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与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

2、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重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清概念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四则寓言。

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2]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有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比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前两则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概括小标题

2、勾画触动自己思想的词语。

3、学生发言交流自己勾画的词语,并说说为什么会触动你的思想。

4、请同学谈谈对这两则寓言的初步理解。

三、设问发现,寓意探究

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赫尔墨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你会得出怎样的认识?

蚊子说了什么?这些话有道理吗?

寓意概括

更换故事,重新发现寓意

四、拓展思维:

1、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五、归纳总结

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详细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这两则故事情节构思精巧,故事情节大起大落,前后形成了强烈反差,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判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骄傲自大的人。能胜强者的,不一定能战胜弱智,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十七世纪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十八世纪德国的莱辛寓言和十九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作为世界寓言的四大经典在我国流传广泛。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寓言故事,它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精华。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瞭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节奏。

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三、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四、梳理情节,把握寓意

《穿井得一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五、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自由通读全文,感知大意,读准字音,读顺节奏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复述文本,翻译并解释重点字词,教师点拨纠正。

崩坠:崩塌坠落。

身无所寄: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晓:开导。

积气:聚积在一起的气体。

屈伸:(四肢)弯曲伸展。

行止:课文里是行动、活动的意思。

奈何:为什么。只使:即使。

2.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

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晓之者”解忧的技巧: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请找出至少一个近义词。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人物情感

6.以下哪一种情况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

(1)弟弟早上出门时,没带雨伞,妈妈担心弟弟淋湿了可能会感冒。

(2)姐姐昨天晚上看电视看到十二点,她早上醒来时才想起今天有听写,她很担心自己会考到坏成绩。

(3)爸爸参加公司聚会时,不小心把饮料洒在公司经理的身上,把他的西装弄脏了。爸爸很担心上班时经理会找他算帐。

(4)小明居住的屋里,他家的天花板漏水了,小明每天都担心楼上的地板会掉下来!他想:地板掉下来的时候,如果我正在冲凉怎么办?

四题中的人物都“担心”某些事情,但是第小明所担心的事情会发生的几率很小很小,所以我们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他

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杞人为什么会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如果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这则寓言,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