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理解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
篇章是有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是由词语和标点构成的。

阅读理解的起点是弄清词的含义,然后是弄懂句子的含义,进而弄懂段落的含义,最终理解全文的含义。

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起点。

一、首先要准确理解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以文字形式出现时,最初代表的含义。

而在现在的白话文阅读理解中,是指一个词语离开语言环境独立存在时,最常用的含义。

小学生考试,有一个常见的题型,写出一个或几个词,让我们解释词语的含义。

在字典里,一个词语的解释有很多个选项,我们只要写出其中最常见的含义即可。

其实这种题型就是解释词语的本义。

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老师因为不掌握解词语本义的方法,大都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形式:一.让学生参看书下注解,在作业本上写若干遍,让学生背下来,再通过考试去强化记忆。

二.书下注解里没有的,老师就在文中画出一些“关键词”(老师根据多年经验,觉得它们是常考的词),让学生查字典,将查到的结果写若干遍,然后背诵下来。

上了初中以后,上面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了。

因为命题者使用的文章是从教材之外选取的;命题的范围又是无限大——会随意从文中指定一个词语让学生解释。

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把字典里所有词语的含义都背诵默写下来吧?
其实,解释词语的本义是有具体方法的,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就不用背字典了!
(一)单字组词法
所谓的单字组词法,就是解释由一个字构成的词语时,在保证词性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组词的方式,组几个常用词语来解释这个词。

例如“打”,这是个动词,我们用“打”组成几个常见的动词即可——敲打、击打、打架、打击,但不能组成“打球”、“打脸”等形式,因为这些词不再是动词,而是短语,其中“打”是动词,“球”和“脸”是名词,词性改变是绝对不允许的。

(二)拆分组词法
有些词,是由多个单字词组成的,每个字都能代表一个独立的含义。

这样的词,我们就可以将原词拆成单字,在保证词性不变的前提下,依次组词来解释。

例如“精致”可以分成精和致两个字,原来是形容词,因此我们用这两个字,分别组成一个形容词,合起来就是“精致”的本义——精巧、别致。

(三)同义替换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解释。

例如用“妈妈”来解释“母亲”,用“漂亮”来解释“美丽”,用“快速奔跑”来解释“冲”,用“害怕”来解释“恐惧”。

(四)古文串讲法
按照翻译古文的形式,先将每个字解释出来,然后将这些解释“串”成一个流畅的句子。

例如:安如磐石,安,安稳;如,像;磐石,大石头,安稳地像一块大石头。

(五)形容法
这种方法专门用来解释形容词。

一个形容词,形容的对象不同,形容一个对象的角度不同,形容某个角度的特点不同,因此,只要将这三点确定下来,一个形容词的含义就确定下来了。

这种解释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形容——哪类事物——哪些方面——怎么样。

比如“英俊”,就是形容——男人——容貌——非常帅气。

再如“金碧辉煌”,就是形容——建筑物——外观或内饰——十分豪华。

二、接着要解释词的语境义
一块石头,原本就是一块石头,然而到了不同的场合,它的含义就会发生改变:在建筑工地,它是一种建筑材料;在奇石展厅,它是一件造型独特的艺术品;在冶炼厂,它就是一块矿石;在马路上,它就是一种障碍物......词语也一样,放在不同的句子里,其含义也会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含义,就叫做语境义。

有时候,语境义和本义是基本相同的,有时候,语境义和本义是截然不同的。

如何准确理解语境义呢?
(一)对比本义,语境义基本保持不变的如何理解、解释
有些词语,本义和语境义基本保持不变,很多人甚至认为语境义和本义完全一致,其实无论如何,一个词离开了语境的含义和置身某种语境的含义永远不会完全相同。

例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的外观或内饰十分奢华。

放到具体语境中:
1.一走近故宫,我几乎被眼前金碧辉煌的景象惊呆了。

2.一走进人民大会堂,我几乎被眼前金碧辉煌的景象惊呆了。

直观感觉上,离开语境的“金碧辉煌”,和放在句子之中的“金碧辉煌”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但二者不同,即使身在语境中的两个“金碧辉煌”,含义也有明显的差别。

最本质的差别是内涵“缩水”。

(1)离开语境,该词形容的是“建筑物”,而置入语境后,一句形容的是“故宫”、二句形容的是“人民大会堂。


(2)离开语境,该词既可以形容“外观”,也可以形容“内饰”,具有不确定性。

置入语境后,一句只形容“外观”(因为“走近”,没有进入内部),二句只形容“内饰”(因为“走进”,已经置身其中,看不到“外观”),具有明显的确定性。

(3)之所以我们感觉语境义没有变化,就是因为无论哪种情况,“金碧辉煌”的含义都包括“非常奢华”这部分不变的含义。

语境义的具体解释方法:
着眼本义,要根据语境确定:
1.描绘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2.具体描绘哪方面、那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含义不变的部分为了避免和本义的重复,要换成它的同义词。

(注意程度副词不能缺失)
所以第一个“金碧辉煌”的语境义是:形容故宫的外观非常华美。

第二个“金碧辉煌”的语境义是:形容人民大会堂的内饰富丽堂皇。

(二)对比本义,语境义完全改变的如何理解、解释
一个词语,置身某个语境,含义不会无缘无故地改变。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原因。

语境义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作者使用修辞方法,导致语境义与本义完全不同;二,作者设定特定的背景,导致语境义与本义完全不同。

不同的类型,理解解释方法也不相同。

1.因使用修辞,词义发生改变的具体解释方法
(1)去掉修辞方法,用直白的书面语表达出来,(2)对应加上程度副词。

这样的修辞方法主要有五个:比喻、拟人、夸张、反语、借代。

例如:
A.比喻:妈妈在我的心里,是一头不折不扣的老黄牛(原指耕田的老牛,这里指妈妈非常勤劳、朴实、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B拟人:柳树向我招手。

(原指挥手,打招呼或道别,这里指柳枝在风中微微摇动。


C.夸张:他一笑,眼睛就没了。

(原指消失,这里指他的眼睛非常小。


D.反语:李冰六科总成绩48分,实在是太优秀了!(原指品质、做法、取得的成果超越常人,这里指李冰的成绩非常差。


E.借代:孤帆原因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原指船帆,这里指老朋友乘坐的船。


2.受语言背景的限制,词义发生改变的具体解释方法
(1)先用一句话高度概括背景条件,(2)然后指出“真实的描绘对象、具体描绘哪方面、这些方面怎么样”即可。

例如:
1.我出生在内蒙古,成长在内蒙古,从没离开过内蒙古一步。

幸运的是,今年暑假,因为征文获大奖,组委会邀请我到大连参加笔会。

当我的脚步踏上沙滩的那一刻,我不禁张开双臂,奔向大海:“啊!大海,我梦中期盼已久的大海!”
“啊”原是一个语气词,这里指第一次见到大海(概括背景条件),我的内心十分兴奋、激动、喜悦。

2.下晚自习的时候,路灯已经完全熄灭了。

李芳沿着校园边的林荫甬路向宿舍走去。

突然一只手从后面伸过来,搭在她的肩上,她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

“啊”原是一个语气词,这里指夜里突然遭遇背后偷袭(概括背景条件),王芳的内心十分紧张、恐惧。

三、最后要揭示词语的本质含义
写作的过程,就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综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所谓词的本质含义,就是指作者借助一个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

这种情感往往是抽象的、隐性的。

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使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来。

褒义词:往往表达喜爱、欣赏、赞美、崇敬之情。

贬义词:常常表达厌恶、忧伤、痛恨、鄙视,悲哀之情。

中性词:不具备这样的表现能力。

例如:
1.三昼夜过去了,躲在碉堡里的鬼子仍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

抛开本义和语境义,句中的“鬼子”、“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哪个词语都能表现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这便是这些词的本质含义。

2.狼牙山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砸碎了手中的枪支,高喊着口号,视死如归地跳下深谷。

抛开本义和语境义,句中的“壮士”、“砸碎”、“高喊”、“视死如归”,每一个词语都能表现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对革命先驱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就是这些词语的本质含义。

注意事项:理解本质含义要从情感、哲理、品质、情趣四个方面考虑。

把词语能表现的内容全部表达出来。

关键词语用词要准确、全面。

练习题精选
母亲的唠叨
宋向阳
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

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

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

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
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

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

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上桌子,见他还没穿衣服,便开始唠叨:起来啦,捂在被窝里想孵鸡仔咋着?往后你要带一群娃子上进呢,这样懒咋行?我说话呢,你明白没?
春生赶忙爬了起来,嘴里答应着:妈,我知道了。

母亲坐在他的跟前,瞪着眼睛问他:你知道啥?成天吊儿郎当的,你知道啥?当老师可是天大的事,误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妈把孩子交给你,你就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

春生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地答应:妈,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饭刚要走,又被母亲叫住了。

她猫下身子,把儿子左脚运动鞋带重新系了一遍,嘴里还说:看看你,鞋带系得松松垮垮,没一会儿就得开了,踩在脚下让人看了多不好,头一天上班,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啊。

春生看着母亲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心里突然酸酸的。

春生结婚后,搬迸了学校的教师住宿楼。

只要一有机会,母亲的唠叨依然不折不扣地进行着。

这天,因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发生了争吵。

回到老家,他一声不响地坐在炕头,脸上仿佛结了霜。

母亲皱了皱眉,盯着他的眼睛说:儿啊,跟你的媳妇闹意见了?
春生说:吵了几句,没啥大不了的。

母亲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对面,喝道:好日子过够了?人家萍子哪儿对不起你呀?
春生道:妈,您别生气,我们没事儿。

母亲从他小时候一直说到结婚,语气慷慨激昂。

吐沫星子飞到了春生脸上,他却没敢去擦,时不时还要点点头。

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

说完便伸过手来。

春生侧过脸,把
耳朵对准了母亲。

母亲叹了口气,手缩了回去。

儿啊,咱娶了媳妇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气的,明白吗?母亲说。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嗓子已经沙哑,才把他推出了门。

妈,我还没吃饭呢。

春生委屈地说。

回你媳妇那里去吧,她也肯定饿着呢,给她做顿好吃的吧。

我在您这儿住不成吗?
你想让我唠叨一宿啊。

春生赶忙逃了。

母亲在后面大声喊道:儿啊,慢点走。

春生听着这话,眼里湿润了。

若干年后,春生当上了镇中学的校长。

他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挨唠叨的机会更多了。

一天,有个家长因为孩子转学的事,到他家串了趟门,留下一件精装的白酒。

客人走后,母亲阴着脸站在了春生面前。

春生拿起车钥匙想走,却被母亲拽住了。

妈,我还有事呢。

春生满脸不自在地说。

母亲平静地望着他,不紧不慢地说:你长本事了,不想听我唠叨了,是不?
妈,我真有事。

春生的声音越来越低。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你糊弄谁呀?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

春生放下钥匙,让母亲坐在对面,还给她倒了一杯茶水。

母亲指着那一件酒开始 A (数落责骂)起来,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

春生耐心地听着,胸中潮起潮落。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唠叨结束了。

春生说:这是名牌酒,我还想让您尝尝呢。

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你要那样,妈喝了它心里也不舒服啊。

春生点点头,把酒送回去了。

很多年过去,春生顺顺利利地当上了教育局副局长。

只要有空,春生就会坐在母亲的对面,默默地望着她,眼神里充满期待。

妈,您能再唠叨我一回不?春生不住地呼唤着。

母亲被镶在镜框里,一言发。

(选自《漫·阅读》)
1、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到A处,并简述理由。

(2分)
最恰当的词语是理由:
2、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唠叨”?(4分)
3、文章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带着感激上路
顾振威
上初三时,我的迟到与羊有关。

每天上学,我都先把羊从家里请出来,请到沟旁河堤上草丰茂的地方。

羊在那儿静静地吃草,我在学校认真地读书。

老师对我说:“你成绩这么好,考上重点高中十拿九稳的事,不该把心思放在羊身上。


我诉苦:“不喂羊,我考上高中后从哪里弄学费?”
后来,我的羊丢了,丢在河滩上。

我哭成个泪人,为我那即将下崽的羊,为我那捉襟见肘的家。

羊丢了,我还得继续努力读书。

7月,我如愿以偿地领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看到背弯如弓的父母,我的心碎了。

对这个穷家来说,1000多元的学费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静夜,母亲痛苦地哀号起来。

第二天,村里人踢破了我家的门槛:有送三元五元的,有送十元八元的。

母亲枯瘦的脸笑成怒放的秋菊,背弯得更像张弓了。

麻叔也来了。

麻叔四十多岁了,因为脸上麻子多头发稀,虽然有一身蛮力,上山能打猎下河会捉鱼,却仍是光棍一条。

麻叔就抱着过一天少两晌的念头只求混个一日三餐。

看到村中的瘸子从山外买回个媳妇儿,麻叔才抖擞精神养了一大群羊,想把羊养大后卖了也从山外买个媳妇儿。

麻叔蹲在石墩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母亲在一旁耐心地陪着。

后来,麻叔颤抖着手从贴身衣袋里摸出一沓皱巴巴的票子,扔下就走。

母亲撵到街上,将钱塞给麻叔:“孩子上学是需要钱,但不能花你买媳妇儿的钱。


麻叔瓮声瓮气地说:“这钱本来就该是你们家的,我喂的羊中个头最大带着四只羊羔的大黑就是你们家的,我偷了你们家的羊。


母亲笑道:“别骗我,我家的羊毛色纯白,大黑怎会是我家的羊?”
麻叔颤着声说:“实话告诉你,我用灶灰将你家的羊染成了黑色。

大嫂,咱村老几辈有在县城上学的吗?孩子考上学不容易,你就让他上学吧!”
麻叔披着褂子大踏步走了,母亲仍握着钱呆愣愣地站着。

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的敲门声。

父亲开门一看,是村里的来彬。

来彬勾着头蹲在地上,像个受审的犯人。

父亲扔给来彬一支烟,慌乱地接住,点燃,烧到嘴才将烟头扔掉。

来彬小声嗫嚅道:“大叔,你家的羊是我偷杀的,卖了八十块钱,我给你送钱来了。


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母亲说:“那是只母羊,怀了羊羔,你不该在芦苇荡里把它杀掉。


来彬惊愕万分地问:“大婶,你全都知道?”
母亲喟然一叹:“你媳妇儿躺在床上治病需要钱,我知道了又能怎样?”
父老乡亲终于凑齐了我的学费,上路时,我泪水滂沱,不止一次地向送行的乡亲们深深地鞠躬……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小说的故事情节。

(3分)
2.第5段中,“母亲痛苦地哀号起来。

”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为什么而哀号?(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

每天上学,我都先把羊从家里请.出来,请.到沟旁河堤上草丰茂的地方。

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
..的敲门声。

小结
深入理解一个词语的含义,要兼顾:本义、语境义和本质含义,这样进行全面表述,才能完成对一个词语含义的深刻理解。

少了任何一个方面,特别是停留在字面上,我们必然会走进片面理解和浅薄理解的误区。

个性化课后测试习题

①年轻人的鞋坏了,去修。

街口就有一个修鞋的,摊子不大,一个戴着单帽的人在埋头干活儿。

年轻人把鞋放下,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说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取。

②年轻人就离开了,往街上走。

年轻人心里正烦,大学毕业有一阵子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有人
介绍一份,年轻人嫌工资太低,而且给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老板打工,年轻人觉得有点那个
....。

年轻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觉得不太满意,没有去做。

他每天都注意看报纸上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去联系,有时上门去毛遂自荐,结果,都没有谈成。

年轻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别的不用说,光鞋就走坏了两双。

鞋走坏了可以修,往修鞋摊儿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终没有影子,这让年轻人很是心焦。

③取鞋的时候,年轻人付了钱,正要走,写鞋人问:“还没有找到工作?”年轻人一愣,说:“没有。

”转身闷闷不乐地走了。

④不久,年轻人又去那儿修鞋,却先愣了一下。

原来的修鞋摊儿不见了,被一间干干净净的小屋取代了。

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着一份杂志看。

年轻人走进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说:“这小屋不错,你发财了。

”街口这地段,金贵,能有一间屋,是许多人眼馋的事。

修鞋人说:“夏天省得风吹日晒,冬天省得挨冻,享点福吧。

”年轻人说:“你把一个小小的修鞋摊儿干大了,不简单。

”修鞋人放下杂志,开始干活儿。

⑤年轻人没有出去,拿起杂志一看,竟是一本文学杂志。

年轻人问:“你喜欢?”修鞋人说:“喜欢。

”转眼就修好了。

修鞋人问:“这么久了,应该找到工作了吧?”年轻人有点不高兴,觉得修鞋人多嘴。

但他不好跟一个修鞋人发火。

年轻人没有说话。

修鞋人真是多嘴了,年轻人往外掏钱时,又说:“这个小摊儿,我干了两年多,总算有一点模样了,我挺高兴的。

”年轻人觉得修鞋人说的话是给自己听的,有挖苦人的味道,放钱时就把不满表现出来了,他没有放,而是扔。

修鞋人似乎看出来了,淡淡地笑了一下。

⑥年轻人再次来修鞋时,修鞋人放下杂志,请他先坐下,还倒了一杯水。

年轻人颇觉迷惑,不知道修鞋人为什么这么客气。

修鞋人说:“我们是校友。

”年请人一惊,认真地看修鞋人,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人。

修鞋人说:“你大学没毕业的时候,有一年寒假你到我这儿来修鞋,我见你戴着校徽,知道咱两是一个大学的校友。

”年轻人吃惊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修鞋人。

修鞋人说:“我毕业已经两年了。

我高你两界,算是师兄了,我叫钉子。

”年轻人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说:“钉子?对了,是钉子。

我在校报上见过这个名字。

钉子就是你呀?你好像写了几首诗,发表在校报上。

”修鞋人说:“没错,钉子就是我。

我挺喜欢文学的,觉得生活中如果有文学相伴,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能啥都不干啊,就干起了这个。

我父亲是鞋厂的技师,摆弄鞋有一套,我学来了。


⑦年轻人不解地看着修鞋人,心里觉得一个大学毕业生修鞋,咋想咋有点那个
....。

修鞋人开始干活儿。

年轻人翻着杂志,竟看到了钉子的名字,杂志上登了他的一篇小说。

年轻人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写的就是修鞋的事。

“修完了。

”修鞋人说:“鞋穿在脚上,所以鞋听脚的。

我只会修鞋,不会告诉脚怎么走路。

所以我和你说过的话,你可以不听,或者只当没有听见。


⑧年轻人拿出钱。

修鞋人说:“这次不要钱了。

”“为什么?”年轻人问。

“不为什么。

”修鞋人答。

年轻人看了修鞋人一眼,似有所悟……
⑨年轻人走出小屋,在门外站了好一阵,才慢慢离去。

1.本文记叙了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三次修鞋的经过。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2.文中两处“有点那个”中的“那个”分别指的是什么,表现了年轻人一种怎样的心理?(4分)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4.结合作品,分析修鞋人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从中可以看出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不
超过150个字)(7分)
参考答案
《母亲的唠叨》
1.数落“数落”有列举过去的过失去、加以指责的意思,符合后文母亲“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的意思,同时语气不如“责骂”那样重,用在此处更合适
2.母亲的“唠叨”伴随着春生成长:刚开始工作时,母亲唠叨春生让他做一个好教师;结婚后,母亲唠叨春生要疼爱妻子;当上校长后,母亲唠叨春生要清廉为官。

母亲的唠叨是母爱的表现,是对春生的谆谆教诲。

3.文章最后两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了文章题目“母亲的唠叨”;从内容上来讲,揭示了母亲离世的现实,表现出春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带着感激上路》
1、(3分)我弄丢了换学费的羊,无钱读高中。

麻叔仗义相助,来彬也送还了卖羊的钱。

说明:情节大致清楚即可。

2、(2分)哭高额的学费没有着落,哭孩子面临辍学自己却无能为力,哭偷羊的人不讲仁义。

说明:答对两点即可。

每答对一点1分。

3、(2分)我放羊攒学费,“请”字突出了羊对我上学的重要性。

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怯怯指胆小、害怕,敲门声中透露出胆小害怕,一表明敲门声音很轻,二表明来彬做贼心虚,为后文揭示偷羊真相做铺垫。

《鞋》
1.①闷闷不乐②再次关心年轻人的工作并述说修鞋经历③受到挖苦,感到不满④似有所悟2.第一处“那个”,指给比自己学历低的人打工,挣钱还少,感到丢人。

第二处“那个”,指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去修鞋,大材小用。

3,明线鞋暗线:年轻人的感情变化
4.答案示例:修鞋人大学毕业后,凭自己的努力将修鞋摊儿变成了修鞋小屋,把修鞋工作做得有模有样;修鞋之余,还在杂志上发表小说,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能够面对现实,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都对年轻人转变思想、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影响。

由此看来,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是脚踏实地和有人生追求。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