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理真题练习习题及答案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法律规则
B.一个法律规则只能由一个法律条文表达
C.一个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不同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条文表达
D.法律规则的某些要素必须在法律条文的表达中予以省略
2.(2014年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下列关于本条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规定属于法律原则
B.该规定具有指引作用
C.该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则
D.该规定意味着我国《合同法》没有溯及力
3.(2014年真题)1997年3月14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法律条文中的行为模式为“勿为”
B.该法律条文所载内容属于确定性规则
C.1997年3月14日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应当依此条文裁判
D.该法律条文中刑罚的排序意在对故意杀人行为依法优先适用较重刑罚
4.(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C.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
5.(2014年真题)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 )。
A.立法体系的结构
B.立法者的主观意志
C.立法机关的设置
D.法律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
6.(2015年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
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下列关于该法律条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条文规定的是技术性内容,没有强制力
B.该条文表述的既非法律原则,也非法律规则
C.该条文不能够与其他条文共同表达某个法律规则
D.该条文包括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7.(2015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法部门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构成的
B.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部门法的名称总是与某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相对应
D.法律部门的划分以客观因素为基础,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8.(2016年真题)2014年5月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
”该法条所包含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是( )。
A.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B.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9.(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部门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
B.法律部门是构成法系的基本单位
C.法律部门的划分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
D.法律部门划分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的方法
10.(2017年真题)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该法条中包含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B.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C.法律后果和行为模式
D.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11.(2019年真题)法律部门的划分需要在遵循客观标准的同时坚持正确的原则,下列对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客观性原则要求划分法律部门应以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和效力位阶为基础
B.适当平衡原则主要是指各法律部门包含的法律法规在数量上大致平衡
C.当同一部法律可以被划分于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时,应采用主次原则对其划归
D.相对稳定原则要求法律部门划分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频繁变动法律部门的内容、结构
12.(2019年真题)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该规则不属于( )。
A.义务性规则
B.确定性规则
C.构成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2014年真题)关于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法律体系是法律部门的基础
B.法律体系包括多个法律部门
C.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
D.不同法律部门的有机结合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2.(2015年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第1款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该条文表达的法律规则属于( )。
A.义务性规则
B.构成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
3.(2018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B.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形式
C.一个法律条文可能包含若干法律规则
D.一个法律规则可以体现在若干法律条文中
4.(2019年真题)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C.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D.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三、分析题
(2018年真题)2017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该法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公序良俗?什么是习惯?
(2)习惯作为处理民事纠纷的依据,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3)第8条的内容属于哪一种法律要素?它对于司法审判具有什么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具有一致性,即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法律规则,一个法律规则只能由一个法律条文表达。
但由于法律条文的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有时候一个法律规则由几个法律条文,甚至通过不同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条文来表达,相反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含几个法律规则。
同时出于法律条文表达简练等需要,法律规则的某些要素可以在法律条文的表达中予以省略。
故C项表述正确。
2.B
解析:由于此条款的内容具体明确,因此属于法律规则而非法律原则,又由于此条款规定的是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者应当作出的某种行为的规则,因此属于命令性规则而非禁止性规则。
A、C选项错误。
此条款的规定从法律作用的角度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引作用。
B选项正确。
此条款规定的是合同的生效时间,与《合同法》的生效时间没有关系。
D选项错误。
3.C
解析:该条文所表现的规则是确定性规则,其行为模式为“勿为”,A、B 选项正确。
由于该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因此1997年3月14日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原则上不适用该条文,C选项错误。
该法律条文中刑罚的排序意在对故意杀人行为依法优先适用较重刑罚,D选项正确。
4.D
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调整的对象是一般的人和事,后者调整的对象是特定的人和事;前者可以反复适用,后者仅适用一次。
由此,A、B、C选项均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D选项法院的判决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仅适用一次,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5.D
解析: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D选项正确。
6.B
解析:法律概念是法律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指在长期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基础上对经常使用的一些专门术语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概念。
像法人、公司、有限责任、犯罪、刑罚、量刑、时效、法律行为等,都属于典型的法律概念。
因此本条是关于法律概念的规定,B选项表述正确,A、D选项表述错误。
应当把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区别开来。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C选项表述错误。
7.B
解析:所谓法律部门,亦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
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有一部分属于行政法部门,因此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A选项表述错误。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B选项表述正确。
部门法的名称往往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不对应,例如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就没有与任何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相对应,C选项表述错误。
法律部门的划分以客观因素为基础,但受人们认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D选项表述错误。
8.B
解析:“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属于法律规则的假定条件部分;“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属于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部分。
因此,该法条包含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两部分,但没有包括法律后果。
B 选项表述正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严格来说,法律规则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包含完整的三个部分,但是其表现在一个法条中并非一定完整的,其原因是法条的设计和表述会受到一定限制,法律规则的有些部分没有必要表现出来或表现于其他的法条甚至是其他的法律,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省略的情形。
9.A
解析:虽然法律部门是发展的,但是法律的稳定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频繁地变动法律部门的内容和结构。
这就要求我们在划分法律部门时不能只考虑目前的法律、法规的多少,而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划分部门法时应当考虑到法律、法规今后的发展,即考虑到即将制定和可能制定的法律、法规。
这就是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之一相对稳定原则。
因此,法律部门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
A选项表述正确。
法律部门划分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的对象,辅助标准是法律调整的方法。
D选项表述错误。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之一是客观性,但并非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实际上也渗入了人的主观认识。
C选项表述错误。
法律部门是构成一国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而法系实际上是按法的历史渊源和表现形式对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所作的分类,这与以若干法律部门构成的一国法律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B选项表述错误。
10.B
解析:本法条中,“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为假定条件;“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为行为模式;“不负刑事责任”为法律后果。
B选项表述正确。
11.A
解析:客观原则又称从实际出发原则。
划分法律部门不是主观任意进行的,它有相对稳定的客观依据,这就是社会关系。
在划分法律部门时,要坚持客观原则,坚持从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以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和效力位阶为基础。
A项表述不正确。
12.C
解析:构成性规则是组织人们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规则所指定的行为在逻辑上依赖于规则本身。
本题中的规则不是组织人们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活动的规则,而是行为发生之后,应当如何赔偿的问题。
构成性规则是规则先于行为,本题是行为先于规则,所以该规则不属于构成性规则,应该选C。
该规则是确定性规则、强制性规则、义务性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解析: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即将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基础,
法律体系包括多个法律部门,不同法律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故A选项错误,B、C、D选项正确。
2.ACD
解析:法律规则根据其确定程度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和非确定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又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前者包括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其中义务性规则包括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则,因此属于义务性规则、强行性规则、确定性规则。
A、C、D选项表述正确。
根据规则所调整的行为关系与该规则产生的先后关系,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认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构成性规则是以该规则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则,在构成性规则生效之前,受其调整的社会关系并不存在,只有当规则产生之后,相关行为才可能出现,如关于税种、税率的规定,才产生了具体的税收关系。
确认性规则即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进行评价,通过授予法律权利和设定法律义务对该行为关系予以确认并加以调整的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显然属于确认性规则而非构成性规则。
B选项表述错误。
3.ABCD
解析: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并非总是一一对应关系,有时候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也有时候一个法律条文包含几个法律规则。
A、B、C、D项表述均正确。
4.ABCD
解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
因此
A、B、C、D表述均正确。
三、分析题
(1)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习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2)一是法律没有规定;二是习惯本身没有违背公序良俗。
(3)属于法律原则。
其功能包括:指导法官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和适用;弥补法律规则的局限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