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分校人教版中考模拟试卷汇编: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化学试题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某实验小组对未经打磨的3g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从图可以看出a-b段气压几乎没有增大,分析其原因是铝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导致的,请写出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已知d点时产生0.3g氢气,请计算出该铝片中铝元素的质量。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请在下图中画出产生氢气的时间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2.家庭食用纯碱(主要成分为Na2CO3)中往往混有少量NaCl。
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食用纯碱样品12g,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
所加CaCl2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
请完成下列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l)计算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
(2)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水“晒盐”过程中可得到粗盐和卤水.粗盐中常含有多种杂
质,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卤水经常用作工业制镁的原料。
(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在三步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
(2)若要除去食盐固体中含有的少量CaCl2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固体.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_____。
(3)在一烧杯中盛有Mg(OH)2和MgCl2的固体粉末6g,向其中加入20g水,经充分溶解后,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溶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稀盐酸30g时(即图中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4.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g石灰石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150g稀盐酸,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整个过程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石灰石中的杂质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至0.1%)。
(3)请画出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纵坐标)随加入盐酸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
_____。
二、中考化学流程题
5.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
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
盐,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______。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___________。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4%
B粗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质过程中有NaCl生成
6.充分利用我国海洋资源,结合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基本原理,模拟实现工业联合制取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可以简单介绍由饱和食盐水制得纯碱的过程,请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SO-、Ca2+可用离子交换膜直接除去,若用化学沉淀法依次除去(3)海水中的Mg2+、2
4
SO-、Ca2+,需要的三种离子依次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Mg2+、2
4
(4)已知Ca(HCO3)2和NaHCO3化学性质相似。
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近日,一则《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的新闻在网络上热传:研究人员用小苏打来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就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
请你用一个化学反应证明该研成果的科学性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当然,科学原理如何转换到临床上来,还会
是一个很难的跨越。
(6)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
7.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的作用为___________。
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______。
(2)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
经检测,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1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图处理:
(3)往溶液Ⅰ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溶液Ⅱ中含有的离子为
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5)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1的质量。
三、中考化学实验题
8.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___________;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9.某学习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了研讨。
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理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②试管中装的是高锰酸钾,指出图②不足之处:_______
(3)用图①和图②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会用到的同一种试剂,该试剂的作用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4)发生装置: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
实验室常用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情况下制取甲烷(CH4)气体,应选图____ 为发生装置(填序号)
(5)收集装置:某同学用图③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
..的氧气,使用图③装置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如图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氦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气;②氮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
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二)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友情提示:本实验采用灼烧铜粉的方法)
(1)加热时,要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原因是______。
(2)如果在由两个针筒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20mL 空气,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注射器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______mL ,则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______mL 。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3)小童同学认为,可以用铁丝代替铜丝,你认为对吗?回答并分析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1)2234Al+3O =2Al O
(2)设生成0.3g 氢气需要的铝的质量为x
322Al +6HCl
=2AlCl +3H 54
60.3g 54
=
60.3g
=2.7g x
x x ↑ 故3g 铝片中表面的氧化铝质量为:3g-2.7g=0.3g 氧化铝中的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2100%52.9%272+163
⨯⨯≈⨯⨯ 0.3g 氧化铝中的铝元素的质量为:0.3g 52.9%0.2g ⨯≈ 该铝片中铝元素的质量为氧化铝中氯元素质量与铝的质量和:2.7g+0.2g=2.9g 答:该铝片中铝元素的质量为2.9g 。
(3)
【详解】
(1)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化学方程式为:
2234Al+3O =2Al O
(2)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然后稀盐酸再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由于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会升高,完全反应以后,随着冷却气压会降低,d 点时压强最大,说明d 点已经完全反应。
设生成0.3g 氢气需要的铝的质量为x
322Al +6HCl
=2AlCl +3H 54
60.3g 54=60.3g
=2.7g x
x x ↑ 故3g 铝片中表面的氧化铝质量为:3g-2.7g=0.3g
氧化铝中的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2100%52.9%272+163
⨯⨯≈⨯⨯ 0.3g 氧化铝中的铝元素的质量为:0.3g 52.9%0.2g ⨯≈ 该铝片中铝元素的质量为氧化铝中氯元素质量与铝的质量和:2.7g+0.2g=2.9g
(3)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产,所以压强不变,到b 点100s 后压强增大,说明稀盐酸开始和铝反应生成氢气,d 点300s 时产生0.3g 氢气,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氢气,氢气质量保持不变,产生氢气的时间图为: 2.C
解析:(1)1.4 g ;(2)11.1%;(3)12.8%
【详解】
解:设12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所加的CaCl2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质量z,2323
Na CO CaCl CaCO2NaCl
106111100117
10g
x y z
+=↓+
(1)106
= 10010g
x
x=10.6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2 g -10.6 g =1.4 g
(2)10010g
= 111y
y=11.1g,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1g
100%=11.1% 100
⨯;
(3)10010g
= 117z
z=11.7 g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g+11.7g
100%12.8% 12g+100g10g
⨯≈
-
;
答:(l)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为1.4g;
(2)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3)恰好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2.8%。
【点睛】
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以及原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从而算出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质量分数。
3.C
解析:(1)玻璃棒(2)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3)MgCl2;9.7g
【详解】
(1)溶液、过滤、蒸发结晶过程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可先将固体溶解,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3)①当滴入稀盐酸30g时,混合粉末中Mg(OH)2还没有反应,烧杯中没有盐酸,所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MgCl2。
②解:设混合粉末中Mg(OH)2的质量为x,与稀盐酸反应生成MgCl2的质量为y。
222
Mg(OH)+2HCl=MgCl+2H O
587395
x73g73%y
⨯
58x
=
7373g10%
⨯
x=5.8g
7373g 10%=95y
⨯ y=9.5g
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g ﹣5.8g+9.5g=9.7g 。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7g 。
【点睛】
本题涉及混合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比较大,解答方法是:根据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镁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根据氢氧化镁的质量和固体总质量可得出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生成的氯化镁与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和。
4.(1)根据图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3222+2HCl CaC1+CO CaC +H O
44
4.O 1004g
12g x
↑⨯= 10044=12g x 4.4g
⨯ x≈83.3%
(3)加入盐酸前,固体为12g ,所以起点为12g ,加入100g 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所以此时对应的质量为107.6g ,继续加入50g 稀盐酸,总质量也增加50g ,所以为157.6g 。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随着盐酸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直到碳酸钙反应完全,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
【详解】
见答案。
二、中考化学流程题
5.过滤 NaOH +HCl=NaCl +H2O (或Na2CO3+2HCl=2NaCl +CO2↑+H2O 使液体受热均匀(或防止液体外溅) CE
【详解】
(1)操作a 、b 、c 中均
解析:过滤 NaOH +HCl=NaCl +H 2O (或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使液体受热均匀(或防止液体外溅) CE
【详解】
(1)操作a 、b 、c 中均有分离沉淀和溶液的操作,即过滤;
(2)因溶液A 和溶液B 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溶液C 中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二者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加入盐酸是为了将二者除去,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 +HCl=NaCl +H 2O (或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
(3)蒸发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因受热不均匀导致液体外溅; (4)因为在除杂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所以最终所得氯化钠大于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因不能确定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多少,所以精盐的产率也不能确定;
蒸发过程中若水分未蒸干,可能会使称量II 中质量偏大,若溶解中有粗盐未溶解,则应使得称量II 中质量偏小;
故正确的选CE 。
6.过滤 漏斗、玻璃棒、烧杯 OH-、Ba2+、 NH4Cl
【分析】
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氯化铵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解析:过滤 漏斗、玻璃棒、烧杯 32234NaC1+NH +CO +H O NaHCO +NH Cl = 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OH -、Ba 2+、23CO -
()33222
Ca HCO CaCO +H O+ΔCO ↓↑ 322NaHCO +HCl NaCl+CO +H O ↑= NH 4Cl
【分析】 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氯化铵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二氧化碳、氯化钠、水、氨气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溶液分离,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制得纯碱。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操作a 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时用的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
(2)由分析可知,制得纯碱的过程是首先制得碳酸氯钠,再加热得到碳酸钠,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2234NaC1+NH +CO +H O NaHCO +NH Cl =、
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3)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形成沉淀, 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形成沉淀,所以所需要的三种离子依次为:OH -、Ba 2+、23CO -;
(4)碳酸氢钙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2Ca HCO CaCO +H O+ΔCO ↓↑;
(5)小苏打与酸反应生,把氢离子转化成水,用方程式可表示为:
322NaHCO +HCl NaCl+CO +H O ↑=;
(6)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铵可再利用制得氨气,故可重复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NH 4Cl 。
7.加速溶解 过滤 搅拌防止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abc 除尽氯化镁 Mg(OH)2 除尽过量的氢氧化钠 Na+ ; Cl- ;H+ 大于
【
解析:加速溶解 过滤 搅拌防止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abc 除尽氯化镁 Mg(OH)2 ()22MgCl +2NaOH= Mg OH +2NaCl ↓ 除尽过量的氢氧化钠 Na + ; Cl - ;H + 大于
【详解】
(1)操作①是把大颗粒的粗盐研成小颗粒的粗盐,作用是加速溶解;操作③是固液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蒸发操作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a 、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质量少,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b 、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则精盐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质量,则精盐质量少,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只是溶液质量变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填:abc ;
(3)①实验目的是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镁,分析流程图中信息可知,往溶液Ⅰ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的原因是使MgCl 2完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白色沉淀是Mg (OH )2;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MgCl 2+2NaOH=Mg (OH )2↓+2NaCl ;
(4)分析流程图可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 、NaCl ,所以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Ⅱ中含有盐酸、氯化钠,故含有的离子是Na + 、 Cl - 、H +。
(5)分析流程的反应原理可知MgCl 2+2NaOH=Mg (OH )2↓+2NaCl ,
NaOH+HCl=NaCl+H 2O ,最终得到的NaCl 既有原来精盐中的又有反应生成的,所以最终到的NaCl 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 的质量。
三、中考化学实验题
8.2
Δ2Cu+O 2CuO 由黑色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图B 中,薄铜片受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Δ2Cu+O 2CuO 。
(2)趁热将图B 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 所示的装置中,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观察簿铜片的颜色变化是由黑色变成红色;振集气瓶,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24224K MnO +MnO ΔO KMnO + 试管口未塞棉花 相同 锥形瓶 ② 在集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b 管进
【详解】
(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4224K MnO +MnO ΔO KMnO +;
(2)若图②试管中装的是高锰酸钾,图②不足之处:试管口未塞棉花,否则高锰酸钾粉末会进入导管;
(3)用图①和图②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会用到的同一种试剂,该试剂为二氧化锰,作用相同,均为催化作用;
(4)发生装置:图①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是锥形瓶。
实验室常用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情况下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应选图②为发生装置;
(5)收集装置:某同学用图③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排水法收集比较纯净,使用图③装置的操作方法是在集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b 管进。
10.铁架台 集气瓶 检查装置气密性 BE 2H 2O 22MnO 2H 2O+O 2↑ AC 使氧气得到充分反应 16 4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不能,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详解】 (一)(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 是铁架台;b 是集气瓶;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BE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22H O 2O H n O+O M ;
(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 ;
(二)(1)加热时,要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原因是使氧气得到充分反应; (2)通过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而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与铜反应,气体体积将减少五分之一,氧气的体积为20mL×15
=4mL ,即剩余气体体积为:20mL-4mL=16mL ;通过该实验
可以说明空气中约含有1
5
体积的氧气;
(3)小童同学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铜丝,原因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