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

论述类文本阅读

南平一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古代东亚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通常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文化创造、文化积累和价值传播是书院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一种传播方式,其精髓是中国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正心明德思想,一种使命的自觉担当。这种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于当下教育如何培养人才和教化人心不无启示价值。

书院的辉煌始于教育,传统书院人数不多的小规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朝夕相处地论道,是其生命力所在。王阳明、黄宗羲等大师风格活泼,注重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在相互启发中悟道的方法,至今仍是研究生教学中的方法之一。当下,尽管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可以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尽管如今的岳麓书院已是湖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很多书院正在被新建或复修,但它俨然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渠道或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院,而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应有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是全球化时代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可以说,书院对我国教育、学术、建筑、藏书等事业的进步,对民风民俗的养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都作出重大贡献。书院本身就是一种活的文化载体,受古代文化传统中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的影响。作为体验传统文化的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承空间,只有使之活态化地成为当今文化实践的场所,让学生的琅琅书声和文明礼仪教化激活书院的灵魂,成为区域文化高地,才是对它最好的利用和弘扬。

除了文化传承,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的蕴蓄应是书院存在的另一功能。书院的终极意义是给人以思想,教人们学会思考。儒家特别注重成人教化,个人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书院

的教育往往以此来展开,这是一种精神的启悟。中国文化追求知行合一,书院的特点之一就是求道与求学的统一,也就是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

这种独立自主、理性批判精神,在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格外值得重视。如岳麓书院就承载了湖湘文化精神的传统:经世致用、关怀现代、关心社会等等,王夫之、魏源等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都曾受到其思想和精神的浸润。

书院文化的复兴,不能止步于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建筑,而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成为令人向往的人文高地。它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启迪,一种适合当下又再现传统的生活。

(搞编自范玉刚《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院文化倡导的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它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为其价值所在。

B.书院的一些教育方法尽管适用于当今的研究牛教学,但并不代表就适合义务教育。

C.文化传承功能是指书院可以作为文化实践的场所,体验它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

D.理性精神的蕴蓄功能是指书院教育注重成人教化,可以给人以思想和精神的浸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复兴书院文化展开论述,意在引导人们注重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

B.文章以服务时代为立场,既肯定了书院文化的当下意义,也指出它的现实局限性。

C.文章论证书院存在的两大功能,是按照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逻辑顺序推进的。

D.文章列举王夫之、魏源的事例,论证了书院文化蕴含的思想精神对人的教化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的书院是与官学对立的民问机构,它是古代社会文化教育途径的重要补充。

B.传承书院文化时要古为今用,就应消除以山水比德和隐十文化等消极思想的影响。

C.为了让书院活态化地存在当下,学校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书院去读书和接受教育。

D.复兴书院文化,相较于新建或复修书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1.(3分)A2.(3分)C3.(3分)D

厦门期末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西方古典宇宙观认为,事物由物质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受此影响,中国某些城市建筑仅仅是基本元素(点线面体)及其简单形式的运用,没有考虑不同的地域文化因素。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不同地域有不同风气、不同民俗,进而当有不同建筑。气可感而不可实体化,不能把气仅仅作为一种原理或一种物质去把握,需要全身心去体悟。西方建筑学以标准化方式呈现形式美,而中国传统建筑学强调放眼天地的同时细察地域,服从地域特点,因地制宜。

西方方法论强调实体。在建筑上,一方面关注点线面体的形式法则,另一方面关注气温、雨量、温度等量化指标。后者虽然与地域特点有关,但基本不影响建筑的形式法则,人们倾向于通过暖气、空调等器具去平衡,无需在建筑外观上予以体现。而对中国人来说,阴阳五行不但与空间(东南中西北)、时间(春夏秋冬)相关,还与色(青赤黄白黑)、声(宫商角微羽)、味(酸苦甘辛威)等方面相联系。在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中,突出地域特点与突出宇宙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域的建筑,往往通过其石木砖土材料的就地选取、居室空

间的分割与组合、顶墙门窗的色彩运用,重点突出地域-族群-文化之特点。人们看见此地的建筑,就能直接获得与众不同的文化感知。

西方建筑设计更侧重和依赖建筑师的案头工作,容易把建筑与环境,特别是与周遭天地完全分离开来设计,往往忽略一栋或一组建筑与更远的环境乃至天地之间气化运行的关联。这些建筑更注重单体自身的完美,忽视建筑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先要看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对建筑做出自然整体和人文整体的把握,体现与社会和谐相连的文化规制,最后才考虑具体的形式美。就形式美而言,西方注重建筑实的方面,立面、柱式、墙体等;而中国注重虚的一面,在建筑中,门和窗因为虚,比墙面柱式更为重要,通过门窗,室内之气与天地之气相交流。“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对于建筑来说,天地直接体现为地域之气和人文之气,天地中的建筑就体现为地域中的建筑。

中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的成就令人瞩目,但在营造城市风貌、彰显城市特色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认识到西万式建筑设计对地域-族群-文化特点的疏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进而在中西互补和中西融汇基础上重构城市美学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改善城市面貌,建设美丽中国。

(摘编自张法《深研城市美学助建美丽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城市美丽起来需要相关建设者提升美学境界,加强美学理论研究,走出认识误区。

B.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因地制宜,考虑地域文化因素,重视整体效果,忽略局部细节。

C.西方建筑在外观上体现其关注点线面体的形式法则,并不突出建筑的地域特点。

D.西方建筑更注重建筑单体的美,而中国传统建筑更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谐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当下城市建筑美学的误区,分析指出融汇中西重构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