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练习七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八单元学案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八单元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学案(编号2)城南学校主备人:武艳霞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进一步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2、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

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

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在图中标出大致位置。

2)将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标出相遇点。

( )家()家3)等量关系:4)用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淘气走了米,笑笑走了米。

答:出发后分相遇。

3、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笑笑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想想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等量关系: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淘气走了米,笑笑走了米。

答:出发后分相遇。

4、请举出生活中的其他情境,也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三、巩固新知1、完成课本72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72页“练一练”第2题。

四、知识回顾,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求相遇时间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学案(编号2)城南学校主备人:武艳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练习七》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练习七》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练习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巩固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检验,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感受方程的思想和价值。

教习重难点:能找出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整理旧知1.复习邮票的张数:(解形如ax±x=b的方程),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相等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复习相遇问题:提升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小结:不论是哪一节课都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3.整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五步走法):(1)写等量关系(2)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5)做答二、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使用五步走法解决问题(1)妈妈的年龄比小丽年龄的3倍多4岁,妈妈今年37岁,小丽今年几岁?解决问题的过程(略)发现:这是一道相差(比几的几倍多几)关系的应用题。

(2)公园里有杨树和柳树共36棵,杨树的棵树是柳树的2倍,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解决问题的过程(略)发现:这是一道和倍关系的应用题。

(3)笼子里有白兔、灰兔若干只,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3倍,灰兔比白兔少8只,白兔、灰兔各几只?解决问题的过程(略)发现:这是一道差倍关系的应用题。

小结:不论是差倍关系的问题还是和倍关系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把一倍的量设为x,几倍的量就用几x表示(用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

(4)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k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每分步行70m,笑笑每分步行50m,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改变条件,加深难度,你还会解答吗?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7分钟后相遇,淘气每分钟比笑笑快20米,求淘气和笑笑每分钟各行多少米?2.对比小结:以上这四类题型都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典型应用题。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数据表示和分析练习七》课教学设计0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数据表示和分析练习七》课教学设计0

课题练习七1 总第59课时五年级
1、进一步人会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

学习
2、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目标
3、感受数学与审核的密切联系。

学习
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重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反思
一、根本练习:
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复
二、综合联系
1、89页
1题
出事中国儿童6----
12
岁标准身高对
照统计图。

学生看统计图
从中获取信息质押学生说的合理,教师给以鼓励。

生:6----9岁时男生比女生高
生:10岁时男生和女生身高相
差无几
生:11岁时女生比男生稍高些。

2、89页2题
出示2001----2007年产量统计图。

AB粮库地玉

首先,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再完成相对应问题。

第〔2〕题,学生根据统计图中
的数据,做出预测,学生之一
描述分析得有道理即可。

答案:(1)A地的平均年产量高
一些。

3、90页3题
稳固学生对都市条形统计图机器
特点的理解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复式条
形统计图,标出男女生标志
集体订正
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指名说
三、拓展练习
组织学生调查本校男女生的人数,再使用1、课前没2人为一组调查一个
统计图表示出来〔培养收集数据的水平〕班的情况,24个班男女生情况聚集到班长处,班长汇报
2、根据班长汇报情况预测。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应用题。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例如: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哪些规则?请大家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以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2 + 1/3;2/5 × 3/4;4/7 - 2/7。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展示。
(3)全班展示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总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①写出统计图的标题,标题写在统计图的正上方。
②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与其垂直的射线为纵轴。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④设计图例。
(4)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记分方法。
(5)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个数有变化,所求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进行总结)
2.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得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得特点,能把简单得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能根据已知数据做出合理预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
重难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得特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练习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练习七》
课题
练习七
所属单元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
3.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汇报:去掉特殊值后求平均数更有代表性。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平均数很灵敏。
【巩固练习】
课本88、89页1、2、3、4、7题。
【拓展延伸】
有甲、乙、丙三个数,甲比乙大18,乙比丙大9,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求这三个数。
【课堂总结】
说说你本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板书Leabharlann 设计《练习七》
条形统计图特点: 直观显示数据间的大小关系。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清楚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课堂
作业
完成练习七。
家庭
作业
完成小练习册。








3.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资源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落 实 目 标
自主调整
【温故知新】
1.说说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有哪些?(完成P89第1、2题)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教案张华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教案张华

教案表课题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教案上课班级五(3)、(4)主备教师张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对分数进行约分、通分、能找出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白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约分、通分找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白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对分数进行约分、通分。

并能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约分、通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运用操作法、讨论法、讲解法学法指导操作法、讨论法、练习法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板书课题:1.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说说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真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真分数一定小于1)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有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一定大于1)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子,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母。

真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真分数一定小于1)点明本节课的内容,知道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组织活动复习旧知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子,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母。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1.找最大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分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

通过复习加强对旧知的理解引导释疑(合作学习)2.找最小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时,这个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练习七》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练习七》优质课教学设计_1
6、91页6、7题。
学生先复习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6题的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练习七
随机板书
◎凌河区洛阳路小学数学备课◎
教学内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点。
3、求平均数的问题
4、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三、巩固练习
4、教科书第90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学生完成统计图,展示交流:
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2019年城镇居民旅游人均消费比2006年约增长了几分之几?农统计表,引导学生讨论(1)题,指名说出理由。
(2)、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三个问题。
360-70=74.8+22=0÷5=34×2=46÷2.3=
9+18÷6=3×9+1.5=4.8÷8=3×8-16=




这节课我们复习巩固第七单元的知识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复习统计图、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复习平均数的求法。




1、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89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
(3)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知识点
复习统计图、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复习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重点
1、能看懂统计图、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2求平均数的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练习七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练习七 教学设计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这个单元我们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

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他的特点是:能清楚的表示各组数据的多少,形象直观地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他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而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师:同学们你回忆起这次知识点了吗?那接下来的问题你能独立完成吗?按下手中的暂停键,手试一试吧!三、达标检测1.下图是中国儿童6-12岁标准身高对照统计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与同伴说一说。

这是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他的特点是能清楚的表示各组数据的多少,形象直观地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

图例显示蓝色表示男生的身高,粉色表示女生的身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生、女生在6-12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标准身高也是增长的,从统计图可以看出6~10岁男生比女生的身高高,11~12岁女生比男生的身高高。

这道题没有固定答案,意思对即可。

2.张叔叔有两块同样大小的玉米地。

(1)哪块地的平均年产量高一些?(2)你觉得哪块地的产量可能还会提高?与同伴说一说。

第1小问:计算平均年产量A地:(290+300+270+320+310+260+280)÷7=290(kg)B地:(240+270+270+210+230+270+320)÷7≈259(kg)259 kg<290 kg A地的平均年产量高一些。

第2小问,根据图中信息,b地的产量大体上是逐年上升的,所以B地的产量有可能还会提高。

这道题是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已给的统计图中有标题,首先我们先画出图例,可以用蓝色表示男生人数,红色表示女生人数,横轴代表年级,依次填写1-6年级,纵轴代表人数,找到表中最小数字是72,最大是82,纵轴我们可以从70开始写,一大格表示2人。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电子备课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电子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注重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

内容包括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的再认识和练习七,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南北两地区最高气温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

4、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课时安排:1 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2 复式折线统计图(2课时)3 平均数的再认识(1课时)4 练习七(1课时)学科数学(第10册)备课教师彭严松授课时间第周月日总第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版北师⼤版⼩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新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单元分数加减法第⼆单元长⽅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体(⼆)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单元数据的表⽰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备⼀、学情分析我班学⽣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是⽐较好的。

我⼀直对⾏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的潜⼒,发挥学⽣的主体作⽤,教师的主导作⽤,要特别加强学⽣学习习惯和责任⼼的培养,学会思考⽅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教材分析和教学⽬标(⼀)数与代数第⼀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数,也能把有限⼩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结合实际情境,能⽤多种⽅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活中的⼴泛应⽤。

第七单元“⽤⽅程解决问题”在列⽅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字母表⽰另⼀个未知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说课稿

抱歉,您的字数要求超出了我一次性生成内容的能力范围。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说课稿的大纲,您可以根据这个大纲来扩展您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练习七》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练习》中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的选择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选择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引导法、实践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交流沟通法。

五、说教学流程建构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教学流程。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我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说课稿的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做好作业检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2. 板书内容: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适量的基础题,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82、83页)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重点:能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难点: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分析。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投球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名同学的投球图,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生1:与球的类型有关系吧。

生2:可能单手投球远些吧。

师:如何验证呢?生:我们可以用同一种类型的球进行实验,然后再收集并整理数据。

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设计意图:由情景图导入,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统计表。

师: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第一活动小组7名同学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师:是的。

你能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吗?生:可以制成两个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用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生:可以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代表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师:很好,请看下面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统计图)这叫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表示出每一名同学单手投球、双手投球的距离,然后根据投球的个数分别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师:你从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生:1号、2号、3号、5号、7号同学单手投球比双手投球的距离远,4号同学双手投球的距离远,6号同学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距离相等。

师:说得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生:单手投球。

师:与你猜测一致吗?想不想亲自尝试呢?生:一致。

下次体育课我们要亲身体验。

师:好的,记得要将活动数据记录下来,并与这7名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中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法:创设情境,举例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1.谈话引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统计图的程序和分类方法,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视频展示:展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谁打篮球打得最好,从而了解篮球投篮的技巧和要点。

3.收集数据:为了确定哪只手投篮比较远,老师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收集和整理同学们的观点,从而得出班级的情况。

4.随机抽取数据: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同学们的意见,老师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情况。

5.设计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现这些数据,学生提出使用条形统计图的建议,老师进一步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法。

6.分析统计图:展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了解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内容,同时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和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7.练应用:引导学生从练一练中读取信息,完成相关题目。

二、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体会和想法。

三、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投篮距离统计图复式统计图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特点,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练习七备课教案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练习七备课教案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练习七备课教案练习七(教材第89~91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2.以统计图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对后续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交流汇报。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均可表示两个或多个统计数量的情况,作图时要有图例。

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清楚表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对于平均数的认识,你有什么体会?生1: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计算平均数时,一般应先去掉极端数据。

生2:平均数可以很好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检查一下你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整理知识,为后面的练习奠定基础】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第1题。

师:下图是中国儿童6~12岁标准身高对照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生:6~9岁男生比女生高,10岁时男女生的身高基本相同,10~12岁女生比男生长得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分析得很透彻。

下面请看张叔叔的两块大小相同的玉米地。

(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第2题)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2022最新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

2022最新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

2022最新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瞬间灵感,非逻揖性发挥,是难能可贵的,它往往是决定课堂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及时把握课堂出现的瞬间灵感,并及时记录,以备讲稿的修改。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知: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3、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

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2[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页)[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案
预设:
1、这几幅图是让我们学会说什么呢?
2、你能归纳总结出来一个时间的表达方法吗?
3、你能将Part2 图片句子连线并翻译出来吗?
4、你能自己试着唱出这首歌曲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
1、根据例句,说一说整点和非整点的时间表达方法。
2、读准发音,读通句子,思考单词和句子:怎么读?如何翻译?
3、你能根据Lesson1课文翻译和做出正确的顺序吗?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能询问或说明自己日常活动的时间。
2、能在插图的提示下表演故事人物对话。
3、能听懂、指认时间的听力内容。
4、能根据提示,总结本单元所学询问和说明时间的表达法。
教学重点
询问或说明日常活动时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日常活动时间展开对话。
教 法
三疑三探
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展示自探结果,学生补充。
Step3质疑再探。
学了本节课歌谣和对话,你有哪些不会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师生可以共同解决。
Step4运用拓展
1.用你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两道题考考同桌吧!
2.小组内读对话,说唱歌谣,比一比谁表现的更棒,有疑问可问老师。
板书
设计
Unit8 Time
Lesson 4 Have a Try
老师范读,并归纳句子的读音。
师范读——生读——生评价。
3、学生展示自探结果,学生补充。
Step3质疑再探。
学了本节课对话和歌曲,你有哪些不会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师生可以共同解决。
Step4运用拓展
1.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两道题考考同桌吧!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数据表示和分析练习七》课教学设计6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数据表示和分析练习七》课教学设计6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八数据表示和分析练习七?课教学设计6
练习六
教学目标:
稳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在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提升学好数学的
信心。

教学重难点:
根据题目表达,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预习要点: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第1教时〕
一、情景导入表现目标
根据情景引入课题。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学生自学练习五第一题至第六题。

组内交流订正。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表达对学和群学)按自学要求分小组实行做题。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局部〕
分小组实行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

学生指出错误并纠正错误。

做第2、3、4、5、
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四、点拨升华
做题时要注意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找出准确的等量关系。

解含有两个未知的应用题,关键进找出倍数,高一个量为X,那么另一个量为ax,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
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第73页第1、2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升
完成配套练习册思维拓展。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六
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
1 / 1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案
3.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
重难

重点: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难点: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资源利用)
PPT课件;
直尺、铅笔等作图工具和练习本等;
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
执教者补充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内容,谁能说一说我们主要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教师小结:注意图例的填写,横轴、纵轴所要表示的内容,确定纵轴相邻两格表示多少。
(3)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七第5题。
课件出示第5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出要求:
1.认真观察统计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2.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分析的结果。
3.反馈汇报。
(四)解决平均数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七第6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练习七》
课时
1
备课时间
2019.6.5
上课时间
设计者
执教者
五年级下册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分析
“练习七”一共7道题基础上,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第3题侧重根据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图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中国儿童标准身高对照图”中的数据,寻找图中的数据信息。
(2)通过纵向、横向或综合比较,分析数据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89页练习七第2题。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统计图,分析题中的数据,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
(二)绘制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七(教材第89~9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2.以统计图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对后续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交流汇报。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均可表示两个或多个统计数量的情况,作图时要有图例。

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清楚表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对于平均数的认识,你有什么体会?
生1: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计算平均数时,一般应先去掉极端数据。

生2:平均数可以很好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检查一下你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整理知识,为后面的练习奠定基础】 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第1题。

师:下图是中国儿童6~12岁标准身高对照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生:6~9岁男生比女生高,10岁时男女生的身高基本相同,10~12岁女生比男生长得高。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分析得很透彻。

下面请看张叔叔的两块大小相同的玉米地。

(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第2题)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了2001年到2007年A地和B地的玉米产量。

师:怎样计算哪块地的平均产量高一些?
生:先分别计算两块地这7年的玉米总产量,然后除以7,就可以比较了。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师:你觉得哪块地的产量有可能还会提高?(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你们的分析很合理,下面我们先来完成一幅统计图,再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3题学生读统计表,获取数据。

)
师: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合适。

生: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0人比较合适。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0页第3题,填好人数和年级,确定好图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展示。

)
师:观察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 【设计意图: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和制作统计图的过程,获取信息,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也可以让纵坐标轴从0开始画很多褶皱线,数直接就可以从70开始,然后没纵格差距为2,这样画出来的数不会和刚才一样黏在一起,我们可以对比下2幅复式折线统计图你们觉得哪个更清楚呢?(出示2幅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行对比)
生:第2幅清楚
师:在这里因为题目横轴、纵轴已经画好,我们只能选择第一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出示2幅图对比强调)
2.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5题,教师引导观察。

第1小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每个月份2种折线统计图对应点的差距谁大,如果有差距不明显的可以让学生找出来把对应的数相减后再进行对比。

得出11月份相差最大。

第2小题冰箱:1月该地气温较低,一般用不到冰箱,也不利于搬运,因此1月份的销售量达到最低点;1~4月,冰箱销售随着天气的变暖而稳步增长;5月以后温度急剧上升,天气酷热,冰箱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5~10月是冰箱的销售旺季,酷暑的7月达到冰箱销售量的最高峰;10月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凉,冰箱销售进入淡季,销售量逐渐降低。

热水器: 1~3月天气寒冷,热水器在低水平销售的基础上缓慢上升,因为寒冷的冬季热水器很难达到洗浴的温度环境;4~6月达到一个小高峰,由于温度的升高,热水器已经满足人们洗浴的各项要求,需求旺盛,销售增长,5月达到前半年的高峰;6~9月我国正值盛夏酷暑,凉水浴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虽属需求旺季,但热水器的销售却有所回落;9~11月天气转凉,室内洗浴达到一年高峰,10月热水器的销售量也达到一年的最高峰;11月后开始回落。

第3小题:冰箱销售呈一次热销过程,从1月的销售最低点到7月的销售高峰,然后回落;热水器销售有两次热销过程,在1月的低销售基础上5月达到上半年的小高峰,在6月的高销售基础上10月达
第4小题:热水器的销售量相对稳定些。

3.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4题。

师:读统计表观察数据,你认为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好。

请打开教材第90页第4题,先确定好图例,再描出各点,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展示。

)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2006~2010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比农村的居民多得多。

生2:2007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多,2010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多。

生3:2006~2010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呈上升趋势。

……
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
师:你能计算出2010年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比2006年约增长了几分之几吗? 生:用2010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减去2006年的城镇人均消费,所得的差除以2006年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

师:农村呢?
生:用2010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减去2006年的农村人均消费,所得的差除以2006年的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
师:同学们完成得很好。

下面再看去年某地冰箱和热水器每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5题)看到起伏的折线,你想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发言。

师:请同学们读题目中的问题,交流结果。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经历读和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获取信息,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
4.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6题,教师引导观察。

师:这是9个学生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同一个物品的长度,你能估计一下它的实际长度吗?(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 生1:可能是6.3cm,因为测量结果得6.3cm的最多。

生2:可以求出这9个数据的平均数。

生3:可以去掉一个最大数值,再去掉一个最小数值后,求平均数。

师:你们的方法很好,就按自己的方法估计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比较。

)
师:你认为怎样的计算更有代表性?
生:去掉一个最大数值,再去掉一个最小数值后,求平均数。

师:很好,看下面的打分该怎样计算更合理呢?(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7题)
生:在实际中,我看到很多次计算选手成绩都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

这样的分数更具有代表性和公平性。

师:说得太好了。

请你们计算出这位同学的最后得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比较。

)【设计意图:经历现实中求平均数的方法,懂得怎样求出的平均数才更具有代表性】
5.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6题。

采用去掉最高分和去掉最低分求平均数的方法。

(7+7.2+7.5+8+8.4+9)
÷6=7.85(分)
课堂小结
师:我们大家通过整理和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

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和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计算平均数一般要去掉极端数据。

师:通过学习,在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首先要确定图例。

求平均数时,一般要去掉极端数据。

板书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和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计算平均数一般要去掉极端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