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养成文明的上网习惯。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如:教育学生要有美丑的辩别能力,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正确对待网络游戏,要教育学生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用语文明礼貌、不讲脏话等。
意识培养: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要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培养: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
要求:通读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专题讲座内容,在教研组内作一次学习交流。
通过学习和与小学生的实践接触,让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来谈一谈我的认识。我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标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兴趣培养、习惯培养、意识培养三个方面的培养。
兴趣培养:课标中提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学习的主动性主要以感兴趣为主,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尤其要注意,结合实际需要来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课有极大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只对计算机本身而言,目的在于“玩”——玩游戏。所以我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指法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讲手的摆放、指法的要点、键盘的分区,学生就会感觉非常的枯燥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学习热情会一点一点的消退。所以不能强迫的去练习。“金山打字”是一款非常好的指法教学软件,学生不是喜欢玩游戏吗?就让他们先来玩这个游戏软件,比一比谁最棒。学生在游戏中会发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熟练掌握键盘上每个字母的位置。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教师回过头来在讲解知识,学生就会认认真真的听讲。结合该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游戏中就能轻松取得高分。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还能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激情。
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发扬民主教学,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上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培养、习惯培养、意识培养,这三个培养不是分开,都是渗透在日常的每一节课中的,教学不一定要追求学生都达到超高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方面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意识,来解放学生的学习意识,以他们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和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持久的学习应用兴趣,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通俗的说,信息意识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工具去解决它,有了这种意识,兴趣习惯都能顺其自然的来了。
习惯培养: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决定他们人生的成功与否。那么,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一、养成守序的行为习惯
从准备进入微机室直到பைடு நூலகம்开,我们都应该注意学生守秩序的习惯的培养,让一切做到有序:有序进入,有序就座,有序离开,使用物品有序归位。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学习实践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从上机练习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训练学生正确开、关机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并且要使学生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如:教育学生要有美丑的辩别能力,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正确对待网络游戏,要教育学生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用语文明礼貌、不讲脏话等。
意识培养: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要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培养: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
要求:通读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专题讲座内容,在教研组内作一次学习交流。
通过学习和与小学生的实践接触,让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来谈一谈我的认识。我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标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兴趣培养、习惯培养、意识培养三个方面的培养。
兴趣培养:课标中提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学习的主动性主要以感兴趣为主,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尤其要注意,结合实际需要来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课有极大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只对计算机本身而言,目的在于“玩”——玩游戏。所以我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指法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讲手的摆放、指法的要点、键盘的分区,学生就会感觉非常的枯燥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学习热情会一点一点的消退。所以不能强迫的去练习。“金山打字”是一款非常好的指法教学软件,学生不是喜欢玩游戏吗?就让他们先来玩这个游戏软件,比一比谁最棒。学生在游戏中会发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熟练掌握键盘上每个字母的位置。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教师回过头来在讲解知识,学生就会认认真真的听讲。结合该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游戏中就能轻松取得高分。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还能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激情。
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发扬民主教学,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上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培养、习惯培养、意识培养,这三个培养不是分开,都是渗透在日常的每一节课中的,教学不一定要追求学生都达到超高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方面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意识,来解放学生的学习意识,以他们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和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持久的学习应用兴趣,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通俗的说,信息意识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工具去解决它,有了这种意识,兴趣习惯都能顺其自然的来了。
习惯培养: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决定他们人生的成功与否。那么,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一、养成守序的行为习惯
从准备进入微机室直到பைடு நூலகம்开,我们都应该注意学生守秩序的习惯的培养,让一切做到有序:有序进入,有序就座,有序离开,使用物品有序归位。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学习实践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从上机练习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训练学生正确开、关机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并且要使学生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