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铬酸钾
表6 常见有机物的燃爆特性
苯 透明无色液体 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 体,有臭味和灼烧味 无色透明液体, 有窒息性气味 无色液体,易挥发, 具有类似苯的气味
无色透明液体, 甲醇 纯品略带酒精气味 无色液体或气体, 氯乙烯 微弱甜味 光亮的黄色晶体或黄色 稳定,不聚合可燃。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 硝基苯 油状液体,具有挥发性的 火。遇热或明火易爆炸 杏仁油味 化剂会着火 极易燃。爆炸极限 4%~31%。遇热、明火或氧 遇热、明火或氧化时易着火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兔经皮 6 只大 鼠吸入 大鼠一次 4h 经口 死亡 LD50 (mg/kg) LD50 2~ 4 只 (mg/kg) 的浓度 (ppm) 兔涂皮时 对人可能致死量 LD 50 ( mg/kg)
源自文库
小鼠吸入染
(2h,LC 50) /( mg/m3)
剧 毒
﹤10
﹤50
﹤10
<10
<5
(三)化学品毒性分级方法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法
刺激性作用分级法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法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根据LD50进行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分为
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这种分级 法仅是一个便于比较的相对指标,不能据此区分毒
性作用的特点。
表1
小鼠一次 毒 性 分 级 经 口 LD 50/ ( mg/kg) 毒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及应急处理
主讲人:刘大银 武汉工程大学
目
录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及燃爆特性 环境污染主要隐患及防范对策 典型危险化学品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理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
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及燃爆特性
(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
毒性是指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它总是同进入
体内的量相联系的,当评价毒性时,应将危害性和危险
4
5 6
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危害级别
综合危害性分级方法,及考虑急性毒性的同时,对慢性毒性与环境效应诸多因素进行
综合考虑,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危害级别见表4。
表4
指标 有毒化学品最高允许浓 度 吸入中毒的可能性系数 急性毒作用区间 慢性毒性作用区间
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危害级别
二级高度危 害 0.1~1.0 三级中度危 害 1.0~10.0 四级轻度 危害 ﹥10.0
5
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对策
从源头上防范环境风险 分析事故隐患 划出防护地带
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
完善环境管理法规
全力推进规划环评 开展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三同时”验收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挂钩 开展环境风险后评价
三 典型危险化学品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理处置
突发性污染事故是污染事件中最为剧烈的
(五)常见化学品燃爆特性分级
易燃易爆危险品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 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燃爆的物质。按形态,易燃易爆危险品 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四类。
可燃气体
可燃液体 可燃固体
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指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爆的气体。
可燃气体(蒸汽)按爆炸极限下限分为2级:
1级
3
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
生命威胁与健康影响 经济损失
破坏生态环境
影响社会安定
4
环境污染防范对策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减缓
许多污染事故的发生是因正常条件发生偏差而引起的, 如果能事先确定出来某些特定条件及其潜在后果,就可利 用相应手段降低紧急情况的发生概率,或者减轻事故对现 场或周围的影响。 对危险物质处理工艺的风险管理已趋向于采用独立的 多重保护层,以减少工艺过程带来的危险,具体可见下图。 此图表明保护层的概念是建立在工艺操作本身及其保 护系统多种层面的需要之上的。这些保护层包括工艺停车 系统、主动或被动的泄漏控制系统等。
1
环境污染主要隐患
物料的燃烧爆炸 物料的泄露 生产故障 操作失误 自然灾害
2
环境污染事故分类
环境污染事故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
染事故,噪声污染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 放射性污染事故,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事故等。 还可分为违法污染事故和意外污染事故。
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或明火易着火、爆炸 遇热或明火易着火; 遇发烟硝酸接触立即 着火 易燃;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或明火易着火、爆炸
苯胺
丁醛 有 机 物 甲苯
表7
常见农药和消毒剂的燃爆特性
纯品为白色晶体粉末,具 敌百虫 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 农 敌敌畏 药 乐果 有樟脑气味 无色液体, 消 毒 易燃,爆炸极限:空气中 3.3%~19%(体积) 。 剂 乙醇 无色液体,酒味 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 过氧乙酸 有酸性刺激性气味 能起爆 易燃。遇火或受热、受冲击,摩擦或震动时均 香味的油状液体 纯品为白色晶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 纯品为无色微带芳 遇明火、高热可燃 遇明火、高热可燃
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 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
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
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生态环境 受到损害,生态环境安全受到威胁;社会经济与人民 财产受到损失,人体健康受到危害,造成不良社会影 响的恶性突发性事件。
(≥5%) 或症状 发 生 率 高
(≥20%) 慢性中毒后 果 致癌性 最高容许浓 度( mg/m3) 脱离后继续 进展, 或不能 治愈 人类致癌 <0.1 脱离后可 基本治愈 人可疑致癌 0.1-
(≥10%) 脱离后可恢 复, 不致造成 严重后果 动物致癌 1.0 胶离后可自 行恢复, 无不 良后果 无致癌性 >10
~ 500-
1000-
3500.530
﹥5000 5000-
10000-
21805250
注:摘自《化学物质毒性全书》。
化学危险品刺激作用的分级
表2 化学危险品刺激作用的分级(根据对人和动物的刺激阈浓度 单位:mg/m3)
刺激作用分级 极端刺激 (I 极强刺激) 高度刺激 (II 强刺激) 中等刺激 (III 中等刺 激) 轻度刺激 (IV 弱刺激) ﹥2000 ﹥5000 ﹥50000 ﹥90000 200~2000 500~5000 5000~50000 9000~90000 人主观感觉到 刺激 ﹤20 大鼠呼吸系统变 化 ﹤50 兔呼吸系统变 化 ﹤500 猫唾液分泌增 加 ﹤900
总量 (g)
﹤1
(g/kg)
(60k g 体 重)
高 毒 中 毒 低 毒 微 毒
11~100
51~500
11~50 1-
10-
5<0.05 0.1
101~1000
501~5000
51~500 50-
100-
440.053
1001~ 10000 ﹤10000
5001~ 50000 ﹥50000
501 5000
可燃固体
可燃固体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
能燃烧的固体物质。
熔点低的固体物质其燃烧过程是受热后首先熔化,再蒸 发产生蒸气并分解氧气,例如沥青、石蜡、松香、硫、磷 等; 复杂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是受热时直接分解析出气态产 物,再氧化燃烧,例如木材、纸张、煤、塑料、人造纤维 等。
二
环境污染主要隐患及防范对策
度两者区别。前者表示某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机体 损伤的可能性,而后者则表示接触某种物质出现不良作 用的预期频率。
(二)常用的毒性指标
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 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 : 即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 或浓度,此值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因此它 受动物个体差异的影响少,波动影响小,是一种比较准确、稳定 的急性毒性指标,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急性毒性指标。 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 : 即全组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 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 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 大剂量或浓度。
可燃气体
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① 温 度
② 氧 含 量
③ 惰 性 介 质
④ 压 力
⑤ 容 器
⑥ 能 源
⑦ 光
可燃液体
可燃液体指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的液体。
可燃液体分类:
国家标准GB6944-86将可燃液体分为:
低闪点液体(-18℃); 中闪点液体(-18℃~23℃); 高闪点液体(23℃~61℃)。
典 型 化 工 厂 中 的 保 护 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减缓
生产过程危险识别 消除危险因素的方法 防范物料泄漏的原则
设备设计和标准
应急设备 操作规程和培训
维护和检查
生产过程危险识别
辨识物质理化特性
辨识反应活性和不相容性物质的危险
消除危险因素的方法
危险物质的替代和稀释
指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小于等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烯、 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 均属此类;
2级
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大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 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属此类。 在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时,将1级可燃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2级可 燃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操作规程和培训
为加强安全性,管理者应该首先制定风险管理计
划,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和应急规程。其次执行安全管 理制度,在工厂员工中建立安全意识氛围。也就是说 要把安全操作与生产经营同重,制定全面培训计划,定 期检查工厂设施和测试应急设备。
维护和检查
有效的维修计划也是工厂安全操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的基本原理是事前预防事故发生,而不是通过 补救行动来纠正。具有预防性的维修计划是根据已知 部件的失效频率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常见无机物的燃爆特性
稳定性和危险性 遇高热,在容器内易爆易燃,遇油类或有 可燃物能增强燃烧危险性; 接触液氨可引 起严重灼伤。 易爆,遇水大量放热,可沸溅;遇易燃物 或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燃 烧,生成有毒烟雾
能与许多化学品发生猛烈反应而引起火 灾或爆炸 在空气中易潮解,放出氢氰酸;遇热、湿 气、 酸反应而易着火。 遇明火会燃烧,遇 Cl2、HNO3 或暴在明火 中会发生爆炸。 强氧化剂, 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激 烈反应,爆炸 与肼或羟基胺猛烈反应, 有着火或爆炸的 危险
存量削减
设备和工艺的改进 工艺可操作性
防范物料泄漏的原则
工厂选址、布局和缓冲措施
工厂设计中的单元选址
减少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原则
设备设计和标准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系统、化学反应器应按照国
家标准来设计,使用和维修时也要遵循有关规范,这 一些都是保证安全的必须措施。
应急设备
气体泄漏探测系统 气体泄漏的驱散和吸收系统 ①蒸汽幕 ②水幕 ③水喷淋 ④液体泄漏的存留系统 ⑤火灾检测系统 ⑥火灾控制和抑制系统 ⑦抑爆系统
20~200
50~500
500~5000
900~9000
摘自经济互助委员会、公共卫生协作常设委员会,《工业毒理学问题》(英文),GKNT,莫斯科,1986。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来分级
表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GB5044-85)
指标 I( 极度危害) II(高度危害 ) III(中度危 害) IV(轻度危 害) 急性毒性(LC50 或 LD50) 1 吸入(mg/m3) 经皮 ( mg/kg) 经口 ( mg/kg) 2 急性中毒状 况 <200 <100 <25 易中毒, 后果 重 20010025可中毒, 预后好 患 3 慢性中毒状 况 患病率高 (≥5%) 病 率 较 2000500500偶可中毒 偶有中毒病 例, 或症状发 生 率 较 >20000 >2500 >5000 尚无急性中 毒但有影响 无慢性中毒 而有慢性 影响
一级极度危 害 ﹤0.1
﹥300 ﹤6 ﹥10
300~30 6~18 10~5
30~3 18~54 5~2.5
﹤3 ﹥54 ﹤2.5
(四)常见化学品的燃爆特性
表5
品名 理化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 体, 易溶于水、 乙醚等 纯品为无色无味透明 硫酸 油状液体,一般为黄 色、黄棕色或混浊状; 低温易结晶; 与水互溶 黄绿气体或液体, 或斜 氯 方形的晶体,有窒息 性; 无 机 物 砷化氢 氰化钠 白色易潮解结晶状粉 末,颗粒;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无色气体,有大蒜臭 味; 微溶于水, 溶解于 苯、氯仿。 硝酸 黄色至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橙红色斜晶体 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