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CT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眶CT检查
眼眶CT检查
一、检查方法
1、一般CT 或称CT平片,即在不用影像加强制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扫描平面分水平、冠状和矢状三个方向。
水平层面作为常规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其它方向层面像。
水平层而以眦-耳线OM线,即外眦角-外耳道中心连线为标准线,各层面像平行于此线。
从OM线之下1cm开始向上连续扫描8-14个层面,层面厚3—5mm。
检查视神经及其病变采用1.5mm厚度,以鉴别神经纤维及其鞘。
如病变与上颌窦或颅前窝有关,则向下或向上加扫描层面。
由于视神经与OM线不平行,前段低、后段高,眼眶检查常使头部向后伸展10°角,即OM-10°,或采用眶下缘-外耳道上缘连线(RBL)作为标准线。
平行于此线扫描,可使晶体、视神经和视神经管包括在一个层面内。
检查鞍区层面角度为OM+0°,后颅窝OM+10~+15°。
为避免病变与骨骼重叠,必要时辅以冠状或矢状像。
现代CT机有重建程序,簿层水平像.可重建冠状和矢状像,但大于3mm厚度进行重建则图像失真。
2、增强CT 静脉注射含碘水溶液造影剂、可使病变密度增强。
这是因为病变破坏血-组织屏障,造影剂渗出较正常组织为多,且血液内也保持一定量的造影剂的缘故。
增强扫描使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更为清楚,对一些病变更有鉴别诊断作用。
增强剂在国内多采用60%一76%泛影葡胺,静脉点滴。
为预防过敏反应,注药前做敏感试验。
眶内充填脂肪,与重要正常结构和占位病变密度差异悬殊,为褐示病变,往往不做强化扫描,也能显示得很清楚。
编辑本段
二、眼眶CT异常改变
1、占位病变包括各种新生物、炎性肿物、血管性病变、囊肿和血肿,这些病变密度均较高,在低密度脂肪对比之下显示得甚为清晰。
根据肿物的形状、边界、内密度、强化情况及继发改变(眶腔扩大、骨破坏等),有一些病例可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由于X线穿透力强、眼
眶以外的病变也可予以发现。
2、眼外肌肿大多见于以下各种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炎性假瘤、肥大性肌炎、颈动脉-海绵窦瘘、蜂窝织炎、恶性肿瘤细胞(眼外肌内肿瘤)的直接浸润、眶尖肿瘤压迫及肌内寄生虫病等,均可见眼外肌肿大。
甲状腺相关眼病最具特征性,多为双侧眼眶眼外肌对称性肿大或一侧眼眶多个眼外肌肿大、梭形肿大、不侵肌腱和止点,眶尖部密度增高。
肥大性肌炎多发生于一侧眼眶的单一肌肉,肌腹及肌腱均粗大,肌肉肿大不规则,肌腱和肌肉止点也被侵犯。
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见眼上静脉增粗,眼外肌内豚毛囊蚴其中有低密度区。
眼外肌内肿瘤多为局部增大。
3、视神经增粗或肿大多见于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成血管细胞瘤、转移癌、白血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炎性假瘤、肉样瘤节病及蛛网膜囊肿等病。
另外一些疾病虽可见视神经增粗,但不伴有眼球突出,如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视神经炎、视神经挫伤、视神经鞘间隙积血、压迫性视神经病变、颅压增高引起的视乳头水肿。
视神经胶质瘤显示为棱形增粗、边清均质、强化值较小,视神经鞘脑膜瘤呈管状增粗,在薄层面像上可见车轨样改变。
视神经鞘脑膜瘤多为管状增粗,中央有低密度条纹,呈车轨状。
肿瘤有向颅内蔓延倾向,可见视神经管增宽和鞍区肿物。
视神经管扩大是由于长期视神经增粗所引起,见于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颅内蔓延等。
4、眶脂肪体积增大见于水肿、充血和炎细胞浸润。
由于血液和组织液的密度均较脂肪为高,脂肪体积的增大往往伴有全眶区轻度弥漫性密度增高。
5、眼上静脉扩张利用高分辨CT,在正常人约有33%可发现眼上静脉部分或全部。
水平层面像呈膝状弯曲,位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
眼上静脉增粗见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及眶内动静脉血管瘤。
前者用造影剂强化可见同侧或两侧海绵窦扩张,后者眶内有高密度块影。
另外,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尖肌肉肿大(密度增高),压迫静脉回流,该血管也可扩张,但较少见。
6、眶内钙斑眶内和眼内病变均可含有钙斑,这些钙斑可能是血管内或病变内钙质沉着,也可能是骨性肿物。
眶内最常见的钙斑是静脉石,形状如豆,大小不等,往往有多个,在纤维血管瘤、静脉曲张和静脉性血管瘤内常见。
有一些病变发生坏死,可沉淀钙质,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脑膜瘤、良性肿瘤的包膜、泪腺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等。
另外一种情况是含骨病变,如脉络膜骨瘤、眼球痨骨化和畸胎瘤,在图形上也如同钙斑。
副甲状腺功能亢进,血钙增高,眼球壁和眶内容可有钙质沉淀。
伴有眼球突出的眶内钙斑见于脑膜瘤、畸胎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和脊索瘤。
脑膜瘤视神经增粗钙斑呈管状.畸胎瘤呈高度不均质。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眼内改变,脊索瘤主要病变在颅内。
7、眼眶壁病变 CT能发现眶骨增生(眶壁增厚)、骨破坏、骨缺失、骨压迫及骨折等改变。
眶壁增厚多个骨骼弥漫增厚,多发生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一或两个眶壁增厚,也可发生在扁平状脑膜瘤,局限性骨肿物多为骨瘤,骨嵴增生见于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和皮样囊肿。
骨破坏和骨孔形成骨内肿瘤,如骨肉瘤、骨内血管瘤、尤文肉瘤、转移癌和组织细胞增生等,均有明显的骨破坏;眶内和邻近结构恶性肿瘤也常引起眶壁骨破坏,如鼻窦恶性肿瘤。
皮样囊肿向颅内或颞窝发展,相应骨壁可形成骨孔。
骨畸形和骨缺失眶骨畸形多发生在神经纤维瘤病,或眼眶手术骨壁复位不佳。
眶壁缺失多因先天性疾病或手术去除骨壁。
眶壁邻近良性肿物压迫,使钙质吸收,以及老年性骨吸收,在CT片上也看不到骨壁。
骨折眶壁直接性骨折多发生在眶缘,粉碎性骨折更为多见,骨片散落在眶缘附近。
间接性骨折多为爆裂性骨折(b10w—out fracture),儿童爆破性骨折多为眶下沟(管)裂开,或眶下壁陷落,软组织疝人上颌窦,呈滴泪状,下直肌增厚,嵌入骨折线或陷入上颌窦。
成年人多眶内壁爆裂性骨折,部分筛板陷入筛窦,内直肌增粗,软组织向内侧移位,占据原筛窦位置。
临床上眶内、下两壁骨折也多见;如冲力较大,眶外壁也可裂开。
8、泪腺肿大见于泪腺上皮瘤、炎性假瘤、肉样瘤等。
9、眼内高密度块影玻璃体是一种低密度物质,眼内肿瘤向玻璃体腔发展,CT显示为高密度块影,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
前者肿瘤内往往有钙斑,后者多呈蘑菇形。
10、眼环增厚见于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巩膜炎和炎性假瘤等。
视网膜脱离随体位变化而变形。
脉络膜脱离多位于眼前部,巩膜炎局部增厚,炎性假瘤常有更重要的CT征,如肿物、眼外肌和泪腺肿大等。
11、眶内高密度块影为眶内肿瘤常见CT征,良性肿瘤常伴有眶腔扩大,恶性肿瘤可伴有骨破坏。
12、眶上裂扩大多由于颅眶沟通病变引起,如神经鞘瘤、静脉曲张等。
13、异物眼内和眶内异物分为低密、等密或高密度异物,金属异物无论位于何处,均呈现高密度斑影,因与软组织密度差异太大,常出现对比伪影,异物周围有放射状高密度线条,中央为透明区。
植物性异物应为低密度影,但由于长时期在体内存留,被炎性渗出物浸湿,多显示为软组织影。
其他如玻璃、煤块和塑料等,与颞肌对比均为高密度影。
14、副鼻窦病变粘液囊肿和肿瘤逐渐增大.破坏眶壁,侵入眼眶。
CT可见原发部位密度增高.骨破坏和眶内高密度影。
15、颅内病变造影剂增强扫描可发现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并能显示与眶内病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