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代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 水》
表示经常或恒常,可以译为 “常常”、“经常”、“一向”等,
四、情态副词
❖表示一定的情态或语气。 ❖古汉:且、固、盖 ❖且 ❖情态副词,“姑且”、“尚且”的
意思。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史记·淮
阴侯列传》

❖ “固”作副词,在古代汉语中义为 “本来”“当然”或 “坚决”、 “肯定”,
第一节 代词
❖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 的词。
❖ 古代汉语代词可以分为人称 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辅助性代词和无定代词等。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我称呼和相互称 呼的词。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可分为第一人称、第 二人称、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 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
❖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 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 语。
• 程度副词
• 范围副词
❖副
• 时间副词

• 情态副词
• 否定副词
• 表敬副词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 态或动作、行为的程度的副词。
❖表示程度深,表示程度浅,表示 程度的变化。
(一) 表示程度深
❖ 1.“极”、“最”、“至”、 “绝”等
❖(二)远指
❖彼、夫、其、伊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 者也。《新序·杂事》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 风·蒹葭》)
❖ 三、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是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 ❖指人、指事、指处所。 ❖(一)指代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孰,主要用于选择问句,表示比较
和选择。意思是“哪一个更 ”。 ❖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 公十五年》)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左传·定公十四年》)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汉书·项羽传》)
❖“你”:南北朝后期出现,“你” 源于尔,它只是尔字的音变。
❖“您”最早见于宋元话本和金元 诸宫调里。语音上,“您”是 “你们”的合音。
❖黄巢反贼,您若会事之时,束手 归降。《 五代史平话·唐史上》
代词 副词
❖古汉语的词类划分如下 ❖实词——古汉语中能够单独充当句
子成分、独立回答问题、含义比较 实在具体的词。实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古汉语中虽能单独充当句 子成分,但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主 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虚词包括: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 语气词、叹词。
❖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冠?”曰:“冠素。” (《孟子·滕文公上》)
❖ 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三) 指代处所的疑问代词 安、恶(乌)、焉
❖ 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学恶乎始?(《荀子·劝学》)
❖四、辅助性代词 者和所
❖“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 的代词。它们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 必须放在其它词、词组的前面或后 面,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 结构。
三、时间副词
①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已”、“既”、“尝”、“曾”(多 否定情态)、“业”、“向”等。这 类时间副词多表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 生的意思。
② 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 家》)
“方”、“鼎”、“适”、“会”等, 一般可译为“正在”表示动作、行 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 敬,在对话及书信往来中,多用 尊称的方法,而很少使用第二人 称代词。
❖表示尊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 1.称人之字。 ❖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2.称人以美德之辞。
❖美称词语,古人多用“子”、 “君”、“公”、“先生”、 “卿”、“夫子”等。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 为侯,我属无患矣。《史 记·留侯世家》
二、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一)近指 ❖用以指称在时间或空间上着眼点
近的事物的代词. ❖此、是、斯、之、兹
❖广曰:“是必射雕者。”(《史 记·李将军列传》)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庄子·山木》
六、表敬副词
主要用来表示对人的尊敬。一般可分 为尊人和自谦两类。
(一)表示尊人
请、幸、谨、幸、辱等。例如: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史记·滑稽列传》)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 公无所追;追信,诈也。”《史 记·淮阴侯列传》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韩非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荀子·劝学》
五、无定代词
或莫
1.肯定性无定代词 或
❖表示某人、某事肯定或可能存 在,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有人”“某人”。
❖或人难之曰:“夷狄之鄙陋无礼 义,如之何?”《论衡·问孔》
❖子将若何?(《左传·晏婴论季世》) 是晏婴对叔向的问话。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 者说》)
3.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纪》)
《史记·项羽本
4.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 易《与元微之书》》
③执事服官有年。(方苞《与安徽李 方伯书》)
❖2.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指代人,表示“没有谁”; ❖指代事物,表示“没有……事物
(地方)”等。古汉语中,
❖常用的有“莫”、“无”、 “靡”、“末”等。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 子·离娄上》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高祖 本纪》
第二节 副词
❖副词是限制和修饰动词、形容 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意义的词。
③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 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三 国志·魏书·华佗传》
“将”、“且”、“行”、“欲” 等,一般可译为“将要”、“快 要”、“将”等。表示动作、行 为即将发生的时间。
④ 常从王媪、开负贳酒,时饮醉卧,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汉 书·高帝纪》
时,表示有时,偶然。类似的 还有“或”、“间”等
❖第二人称代词,又叫对称代词,是 称呼听话者的代词。
❖“女、汝、尔、而、乃、若”等六 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 个为常见。翻译为“你、你们、你 们的”。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往往用 于对对方不需要讲礼貌的情况以 及说话的双方关系亲昵到了不拘 泥礼节的场合。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 风·硕鼠》)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 吾、余、予、朕、台(yí)、卬 (áng)”等七个。
❖“朕”是尊崇或倨傲的说法,所以一 般是君王用以自称,或是提到自己 的祖先时用。
❖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 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 “我”、“余”、“予”通常作 主语、宾语、定语,“卬”作主 语、宾语 。
❖孰与 是一种固定形式,“孰” 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其 比较的意味更重,可译为 “与…… 相比,哪个更……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 记》
❖吾孰与徐公美?(《战国 策·齐策》)
(二)指代事物的疑问代词:何、 曷、奚、胡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 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张仪 陈轸列传》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文选·答客难》
❖ 李广军极简易。《史记·李将军 列传》
❖2.常见的有“殊”、“良”、 “甚”、“颇”等,一般可译为 “很”、“十分”等。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 时时睡,弗听。(《史·商君列 传》)
(二)表示程度浅 常见的有“少”、“稍”、“略”、 “颇”、“微”等
❖(三)第三人称代词 ❖1.古代没有与现代汉语“他”
完全相当的第三人称代词。 ❖2.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时,古
人一般采用两种表达方法: ❖一是重复前面已经出现的名
称 ❖二是省略。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 受。《左传·襄公十五年》
❖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 (丈人)行矣《论语·子路从而后》
❖ 3.一些词语可以充当第三人称 代词。如“彼”、“之”、“其” 等。
1.自称其名。例如: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2.自称低贱的身份。例如: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史记·孝文本纪》)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左 传·僖公四年》)
❖②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二)第二人称代词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四》)
❖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 书》)
❖“稍”在古书中主要表示“渐渐”、 “逐渐”,后来才表示“稍微”、 “略微”的意思。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
(三)表示程度变化 常见的有“愈”、“益”、“加”、 “弥”、“兹”、“尤”等。
买臣愈益疾歌。《汉书·朱买臣传》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 罕》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 变化的范围的词。
❖ 表示全体有如毕、悉、举、咸; 表示限定范围的如但、第、直、 止等;(只)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 花源记》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 羸畜。《史记》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 膑》
(《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 不饮。《庄子·秋水》
❖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 阳楼记》)
(五)否定副词“否”
❖ “否”的用法特殊。它不作谓语 的修饰成分,而是与谓语并用,构 成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表示否 定的一面。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 传·宣公二年》)
❖在可以充当第三人称代词中, “彼”出现率不高,含有轻蔑意 味。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 代也!” 《史记·项羽本纪》

❖现代汉语所用的“他”在上古是 旁指代词,东汉以后逐渐发展为 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 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 长房曰:“还他马,赦汝死罪。” 《后汉书·费长房传》
❖“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 宾语。
❖《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
❖ 今者吾丧我。《庄子· 齐物论》 ❖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邶风·匏
有苦叶》 ❖ 《左传·案之战》:“曰:‘余病矣。”
谦称表示法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 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 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 有以下三种:
❖ (四)单复数
❖ 上古时人称代词形式上没有单复 数的区别,人称代词指代的是单 数还是复数,要根据上、下文文 意而定。
❖ 聚室而谋曰:“吾与女毕力平 险。”《列子·汤问》
❖ 约从春秋战国开始,才有了类似 表示复数的“侪、等、属、辈” 等粘附于第一、二人称代词后。
❖ 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 汝曹皆当出嫁。”《让县自明 本志令》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 子·许行》


❖“盖”常放在句子开头,表示提示 或推测性论断的语气,起引起下文 的作用。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五、否定副词
❖ 否定副词是对动作、行为或性质、 状态进行否定的副词。
❖ 不、弗、勿、毋、末、非 ❖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