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科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重危患者(经ICU治疗转入普通病房)的家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家属均进行心理评估,观察组进行临床干预,对照组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患者,家属未干预。观察两组重危患者家属心理变化经临床干预后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家属经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心理及情绪变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全面的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对降低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恐惧、兴奋等方面效果显著,大大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及医疗工作的开展。

标签:呼吸科;重危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危重急症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年龄普遍偏大,病情变化快,入院时往往处于危重状态,这些特点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及时的护理服务,使其迅速摆脱疾病的困扰,尽快康复。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重危患者不可预测的病情变化,家属面临着随时可能失去亲人的危险,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重危患者救治期间处于一种危机状况[1],做好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医院开展治疗工作,给重危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这对于医、患、家属三方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09年开始,笔者所在科室着手对由ICU(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的重危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积极采取各种心理干预手段,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9年4月-2013年5月由ICU转入笔者所在科室普通病房的重危患者家属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家属常规宣教;观察组按照患者的病情、家属情绪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并对护理干预手段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两组家属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由ICU转入普通病房后一周内,对两组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答完回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该量表效度系数为0.77~0.99[2],由90项有关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组成,采用1~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采用当场答卷,统一指导,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如有疑

问,调查者给予解释,30 min收卷,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抑郁、焦虑、恐惧、兴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3 讨论

3.1 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重危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经常处于急救状态下,随时会危及生命安全,为确保患者的救治效果,重症监护病房往往采取限制陪探视人员进入等较为严格的措施,家属与患者不容易见面且时间较短,医护人员忙于抢救患者,往往忽视了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这种医疗信息的不对等性以及家属长时间对患者的牵挂、担心所引起的身心疲劳,是造成患者家属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

通过不间断地临床观察发现,临床上重危患者家属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非正常性兴奋等不良情绪,常常产生易怒、多疑、猜忌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与医护人员发生直接冲突,毁坏医疗器械、对医护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粗暴干涉诊疗工作的开展,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医院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危重患者家属分阶段及时开展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是促进医患和谐、提高诊疗效果的有益尝试。

3.2 重危患者家属心理干预措施

造成危重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在患者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救治过程中产生的,在危机早期对患者亲属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可以显著降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3]。建议在ICU、CCU等管理较为严格的特殊病房里,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及时传递患者病情变化信息,说明目前采取的诊疗措施,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耐心解释和安慰,尽最大努力减轻病患家属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的产生。

患者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当天,科室立即着手进行后续的治疗护理,此时患者家属急切地探望及照顾患者、询问病情,医护人员要抓住这最佳时机,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互动。用沉稳、真诚的态度耐心地向家属详细交代患者病情、治疗方法、远期治疗效果,同时认真评估其心理状态,积极疏导不良

情绪,解疑答惑,给予其心理支持与安慰,使其尽快平复情绪,理智、客观地对待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

患者转入普通病房一周的时间内,随着诊疗工作的继续开展,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患者家属情绪波动相对减少,此时要及时与家属交待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出家属陪护中应注意的问题,给患者及家属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形成良好的互动,确保诊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存在着诊疗时间长、病情恢复慢、病情变化快、容易反复等的特点,这对患者,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及家属而言,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医、患、家属共同努力。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及家属来说又是最基本的支持、鼓励和依靠力量,可使患者及家属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4],医护人员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医务人员的仁爱之心,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危重患者救治水平,建立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根据病情特点和变化情况,随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实现诊疗活动的透明化,从而使患者家属打消思想顾虑、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通过对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可以发现,重危患者家属在医护人员积极的心理疏导与干预下,焦虑、恐惧、抑郁、非正常性兴奋情绪等大为缓解,能够正确面对患者病情,很好地配合科室诊疗活动的开展,这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大有益处的,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丽,谢海花,赵继军.ICU重危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6(6):55-5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205.

[3]王颖敏,尤黎明,罗志民.危重患者亲属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5(5):468.

[4]朱昌明.医学心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