 研究范围不断 拓展。一方面继续探索德育原理的学科建设问题, 主要 著作有:
具体章目是道德哲学与道德教育, 文化学视角中的 德育, 德育与认知, 道德与情感, 德育的本质、地位、 改革, 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德育的个体及社会功能, 德 育过程理论, 德育方法及其应用,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 学校德育管理, 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新探和当代西方道德 教育理论的发展。
这两部著作对社会主义国家德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都产生重大影响。
德育思想在我国更是悠久而内涵丰厚, 中国文化就 其实质而言就是道德文化。
但长期以来, 德育是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内容进行 探讨的, 而将德育作为一个专题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 要算梁启超。梁启超一生的著述甚丰, 在 1932 年中 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 中, 收录了他关于德育 方面的研究文章, 主要有: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 1901)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 1903) 、《新 民说·论公德》( 1902) 、《新民说·论私德》 ( 1903) 、《德育鉴》( 1905) 、《教育[1]应用 的道德公准》( 1922) 等等。
试验成效
前期影响较大的德育原理书籍是胡守棻主编的 《德 育原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 杭州大学教育系等六院校编写的 《德育学》;
后期以鲁洁、王逢贤主编的 《德育新论》 影响最大, 成果研究也最前沿。同时, 在对西方德育理论的研究中, 冯增俊的 《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 影响最大。
刘惊铎、权利霞编著的 《德育学教程》, 其内容主 要包括德育学的基本问题, 德育及其历史地位,品德, 受 教育者, 教育者, 品德规范, 德育目标,德育规律, 德育 原则, 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
鲁洁、王逢贤主编的 《德育新论》 共有 13 章,既 是对我国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总结, 又增添一些新的内 容,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德育学科建设的理论, 成为我 国新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本德育原理著作和教材。
德国凯兴斯泰纳的 《性格与性格教育》( 1912) 、《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 1901) ;
美国杜威的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1909) ;
英国威尔顿和步南佛合著的 《道德训练的原则与 方法》;
法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的 《道德教育论》( 1925) 。
其中以涂尔干 ( 也翻译为迪尔凯姆) 的 《道德教 育论》 和杜威的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影响最大。
刘秋梅编著的 《学校德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李萍的 《现代道德教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等
另一方面, 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开始系统研究西方德 育原理, 为科学构建我国德育原理提供借鉴。主要代 表著作有:戚万学的 《冲突与整合: 20 世纪西方道 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袁桂林的《当 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钟 启泉、黄志成编的 《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 出版社, 1998等。
借鉴篇主要有中国历史上的德育思想、苏联现代的 德育思想和现代西方的德育思想共 3 章;
方法篇包括德育原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常用的德 育研究方法和思想品德测量共3 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 大学教育系等六院校编写的 《德育学》 全书分两大部 分, 第一部分是 1~6 章, 主要探讨什么是德育及德育 的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30年德育原理 学科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刘昌明教授
德育原理学科的发展, 从时间上看是指 1978 年 至今。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上看是把德育原理限定在教育 科学范围内, 即主要是从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 探索。这里的德育原理主要是指学校德育原理。
由于目前我国对德育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 本文所 指的德育, 与通常人们所说的道德教育不加区分, 德 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
一、近代德育原理学科研究发展史略
德育原理 ( 或称德育学、德育学原理) 作为一个研 究领域其历史源远流长。整个古代社会, 德育研究从 属于哲学研究, 把德育问题作为一个领域的问题进行 探讨, 当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一些德育思想,并没有学 科研究的视野。
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的三四十年代, 德育原理作 为一门学科, 才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阈, 并作为一门独 立学科进行深入研究。
简介
将德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在我国最早是管拙诚, 他于 1919 年出版了 《道德教育论》( 上海商务印书 馆) , 对道德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其后, 余家菊等著的 《训育的理论与实际》( 1925) 、李相 勖的 《训育论》( 1935) 相 继 出 版 , 吴 俊 升 的 《德 育 原 理》( 1935) 、姜琦的 《德育原理》 ( 1944) 问世, 使德育研究上升到学科层面。
这一时期出版的著作并不多, 但多为精品。如:
詹万生的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 版社, 2001);
黄向阳的 《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檀传宝 的 《学 校 道 德 教 育 原 理》教 育 科 学 出 版 社 ,2000, 2003 修订再版, 2006 年他又出 版了 《德育原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此阶段学术论文主要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 开深化研究。如:
德育的功能问题、市场经济与德育关系研究和外国德 育理论研究。
另外, 德育学科的分支研究得到发展, 出现一些德育 子学科,诸如:
德育环境论、
德育社会学、
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和德育美学研究等。
( 三) 德 育 原 理 学 科 研 究 的 交 叉 纵 深 阶 段( 2000~至今)
进入21世纪, 我国的德育研究呈现异彩纷呈局面。 特别是 2001 年, 德育研究更是热闹非凡,人们形象 地称“德育年”。
德育研究不仅涉及基本理论问题,而且面对社会的 变革, 直面实践,德育研究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 出现 一些德育的分支学科。同时, 德育面对社会变革的现 实, 积极探索回应的策略。
这一时期的网络社会与道德教育、多元文化与道德 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全球化时代的道德教育 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问题。
三、德育原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30年出版的有关德育原理的书籍和学术论文进行 整理, 可以看到德育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胡守棻主编的 《德育原理》 共有四篇 19 章。理 论篇包括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德育的本质、 德育与社会发展、德育与个性发展、德育目标和德育 过程共 6 章;
实施篇主要有德育原则、德育内容及其序列、德育 方法、德育组织形式、班级德育、德育网络和德育管 理共 7 章;
胡守棻主编的德育原理共有四篇19论篇包括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德育的本质德育与社会发展德育与个性发展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共621实施篇主要有德育原则德育内容及其序列德育方法德育组织形式班级德育德育网络和德育管借鉴篇主要有中国历史上的德育思想苏联现代的德育思想和现代西方的德育思想共3方法篇包括德育原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常用的德育研究方法和思想品德测量共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等六院校编写的德育学全书分两大部主要探讨什么是德育及德育的客观规律
在前苏联, 将德育作为专门的研究也是在十月革命胜 利以后。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著作有:
加里宁的 《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学》( 本书收集了加 里宁在 1924-1945 年间所作的论文和讲稿, 1948 年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我国于 1957 年由陈昌浩等人翻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马卡连柯的 《论共产主义教育》
鲁洁的 《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 江苏教育出版 社, 2003 ;
戚万学的《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 社, 2005
苏振芳的 《道德教育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6等。
该时期德育比学校德育综合比较》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主要学习前苏联, 将德育作 为教育学的一部分内容进行研究, 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 很少。
1978 年以前, 我们除翻译一些前苏联的德育著作外, 大多数是专题文章类的研究,很少从创建德育学科的角度 来研究德育学科问题。
试验历程
二、新时期德育原理学科研究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新时期, 由于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价值观 念发生变化, 道德教育研究成了时代新课题。从1979 年开始, 人们对德育问题的研究日趋渐多,涉及德育基 本理论的各个方面。
1977 年,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大学系科建设走向 正常, 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纵观我国新时期德育原理发展历程, 大致可分为三 个阶段。
( 一) 德育原理学科的恢复和创建阶段 ( 1979~ 1994)
1985 年, 由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八院 校编写的 《德育原理》 一书出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 1989 年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 这是新中国 成立以后我国学者编写的第一本德育原理的书籍,这本 教材的出版, 标志着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成为教育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德育原理有了学科地位。
具体内容包括绪论 ( 德育学的学科问题) , 德育的 本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人的本质观与人的品德观, 品德结构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 品德规范, 年青一代各 年龄阶段品德发展的特点, 德育过程。
第二部分是 7~14 章, 研究怎样实施德育, 内容包 括德育原则, 德育方法, 学校德育途径, 班级德育, 成人 德育, 家庭德育, 社会德育和德育工作者。
随后, 德育原理的著作和教材相继出现。主要代表 作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 杭州大学教育系等六院校编写的 《德育学》( 陕西人 民教育出版社,1986 年) .
试验成效
王殿卿的 《大学德育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崔相录的 《德育新论》(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 李意如、胡筠若的 《学校德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 严正的 《中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华中师 范大学出版社, 1989) ; 姚新中的 《道德活动论》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 李长喜、卓晴君主编 的 《德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 缪克成的 《德育新论》( 百家出版社, 1992) ;刘惊铎、 权利霞编著的 《德育学教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赵瑞祥编著的 《学校德育学概论》( 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 1992) ;
班华主编的 《现代德育论》 安徽 人 民 出 版 社, 1996 年 第 1 版 , 2001 年 第 2版 ;
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的 《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 社, 1997;
胡厚福的 《德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储培君等著的 《德育论》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周之良主编的 《德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1996;
这一时期德育比较研究兴起, 有影响的著作有:
朱永康主编的《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 教育出版社,1998;
宋春宏著的 《比较德育新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99;
李申申的 《人性: 存在与超越的省视———中西方 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比较研究》新华出版社, 1999
董小燕的 《比较德育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