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南和县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南和县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
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生活、生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植物激素,例如:过去人们在密闭的米缸中点香,能使绿色香蕉变黄;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
又晒干,筛过,再浸之。
又晒又浸,凡十余次。
以泥封树枝……则根生;清代《棉业图说》中所附“摘心图”,文中记载“摘心”能使棉花亩产增加三四十斤。
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香在米缸中燃烧不充分释放出乙烯,能促进香蕉的发育与成熟
B.人体尿液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
C.棉花摘心能降低侧芽处生长素的浓度,促进侧芽的发育
D.人体细胞不含与生长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
2. 关于水能成为良好溶剂及具有支持生命的独特性质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很多物质都能溶于水
B. 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具有流动性
C.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含量越高,细胞抵抗干旱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D. 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
3. 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①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①酶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①有的酶不是蛋白质①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①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①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①
C. ①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5. 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 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 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 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6.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些酶是核酸
B. 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 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7. 神经系统的疾病与突触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中起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患者的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内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如图是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a2+进入突触小体受阻可能会使谷氨酸释放减少
B.谷氨酸的释放消耗ATP且使突触后膜面积增大
C.突触后膜上NMDA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运输Na+
D.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可能因为细胞内液渗透压过度升高而受损
8.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弯曲生长,某学习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①、①进行如
图所示实验,来研究弯曲现象,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①①①
B. ①①①①
C. ①①①①①
D. ①①①
9. 图中曲线①、①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B.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C.若曲线①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D.此反应为吸能反应
10. 某植物子叶的黄色(R)对绿色(r)为显性,圆粒种子(Y)对皱粒种子(y)为显性。
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①绿色圆粒①黄色皱粒①绿色皱粒=3①3①1①1。
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A.24①8①3①1
B.25①5①5①1
C.15①5①3①1
D.9①3①3①1
11.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元素含量最多,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B.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RNA、脂肪等
C.C、K、Mg、Zn、B都是大量元素,C在各种有机物中都存在
D.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
12. 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氨基酸
B.O2
C.Na+
D.葡萄糖
13. 如图是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细胞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均来自甲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可能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B.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
D.若甲细胞产生基因型为Aab的配子,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14. 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膜两侧的物质分子排列不一定是对称的
C.细胞膜内侧的糖被都与识别功能有关
D.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15.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的叙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 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
D. 构成生物膜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乙二醇和蔗糖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甲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乙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细胞只发生质壁分离
D.乙细胞只发生质壁分离
17. 下图是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①
B. ①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 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内侧
D. 不同细胞膜中①的种类不同
18. 在胚胎学研究中,人们注意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和器官构建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实验证明,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完全由基因决定
B.已分化的细胞仍可具有细胞分裂能力
C.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成S型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可能与周围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的诱导有关
19.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4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绘成如下系谱图。
下列对4种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及部分个体基因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A.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甲-7与甲-9都是Aa的概率为4/9
B.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乙-9为X B X b,其致病基因最终来自于乙-2
C.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丙-3、丙-7、丙-8的基因型都是Cc
D.系谱丁为Y染色体遗传,丁-3为XY D,家系中的女性个体都不含致病基因
20. 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需要大量的N元素
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与细胞内糖类的氧化速率比脂肪快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菠菜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菠菜叶肉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波长短与菠菜叶肉细胞利用光能的关系。
(1)图甲中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
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甲中的区段是_____。
(2)图甲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
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浓度,其原理是_____。
(3)图丙中捕获光能的色素附着在叶绿体的_____上,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对光吸收的主要差异体现在_____。
当光的波长由550nm转为650nm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_____(升高,降低,不变)。
(4)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结构名称以及该结构的作用为_____。
22. 如图甲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其含有两条α肽链,两条β肽链(α肽链和β肽链不同)。
图乙表示β肽链一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名称________,写出①①①处肽键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的一段肽链由__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中肽链的第40位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它的R基是—CH2—CH2—S—CH3,那么它的分子式是()
A.C5H11O2NS B.C3H7NS C.C4H11O2S D.C5H10O2NS
(3)据两图可知一条β肽链至少含有________个羧基,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羧基。
(4)有一种蛋白质与图甲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完全相同,但功能与图甲中的蛋白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图甲中肽链盘曲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二硫键(由两个半胱氨酸上的—SH缩合而成,即—SH和HS—缩合成—S—S—)若组成图1中蛋白质由574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00,则图1中蛋白质的分子量为________。
23. 如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A﹣G为结构名称,①、①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都主要由_____组成。
但功能各有不同,从组成成分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衰老的细胞中,A的面积将变_____,B的_____发生改变,使_____降低。
(3)结构D出现功能异常后,可能被E分解,结构E除具有此类功能外,还具有_____功能。
(4)科学家常用_____法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通过图中①、①过程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这依赖于生物膜具有_____的特点。
24. 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请回答:
(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
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
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
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__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___________交流的功能。
(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进入细胞,有的在_____________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___________中被降解。
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
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的停留时间与降解概率及细胞核对药物吸收速率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研究,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2. C
3. C
4. C
5. B
6. B
7. B
8. A
9. C
10. A
11. A
12. B
13. D
14. C
15. D
16. AD
17. AB
18. BD
19. ABC
20. BCD
21.
(1).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B点以后
(3).光照强度
(4).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出大量CO2
(5).类囊体薄膜
(6).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7).降低
(8).嵴,增大了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
22.
(1).氨基
(2).—CO—NH—
(3).3
(4).
(5).A
(6).3
(7).8
(8).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9).47134
23.
(1).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2).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大
(4).通透性
(5).物质运输功能
(6).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7).同位素标记
(8).一定的流动性
24.
(1).神经-体液(激素)-免疫
(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
(3).(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4).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5).特异性免疫
(6).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25.
(1).遗传信息
(2).信息
(3).细胞质基质
(4).溶酶体
(5).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
(6).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