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处置措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一、普通胰岛素注射 ▪ 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胰岛素中只有此类可供静脉使用,
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 为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 ▪ 规格:瓶装400U/10ml。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 用法: 1、皮下注射,一般每日三次,餐前30分钟注射,必要时睡前加注 一次小量(遵医嘱)。 2、注射部位:三角肌、大腿外侧、腹壁(肚脐左、右、下三横指 以外) 3、如血糖较高需静脉滴注胰岛素时,应加强巡视,密切监测血糖 变化;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输入。
友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均衡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来增加抵抗力,抵御流 感。 4、预防感染 ▪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在冬 季因为感冒和流感而发生肺炎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血糖,增强抵抗力。
谢谢观看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四、胰岛素调整 ▪ 记住几个要点:空腹为
先、2 单位(指2468) 上下、注意凌晨、鉴别 苏木杰现象、(和口服 药物)灵活搭配。
避免应激事件发生
▪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避免应激,避免出现应激性高 血糖。
1、避免情绪激动 ▪ 糖尿病患者要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如果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现情绪波动,这种不良情绪
治疗措施
4、在使用胰岛素方面,一般主张:危重患者首选静脉注射胰岛素 治疗;非危重患者首选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但皮下胰岛素强化治 疗不能用于非进食的危重患者;绝大多数不适合口服降糖药治疗; 血糖控制应个体化,并严密监测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如果可能, 应尽量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发挥更好控制餐后高血糖、方便而灵活 的给药与减少低血糖发作的作用。
应激性高血 糖患者的处 置措施
关于血糖常见概念汇总
1、血糖: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的游离葡萄糖。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 血糖在空腹和饱腹的情况下都能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正常人 的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 2、空腹血糖指:超过8小时不摄入卡路里(能量)一般患者晚上8 时以后不再进食,晨空腹抽静脉血。 3、随机血糖指:无论是否进食,任何时间的血糖浓度。
应激性高血糖的诱因
1、外源性应激:过冷和过热;烧伤;放射性损伤;长期剧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毒物中毒、药物中毒或病原微生物感染。 2、内源性应激:高热、剧烈胸痛、腹痛、缺氧、呼吸困难、窒息; 呕吐、腹泻、急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代谢 紊乱;急性创伤、烧伤、手术、麻醉、休克、脑血管意外。
主要发病机制
(1)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应激最重要的 一个反应,应激状态下糖皮质素相较平时增加10倍以上,糖皮质激 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及脂肪动员,增加血糖来源;同时减少机体组 织对葡萄糖利用,促进糖原分解;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生长激 素及胰高血糖素升糖效应有协同作用。 (2)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和血中氨基酸水平升高 促进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只会使血糖波动更加明显,更加不利于病情控制。 2、冬季注意保暖 ▪ 在冬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比会夏季不容易控制,原因之一就是寒冷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因
此,在大家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在一天中最寒冷的时间出门,尤其是老年人, 如清晨和晚上。
避免应激事件发生
3、预防生病 ▪ 生病也是一种应激原,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尤其是冬季,感冒及流感高发,糖
主要发病机制
(3)儿茶酚胺类激素释放。 (4)胰岛素抵抗。应激患者由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和敏 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 (5)生长激素水平增加。 (6)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和其他组织如肺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也 起到重要作用。
应激性高血糖升高的危害
▪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② 感染几率增加; ③ 脑组织、肝组织与心肌损伤。
诊断标准
2、应激性血糖诊断: ▪ 入院后随机测2次空腹血糖≥6.9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
为应激性高血糖。但需排除药物性高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胰 腺炎引起的一过性高血糖、内分泌肿瘤、放疗因素等引起的高血糖。 ▪ 目前的应激性因素所致的判断可借助HbA1c。由于HbA1c反映了近2~3个 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既往有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者HbA1c高于正常,而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由于应激是在短期内发生,故HbA1c正常。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 上臂:外侧的中1/3,或后侧部位,该部位皮下组织较厚,肌内注 射风险较低;
▪ 大腿:前外侧的上 1/3,而非膝盖附近,这是因为大腿上端外侧的 皮下组织较厚,离大血管和坐骨神经也较远,针头导致外伤的概 率较低;
▪ 臀部:外上侧,因为即使是儿童或身材偏瘦的患者,该部位的皮 下组织仍然丰富,可最大限度降低肌内注射的危险。
体重下降)加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诊断标准
▪ 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6.1mmol/L ▪ 和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 空腹血糖受损(IFG): ▪ 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 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应激性高血糖概念
1、应激:是人体对外部刺激 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包括 “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 2、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 为应激性心身反应。 3、应激性高血糖:常发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严重糖代谢紊乱,表现为血糖升高,称为 应激性高血糖。这种出现的短暂性血糖升高,通常局限于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患者,当危 重症状得到缓解后,血糖即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4、应激性高血糖包括:非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或创伤情况下血糖短暂性升高,疾病治愈后 血糖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时血糖升高;隐匿糖尿病或空腹血糖 受损、糖耐量受损患者应激时血糖升高。
血糖监测时间点和适用范围
诊断标准
1、WHO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 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
重下降)加随机血糖≥11.1mmol/L ▪ 或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
体重下降)加空腹血糖≥7mmol/L ▪ 或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二、注射前准备 1.选择清洁、干燥的皮肤注射。注射前需要使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2.冷藏的胰岛素要先复温半小时才能注射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感。 3.预混胰岛素通过来回摇晃至少10次,充分混匀直到出现均匀的白 色乳浊液才可使用。 4.每次注射之前,重复向上排出空气直至有胰岛素液从针头溢出。
治疗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外源性葡萄糖及正确营养支持外; 胰岛素治疗是关键。 2、必须重视应激性高血糖的处理,合适的降低高血糖可以明显减 少急性并发症甚至慢性并发症风险;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尽量 避免诱发低血糖。 3、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目标值是危重患者为7.8~10mmol/L,而非 危重患者为<7.8mmol/L,餐后应<10mmol/L。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三、注射部位的选择 ▪ 注射部位应选择皮下
脂肪丰富的部位,如 腹部、上臂外侧、大 腿前侧和外侧和臀部 是适合注射胰岛素的 部位(如下图所示);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 腹部:边界为耻骨联合以上约 1 cm,最低肋缘以下约 1 cm,脐周 2.5 cm以外的双侧腹部;因为脐周部位血管和神经分布都比较多, 注射了之后,疼痛感相对比较强,而且这个地方血管也比较丰富, 注射了以后有可能会造成局部的淤青,甚至血肿,继而增加感染 的机会。另外越靠近腰部两侧(即使是肥胖患者),皮下组织的 厚度也会变薄,因此容易导致肌内注射,故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