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 格尔尼卡 声讨暴行的檄文(自学)教学设计1 人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格尔尼卡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学生初步领略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
②使学生明白格尔尼卡是一幅以战争为主题的政治画作品。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能尝试着把对抽象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②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在欣赏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格尔尼卡》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战争暴行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意识到和平的可贵,学习画家用艺术捍卫和平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好胜心强,在接收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兴趣的感性知识。而这幅作品内容显得抽象、复杂,画面给人惨烈的印象,不同于一般画面意境优美的作品,所以如果对这幅画直接讲述,或让学生自己看书评价,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欣赏难度大。学生平时对立体主义作品接触较少,可能在没有学会欣赏之前就对它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学时做到首先吸引他们,然后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
4教学过程
总的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构思教学程序的整体指导思想。体现问题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一)创设情境,认识作者
A.【教师活动】
1、组织教学。有感情朗读《炮弹的自白》。
3、请同学们思考后抢答:文字背景
本册书中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哪一件?作者是谁?
【课件出示】《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小镇简介:格尔尼卡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格尔尼卡被国际旅游界纳入地球上自然环境保护最好、人文景观最有特色的十大“人间天堂”之列,被称为“绿色王国”。这里迄今为止还有欧洲人至今也没能破解的巴斯克人自己的语言文学和文字,是个神秘的小镇。这个小镇也因为毕加索的这幅名画而闻名于世。【设计意图】
1、创设抢答和小组竞赛等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
2、通过画面和音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战争主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在竞争中迅速而自发地揭示课题。
这样引课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明确了《格尔尼卡》的战争主题,而且犹如照片一样写实风格的《炮弹的自白》与《格尔尼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作品的特点更容易显露出来。
B.【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毕加索不同时期的六幅自画像
提问:他对自己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一样?请你用最直观的语言来形容,你看了这几幅自画像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活动】学生谈初始毕加索自画像的感受。
出示课件,介绍生活中的毕加索(请同学朗读)。
(二)主动探究,感受新知
【教师活动】
A.出示自读题目:自读P1—P3,针对以下问题抢答。
■《格尔尼卡》这幅画是依据什么命名的?
■ 请你算一算,画家毕加索是在多少岁时完成这幅作品的?
■《格尔尼卡》是一幅以什么为主题的作品?
■ 你对这幅画的初步感觉怎样?(请选择)
A.规整、清爽
B.混乱、繁杂
C.跟生活中的照片比较接近
D.非常抽象,跟照片相距甚远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自读题目大部分都可以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学生很容易尝到甜头,让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积极性。利用竞争机制促使学生积极自学,把握重点内容。
B.欣赏《格尔尼卡》,请同学回答:这幅画里毕加索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可用书中一句话) 【讲授新知】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教师点拨】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
思考:毕加索这幅作品中的形象都象征了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来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出示课件,学生朗读)
教师讲述毕加索与《格尔尼卡》的小故事,以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 当时,毕加索画完《格尔尼卡》在巴黎展出时,德国的将军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复制品。一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严肃地回答。 )
C.小组讨论,画面中都有哪些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你认为画面最感人最重要的地方。思考:形象——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毕加索为什么要画这几个形象在画面里呢?这些形象表达什么了意思?你能说说形象可能象征的意义?你有何见地、有何体验?
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牛代表什么?
马的嘶鸣象征了什么?
你能发现画面中的灯泡象征着什么吗?
手持煤油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能找到哭泣的母亲吗?
地上战士为什么手持一把断剑?
你能找到楼上跳下的人吗?
(讨论过程中学生有不一致见地,引发探究兴趣,同时呈现本课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