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浅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郭海妹2007-7-5 一到考前,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会缠着我问这问那的,其实他们所问的东西,都是我在课堂上着重和反复讲过的东西,只是他们上课都去开“小差”了,不懂的下课也不及时问。

现在一看快考试了,开始着急了,缠着老师问这问那,典型的考前“临时抱佛脚”。

所谓考前“临时抱佛脚”,指的是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平时学习马虎,该记的不记,该背的不背,该理解、巩固的不去及时消化、吸收,而到考试前则采取“突击”的做法。

加班加点,猜题押题……具有这种思想或行为的考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状态,就是想通过少付出甚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能获得一个较为体面或及格的分数。

要说考前“临时抱佛脚”,大家会说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了,确实也如此,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经历。

现在谁还能坐在那规规矩矩的学习,保证自己一次都不开小差、不偷懒呀?
但是,随着这种偶尔一次的“临时抱佛脚”开始变成了“次次抱佛脚”,那就说明这种现象已经很不正常了。

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就是:平时用功没用,关键在考前。

考前等着老师发复习篇子,然后突击几晚也能考个不错的分。

凭着那么点小聪明,确实有些学生最后考的也不错。

并且还常因此冠上了“天才”的美名,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以后每次考试也都抱着这种侥幸的心理,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无形中也给周围同学产生了一种压力:人家天生读书的料,我就是再努力也考不过人家。

另外,老师们为了学生们能考个脸面的成绩(学生自己不在乎成绩,我们老师还要脸面呢)。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抓住一些学生进行考前突击辅导。

很多情况下,老师也没办法,平时怎么抓他们学也不学,也就考前这段时间,他们的“抵抗防线”弱点、比较容易逮住他们。

不能说这种辅导没有效果,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所以给我的感觉,现在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了高分,但并不表示真学到了东西。

反而,这种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

这些同学看不到上述考试目的,在他们心目中
考试即分数。

一旦不能获得自己期望的分数,连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劲头也会消失殆尽,有的只是对考试的害怕和对学习的厌烦。

我们的许多考生正是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考前“临时抱佛脚”并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分析其中原因,我觉得有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充斥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但凡那些没读什么书的人反而当老板挣大钱。

现在的父母也不是那么要求孩子靠读书出人头地了。

其二、学校原因。

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什么东西都用考试成绩说话,也就“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平时的课堂上,因为教学任务较重,老师们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同学,一些自觉性差的同学也就有机会开小差了,到考试时也就只能“临时抱佛脚”了。

其三、个人原因。

现在的学生都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

所处的好时代,家庭条件都不错,不愁吃喝穿,所以危机感也就没那么强了,学习的动力已就没那么足了。

我觉得我们老师首先得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会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掌握知识,就好比滚雪球,新旧粘连,越滚越大,所以它必须靠平时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靠日积月累。

我想教会学生学习应该是我们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