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与改革方向的探讨作者:纪淑云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09期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而设立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对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30多年。高考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象征。据有关调查,95.7%的受访者对现行高考制度公平公正性给予了充分肯定。然而现行高考过于注重笔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忽略知识的全面掌握,忽略品行修养,直接导致“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国家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对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与改革方向进行探讨,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人们对高考制度诟病的批评也越来越尖锐。综合起来。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全国(或全省)统一的考试要求、统一的试题,进行一次性考试的方法。使全国(或全省)高中教学面对的是高考的最高要求,忽视了高校要求的差异性和地区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志向和能力的差异性。

2.高考考试方式的过于单一性、考试试题解答结论的唯一性,试题的封闭性等因素,造成了高考对学生的考查只能涉及到学生认识和表现能力中范围狭窄、层次较低的范畴,学生和老师对学习成果的理解和追求表现特别狭隘,浪费了学生发展的有效时间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时间。

3.“一考定终身”的模式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调查显示,58.6%的考生在高考之前曾因紧张或焦虑而失眠,而70.8%的考生家长在孩子高考时感到焦虑。

4.高考成为“指挥棒”,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皆以高考为中心,以考试代替评价,高考成为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尺度。使得高考考的不仅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对整个教育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

5.人才选拔方式和标准的单一化,导致高考的“负荷”加重。一张试卷既考研究型大学的精英,又考接受职业教育的高技能劳动者,使层次、类型各异的高校无法根据自己的定位和需要选拔人才,没有真正的招生自主权:录取标准单一,高考分数成为录取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平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品行修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其他能力及对社会或学校的贡献等因素。

6.把一个省的学生摆在一起进行排队划分数线的做法,不合理地夸大了高考试题可能达到的精确度,极度夸大了考试分数的价值,使全社会对分数在教育和考试中的作用产生了片面的认识。

三、对高考改革的方向探讨

高考改革就是要充分利用考试资源,使考试具有较多的评价内涵,加强和深化对人的能力、学力和潜质的测评。利用评价的观念和方法改造我们的高考,利用考试的数据开展评价工作,是实现高考改革和推动教育评价的最佳结合点。

1.变高考“独木桥”为“立交桥”。高考改革必须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形式以及选拔和录取方式,变全国统一的、一次性的高考为多次、分层的高考。既适应不同层次的高校的要求,又适应不同的课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让考生能多渠道、多层次接受适合自己教育的“立交桥”,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

2.高考要增加对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的评价功能。逐步实现变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为多种不同的考试形式,以考查学生不同形式的能力表现。不仅为学生提供分数,更要通过考试的各种数据,为考生提供知识、能力、特长和潜质的评价报告。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优点,理性选择发展方向。

3.用水平考试辅助高考选拔。目前的高考制度使学生忽略平时注重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忽略品行修养。因此,高考改革中应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文化课进行考查。同时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合作精神、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等方面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将两者同统一考试相结合,共同作为普通高校录取的依据。

4.给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让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学生,逐步建立起高校间在招生和人才培养上的竞争机制。

四、高考改革不能单兵独进

尽管现行高考制度对基础教育消极作用都是非常显然的,但其改革是不能单兵独进的,必须有社会改革同步进行。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至少能够摆脱多数社会权力和金钱势力的践踏与蹂躏。至少能让没有社会背景的中下阶层子女通过个人奋斗能够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也有向社会上层流动改善家庭状况的微妙机会。如果摒弃了这一原则,用什么来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公平?

高考改革必须在整个社会大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的前提下进行,这种大环境包括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准、诚信意识、社会价值观、信息的透明与完整、法制观念和水平等等。没有社会改革同步进行,高考改革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的。

參考文献:

[1]徐小洲韩国高考改革的动向及启示《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

[2]李宝元关于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