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5篇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1
《三字经》里都是在讲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一出生心地是善良的,通过读书、学习,就能出人头地。
《三字经》里也教导我们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三字经》里也教导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事情等,通过不断学习,获得、探索知识来提高自身修养。
每当我读着《三字经》时,总会联想到,那是的儿女十分孝顺,并不是像现在的子女一样,长大后出国留学,在国外定居,对家乡的亲人不理不睬。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好好读书,成天泡在网吧里,还有些人因为不想去上学,而逃课去玩。
让我们来比一比现在的人和古代的人有什么区别,现在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占些便宜,而古代的人——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四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的诗赋,并懂得礼节,父母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孔融的父亲买了一些梨,让孔融选一个,孔融选了一个最小的一个梨,父亲问他为什么要小梨子?他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就让给哥哥吧!连孔融都可以把梨让给哥哥,而现在的人不管是谁都要占些便宜,可见现在的人和古人真是一个对比。
《三字经》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本文学瑰宝。
《三字经》影响着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2
在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当时虽然年龄很小,不懂里面的道理,但是由于三字经朗朗上口,使我很快便背完了我的这本第一本认知书。
现在我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本书依然陪伴在我的床头。
每次捧起这本书,我都会被里面的道理打动。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
器。
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记得刚学写字的时候,我总是不能坚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写出来的字很不美观,每次读到床头书里的这句话,我就会重新唤起自己的信心,告诉自己要加油,我一定能做好!
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是我最喜欢的一句。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听妈妈讲过,在古时侯,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小时候,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想想自己,我在练习钢琴的时候也会开小差,一会去看看我家的小乌龟,一会去看看我的可爱的小鸡,这样练琴的效果一定不容易好,还会让妈妈操心,知道了这句的道理后,我决心不能做《小猫钓鱼》里的三心二意的小猫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随着我的慢慢长大,我一定会明白里面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3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
了我不少知识。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4
暑假里,爸爸在新华书店买回一本《三字经》。
整整一个暑假,我都翻阅这这本书,看过之后爱不释手。
里面内容丰富,而且琅琅上口。
像儿歌似的,非常有趣,最重要的是,它还能启迪心智。
阅读的时候,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不能自拔,这让我还开心了好长一段时间呢!
《三字经》短小精悍,里面包含了哲理、历史故事、古今贤文到呢更多方面的知识。
它的每一句话各表达了不同的含义,虽然每一句都只有三个字,但是含义深刻,简洁明了,我一看就能知道大概的意思。
自从我读了《三字经》之后,我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比如说要“珍惜时间”、“懂礼貌讲文明”,通过它,还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
《三字经》里面有许多经典故事,有这么一个故事讲得是黄香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寒冷的冬天,在睡觉之前,黄香总要把被窝暖热了再让父亲睡;夏天,烈日炎炎,黄香就把房间扇凉了再让父亲睡觉。
虽然这些对于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我们,最为子女一定要孝顺父母,通过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还有囊萤照读,对这个故事,我同样印象深刻,它告诉我们,要从小就爱学习,好好读书,长大为祖国争光。
另外还有苏洵,苏洵到二十岁才后悔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读书,于是,发奋学习,后来成为了大学问家。
从中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将来才不至于后悔。
《三字经》中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很多好榜样,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三字经》是一件文学瑰宝,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不愧为中国历史的遗产。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5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
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
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
《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
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
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