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
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规范】
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
【学习目的】
知识与技艺:能说出西晋的树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进程与方法:经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能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缘由等效果的讨论,学会运用比拟剖析、归结概括历史效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法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勾搭对稳固一致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西晋的树立和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兴亡的要素。
【学习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典故我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效果: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完成了吗?
先生:思索,剖析,提出疑问。
教员: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十分清楚,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一致天下。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完成了愿望。
第17课西晋的持久一致和南方各族的内迁
〔二〕教员引领,协作探求:
展现:
一、西晋的树立
1.树立
教员: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夺取了魏国皇位,树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一致了全国。
晋武帝司马炎
教员: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势力超越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代魏后,时期发作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完毕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一致。
强调:三国树立的顺序魏蜀吴;消亡的顺序:蜀魏吴。
2.统治
资料一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资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资治通鉴·晋纪»资料三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挖苦道:〝失之那么贫弱,得之那么贫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拨,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探求:以上资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招致了什么结果?
提示:西晋统治者糜烂朴素,贪图享乐,社会上唯钱是图的习尚盛行,这样的社会习尚肯定招致统治者无意政治,社会就会品德缺失,最终国度沦丧。
展现:
二、八王之乱
资料一
资料二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
效果:
1.西晋为什么会迸发八王之乱?与其实行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
生看书,回答。
提示: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权利日益弱小。
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一样,最终诸王的权利增大,要挟到王室的统治。
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所以分封制是招致八王之乱的缘由之一。
2.八王之乱对西晋社会发生了什么影响?
展现:
〔1〕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2〕构成了我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
展现:
三、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生活
效果:你们知道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提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进程
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缘由、表现、影响。
看书归结
3十六国
教员:西晋消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树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4.前秦一致黄河流域
苻坚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治?
提示: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革新。
整理吏治,厉行法治,增强集权,弹压流民,减赋禁奢,还鼎力兴办学校,倡议儒学。
探求:
结合所学知识,剖析西晋持久而亡的缘由及经验。
(1)缘由:
①统治集团十分腐朽;朴素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
②统治集团发作内乱(八王之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了统治次第,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下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2)经验:统治者统治要开通;要勾搭,不要内讧;民族关系要融洽等。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西晋的消亡可以说是统治者们咎由自取。
回忆历史,夏桀的残酷,商纣王的朴素腐朽最终招致亡国。
大秦帝国也因实施暴政最终招致了秦末农民起义。
历史留给我们深入的经验。
暴政治国,走群众路途,各民族对等勾搭,共同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