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黄泥中学中考化学实验汇总温习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两部份。

教材以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为核心,通过物质在氧气中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映,介绍了氧化反映的大体概念和原理。

第一部份从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着手,通过氧气的发生装置,搜集装置的选择,交给学生制取气体的一样思路。

第二部份从介绍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是化学性质的讲解。

通过带火星的木条、柴炭、硫、红磷、铁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映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现象的对照,得出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和反映的猛烈程度和反映物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化学反映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映和氧化反映;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形,本课题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氧气的制取
第二课时:氧气的性质
(二)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因此让学生慢慢学会熟悉制取气体的一样思路和方式。

其二,学生对实验探讨还刚起步,因此学生对实验探讨的意识、信心及方式步骤,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慢慢增强、提高和把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看还方才开始,还处于盲目时期,因此让学生通过观看程序,对实验的观看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依照学生熟悉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熟悉,为增强成效,并对实验作了必然的改良;教学中,多采纳了多媒体手腕,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讨和讨论交流,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看实验和实验探讨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

二、第一课时教学进程
课题
氧气授课人汪洁学
校泗阳致远中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
3、说出不同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

能力目标:1、学会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价值观: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化学研究。

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
1、氧气的制取
2、催化剂的特点
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判断催化剂,确立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板书]
原理: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看反应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2、看反应物的状态写出相应的文
字表达式:
动手合作组装
装置
学生根据刚才
经历回答
学生黑板
板演
掌握化学
语言描述
化学反应
的能力
让学
生展示自
己的装置,
对于操作
正确的学
生给与鼓

对于
有困难的
组给与帮
助和指出
不足
活动二如何选择发生装置
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吗?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多媒体课件]
催化剂: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
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板书]
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2、用两支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
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氧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请可后预习课本89页阅读课本88页
并得出
“催化剂”的概

分组讨论并设
计方案
自己动手实
验,
并得出结论:
使带火星木条
复燃的是氧气
或使木条燃烧
更旺的是氧

培养自学
能力
培养合作
精神和探
究的欲望
分组
实验
学生
通过自身
感受,激起
对氧气性
质探究的
欲望。

活动五如何判断催化剂活动六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气
一、氧气的制取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
2、反应原理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 氧气
3、实验注意事项:( 略)
4 、制取装置的选择:(略)
二、催化剂
说明
本节课是第三节氧气的第一部分。

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以氧气的制取为核心,通过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该课对教材进行了很好地分析,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

本节课的重点是双氧水制取氧气以及催化剂的特点,本节课我是通过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动手对重点进行突出和难点突破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系统的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动手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探究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