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 Server的地震应急数据与服务共享研究
基于ArcGIS的地震搜救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
其他功能模块中都可以完成。地理信息资料库是
系统 日常 信息 服务 的窗 口。 ( ) 镇 建 筑 物 安 全 性 评 价 分 析 : 建 筑 物 3城 对
4 系统 的设 计 流 程 及 功 能介 绍
系统 功能 模块 划分 如 图 3所 示 。 系统 的核 心功 能模块 主要 有 : ( ) 震 动分 析 : 括 地 震 参 数输 入 、 震 影 1地 包 地
响场 的理 论计 算 和地震 影 响场 的动态 修正 。地震
这些资料的空间信息和属性 信息的显示 、 信息查
震 可能 产生 的影 响范 围及 其对重 点设 施 造成 的破 坏 和压 埋人员 分 布 情 况 , 救 部 门 根据 所 得 结 果 营
人 员 被 压 埋 情 况 输 出
包括地震现场灾害宏观 州 ( 烈度 ) 信息以及 流 动地震观测信息 , 对地震灾害评估 结果进行进 一 步 的动态 修正 ( 2 。 图 )
多模 型工 具支 持 空 间分 析 与 决 策 制定 , 用 地 理 利
抢救下有上万受灾群众从废墟 中被救 出, 但最后
还 是有 近 7万名 同胞 遇难 。此 次地震 不仅 造成 了 巨大 的人员 伤 亡 和财 产 损 失 , 且 也 使 我 国位 于 而 四川省 境 内的许 多 国家要 害 和战 略部 门受 到 了重
O 引 言
20 0 8年 5月 1 2日 1 4时 2 8分 , 四川省 汶Jl I 县 发 生 了 8 0级 地 震 , 震 重 灾 区 的 范 围 超 过 . 地 1 0 m 。虽 然在 党和 政 府 的果 断 指 挥 和全 力 00 0 k
基于-GIS的地震应急解决方案报告书
基于GIS的地震应急解决方案—抗震救灾辅助分析系统方案基于GIS的地震应急解决方案—抗震救灾辅助分析系统方案引言2010年4 月14 日发生的青海省玉树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重大的地震灾害在我国已经发生过多起,主要有1966 年河北邢台6、7 级地震、1974年云南大关7.1级地震、1975 年辽宁海城7.3 级地震、1976 年云南西部龙陵县7.3 和7.4 级两次强烈地震、1976 年唐山市7.8 级地震、1998 年河北尚义以东地区6.2 级地震,因此,防震减灾、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的内容,而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地震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为当务之急。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和新兴技术学科,它将地学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将真实世界模型化到计算机中,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其他算法,来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与可视化分析,空间数据的实时、快速、有效的采集与更新(主要依靠遥感与全球定位技术)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三维仿真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的所有这些功能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掌握世界、了解世界,进而指导我们人类的活动,是人类和其生存的环境和谐共处。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指导我们的防震减灾、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是地理信息系统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又一个领域。
抗震救灾辅助分析系统方案包括抗震救灾辅助分析系统和地震灾区信息采集系统两个子系统,同时,根据灾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可能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
抗震救灾信息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动态实时交互能力,可以提供智能化空间决策分析支持,真正实现了可视化指挥,对于快速了解震情、获取救灾信息、震后路径分析等提供技术了保障,帮助相关政府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地震灾情,从而快速做出应对方案;另外,也使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更加充分、决策更加有据,同时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Arc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Arc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阮俊 郑宝锋 肖兴平 于小芳(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 河北保定 071051)摘 要:ArcGIS技术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共同产物,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此文介绍了Arc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建立基于ARCGIS技术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讨论了基于Arc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结构,并就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建立地质灾害模型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全面掌握一定范围内可能的自然灾害的分布,预测和预报可能的工程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的防护和处理,最终保障社会的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客观世界到信息化世界的认识和抽象过程以及由信息世界返回客观世界的利用改造过程的发展和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字:ArcGIS、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第一作者:阮俊,男,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系,工程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质灾害系统应用研制及相关软件、相关信息系统开发。
一.前言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全国地质灾害统计工作量很大。
特别是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山区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隧道涌水等地质灾害则难以数计,也给社会经造成巨大损失。
虽然国家从事灾害防治的技术队伍力量雄厚,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勘测评估、预测、监测、整治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看看最近几年的情况就会发现地质灾害仍然严重。
2002年5月,青藏铁路湟源段巴燕站北侧62.9公里处,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青藏铁路交通运输严重受阻; 同年6月湘桂铁路广西桂林路段因大雨造成山体滑坡,铁路被埋,交通中断; 2003年10月京九沿线发水加上陇海线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北京西站10余趟列车晚点,三千多名旅客滞留车站。
由此可见,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协同与协作机制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协同与协作机制一、信息共享与协作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信息的共享与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
1.1 形成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为了实现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集成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以便快速、高效地共享关键信息。
例如,地震监测部门可以将地震监测数据及时共享给应急管理部门,从而帮助其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1.2 加强信息的实时更新与传输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信息的实时更新与传输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等,确保关键信息能够及时传输到各个救援单位。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方便各救援单位随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1.3 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功能建设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信息共享与协作的核心机构。
因此,需要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功能建设,提高其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
可以引入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增强指挥中心的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救援行动的效率和质量。
二、资源整合与协同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协同这些资源是关键问题。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机制。
2.1 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为了实现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行动中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可以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这个机制可以将各个单位的救援资源进行汇总和分类,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数据库。
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可以随时查阅并调配这些资源,以满足救援行动的需要。
2.2 加强跨地区、跨单位的资源协同地震灾害通常跨越多个地区和多个单位,因此需要加强跨地区、跨单位的资源协同。
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跨单位的联合救援机制,共享和调配各方的资源。
同时,还可以建立资源协调员制度,负责统筹各方的资源,并确保其合理利用。
基于GIS的城市防灾减灾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防灾减灾研究在当今社会,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核心区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威胁,如地震、洪水、火灾、飓风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信息技术,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GIS 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一)灾害风险评估GIS 可以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地理、地质、气象等数据,从而对城市不同区域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通过分析地形、土壤类型、降雨量等因素,可以预测洪水可能的淹没区域;通过研究地质结构和地震活动历史,可以评估地震灾害的风险程度。
(二)应急资源管理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调配应急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GIS 可以帮助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包括物资储备点、救援队伍分布、避难场所位置等。
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快速确定距离受灾区域最近的资源点,优化资源调配路径,提高救援效率。
(三)灾害监测与预警GIS 可以与遥感技术、传感器网络等相结合,实现对灾害的实时监测。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可以监测火灾的蔓延范围和发展趋势;通过安装在城市中的水位传感器和雨量计,可以实时获取水文数据,为洪水预警提供支持。
(四)公众信息发布利用 GIS 开发的灾害信息系统,可以以直观的地图形式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避难路线等信息。
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访问这些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二、基于 GIS 的城市防灾减灾系统构建(一)数据采集与整合构建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第一步是采集和整合各种相关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物分布数据、人口数据、气象数据、灾害历史数据等。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需要通过数据转换、格式统一等处理,整合到 GIS 数据库中。
(二)模型建立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建立各种灾害预测和评估模型。
例如,洪水淹没模型、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等。
基于ARCGIS贵州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及更新经验
基于ARCGIS的贵州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及更新经验基金项目:贵州科技厅社会攻关项目(黔科合sy[2010]3062)的研究成果。
摘要:贵州区域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数据库是贵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
功能主要是为地震灾害评估和了解地震灾害影响提供背景数据;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救灾力量储备和调度辅助方案等数据;从而达到为地震应急指挥长指挥应急工作提供了决策的重要依据的目的。
数据库共存储了九大类共42小类涵盖了地理环境、地震地质、社会经济及震害预测的各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在数据库建设中,对各类属性数据作了艰辛的收集、整理和入库,对覆盖全省的各类专题数据进行的成批矢量化、电子化录入处理,得到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关键词: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空间数据库,arcgis,贵州0 引言贵州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贵州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一个分项,属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地震局统一部署。
贵州区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服务于贵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为指挥长指挥地震应急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基础数据库作为区域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其完整度、现时度决定了地震评估和辅助决策的科学性。
贵州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是将各专题调查收集和分析处理的数据归纳并集成在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存取方式的数据库中,并使之更方便、更有效地应用和管理。
应急系统基础数据主要涉及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两大类。
空间数据包括全省整体数据精度比例尺为1:5万的全省电子基础地理图及其他相关专题地图;贵阳、六盘水辖区整体数据比例尺为1:1万电子基础地理图及其他相关专题地图;贵阳、六盘水市区为1:2000电子基础地理图及其他相关专题地图。
属性数据主要是指与空间数据相关联的数据、指挥联络数据、重点目标数据、预测结果数据及其它社会经济环境数据、电子文档和照片。
试析GIS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试析GIS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在防震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支持。
本文将从GIS在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和在辅助决策系统方面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GIS在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1、地震风险评估GIS可以整合地震发生历史数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多种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和模型计算,对地震风险进行评估。
利用GIS技术,可以绘制地震烈度分布图、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等,为地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地震灾害信息管理GIS可以用于地震灾害信息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发布。
通过建立地震灾害数据库,收集地震灾害事件的时间、地点、受灾人口、损失情况等信息,实现对地震灾害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快速查询。
3、应急救援规划GIS可以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空间分析支持,对受灾区域的地形、交通、人口分布等进行空间分析,制定应急救援规划。
通过GIS可以确定灾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救援物资的配送路径、避难点的布置等,提高灾害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4、公众意识宣传GIS还可以用于公众意识宣传,通过地图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向公众展示地震灾害的风险程度和应对措施,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促进公众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的提高。
二、GIS在辅助决策系统中的作用1、多源数据整合GIS可以整合来自地震监测、灾害评估、应急救援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形成一个统一的地震减灾信息系统。
这样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地震相关数据的全面管理和共享利用,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智能风险分析GIS可以结合地震风险评估模型和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智能风险分析。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地震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为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3、应急响应决策GIS可以结合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地震应急响应决策。
在地震发生后,GIS可以实时收集地震灾害的实时数据,分析受灾范围和程度,并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地震灾害应对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地震灾害应对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够将信息和数据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科技,能够有效帮助地震应对和灾害管理。
GIS结合了遥感、空气图像、测量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为地震灾害应对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GIS在灾害应对中的意义、应用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GIS在地震灾害应对中的意义地震是人类生存中无法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造成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损失。
GIS在地震灾害应对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1.地震预警系统GIS结合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实现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是用来检测准确的震源参数,并向已知的地震易灾区域提供预警信息,警示公众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通过GIS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更早、更准确地掌握地震发生的情况。
2.信息管理系统GIS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地震灾害信息库,包括灾情评估和灾后救援等信息数据。
这种信息库可以对地震灾害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协助政府和有关机构做出及时且高效的决策和管理。
3.灾害评估GIS在灾情评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航空摄影、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GIS可以对地震灾情进行快速广泛的评估,为应急救灾提供有力的支持。
4.空间信息分析GIS系统采用了网络分析、空间模型等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灾害区域的环境变化、灾害范围、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精确分析和研究。
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公众救援和决策者灾害应对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
5.灾后重建GIS技术可以为灾后重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协调灾区重建规划以及环境恢复工作。
地震造成的灾害不仅是个人的物质损失,还包括人类生态环境的受损,GIS系统能有效罗列重建方案,帮助重建更加合理。
二、GIS在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应用技术GIS在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应用技术涉及到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等。
基于ARCGIS的安徽省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
( fr t nC ne f atq a e mii a o f n u o ic , e e, n u 2 0 3 ) I oma o e t o r u k n i r E h Ad ns t no h i v n e H f A h i 3 0  ̄i A r P i 1
基于 A C I R G S的安徽 省地 震应 急快速反应 系统
谢庆 胜 李 罡风 吴华章 潘 丹 王 伟 刘世靖
( 安徽省地震信 息 中心 ,安徽 合肥
203 ) 30 1
摘
要 :地震 给人类 带来 了 重的灾害 ,建 立地震 应 急快速 反应系统 能够使 人们快速响应地震 ,快速组 织有 严
前 言 日舌 J
中 国是地 震 灾害 十 分 严 重 的 国家 ,2 世 纪 的 O 10年 间全 国共 发 生 6级 以上破 坏 性地 震 6 0 次 , 0 5余
1 系统总 体思路 I 尔z 伶思始 冗
地 震 发 生后 ,通过 现 有 的地 震 监测 网络 ,我们
能够 在较 短 的 时间 内测 定地 震 发生 的 时间 、地 点和
维普资讯
簋 鲞篁2
2 0 年6 07 月Βιβλιοθήκη 防灾 科技
学
院
学 报
、 _ . bl No 2 9
GIS在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应用
GIS在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应用田鹏[摘要]本文结合“北京市应急决策空间支撑系统”的建设实践,阐述了GIS在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具体应用和应急空间决策系统的总体框架、关键技术、建设原则以及功能设计。
探讨了GIS技术应用于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应急系统一、概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应急体系也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持。
GIS(地理信息系统)因其特有的空间、属性数据的管理能力及强大的检索查询、空间分析功能,能为应急资源管理过程中实时获取信息和决策分析提供强有力的工作平台和技术支撑,已成为当今研究如何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结合“北京市应急决策空间支撑系统(以下简称“应急决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详细阐述此类应急决策辅助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案、技术体系等内容,希望能对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GIS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为“应急事件处理、日常业务、宏观决策”提供空间决策支持等方面上。
其中,“应急事件处理”是指:应急事件定位、区域影响分析、应急资源保障、事件态势决策支持;“宏观决策”是指把握全市危险源分布、应急资源分布和组织保障情况、全市应急态势、全市各类型预案情况等;“日常业务”是指危险源管理、应急资源、预案支持等。
二、GIS在“应急决策系统”中的作用图1 GIS在“应急决策系统”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GIS在“应急决策系统”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空间数据和相关应急业务属性数据的快速存取和管理功能。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系统需要快速处理大量空间、非空间数据,GIS提供高速的空间、非空间数据一体化处理和管理能力,能满足应急业务数据查询、更新、统计、模拟分析和预测评价的需要。
(2) 提供分层的可视化的显示功能。
可直观地将危险源、预案图层、应急场所等应急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情况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屏幕上。
基于ArcSDE的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建设
得出该数据库所需包含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包含两
个方面,一方面是紧急救援队自身的数据,包括 救援队员信息、救援设备信息、救援物资信息、 救援医疗信息;另一方面是与紧急救援队的救援 行动密切相关的数据,包括城市行政区划图、道 路数据、建筑物数据、次生灾害源数据、救援案 例、有关部门的联络数据。
本文采用了ArcSDE结合DBMS(数据库管理系 统)进行救援数据库的建设。ArcSDE是美国ESRI 公司推出的空间数据库解决方案,它在现有的关 系或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空间 扩展,可以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库集成在目 前绝大多数的商用DBMS中。需要注意到的是数据 不是存储在ArcSDE中,而是依然是存储在DBMS 中的,ArcSDE只是ArcGIS应用系统与DBMS之间 的通道。它允许用户在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管 理地理信息,并使所有的ArcGIS应用程序能够使 用这些数据。从空间数据库管理的调度来看, ArcSDE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借 助这一模型,我们可以将空间数据库加入到关系 数据库中去Ⅲ。
(4)数据库预先存储有重点防御城市的救援数 据:当地震发生在其他地区时,可以通过与地震
急基础数据库的接口获取相关信息。
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内容
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是为紧急救援队服务的, 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地 震紧急救援数据库能够被方便携带到地震救援现 场为救援队提供信息,这样的特点也决定了地震 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内容要比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的内容精简。
采用ArcSDE结合关系数据库可以较好地解决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的问题,使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避免 了采用文件形式存储数据带来的数据稳定性不好 的问题,同时,采用ArcSDE技术,还可以使基于 GIS技术开发的应用系统能与数据库快速连接并查 看空间数据。 3.2利用ArcSDE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
基于ArcGIS的地震专题图快速生成技术研究
2 0 1 3年 3月
四 川 I 地
震
No. 1 Ma r .2 01 3
E A R T H Q U A K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I C H U A N
基于 A r c G I S的地 震 专 题 图快 速生 成 技 术 研 究
1 A r c G I S E n g i n e技 术
A r c E n g i n e是美 国 E S R I 公 司在 A r c G I S 9版 本 上推 出的新产 品 , 是基 于 A r c O b j e c t s 构 建 的独 立 嵌入 式 组 件 。用 A r c G I S E n g i n e可 以将 地 图和 G I S功能嵌 入 到其 他应 用 程 序 中 , 也可 以通过 多种 应 用 程 序接 口, 建 立
生灾 害源 分 布情况 等 ) , 且通 过 图形符 号 化 的数 据 可 以清楚 地 看 出在 数据 记 录 中难 以发 现 的模式 和趋 势 。比
如,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 当无法获取灾区的详细情况时 , 专题图为需要了解灾 区背景资料 的人提供 了直观 的方式。尤其是根据地震参数和采用适合震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绘制 出地震影响场 图就显得特别重要 , 从而能够对灾 区的影响范围作出估计 。以此生成相应的地震专题图 , 进而为有关部 门了解灾 区不同烈度 区 内的人 口、 经济及次生灾害危险源等分布情况 和政府 的救灾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如果在地震发生后 , 从数 据符号化开始专题图的制作 , 其周期 比较长。“ 十五” 建成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能 自动生成一些基于震 区范 围的图件 , 但其数据少、 图幅小 , 也不能完全满足政府对于大震的快速决策的需求 。 目前 , 震 后 生成地 震 专题 图常用 的做法是 调 用 评估 系统所 生成 的地 震影 响场 范 围来人 工 操作 A r e G I S软 件制作专题 图, 这不仅要求操作人员具有基本地理信息系统知识框架 , 还要求他们具备熟练使用 A r c G I S等 软件的能力 , 而普通工作人员很难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类地震应急专题 图件的制作。本文研究 的主要内容是 利用 A r c G I S E n g i n e提供 的专题 图 自动生成 技术 , 建立脱离 A r c G I S D e s k t o p的地震专题图制作平台 , 把用 A r c Ma p预先 制作 好 的 M X D模 板文 件 装 载 到 Ma p C o n t r o l 和P a g e L a y o u t C o n t r o l 控 件 中 J , 再 通 过 简 单 的人 机 交互 , 使没有 G I S 软件专业知识背景的工作人员也能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制作专题 图。这种方式可 以为编程 人 员节 省 大量 时 间 , 因为它不 必从 零开 始 编程 建立 地 图及其 符号 体 系 。
基于ArcGIS的多准则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规划研究
第14卷第2期2019年6月震灾防御技术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Vol.14,No.2Jun.,2019张亚楠,高惠瑛,2019.基于ArcGIS的多准则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规划研究.震灾防御技术,14(2):376—386.doi:10.11899/zzfy20190211基于ArcGIS的多准则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规划研究张亚楠高惠瑛(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山东青岛266100)摘要地震是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
由于城市中人口高度聚集,地震发生时,需将受灾居民快速疏散至应急避难所,因此,应急避难所选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本文提出1种可用于解决选址问题的多准则选址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方法。
该方法分为3个步骤,首先选择候选应急避难所,其次分析候选避难所的服务范围,最后确定应急避难所的位置。
通过案例研究,论证了多准则选址模型在地震应急避难所规划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准则选址地震应急避难所地理信息系统(GIS)引言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越来越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震有可能对城市造成严重的破坏,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796.7万间房屋倒塌,2454.3万间房屋损坏,汶川映秀被夷为平地,截至2008年9月18日地震共造成69226人死亡,17923人失踪,是中国继唐山地震后的又1次大规模破坏性地震(谢礼立等,2016);此外,2011年日本东北部地震除了使大批建筑物遭到破坏,还造成18926人死亡(郭燕等,2013)o为了减轻地震对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许多城市修建了应急避难所。
自1956年以来,日本政府实施了专门的法律和标准,指导包括城市公园法、防灾规划和各种设计指南在内的应急避难所的建设(钱洪伟,2017)-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神户市1250多处公园再次在救灾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魏博等,2010)。
基于 GIS 的地震救援资源分配与调度优化
基于 GIS 的地震救援资源分配与调度优化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而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是拯救生命、减少损失的关键。
而其中,救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调度则是决定救援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为地震救援资源的分配与调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地震救援资源分配与调度的重要性在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时刻,每一秒都关乎着生命的安危。
救援资源的及时、准确分配和调度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救援效率,挽救更多的生命。
有效的资源分配可以确保受灾地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得到适当的援助,避免出现资源过度集中或短缺的情况。
合理的调度则能够缩短救援物资和人员到达受灾地点的时间,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GIS 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优势GIS 能够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道路、建筑物分布、人口密度等。
通过这些数据,救援指挥中心可以清晰地了解受灾区域的情况,为资源分配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1、精准定位GIS 可以精确地确定受灾地点的位置,为救援队伍提供准确的导航,减少寻找受灾区域的时间浪费。
2、评估受灾程度结合遥感图像和实地调查数据,GIS 能够对受灾区域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资源需求的优先级。
3、规划最佳路线根据道路状况和交通流量,GIS 可以为救援车辆和物资运输规划出最佳的行进路线,避开拥堵和受损路段。
4、资源可视化管理将救援资源的分布和储备情况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使指挥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资源的分布情况,便于做出合理的调配决策。
三、基于 GIS 的地震救援资源分配模型1、数据收集与整合首先,需要收集地震灾区的各类数据,如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建筑物信息、道路网络、救援资源储备等。
然后,将这些数据整合到GIS 系统中,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2、需求评估利用 GIS 分析受灾区域的人口密度、建筑物受损程度等因素,评估不同地区对救援资源的需求程度。
地震监测信息共享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地震监测数据共享在地质灾害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地震监测数据的共享在地质灾害风险预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地震活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之一,因此,准确地预测地震活动及其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地震监测数据共享在地质灾害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于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实时监测的潜力。
地震监测数据是通过地震仪器和传感器所获取的地震活动信息。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震源深度等关键参数。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共享,地震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地震活动的模式和规律,并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首先,地震监测数据的共享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覆盖范围,从而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地震活动通常不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跨越多个地理区域。
通过共享地震监测数据,不同地区的研究人员可以共同利用这些数据,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地震活动分析。
这种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其次,地震监测数据的共享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
实时监测是指对地震活动的及时观察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行动来应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
地震监测数据的共享使得各地区都能够共享实时的地震活动信息,并建立相应的地震预警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在地震活动发生前几秒或几分钟内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避难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影响。
此外,地震监测数据的共享也为科学研究和地震工程领域的进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通过共享数据进行地震研究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共享的数据可以用于建立和改进地震模型,使得地震预测更加精确和可靠。
此外,地震监测数据的共享还可以促进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例如,改进地震仪器和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地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然而,地震监测数据的共享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震监测网络和设备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有所不同。
地震救援中的信息共享与应急响应等级
地震救援中的信息共享与应急响应等级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威胁。
在地震救援中,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和高效的应急响应等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地震救援中的信息共享和应急响应等级进行探讨。
一、信息共享在地震救援中的重要性地震救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和协调合作。
在救援过程中,准确的信息共享是确保救援工作进行顺利的前提条件。
信息共享可以帮助相关部门了解灾情、掌握资源、调度救援力量等,进而提高救援效率和抢救生命的成功率。
1.1 灾情掌握与资源调度通过信息共享,救援指挥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地震灾情的严重程度、受灾范围和灾情进展等信息。
这有助于指挥部准确评估灾情,并灵活调度救援力量、有针对性地调配资源,高效开展救援工作。
1.2 救援力量协同配合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各个救援力量之间的良好协同配合。
通过共享救援现场的信息,各救援力量能够及时了解到其他团队的工作进展、需求与协助等,提升救援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劳动。
1.3 伤员救治与医疗资源调度及时共享被救援地区的伤员情况、医疗救援资源等信息,可使救援人员有效规划伤员救治方案,对伤员进行迅速救治。
同时,也有助于调度医疗资源,确保医院能够接收足够的伤员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二、信息共享的障碍与解决办法在地震救援中,信息共享也会面临一些障碍,如信息获取困难、信息验证问题和信息传输的时效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办法:2.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地震救援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
平台可以由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
平台应包括地震监测数据、灾情报告、救援力量分布等信息,并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信息管理和维护。
2.2 提高信息传输速度与及时性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无线网络等,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和及时性。
救援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实时上传和获取信息,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和决策。
2.3 加强信息的验证与权威性对于地震灾情和救援资源等关键信息,必须进行严格的验证和审核,确保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基于ArcGIS和Illustrator的地震应急专题图制作
52 信息化测绘基于ArcGIS 和Illustrator 的地震应急专题图制作作者简介:陈中宇(1994—),男,东乡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图制图工作。
陈中宇1 吴宇参2 吕郁青1(1.中国人民解放军32016部队,甘肃 兰州 730000;2.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54)摘 要: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地震应急专题图制作为例,从数据准备、数据处理、底图制作、图面美化和地图输出等方面,对基于ArcGIS 和Illustrator 制作地震应急专题图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Illustrator 在制图中的优势及符号化处理技巧,为相关专题地图的制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应急专题图;ArcGIS;Illustrator;符号化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交通、通讯中断等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中国位于亚欧板块,属地震多发地区。
按中国地震局要求,相关单位需在震后第一时间开展紧急会商等工作。
为最大限度提升救援效率,救援人员需在第一时间制作生成辅助决策的报告文档和地震应急专题图。
地震应急专题图是了解灾区背景、震情灾情、救援进展最直观的方式,为政府部门作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
本文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地震应急专题图制作为例,从数据准备、数据处理、底图制作、图面美化和地图输出等方面,对基于ArcGIS 和Illustrator 制作地震应急专题图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Illustrator 在制图中的优势及符号化处理技巧,为相关专题地图的制作提供参考。
1 地震应急专题图制作1.1 数据来源基础矢量数据来自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历经二十余年,形成了覆盖全国陆地范围,包括正射影像数据库(DOM)、地形要素数据库(DLG)、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DEM)和地形图制图数据库(DTM)四种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公众可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免费下载和使用。
基于WebGIS的安徽省地震应急数据共享平台
基于WebGIS的安徽省地震应急数据共享平台
何琳;张洁;马犇;姜琪
【期刊名称】《现代信息科技》
【年(卷),期】2017(001)003
【摘要】利用WebGIS技术,在ArcGIS Server平台构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共享系统,利用局域网向局内用户提供地震应急数据共享服务,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应急数据的浏览、查询、空间及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不依赖于桌面GIS软件,具有成本低、跨平台、应用简单等特点,访问快速高效,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地震行业各部门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总页数】4页(P4-7)
【作者】何琳;张洁;马犇;姜琪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 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
【相关文献】
1.基于WebGIS的安徽省地震应急数据共享平台 [J], 何琳;张洁;马犇;姜琪;;;;
2.基于WebGIS的地震应急数据共享系统研究 [J], 魏艳旭;杨锐;刘晓丹;贾军鹏
3.基于WebGIS的洪涝灾害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钱立香; 邹能锋
4.基于WebGIS的地震应急数据管理系统 [J], 杨玉永; 徐秀杰; 娄世平; 刘瑞峰
5.基于WebGIS的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设计与实现 [J], 余其鹏;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震灾区无人机影像三维建模软件开发
然后将相关控件设为伙伴控件袁 如将 TOCControl袁ToolBarControl 与 axSceneControl 设置为伙伴控件遥 并在 license 控件属性中将 3D Analyst 控件打钩袁使 3D Aanalyst 功能可用袁并在 ToolbarControl 控件 中加入相关功能袁如图层的放缩小袁导航漫游袁飞行袁全图等功能遥 最后 综合调整袁加入上一步处理好的数据袁实现三维建模功能遥
科技视界
图 7 错误提示 渊4冤两级定轴齿轮传动部分体积计算分析界面 在图 4 选择界面中袁点击野两级定轴齿轮传动部分体积计算分析冶 按钮袁则进入图 8 所示界面袁可以进行相关参数的输入遥
图 10 整个传动系统总参数输入界面 在本界面中袁输入相关参数袁确认无误后袁点击野下一步冶按钮袁则 进入图 11 所示的总体体积计算界面遥
揖关键词铱三维建模曰应急救援曰无人机曰ArcGIS曰Engine
近年来地震频发袁 震级较大的地震对灾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袁因 此地震发生时应急救援显得相当重要遥 当这些事故突然发生时袁救援 人员往往无法或不方便及时到达事故现场遥 因为其特有的优势袁无人 机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袁2013 年雅安地震袁2014 年云南鲁甸地震等 救灾工作中都有应用袁其快速的反应能力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过 程中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业 信 息 ,从 而 快 速 搭 建 应 急 服 务 ,以降 低 成 本 和 技 术 复 杂 度 ,促 进 信 息 孤 岛 现 象 的
解决。
地震 应急信 息 的发 布和查 询是通 过传统 的 we GI 现 的 , 一定 程度 上能 够实 现应 b S实 在 急 数据 的共享 , 但是无 法 实现 跨 平 台和 异 构空 间数 据 的互 操作 ,开 发 、调 试 和维 护 困难 ,
功 能资源 不能共 享_ 。基于 We evcs 1 ] bS ri 的分 布式 G S为解决 上述 问题 提供 了可能 , e I 它把 GI S的数据 和功 能封装 为 We b服务 ,从 而 实 现 了多 种 客 户端 跨 平 台 、跨 网络 、跨 语 言 调 用, 具备 服务聚合 能力 , 以集成 来 自其 他服务 器发布 的 GI S服务 。 c I ev r ArG SS r e 就是一 个
第 3 卷 1
第 1 期
地
震 Βιβλιοθήκη V o131, No. . 1
21 0 1年 1月
EARTH QUAKE
J n ,2 1 a. 01
基 于 ArGI evr的 地 震 应 急 c SS re
数 据 与 服 务 共 享 研 究
席 楠 , 立新。 姜
( . 国地 震 局 地 震 预测 研 究 所 , 京 1中 北 1 0 3 ;2 中 国 地震 台 网 中心 , 京 006 . 北 10 4 ) 0 0 5
基 于 We evc b S ri e用 来发 布 企业 级 G S应 用程 序 的 综合 平 台 ,可 以集 中管 理 和支 持 多 用 I
* 收稿 日期 : 0 00—6 修 改 回 日期 : 0 00 —1 2 1—42 ; 2 1 -61 作 者简 介 : 楠 (9 6) 男 , 夏 银川 人 ,2 0 级 在 读 硕 士 学 位 ,主 要从 事地 理 信 息 系统 应 用 等 研究 。 席 1 8一 , 宁 07
jcs 一 个 或 者 数 个 GI 务 器 端 实 现 以供 W e et 在 S服 b服 务 器 的 调 用 。
摘 要 : c I evr ArG SSre 是基 于 W e evc 用来 发布 企 业 级 GI 用 程 序 的综 合 平 台 。 文 以地 bS ri e S应 本 震 应 急 数 据 与 服务 共 享 为 研 究 目标 , 析 了 ArG SS re 的 体 系 架构 和几 种 常 用 共 享 模 式 的 分 c I evr 特 点 ,提 出 了基 于 we evc bS ri e和 A c SSre 的 共 享 模 式 , 细 阐 述 了地 震 应 急 数 据 与服 rGI evr 详 务 共 享 的 理 论 方 法 和 系 统 架 构 ,实 现 了 基 于 ArG S S re c I evr开 发 地 震 应 急 信 息 共 享 的 原 型
系统 。
关 键 词 : 震 应 急 ;ArGI ev r 地 e S S r e ;we b服 务 ;数 据 服 务 与 共 享
中图 分 类 号 : 3 5 P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03 7 ( 0 1 0 —1 5 1 1 0 — 2 4 2 1 ) 10 3 — 1
( )G S服 务器 : 1 I 宿主 了所 有 的 G S资源 , 且 把他 们作 为 服务 发 布到 客户 端 。它 是 I 并 ArO jcs 象 的宿 主 , c bet 对 包含 核心 的 ArObet 库 , 为 ArO jcs c jcs 并 c bet 能在 一个集 中的 、 共 享 的服务器 上运行 提供一个灵 活 的环 境 。通过服务 器对象 调用 ArO jcs的 AP ,可 以在 c bet I 服务 器端实现 复杂 的高端 的 GI S应用 ,所 以完 全可 以将 地震 应 急服 务 的功 能通 过 ArO — c b
1 ArGI ev r 系架 构 c SS r e 体
基 于 ArGI evr 建的 B S系统 在结构 上 由 GI c SS re 构 / S服务器 、 b服务器 和客户端 三 We
部 分组成 ( 1 。 图 )
[
[
图 1 ArGI ev r体 系 结 构 c S S re
引 言
国家地 震应急 指挥技术 系统 在抗震 救灾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 地震 应急 信 息 的发 布 和 查询是 通过传 统 的 We GI b S实现 , 但在 地震应 急数据 应用 与服务过 程 中仍 然暴露 了以下 问 题 :① 地震 灾 区地理 信息 实 时获取 与快 速 处理 能力 不足 ;② 地震 各业 务部 门核 心数 据 和 服务分 布在不 同系统 中 ,缺乏数 据 的有效 集成 和关联 , 能有效 流动 和复 用 ;③ 地震 应急 不 信 息孤 岛现象严 重 ,导致 指挥 中心无法及 时 得到 核 心数 据 ,造 成许 多重 复采 集 和处 理 。因 此 , 要应 用信息共 享技 术 , 得各部 门能 够有 效 的浏览 和使 用地 理信 息 , 便捷 地 加载 需 使 更
地
震
3 1卷
户, 包括先 进 的 G S功 能 , 且用行 业标准来 创建[ 。 I 并 2 ] 更 重要 的是 ,与其 他 ArGI c S组件 一样 ,ArGI ev r 以通过 C c S S re 可 OM 组 件—— Ar — c jcs Obet 进行扩 展 。 也就 是说 , 区别于过 去用 Arl cMS开 发的 We GI , b S 基于 A c SS r — rGI ev e 的 网络 应用程 序或 网络 服务 , r 可利用 ArO jcs 件获得 与 A c S桌面组件 几乎 一样 c bet 组 rGI 的高级 分析功 能 。 一重要 的突破对 于地震应 急数据 与功 能的共享 具有重 要的作 用 。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