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用治妇科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丸用治妇科疾病

乌梅丸用治妇科疾病

1.慢性盆腔炎

徐某,女,30岁,1987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于1986年11月施行人流手术后,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伴有畏寒肢冷,少腹及腰膝酸痛。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可触及索条状物,活动度差,移动时有痛感。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因用抗菌素治疗未效,改用中药治疗。证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腰膝痛,舌质淡、体瘦,苔薄白,脉浮而无力。证属肝肾素亏,复受外邪。治宜乌梅丸加减:乌梅、干姜各20克,制附片、党参各30克,当归、桂枝各15克,细辛、川椒、益智仁、炙甘草各10克。上方连服九剂,带下已少,腰腹疼痛减轻。继上方再进五剂,诸症消失。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索条状物消失。? 按:肝肾亏损,复受外邪,致使带下腹痛,故以乌梅丸扶正疏邪,虽未专为止带,而带证自除。 2.闭经何某,女,34岁,1986年10月2日诊。主诉闭经三年,曾多次运用西药及人工周期治疗未效。妇科检查:子宫发育正常,诊为继发性闭经。证见形体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肢冷,腰膝酸软,形体瘦,质淡红而干,脉细数。此属肝肾亏损,化源不足。拟投乌梅丸加减:党参30克,乌梅、干姜、制附片各20克,桂枝、当归各12克,鹿角胶(烊化)、细辛、川椒、益智仁、炙甘

草各10克。上方连服6剂,头晕、心悸等症减轻,睡眠改善。依上方再进十剂,月汛已至,但色淡、量少。继上方加减调治月余。停药至今,经汛如常。? 按:继发性闭经因虚而致者,多责之于肝肾,投以乌梅丸治疗,每获良效。

3.更年期综合征张某,女,46岁,1987年8月8日初诊。自诉:两年来月经紊乱,面部烘热,时而汗出,时而四肢发冷,头晕心悸,心烦失眠,纳差,体质瘦弱。舌体瘦,质淡红,苔薄黄,脉濡细。此为肝肾不足,邪热内扰,冲任失调所致。治宜乌梅丸加减:乌梅20克,党参30克,制附片、干姜、当归各15克,桂枝、川椒、黄连、地骨

皮、甘草各10克。守方连服四剂,已愈大半。上方去黄连,再进四剂,诸症悉除。? 按:患者曾服二仙汤、更年康等而无效,改投乌梅丸阴阳并调、寒热兼顾而病愈。

4.功能性子宫出血王某,女,15岁,1987年10月5日初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此后隔数月未行。近因受风寒,致使月经突然大下不止,急诊入院。经妇科检查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经用止血、雌激素等治疗,病情未能控制,转邀中医诊治。证见形体瘦,面色萎黄,唇淡,月经量多,腹部无压痛,舌体瘦、色淡,脉细数。证属肝肾不足,复受外寒,致使冲任不固。乌梅丸加减:乌梅、阿胶(烊化)各30克,制附片、干姜各20克,人参(另煎)、当归、益智仁、吴茱萸、细辛、炙甘草、艾叶各10克,香附15克。服药后下血量渐小,效不更方。继予三剂,出血停止。嘱其以乌鸡白凤丸调理一月。此后月经如期而至,未再复发。? 按:本例为阳虚失血,乃肝肾亏损、冲任不固所致,治法寓有“温经”、“胶艾”之义,有别于心脾不足之证治。5 治疗痛经痛经久不愈者,多因肝脾失调,气血不和,气机失于调畅,郁久而生寒热,致虚实互呈,寒热错杂之证,可用融汇祛寒热,调肝脾,和气血诸法于一方的乌梅丸治之。例8:患者,32岁。经行时少腹疼痛,月水不畅,其色时淡时黯,或挟瘀块,历经3载,月月如是,多方求医不效,以致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查其面色萎黄,心烦口渴,手足不温,乏力肢酸,舌质淡胖,边尖红,苔薄黄,右脉细软,左脉弦细,少腹按之拘急、痛引阴户,以乌梅丸为汤剂,每月经前3剂,经期3剂,经后3剂,3个月而愈厥阴病与月经不调作者:陶国水例1、吴某,26岁,广东人,2013年11月13日就诊。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13年,自初潮起月经稀发,月经周期40~90天,经期7-15天,2013年1月3日末次月经。诊见面色暗,皮肤粗糙,散在丘疹状痤疮,头发油脂明显。1平素自觉怕冷,手足不温,出汗不多,大便偶有便溏,舌淡红,舌苔薄白+ 情绪急躁,偶有口干;2 凌晨1~3点易醒,醒后不易入睡;3 脉弦细,重按无力。根据:1寒热错杂的表现;2 丑时易醒的特点(太阴病欲剧时—亥时。少阴病欲剧时—子时。厥阴病欲剧时—丑时);3 弦而无力的脉

象。

诊断为厥阴病,用乌梅丸治疗。例2、周某,女性,24岁,合肥人,2014年10月6日首诊。月经不调,需用激素维持,结婚两年未孕,西检示多囊卵巢,平素怕冷,末次月经2014年8月5日(服黄体酮后,监测无排卵),检查未孕,近半年体重增加明显,纳可,二便调,易激惹,睡眠差,舌质红,舌尖红苔少,脉弦细小。1平素怕冷+易激惹,睡眠差,舌质红,舌尖红苔少;2脉弦细小。乃厥阴司阖不利,予乌梅丸14副。二诊:上药后,月信未至,但怕冷;睡眠差改善。脉舌同前。原方继进14剂。三诊:服上方后,月事仍未至,心情焦急,自行测早孕试纸提示早孕,难以置信,复去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血检,仍示早孕,但孕酮偏低,舌淡,舌苔薄,脉弦细小。改予寿胎丸,补肾安胎为治。处方:菟丝子15 克,桑寄生15克,续断12克,阿胶10克(烊入),制首乌10克,砂仁4克(打,后下),14剂。随后在整理顾师以往医案时发现,许多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服用乌梅丸或温经汤;柴桂干姜汤后都如愿受孕(从厥阴少阳切入)。乌梅丸为何具有促排卵作用呢?“天癸”在《内经》的记载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明·万密斋认为“天癸”即“精血”,其在《保命歌括》中说:“在男子即为精,在女子则为血,皆曰天癸。”

顾植山从运气“开阖枢”理论分析,认为“天癸”即《黄帝内经》中对于人体生育能力的特定称谓,“天癸”不是某种物质,而是一种生殖能力。女子“二七”之前,气化在少阴位置,“天癸”未至,故生殖功能未启动;“二七”后,气化进入厥阴,由阴出阳,天癸“至”,生殖功能启动,故能受孕。女子到了“七七”,气化进入太阴位置,“天癸”竭,生殖功能终止。刘完素对“开阖枢”理论理解深刻,其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有“天癸未行”“天癸既行”“天癸已绝”不同时段,采取不同论治方法之精辟论述,后世医家为更加通俗描述,将少阴、厥阴、太阴代之以肾、肝、脾三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