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组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M/GPRS移动通信网由GSM交换子系统(NSS),GPRS核心系统、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中心(OMC)、移动用户设备组成。
移动交换子系统(NSS)由移动关口局(G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用户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
另外为了业务和组网的需求,在GSM 900/1
800移动网中还增加了短消息业务中心(SMSC)、移动汇接中心(TMSC)及信令转接点(STP)。
GPRS核心系统由服务GPRS支撑节点(SGSN)、网关GPRS支撑节点(GGSN)、计费网关(CG)、边界网关(BG)、域名服务器(DNS)组成。
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控制器(BSC),分组控制单元(PCU)、基站收/发信台(BTS)组成。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5104-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对组织GSM交换网络(核心网络)方案设计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应划分为移动业务本地网、省内网及全国网三级。
长途区号为二、三位的地区都可建本地网。
省内网由省内多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组成,全国网则由各省网组成。
GSM网络组网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要适应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用户密度不均匀的特点。
2)要适应电信业务经营者业务发展的需求和发展策略。
3)既要考虑局部地区的容量要求,又要尽可能地满足覆盖范围需求。
4)应便于完成越局频道切换。
5)建网要经济合理。
6)GSM/GPRS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应考虑移动通信网络演进的需求。
网络方案设计应包括表1所示的14项主要内容。
表1:GSM网络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另外,GSM 1800系统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900
MHz频段频率紧张,不能满足高话务密度城市和地区业务发展的需要。
从其系统组成来看,可有与GSM
900系统混合组网或独立成网两种方式,以混合组网为主。
GSM 900与GSM
1800独立组网时,分别由独立的交换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组成。
GSM 900与GSM
1800混合组网有表2所示的4种方式,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采用表中第2种和第3种方式。
关于混合组网的几种方式的适用场合及优缺点的详细分析详见附件1。
表2:GSM 900与GSM 1800混合组网方式
附件1:GSM900/1800双频组网不同方式的分析比较
一、各种节点的设置要求
根据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组网的需求,移动网内应设置GMSC、MSC、VLR、HLR、AUC、SMSC、EIR、TMSC、STP节点。
根据我国GSM移动通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暂不考虑在移动网中设置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1、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为:1)在一个本地网内,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可设一个或若干个MSC,也可以几个本地网合设一个实体MSC。
2)MSC应与VLR综合设置,即每个MSC必须设一个VLR。
3)MSC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的功能。
4)MSC、VLR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交换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2、移动关口局GMSC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为:1)GMSC负责转接GSM移动网与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或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其他通信网间的话务,以及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网内的长途话务。
2)当一个本地网内用户数量较少且端局数量小于或等于3个时,GMSC宜与MSC合设。
当本地网内用户数量较多且端局数量大于3个时,宜设置独立的GMSC。
独
立设置的GMSC根据其转接话务流向的不同可分为3种:一种是既转接来话也转接去话的GMSC;一种是只负责转接来话的GMSC;一种是只负责去话的GMSC。
一般情况下,当本地网内只需设一对GMSC时,这对GMSC应采用来去话汇接的方式;当本地网内出现多对GMSC时,应根据移动网与其他网间话务流向及流量的大小,可采用多对GMSC均为来去话汇接的方式,或某些GMSC只负责去话而其他GMSC只负责来话的方式。
3)GMSC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的功能,但对于只负责去话汇接的GMSC 不需具备SSP功能。
4)GMSC宜成对设置,且设在不同的局址。
应选用高处理能力、中继端口容量大的交换设备。
3、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和鉴权中心AUC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为:1)HLR应与AUC综合设置。
2)若干个MSC可共用一个HLR,由HLR的容量是否经济及MSC-HLR间的中继线路是否充足可靠决定。
3)应选用大容量的HLR/AUC设备,并宜有容灾备份机制。
4、短消息中心SMSC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为:1)SMSC宜设在省内用户数量较多的本地网内,应相对集中设置,以便于管理。
2)应选用大容量的SMSC设备,并宜有容灾备份机制。
5、汇接移动交换中心TMSC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为:1)TMSC应成对设置。
省内可根据话务流量、流向分等级设置汇接中心,分为一级汇接中心(TMSC1)和二级汇接中心(TMSC2)。
一级汇接中心负责转接省际话务,二级汇接中心负责转接省内不同本地网间的话务(也可转接所在本地网内移动用户间的话务)。
一般一个省内可设一对TMSC1,话务量较小的一些省可以合设一对TMSC1,该TMSC1对应尽量设置在大区中心。
2)TMSC1应独立设置,且选用大容量交换设备,TMSC1应设在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的传输节点上,一般情况下宜设在省会城市,以便于传输电路特别是省际电路的调度,且成对的TMSC1应设在有相当距离的两个建筑物内。
3)TMSC2可以与TMSC1合设,也可独立设置。
在未设独立TMSC1的省,TMSC2也可以与移动端局或移动关口局合设,工程中根据需转接业务量、技术经济条件确定。
4)TMSC2应设置在话务量比较集中、传输条件良好的本地网内。
成对TMSC2可设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相当距离的建筑物内。
6、信令转接点STP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为:STP应成对设置。
省内可根据信令业务量分等级设置信令转接点,分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
高级信令转接点负责转接省际信令业务,低级信令转接点负责转接本地及省内不同本地网间信令业务。
HSTP设置的原则:1)一般一个省内只设一对HSTP,信令业务量较小的一些省可以合设一对HSTP,该HSTP对应尽量设置在大区中心。
2)HSTP宜设置在省会城市,且在一个省内尽可能只设一对HSTP。
成对HSTP应设在有相当距离的两个建筑物内,且应设在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具有相互独立多传输路由的传输节点上。
3)HSTP应采用大容量独立式信令转接设备。
LSTP设置的原则:1)在设有HSTP的省,LSTP可以与HSTP合设,当一对HSTP兼LSTP不能满足本省需求时,可将LSTP功能移出,设置独立LSTP。
工程中应根据省内信令业务转接量、传输网状况、投资效益等确定设置一对还是多对LSTP。
2)在未设HSTP的省,建网初期LSTP可与TMSC合设,另外在一些信令业务量大且设有独立GMSC的本地网内,根据GMSC的实际情况,也可采用由GMSC兼LSTP的方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应尽量设置独立LSTP。
3)初期LSTP应设置在信令业务量比较集中,能提供优质靠数字传输电路、具有相互独立多传输路由的本地网内。
成对LSTP可设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相当距离的建筑物内。
二、话路网网路组织
我国GSM数字移动网话路网结构为二级和三级混合结构,详见下表3。
话路网网路组织设计应分为移动业务本地网内网路组织、省内网的网路组织和全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交换网路组织。
表3:我国GSM数字移动网话路网结构
1、移动业务本地网内网路组织设计要求为:1)一个本地网内设有多个MSC/VLR且当MSC/VLR数量较少时MSC间可采用网状相连的方式;当MSC/VLR数量较多时,可在部分话务量较大的局间以及所辖无线覆盖区重叠的局间(即有越局切换的局间)设置直达中继,其他局间则可采用经GMSC或TMSC2汇接的方式。
2)移动本地网内MSC应与独立设置的GMSC或综合设置的GMSC相连。
当同一本地网内设置多对独立GMSC时,可采用多对GMSC均负责来去话转接的方式;也可采用某些GMSC对只负责转接至其他通信网的去话话务(这些GMSC称为去话GMSC),而其他GMSC对只负责转接由其他通信网的来话话务(这些GMSC称为来话GMSC)。
2、省内网的网路组织设计要求为:1)对于网络规模较小的省宜采用三级网结构,且在本省暂不设置独立TMSC1,利用所属大区中心的TMSC1来转接本省的省际话务,并且根据省内实际情况设置独立TMSC2或与端局综合设置的TMSC2;对于中等网络规模的省宜采用二级结构,在省内设置独立一级兼二级汇接中心,转接本省的省内及省际话务;对于网络规模大的省宜采用三级结构,且在本省设置独立TMSC1和独立TMSC2。
2)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未设TMSC1或设有TMSC1但本省的省际话务仍由TMSC2转至TMSC1时,MSC,独立GMSC应接到省内相应的一对TMSC2,TMSC2应与TMSC1相连。
3)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TMSC1,但本省的省际、省内话务分别由TMSC1、TMSC2转接(在这种情况下从话务转接段数来看,为二级结构),则MSC、GMSC应与省内的TMSC2及TMSC1均相连,TMSC2与TMSC1可不相连或设置一定比例的省际话务备用电路。
在这种结构下,对于部分省际长途话务量较小的MSC或GMSC也可采用经TMSC2转至TMS,
C1的方式,即这些局只与TMSC2相连。
4)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多对TMSC2时,不同TMSC2对应划分汇接区转接省内或省际话务TMSC2间应网状相连。
5)省内采用两级结构时,每个MSC、GMSC应连至本省的一对TMSC1兼TMSC2。
6)省内不同本地网的移动端局间只有当话务量大于或等于20
Erl时,或所辖无线覆盖区重叠有越局切换需求时才有必要设置直达话路中继。
3、全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交换网路组织设计要求:1)建网初期,全国可在大区中心及用户数量较多、业务量较大的省设置一级汇接中心,将来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宜在每个省均设置一级汇接中心。
2)一级汇接中心之间以网状网相连。
未设TMSC1省的二级汇接中心应与其所属大区中心的一级汇接中心相连。
4、路由设置:同一网络内低呼损电路群和高效直达电路群的设置原则详见下表4。
同一网络内路由选择原则为:1)移动网中设置的各种路由,应按照“自远而近”的顺序进行选择,即首先选择最靠近终端移动局的路由。
先选高效直达路由,后选低呼损路由。
2)同一移动业务汇接区内的话务应在本汇接区内疏通。
3)路由选择中遇低呼损路由时,话务不再溢出到其他路由。
表4:同一网络内低呼损电路群和高效直达电路群的设置原则
5、网间互通:GSM移动网与其他网间的互通应符合的要求为:在一个移动本地网内,GSM 移动网应通过关口局(GMSC)与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或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网进行互通。
1)GSM移动网与其他通信网间话务汇接方式有来去话汇接方式和来话汇接方式两种,来去话汇接方式是指与其他网间的话务均通过关口局转接;来话汇接方式则是指由其他网来的话务由关口局转接,而至其他网的话务则由端局直接送至对端网的关口局。
为了便于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网间的计费结算,应尽量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
2)本地网内未设单独的关口局时,MSC应作为移动关口局(GMSC)与其他通信网的关口局相连。
3)本地网内设置了综合或独立关口局时,当与其他网间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时MSC应作为端局只与所在本地网的GMSC相连,与其他网中的节点均不相连;当与其他网间采用来话汇接方式时,MSc
应与所在本地网的GMSC及其他网中的关口局相连。
当本地网内设有多对GMSC且功能分设时,MSc应与来话GMSC、去话GMSC均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