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纺织品中潜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食、住、行包括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 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消费者对所穿服 装健康安全性的关注度也在提高。我国是纺织品贸易 大国,一些发达国家对织物上含苯胺及其衍生物的染 料助剂,以及甲醛、卤化物和重金属含量提出严格限 制,这也影响着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 [1]。
纺织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在人们的穿着和使 用过程中缓慢地释放出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性 可能并不像食品或药品那样立竿见影,但是可能会在 较长时间接触后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中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2和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3对在我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作了明确的规定
T科

echnology
TEXTILE REPORTS
浅析我国纺织品中潜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2 我国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来源
纺织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1)纺织原材料如棉、麻等在种植过程中为控 制病虫害而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形成的残 留,以及棉、毛、丝等在存储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氯和 有机磷杀虫剂留存在纺织原料中,进而残存在纺织品 上,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 应,甚至诱发癌症。 (2)在纺织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整理除 皱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催化剂、阻燃剂、增白 荧光剂、抗菌整理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 纺织品上,使纺织品再度受到污染 [4]。归纳起来,主 要有四类,分别是致癌物质、致敏物质、环境激素、 其他类(如 pH、气味)。其中,可致癌芳香胺染料 危害最大。自 1994 年 7 月 15 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偶 氮染料法令以来,在纺织品和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 制的化学物质有 13 类约 300 个。 2.1 以禁用偶氮染料为代表的致癌物质 为了使纺织品有鲜艳的颜色,通常在生产过程中 使用大量的染料,纺织品中常见的易致癌物质便是染 料,然而并非所有的染料均会致癌。偶氮染料是指含 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 = N—)的芳香族化合物, 是染料中庞大的家族。目前,市上流通的染料有 2 000 多种。通常,纺织品中所说的致癌芳香胺染料一共是 24 种,4- 氨基偶氮苯是新增成员,也称为禁用偶氮 染料。研究表明,这 24 种禁用的偶氮染料在与人体 的长期接触中,染料会不同程度地脱落,通过皮肤的 呼吸作用,沿着毛孔深入体内并扩散,部分可分解致 癌芳香胺染料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条件下会还原出某 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并通过人体的活化作 用改变 DNA 的结构,引起人体的病变,进一步诱发 癌症。为此,欧洲国家先后对偶氮染料提出了禁令。 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 20
1 我国现行标准体系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限 量规定
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中,GB/T 18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2] 和 GB 18401—2010《国 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3] 对在我国境内生产
和销售的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作了明确的规定。 GB/T 18885—2009 中,对生态纺织品的定义为:采 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 人体无害的纺织品。具体涉及到项目有:pH,甲醛, 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总量,苯酚化合物,氯苯和氯 化甲苯,6 种邻苯二甲酸酯,有机锡化合物,有害染 料(包括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致癌染料、致敏染料、 其他染料),抗菌整理剂,阻燃整理剂,色牢度,挥 发物质,异味等。从该标准的限量值可以看出对于 婴幼儿用品的要求远高于其他类产品,这也符合在 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要求。而在 GB 18401—2010 中, 主要涉及到的项目有:pH、甲醛、染色牢度、异味、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我国现行的大量的纺织行业 标准以及一些其他纺织产品的国家标准中都通过引用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来进行管控。但由于纺织品中的危害来源广泛,根据 国标所管控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就相对偏少了些。
Analysis of Potential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Textiles and Their Sources in China
Xiang Wen-juan, Liu Chuan (Yunnan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Kunming 650223,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otential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textiles in our country. The sources of these substances are analyzed,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limitation regulations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the current standard system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Textile;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Harm; Source
投稿日期:2018-12-21 作者简介:向文娟 (1981-),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轻工及纺织eports
3
向文娟,等:浅析我国纺织品中潜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而 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尽管 在适用范围中规定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附件,而且所 设置的技术指标能很好地管控我国纺织品中潜在的 有毒有害物质,但是目前我国服装产品标准中引用此 标准的不多,该标准基本处于空置状态。因此基于下 述的存在的危害来源,本研究认为,现行产品标准中 有毒有害指标对于安全的限量规定还不足以全面管 控潜在的风险。
向文娟,刘 川
(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23)
摘 要 我国纺织品中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较多,本课题针对这些物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现 行标准体系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纺织品;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来源 中图分类号:TS107 文献标识码: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