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5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ol.36No.5
2
020年5月JournalofJilinEngineeringNormalUniversity
May
.2020收稿日期:2020 01 08
基金项目: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ZYGG01);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8jyxm1381)。作者简介:王凤鸣(1977
),男,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究与实践
王凤鸣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对新形势,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就必须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全面实施专业全方位综合改革。文中从设计专业综合改革思路、创新专业建设方案、实践专业综合改革等方面探讨专业改革的方案设计和实践措施,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042(2020)05 0043 03
为推进高校教育改革,
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经过评选,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2017年7月被确定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过近三年建设,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取得初步成效。在推进专业改革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多方调研,设计专业综合改革思路
通过多方调研和专家研讨,结合学校实际,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改革思路:以学校整体建设目标为指引,坚持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依托特色专业群建设,
通过教学改革、模式创新,培养适应社会用人需求,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从事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
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成效,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实践成果。
二、创新专业建设方案,实践专业综合改革(一)以综合素养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
多方调研,明确人才市场需求。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持续跟踪,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一年后的工作情况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反馈。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和调研,获取用人单位的各方面反馈信息,明确用人单位对潜在员工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具体要求,参考用
人单位意见和毕业生反馈制定出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
2.
明确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参考全国人社教指委和各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
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本专业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两大就业领域,
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员工招聘与配置、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形成素质、知识和技能“三位一体”
的目标体系和“课证融合”(专业课程学习和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教学体系,量化人才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
3.
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老专业,
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持续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毕业生。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校企合作很难深入,实习实训存在瓶颈,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了突破专业发展的困境,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多方努力,积极利用内外部力量,推进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外部协同层面,深化专业校企多方合作,为本专业学生专业实践提供条件,
实现“化整为零”、分散实习的顶岗实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供需矛盾。内部协同层面,在传统的专业校企合作建设基础上,依托专业群建设,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5月
积极与专业群内具有校企合作优势的专业进行合作,抱团发展。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成立校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利用内部师资和企业导师,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践机会。通过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毕业生培养目标。
4.开拓创新,拓展人才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不断拓展,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应顺应用人单位需求,拓展课程领域,可以开设《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和《猎头实务》等方面的课程,积极与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共建课程、共育人才,拓展毕业生发展方向。
(二)以团队建设为导向,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1.以老带新,加强青年师资培养。为了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指定导师,通过日常指导和专项教研活动,从政治思想、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实现“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强化实践,提升师资“双师”素质。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制度。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师资“双师”比例,为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内部师资保证。
3.创新合作,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下,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是重要保障。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打造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引进和聘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和兼职导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实践课程和讲座,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工作和顶岗实习工作,形成强大的“外援”。加强校内师资的培养和培训,练好“内功”。通过内外力量的整合,形成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
(三)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1.改革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进一步改革、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基本素质+专业能力与素质+专业拓展+专业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专业特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课程体系能充分反映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2.加强教材建设。通过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材,与企业合作编写了校本实训,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对接岗位需求,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选用教材时,坚持优先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选用专业课程教材,严把教材质量关。
3.丰富教学资源库。在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应依托云平台,使用在线教学资源和教师自制教学资源构建智慧课堂,改变课堂互动和课堂评价模式。为了丰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应推动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
(四)以能力提升为根本,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专业综合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以“认识实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为主体的三阶段体系。入学阶段完成认识实习,形成对专业的初步认识;在校学习阶段,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模拟实践和校内专业技能实训,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毕业阶段,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作业,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构,具备就业竞争力。为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提高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在制度上保证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开展。
2.强化校内实践教学。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通过课堂模拟实践、成立校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企业导师进校园等方式,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3.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培养。通过开展企业专家讲座、聘请企业讲师、实行顶岗实习行业导师制度、建设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等举措,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多方面深度合作,推进校外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五)以信息共享为手段,开启智慧课堂范式
1.推进智慧课堂建设。近几年,高校着力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完成了传统教室的多媒体改造,实现校内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实施教学信息化创造了基本条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信息化,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通过在线方式完成相关教学活动。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教学信息化比赛,通过专业模拟活动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2.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特点,探索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教学形式,运用讨论、参与、头脑风暴、小组任务、实践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改造传统课堂结构,推行智慧课堂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六)以改进提升为突破,优化评价反馈体系
1.创新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实施过程化考核。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