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秦朝灭亡

合集下载

秦殇

秦殇

秦朝二世而亡的六个原因——基于《秦殇—谁杀死了秦帝国?》的思考1、政治体制设计方面:改革过于激进。

从盘古开天到春秋战国,中国社会的基本政治基础就是分封制,秦朝一夜之间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固然可以强化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分封制下既得利益群体的地位,不符合改革的循序渐进规律。

尤其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豪杰阶层,对消灭的六国怀有极大的恋旧情怀,秦帝国立国没有政治基础,只是依靠赳赳老秦的武力暂时征服天下,不具有可持续性。

长期统治国家靠的一定不是武力,而是一种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平衡。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过于激进的改革大多没有好下场,王莽托古改制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2、意识形态方面:郡县制是一把双刃剑。

按古制,贵族世袭爵位,百姓代代受苦,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郡县制把世袭政治改为流官政治,礼崩乐坏,打破了默认的社会规则,一介布衣也可以踏入上流社会为官为侯,普通民众的欲望之门被打开。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造反。

秦朝暴政导致各地豪强群起逐鹿,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感召下,纷纷揭竿为旗、占地为王,正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其典型。

3、经济建设方面:大兴土木,民不聊生。

秦帝国不顾天下战乱多年,百姓流离失所之苦,修建阿房宫、秦直道、连接万里长城及骊山陵墓的巨大耗费,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众苦不堪言,天下苦秦久矣,苛政猛于虎,最终自掘坟墓。

但凡能够维持的政权,总得有一定的民意支持。

然而,有秦一朝,旧贵族、新豪强、基层群众都不说好,秦朝凭啥能好?4、国家治理方面:兴也法家、败也法家。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社会稳固需要内圣外王、法儒并施。

法家和儒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需要配合使用,不可走极端。

法家思想以利为标准,赏罚分明,但缺乏礼义,文官治国、武将安邦的动力就是利益,在扩张阶段的利益驱动下,将士杀敌十分卖力,可以迅速兴起。

但是,在稳定或动乱时期,一旦他们得不到新的利益或者受到其他利益的诱惑,就会动摇,对秦国没有心理上真正的认同和归属感,缺乏儒家士大夫的忠贞和礼义。

秦帝国衰亡的启示

秦帝国衰亡的启示

秦帝国衰亡的启示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也就是当年的秦王政,在第四次东巡的路上,告别了他殚精竭虑,耗尽毕生心血所创建的帝国,带着些许遗憾与世长辞。

令他至死都耿耿于怀的是东郡(今河南省濮阳西南)那石头上的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的确,一语成谶,在秦始皇逝世的三年后,雄霸四海的秦帝国轰然坍塌。

短命的秦帝国只经历了十五个春秋即宣告寿终正寝,这是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结局。

关于秦王朝的衰亡的原因,持“暴政亡秦”观点者居多,但笔者无意苟同,因为“暴政亡秦”这种说法的逻辑基石根本就不存在,倘若重新从故纸堆里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不难发现,秦王朝的衰亡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不合理,上层人士与底层百姓的利益不公平,以及土地亏缺,失业严重,导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造成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烽烟四起,到处有人“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典型的一起。

陈胜、吴广,出身佃农,是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不甘心在被食利阶层终老,一直在试图寻找着跻身更高阶层的机会。

而秦一统天下之后,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已经固化,这个群体几乎永远不会再有阶层跃迁的机会了,这是他们痛苦的根本。

也是他们起义的原因和动力。

在历史记载中,不曾看到陈、吴二人有何政治目标或政治理想,从他们造反的出发点不难看出,他们对推翻大秦帝国的统治并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由于固化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使得下层民众丧失脱离自身阶层的机会,这意味着他们永远无法染指社会福利的分配,这显然是制度的缺陷所导致,所以,为了改变命运,他们只有起义,只有造反,想在其中捞一笔利益供个人享受而已。

倘若条件合适,利益足够,哪怕做山贼土匪,他们也会欣然前往,趋之若鹜。

另外,消灭六国后,战事的规模已大不如前,裁军成了大势所趋。

军人退伍归田,将重新转化成劳动力,而土地的供应不足,势必使得这些劳动力闲置。

用现代经济视角来看,这种现象叫做失业。

失业即意味着丧失经济来源,生存就会受到挑战。

由于战争的结束,社会对武器的需求量急剧下降,使得混战时期得以迅猛发展的冶金业和手工制造业作坊大量倒闭,依附于这些产业的劳动力也转为闲置状态并丧失了经济来源。

秦朝灭亡的原因新论——基于心理视角的考察

秦朝灭亡的原因新论——基于心理视角的考察

可能祸及 子孙 后代 的恐惧 , 与赵高 、 就 胡亥等人 共 同 篡改诏 书并 赐死扶 苏 。 当章邯击 退吴 广并查 明李 斯 的儿子李 由与吴广
够 引起恐 惧 。这种 威 胁有牵连 ②的时 候 , 当面 “ 让 斯 居 三 公位 , 诮 如何
使他 们无 法 心甘情 愿 地 退 出历 史 舞 台 , 时刻 刻 想 时
着东 山再 起 。六 国 旧 王 室 贵族 成 员 的数 目过 于 庞 大, 秦始 皇要 将 这些人 斩尽杀 绝是 根本 做不 到 的 , 只
能“ 天下 兵 , 收 聚之 成 阳 , 以为钟 镶 , 人 十 二” 销 金 并
( ) 异 族 的 恐 惧 二 对
胡 亥 即位 后 , 杀大 臣蒙毅 等 , 子 十二 人戮 死 “ 公 咸 阳市 , 十公 主面 死 于 杜 , 物 入 于县 官 , 连坐 者 ] 巳 财 相 不可胜 数” 使“ 臣人 人 自危”8 , 群 L2 j
绝 之 中 而 不 自知 . 13。 [2 s 93
急’ ] , 2 。这 无疑 使他 恐惧 和焦 虑 。六 国 的 旧贵 族 [∞
如怕 被荆轲 之 流刺 杀 , 缪毒 之流 谋反 , 吕不 韦之 怕 怕
流篡 权等 等 。在统 一 六 国 之后 , 政 的 这种 恐 惧 心 赢
理不 但没 有 随着统 一 大 业 的 完 成 而 烟消 云散 , 而 反
秦王 朝迅速 灭亡 的重要 原 因之 一 。

“ 天下 豪 富于 咸 阳十 二 万户 ” 让 他 们 处 于 自己 的 徙 ,
严密 监 视 之 下[2 5 。然 而 , 些 旧贵 族 及 其 代 理 人 ] 这
却 时刻 梦想 着 推 翻秦 朝 的统 治 而 再 现 昔 日的辉 煌 。 例 如 , 的旧贵 族残余 分子— — 张 良 , 韩 在始 皇二 十九

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帝国,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是有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欢迎参阅。

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从观念上说,中国政治的中枢神经是道德人心,所谓得道多助。

秦国却因为割断了这根神经而获得成功,有意思的是,它的迅速灭亡好像也正是出于同一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民心向背真的是决定一个王朝命运的根本力量?秦国的成和败可能得按历史任务分成两段来说,“成”的阶段是残酷竞争的阶段,而“败”的阶段则是系统维护和控制的阶段。

也就是打天下和守天下。

打天下需要的是勇猛凶狠,守天下则需要安抚和善待,贾谊著名的《过秦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说法几乎是分析秦亡原因定论。

但是,秦国如果采取汉初的那种柔性政策就能免予灭亡呢?这个可能不能简单地按照道德命定论来解释。

对于汉以后历朝历代的王朝覆灭来说,道德命定论基本上无需怀疑,因为排除异族入侵因素,各个朝代的灭亡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可是秦国似乎有所不同。

导致秦国迅速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陈胜吴广的发难,官方历史把这场事件定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但是陈胜吴广并非由于苛捐杂税和土司兼并导致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被逼无奈起而抗争的饥民。

据《史记》记载,陈胜虽然曾经“与人佣耕”,是个雇农,但举事的时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也就是说是一支政府组织的支边队伍的头目,大小是个“国家基层干部”,而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也就是说违反了国家政令,为了逃避惩罚而举事。

再从心理原来来看,陈胜当雇农时的理想也不是“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之类小农理想,而是“苟富贵”的燕雀焉知的“鸿鹄之志“,举事时他们所喊的口号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而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用今天的话来说,陈胜吴广其实是“对社会存在严重不满,无视法律尊严,为满足求一己之私,不惜聚众暴乱……”。

细谈秦国灭亡的原因

细谈秦国灭亡的原因

细谈秦国灭亡的原因大纲:一、秦国崛起及其统一中国1.1 秦国的背景及先秦时期的政治形势1.2 秦始皇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影响1.3 秦国完成统一中国二、秦国灭亡的原因2.1 秦国内部矛盾的加剧2.2 秦国对外扩张的失败2.3 秦始皇死后政治制度的失控三、秦朝的影响及启示3.1 秦始皇的法治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3.2 秦朝统一中国带来的文化融合3.3 秦国灭亡对后世王朝的启示摘要:秦国灭亡的原因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政治上,秦国自始皇帝时期就实行了强权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忽视了地方的自治,导致了国家内部矛盾的加剧。

其次,军事上,秦国在征服六国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打压百姓、加重赋税、奴役民众等问题,引起了民心的不满。

再者,秦国在征战中过分依赖法家和李斯之类的权臣,没有给予重任的总是将才,这也导致了军队的失去灵活性,无法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

此外,经济上,秦国在秦朝初期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经济的脆弱性更加明显。

而文化上,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使得文化繁荣停滞不前,也未能赢得民心。

社会上,秦国的法律制度过于苛刻,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大,导致了社会动荡。

综上所述,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政治上存在问题,还有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问题。

当时的秦国并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是政治权力的局限性导致了无法解决问题。

这也提醒我们,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种问题的复杂性,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秦国崛起及其统一中国1.1 秦国的背景及先秦时期的政治形势1.2 秦始皇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影响1.3 秦国完成统一中国一、秦国崛起及其统一中国1.1 秦国的背景及先秦时期的政治形势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和河南省一带。

在春秋时期,秦国是一个小国,但在战国时期,秦国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强国。

秦朝灭亡原因笔记摘抄(3篇)

秦朝灭亡原因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秦朝灭亡的历史背景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6年。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与混战,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然而,秦朝的统治却极为短暂,仅仅存在了15年。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矛盾,也有外部压力。

二、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1. 严苛的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制度,如焚书坑儒、连坐制度等。

这些法律制度严重打击了人民的思想自由和人身自由,加剧了社会矛盾。

焚书坑儒使得儒家文化遭受重创,导致文化断层,使得社会道德沦丧;连坐制度使得人们互相猜疑,社会风气败坏。

2. 重税政策秦朝实行重税政策,使得百姓负担沉重。

据《史记》记载,秦朝时期的赋税高达十分之一,农民生活困苦。

此外,秦朝还实行徭役制度,强迫百姓从事劳役,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导致粮食短缺。

3. 军事征伐秦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征伐。

长期的战争使得国家财政空虚,民不聊生。

战争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削弱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4. 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削弱了地方势力。

然而,地方势力并未完全消亡,反而因中央集权而积蓄力量。

在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5. 统治者残暴秦始皇、秦二世等统治者残暴无道,不顾民生疾苦。

秦始皇为了修建陵墓,征发大量民工,使得民不聊生;秦二世更是荒淫无度,导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6. 农业生产破坏秦朝实行均田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奴隶,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三、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秦朝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民众的支持。

统治者应当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才能巩固国家政权。

2. 政治改革要循序渐进。

秦朝的严苛法律制度和重税政策,都是由于改革过于激进而导致的。

政治改革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秦朝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和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启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它的灭亡给我们带来了以下的启示:首先,秦朝灭亡告诉我们,只有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国家才能长久稳定。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使得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秦始皇采取了过于苛刻的政策,使得民众生活困苦,甚至牺牲生命。

这种不以人民福祉为重的统治方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因此,一个好的国家领导者应该始终关注人民的利益,建立一个公平、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其次,秦朝灭亡也告诉我们,组建一个健康的政权需要一个明智而有远见的领导层。

在秦朝的后期,秦始皇逐渐变得独断专行,废黜忠臣、杀害儿子等行为使得他失去了大部分的政治支持。

更糟糕的是,他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导致了一系列的内部权力斗争,最终引发了秦朝的灭亡。

这给我们教育,一个健康的政权需要一个具有远见和智慧的领导层来规划和管理国家事务。

同时,合理的权力继承机制也是确保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

再次,秦朝灭亡还告诉我们,军队的训练和国防能力的重要性。

尽管秦朝在征服六国时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建立和维护一个庞大的军队使得国家财力耗竭,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同时,由于秦朝统治者的威权主义和苛责政策,从而导致了军队的士气低落和军事能力的下降。

这为其他民族的侵略提供了机会,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因此,一个成功的政权必须注重国防能力的建设,并保持民众生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最后,秦朝灭亡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国家需要良好的统治体系和建立的长远目标。

秦朝的统治者虽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他们没有为国家设定明确的长远目标,只注重统一,缺乏对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思考。

这导致了国家在秦朝灭亡后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一个成功的国家需要一个明确的愿景和目标,通过有效的统治体系来实现这些目标,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论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论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论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经济、诸侯反抗和民生困顿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首先,政治上的原因。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强力集权的政治制度,封禁儒家文化,实行法家的“焚书坑儒”政策,压制异见声音,严厉打击异己,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导致社会上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

同时,秦朝实行严苛的法律制度,对于民众的刑罚重,税收高,暴政盛行,使得民众非常痛苦。

这些政治手段让人民对秦朝的统治感到厌倦,从而导致了秦朝最终的崩溃。

其次,经济上的原因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建国初期,秦朝秉持着“发财国家”的理念,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国内农业经济繁荣,但在商业方面限制过于严格,导致商业经济发展缓慢,影响了经济的整体发展。

此外,秦朝频繁的征战和修筑大型工程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加上过度征收赋税,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使得秦朝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再者,诸侯反抗也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秦朝统一六国后,诸侯国变成了秦朝的郡县,君主们失去了以往的封地和土地,不再拥有独立统治的权力。

这让原本强大的诸侯国感到不满,许多诸侯开始策划反抗。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借助秦末的混乱局势,谋取反秦独立的机会,反对秦朝统治。

这次农民起义在秦朝灭亡后进一步演变为楚汉战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最后,民生困顿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秦朝的统治政策给普通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苦难。

不仅税收重,赋役繁重,而且秦朝的修筑工程和征战导致大量男丁被征召,农民失去劳动力,生活困苦。

此外,由于秦朝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导致了儒家文化的衰落,学术界的空虚,进一步加重了民众的痛苦和不满情绪。

这些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使得民众的抵触情绪到达顶点,成为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秦朝灭亡有诸多原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诸侯反抗和民生困顿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崩溃。

秦朝灭亡获得感悟作文

秦朝灭亡获得感悟作文

秦朝灭亡获得感悟作文
秦朝的兴衰让我深有感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强盛的中央集权国家。

然而,秦朝的繁荣只持续了15年,就在秦二世时期迅速走向衰落,最终被项羽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所推翻。

秦朝之所以迅速没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秦朝的统治方式过于专制残暴。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焚书坑儒"等极端手段,严厉打压不同声音,这无疑加剧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

其次,秦朝实行过分苛捐杂税和徭役的政策,沉重的赋役负担加剧了人民的痛苦。

再次,秦朝大兴土木工程建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最后,秦二世昏庸无道,纵容宦官专权,使朝政日益腐败,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秦朝的覆灭深刻地说明,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统治者过于骄横跋扈,漠视人民利益,必将导致社会动荡,最终酿成国家的覆灭。

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统治者虚心纳谏,体恤民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心,国泰民安。

秦朝的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无论个人还是国家,贪婪、骄横、独裁都是通向覆灭的绝路。

我们要虚心学习,持之以恒地为人民服务,用智慧和勤劳去创造美好生活,用宽容和包容去凝聚人心,用公正和廉洁去赢得尊重,这才是通向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

试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试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试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

国内战争结束,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加强边疆建设的施政方针如火如荼在全国推行开来,天下黎民百姓看到新生活的希望,国际影响力如日中天。

但秦帝国好景不长,历经三代仅15年就为刘邦(咸阳为刘邦攻破,秦王子婴投降。

杀死子婴的是项羽)所灭。

秦帝国昙花一现的结局为历史学家扼腕叹息。

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在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弹指间灰飞烟灭,留下许多的遗憾为后人猜想、感概。

社会进步规律而言,秦朝灭亡是必然的。

当一个社会制度或者一个朝代阻碍社会进步时,新的制度或朝代必然崛起并取代之。

但秦帝国刚刚建立起来就土崩瓦解,消失之快实在令人惊讶。

除了这个谁也阻止不了的新陈代谢规律外,导致其加速灭亡的原因是:第一、落后的社会制度和政体是秦国灭亡的根源。

封建制度统治阶级君权世袭制;君权至高无上无制约体制,皇帝一个人的思想决定整个国家命运。

赵高等人在非常时期争权夺利扶植胡亥做了皇帝。

恰巧最高统治者胡亥心性凶残,行为极端顽劣,不知百姓疾苦而不体恤民情。

利用特权横征暴敛,加重才从战乱中走出来还没复苏的社会经济负担;大肆奴役百万民夫,使大量土地无人耕种。

百姓生存艰难,民不聊生。

胡亥的暴政加剧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点燃了农民只有起来反抗才有活路的反抗意识,最终形成最大的反秦力量。

第二、国内形势不稳定是秦国灭亡重要原因。

刚刚建立起来的秦帝国是用战争征服六国建立起来的,被消灭的六国贵族势力对秦帝国心存怨恨,一心想颠覆秦国专制。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点燃反秦导火索。

很快,楚国、赵国死灰复燃,趁乱割据一方,分散、牵制秦王朝扑灭起义火种的军事力量,加快秦朝灭亡进程。

第三、文化意识形态矛盾是秦国灭亡的关键。

秦国崛起西北,整合后渗入的六国文化冲击着秦国固有的文化意识形态,统治阶级对百家争鸣的文化排斥行为,把读书报国的知识分子推向反秦一边,秦王朝在与起义势力斗争中缺少了知识性力量的支持和帮助。

秦朝的衰落与灭亡原因

秦朝的衰落与灭亡原因

秦朝的衰落与灭亡原因秦朝,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朝代。

其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但却在短短的十五年间迅速衰落并最终灭亡。

那么,秦朝的衰落与灭亡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方面来分析秦朝衰落的原因。

政治因素是秦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秦朝实行了残酷的法家统治,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百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同时,秦始皇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制度,使得人民极度不满。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怨的积累。

另外,秦朝统治的短暂也是因为政治上的不稳定。

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继位,但由于年幼无能,政治上的权力斗争激化,使秦朝进一步陷入混乱。

军事因素也是秦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秦朝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其大规模的征战和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了朝廷的财力和人力。

此外,秦朝的军事手段残忍无情,在征服其他六国时,采取了诸多残暴手段,使得被征服的人民极度憎恨秦朝的统治。

这种军事政策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使秦朝不可避免地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

经济方面也是秦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政策,对于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物价上涨、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

此外,大规模修筑长城和大型水利工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严重削弱了朝廷的经济实力。

由于财政压力过大,秦朝不得不加重赋税,使得百姓的生活负担沉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社会问题也是秦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秦朝通过焚书坑儒、强制迁徙等政策,破坏了文化传统和地方习俗,使得人们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同时,社会地位的不公也是导致社会矛盾积累的原因。

由于实行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大量人力物力流入中央,导致地方贫困,而中央官僚则享受着特权和财富。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使得社会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

综上所述,秦朝的衰落与灭亡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其中,政治上的残酷统治、权力斗争的激化,军事上的过度扩张和残暴手段,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和资源分配不当,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公平和文化传统的破坏,都是导致秦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秦朝的灭亡启示我们应注重民意高中作文

秦朝的灭亡启示我们应注重民意高中作文

秦朝的灭亡启示我们应注重民意高中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秦朝。

你们都知道秦朝统一了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力量强大的帝国吗?可是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就被彻底推翻了,这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和费解。

为什么一个如此强盛的王朝会走向灭亡呢?这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番。

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暴政、过度专制、赋税过重等等,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秦朝没有重视和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农民或工匠,每天都要被迫做一些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还要交纳重税。

可是国家的统治者却在王宫里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根本不理解你的艰辛。

你是不是会觉得非常委屈和愤怒呢?秦始皇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法律,任何不服从他的人都会受到严惩。

这就好像一个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绝对服从,根本不听孩子的心里话一样。

长期这样做会怎么样呢?孩子们难道不会对父母失去信任,逐渐产生反抗的心理吗?秦朝的统治者们太过专制腐败,完全忽视了民意,导致最后人民群众积累了太多的不满情绪,终于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爆发了战火,推翻了这个暴虐的王朝。

可以说,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没有倾听民意、重视民心的代价。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要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也要重视员工的诉求;就连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们的想法。

只有尊重民意、重视民心,社会才能真正安定团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同学们,通过这个例子,你们是不是也懂了关心民意的重要性了呢?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都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用爱心和理解去化解矛盾。

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个道理牢牢记住,将来做一个尊重民意、受人爱戴的好公民。

总之,秦朝之所以迅速覆亡,正是因为它忽视了民意的可怕代价。

对秦朝灭亡的认识300字作文

对秦朝灭亡的认识300字作文

对秦朝灭亡的认识300字作文
秦朝啊,说实话,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

一统六国,多
牛啊!可惜啊,后来因为搞得太狠了,老百姓受不了,直接反水了。

哎,那秦始皇啊,真的是个霸气的帝王,但霸气过头了也不行啊。

他以为能永远坐稳江山,结果才传到第二代就完蛋了。

这就是
权力太大,容易自我膨胀,忘了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

秦朝灭亡这事儿,也给我们现代人提了个醒。

治国得靠民心,
不能光想着自己爽。

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
支持你。

总的来说,秦朝就像个短暂而耀眼的流星,虽然时间不长,但
留下的故事却让人回味无穷。

它告诉我们,权力是双刃剑,用好了
能造福天下,用不好就得遭殃。

秦国灭亡的教训笔记摘抄(3篇)

秦国灭亡的教训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秦国,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秦国的灭亡也成为后人深思的课题。

本文将摘抄秦国灭亡的教训,以供后人借鉴。

二、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1. 法家思想的极端化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然而,法家思想的极端化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法律过于严苛,使得民众生活困苦,怨声载道。

同时,法律的不完善也使得贵族阶层得以逍遥法外,加剧了社会的不公。

2. 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严刑峻法,对罪犯施以极刑。

这种做法使得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怨声载道。

同时,严刑峻法也使得罪犯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治安日益恶化。

3. 重农抑商,抑制了经济发展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农业成为国家经济的唯一支柱。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长期的农业依赖使得国家经济缺乏活力,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独尊儒术,排斥其他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

这一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国家官方思想,其他思想流派受到排斥。

这种做法限制了思想的发展,使得国家缺乏创新和活力。

5. 统一六国后,对民众的压迫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对民众实行了严厉的压迫政策。

一方面,对六国旧贵族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另一方面,对民众征收重税,使得民众生活困苦。

这种压迫政策使得民众对秦国政府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三、秦国灭亡的教训1. 民为邦本,重视民生秦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民生。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只有关注民生,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统治者应重视民生,关注民众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

2. 宽以待民,实行仁政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严刑峻法,使得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种做法导致了民怨沸腾,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因此,统治者应实行仁政,宽以待民,以民心为重。

3. 发展经济,促进工商业繁荣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秦朝的亡国之战秦国灭 亡的起因与结果

秦朝的亡国之战秦国灭 亡的起因与结果

秦朝的亡国之战秦国灭亡的起因与结果《秦朝的亡国之战秦国灭亡的起因与结果》秦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大一统王朝,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走向灭亡。

其亡国之战背后的起因与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秦国能在战国时期崛起并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离不开其强大的军事力量、高效的政治制度以及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然而,统一后的秦朝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秦朝灭亡的起因众多。

首先,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让百姓苦不堪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长城等巨大工程,这些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百姓不仅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还要被征发去服劳役,长期远离家乡,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其次,严苛的律法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朝律法严密,刑罚残酷,稍有不慎便会触犯法律,遭受严厉的惩罚。

这种高压统治使得民众心生恐惧和不满,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再者,秦朝在统一后,未能及时调整统治策略。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国采取了较为强硬和激进的手段。

但在统一后,面对地域广阔、文化多样的新局势,秦朝没有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仍然沿用过去的高压统治方式,导致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不断加剧。

此外,秦朝的政治腐败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些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使得百姓对秦朝政府失去信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反秦斗争的序幕。

此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秦力量。

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成为反秦的主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败秦军主力,给秦朝以致命一击。

刘邦则率军西进,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朝至此灭亡。

秦朝灭亡的结果是极其深远的。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结束,结束了短暂的统一局面,再次陷入了战乱纷争。

其次,秦朝的灭亡为后来的汉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汉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统治政策,如减轻赋税、与民休息等,从而开创了汉朝的盛世。

浅谈秦朝灭亡的原因

浅谈秦朝灭亡的原因

Vol.32No .10O ct.2011第32卷第10期2011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一、法家成就秦国的霸业毋庸置疑,秦的兴起归功于法家的应时思想,是法家的霸术成就了秦的强盛。

“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商鞅变法的后果,甚至于我们说秦汉以后的中国政治舞台是由商鞅开的幕,都是不感觉怎么夸诞的。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下面简要分析法家强秦的主要策略。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不讲私情不阿显贵,一切依“法”办事,这是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整套的治国策略:(1)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因循守旧,认为“世事变而行道异”,反对维护旧秩序旧制度。

(2)主张富国强兵,重视耕战,认为国家的富强靠两个方面:一是农耕,一是战争。

发展农业生产就能提供粮食布匹,使国家人民富裕起来;重视战争,有强大的军队,成为军事强国,就可以争霸天下,即富国强兵思想。

(3)主张严刑峻法,提昌赏罚分明,认为只有用严刑峻法、用轻罪重罚的严厉手段,才能使百姓不敢犯法,社会才得以安宁;同时主张有功劳必须奖赏,有罪行必须惩罚,赏罚必须分明。

(4)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分封世袭制,认为分封必然导致地方势力的分裂割据,而主张建立由中央委派地方官吏的郡县制。

法家主张建立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提倡君主用“法”、“术”、“势”三结合的法治思想来驾驭、控制自己的臣民。

正是法家这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强盛了秦国并助其统一了六国,然而,秦朝统治者对法家思想的极端发展和法家思想在实际操作中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造成了秦的速亡。

二、秦统治者对法家思想的扭曲法家思想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

然而,统治者对法家思想的极端发挥终结了自己的王朝,随着秦朝的灭亡,法家也盛极而衰。

浅谈秦帝国的兴与亡

浅谈秦帝国的兴与亡

浅谈秦帝国的兴与亡【概述】秦帝国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第一个王朝,秦始皇也是封建社会中第一个皇帝,秦国开创的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但是秦国的灭亡也是从它的内部开始的,内部的不稳定再加上外部的社会形势的动荡,最终让这个帝国走到了尽头。

【关键词】秦国、秦始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关于秦朝我们应该很熟悉了,因为这个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他将分裂的国家统一在了他的麾下,使中国社会由分裂完成了统一。

秦帝国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总共才存活了16年,但是秦帝国的崛起之路却是很漫长的,如果从公元前359年算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帝国,它在崛起的道路上行走了将近140年时间。

在这140年间打造出来的秦帝国仅仅只十五六年又灭亡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是对它的兴亡的简单分析。

一、秦帝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三大统一时期的第一个王朝。

秦朝的制度为后世历代所继承即百代都行秦政事。

秦朝的制度为后代所继承和发扬,这几个制度是最为重要的。

1、皇帝制度可以世袭。

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就是秦始皇,他曾经表示这个皇帝要传给他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所以从他开始,因此他称自己为始皇帝。

他还用五德终始说来神化皇权,并且在这五德中确立了秦朝是水德,与水得相映的色系是黑色,所以秦国崇尚黑色作为他们皇权的象征。

水德、黑色又与六相配,所以六成为秦朝普遍应用的数字。

这些用迷信的,甚至用一种人为编造的逻辑来烘托政权的合理性,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他的政权总要找到一个理论依据。

皇帝制度包含了很多,包括后宫制度、宦官制度、车马仪仗制度等等。

2、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不能世袭的,官僚是由皇帝任命的,当时的官僚制度是有特色的。

三公制度:在皇帝之下有三个大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被称为三公。

丞相管理民政,太尉管理军政,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管理监察百官、制定法律等事务,他们互不相属,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秦朝灭亡真的只是因为暴政吗,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大家忽视了

秦朝灭亡真的只是因为暴政吗,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大家忽视了

秦朝灭亡真的只是因为暴政吗,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大家忽视了秦帝国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却在统一后14年亡国,对于秦帝国的灭亡,古往今来有很多解释。

对于秦朝之亡人们给的最多的解释是“暴政”,因为秦始皇在统一后大兴土木,秦二世又横征暴敛,终于导致天下大乱。

那么,秦帝国的崩溃真的只是因为暴政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汉代著名政论家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认为秦朝灭亡是“德政不修,失去民心”,所以亡国。

对于这种认知,中国历代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当然,这种粗线条的宏大叙事的观点是难以辩驳的。

但是,我们今人分析当时秦帝国的灭亡,却会发现秦朝之亡不仅仅在于失去民心,或者说失去民心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其实,秦朝灭亡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对于社会基层组织的失控。

秦朝奉行法家理论,对于社会管理有着一套严密的制度,比如当时秦朝人出行或者住宿都需要政府文件,类似于我们过去的“介绍信”,即便你是国家主要领导也无法破例,这种制度在秦朝统一前的旧秦地畅通无阻,有效的组织了国家力量。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这一套制度推广到全国,但是效果如何呢?制度是完善的,但是效果却不一定。

因为秦朝统一前是秦人管理秦人,问题不大。

但统一后,秦朝对于基层的管理权仍是交给山东六国的本地人,而当时没有政党政治,因此国家意志并没有贯穿到乡村一级。

秦朝的大一统管理,由中央直接控制的级别只到县级,县尉掌握一县兵权,负责治安和维稳。

乡村一级的行政单位是靠地痞无赖进行管理的,法家思想认为当地有名望的望族并不可靠,是中央的离心力,因此采取“以劣民驱逐良民”的政策,用地痞无赖和流氓管理基层,认为这样可以保证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秦朝末年,天灾人祸,中央变革出现剧烈动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秦帝国失去了机会。

随着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迅速聚集了几十万人的武装,这些人是如何起义的呢?其实我们看看刘邦这类人就知道了。

中国古代“皇权不下乡”,秦帝国靠地痞维持基层统治,这股势力平时可以横行乡里,乱时可以聚众起事,就算是皇帝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利用传统意识形态的尝试 用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统治和管理新生的封建制王 朝,秦朝也作了一些尝试。 1、以“五行说”为新王朝寻求权力的合理性。对于 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来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是 其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当他完成政治上的统一之 后,如何巩固这种统一,便理所应当然地成为他日思夜想
三、强制性思想统一 在秦国具有悠久思想传统的法家,特别强调统一,过 分看重意志的统一和文化的统一。但是我们知道,政治的 统一并不意味着思想的统一,在实现了政治统一之后,思 想的兼容并蓄,学派的“百家争鸣”正是巩固统一的催化 剂,也是寻找统治方法的有效手段。但秦王朝为了钳制人 们的思想,过分强调文化的统一,使秦王朝在独裁与专制 文化统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秦统一全国之初,丞相李斯即对秦始皇说,一般人总 是根据过去的典籍记载来攻击现时的政治,散布不满言 论,这对统治极为不利,必须严禁。他建议把可以作为诽 谤朝政的理论根据的书籍,一律焚毁。秦始皇接受了他的 建议,下令焚书。焚书之后,一般儒生对秦始皇的这种做 法极为反感和不满,暗地里多有非议,秦始皇对儒生的不 满和批评非常震怒,认为他们妖言惑众,于是在焚书的第 二年,将 460 个儒生活埋。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于维护封建制中央集权,压制分 封制思想,推行郡县制等来说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 “霸道”这种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反面作用。首先,古代的 典籍和文化遗产被毁,百家争鸣局面被破坏。自春秋战国 以来形成的学术思想和百家争鸣的和谐氛围消失了。代之 而来的是禁绝私学,出现了以吏为师,严刑苛法的局面, 也断绝了统治阶级的言路,进而丧失了寻求适合当时历史
(下转第 99 页)
季 钰 :《说文解字》“心”部字的文化阐释
也。从心,亞声。”[3](p.2307) 亞即丑,就像人局背之形。《说 文》:“慈,爱也。”[3](p.2324)“悲,痛也。”[3](p.2310)佛教 认为: “大慈能够给予一切众生喜乐,而大悲则可以消除一切众 生悲苦。”
“忍辱”观念在佛教思想体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 置。“忍”是要人们学会“容忍、忍耐”,“辱”是要 有 “羞耻”之心。《说文》:“忍,能也。”王筠《说文句读》: “能读为耐。”《论语·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 也。”[3](p.2271)《说文》:“辱,恥也”,“恥,辱也。从心,耳 声。”[3](p.2290)佛法认为知一切法得成于忍,受辱心如地,行 忍如门阃,身受践而无怨,毁誉苦乐无所动心,乃真菩提 身也。
会关系上,以血缘为基本纽带的身份关系转向了以利害为 主要基础的身份关系;在职官制度上,从以世卿世禄的贵 族世袭制转变成论功行赏的职官责任制;在价值取向上, 从以仁义道德为主旨的非功利导向的价值观转化为以富国 强兵为核心的效率导向价值观;在治道上,从德治转向了 法制。当然,以上的转变并不是齐头并进的,直至秦始皇 统一六国才彻底完成了在全国范围的转变。
第 23 卷第 1 期(2007)
河西学院学报
Vol.23 No.1(2007)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秦朝灭亡
李锋敏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但由于秦统治者在维护
和巩固新生封建政权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意识形态认识的模糊性,且没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种治道兼 容
2、利用封禅、祀鬼神,来宣扬君权至上。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 “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但秦始皇搞封 禅并不是利用封禅活动把神来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而是赞 颂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封禅石辞要求臣民“遵奉遗 诏,永承重戒”,展示给世人的是皇帝的圣明和威严,并 没有神灵的位置。同汉代的封禅相比,秦始皇的封禅有名 无实。在这次巡行还都途中,秦始皇经过彭城时“斋戒祷 祠,欲出周鼎泗水”[5],这反映出在秦始皇的内心深处仍 然存有天命思想,也试图利用神的庇佑来统治国家。但 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神灵挤兑或者妨碍 他的权威操作时,他就表现出对神灵的怒不可遏,进而以 自己的的意志为转移,有意淡化神灵的存在,甚至在具体 的事件中表现出对神灵的极度蔑视。当他前往湘山祠渡江 恰遇危险时迁怒于“湘君”,“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 赭其山”。秦王政三十七年出巡云梦,又“望祀虞舜于九 疑山 ”[6]。在日 常生活中,秦始皇对鬼怪、神灵既信又 疑。为了某种生活目的,比如长生不死,他渴望得到神仙 的帮助。齐人徐市( 福) 上书言称:东海有三座神山,蓬 莱、方丈、瀛洲,山上有仙人居住。若得童男女三百人, 即可求得神仙。秦始皇依其计,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 神仙。”[7]秦王政三十二年,又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 人不死之药。”[8]由此可见,秦始皇所涉及的宗教活动完全 是随心所欲的,只在乎自己的长生不老问题。秦始皇是相 信鬼神和神仙的存在的,但是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又往往忽 视甚至排斥神灵的存在,“王权高于神权”。实际上,就当 时的社会实际来看,封禅、祀鬼神是宣扬君权神授的绝好 机会,但秦始皇并未有效利用这一机会。
3、去古师今。众所周知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其特点是“霸王道杂用之”[9];而秦王朝的专 制, 惟
- 46 -
独采用的是法家专制,对其它各种治道没有兼容并蓄。秦 帝国建立之初,六国的儒生也参与到秦朝政治中来,但每 当涉及到具体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的时候,秦朝皇帝便 与 儒 生 发 生 矛 盾 冲 突 。 秦 王 朝 三 十 三 年 ( 公 元 前 214 年),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宴为自己庆寿,文武百官毕 集。仆射周青臣盛赞秦始皇功德:“赖陛下神灵圣明,平 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自上古不及 陛下威德。”[10]秦始皇听后十分高兴。博士淳于越对周青臣 的阿谀奉承很反感,于是反驳:“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 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 也。”[11]“师古”是儒家的思想路线,与法家根本对立。秦 始皇听后不悦,“下其议”,让大臣们反驳。丞相李斯于是 斥道:“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 时变异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 首。”[12]就是在这次廷议中,李斯抛出了他震惊古今的“焚 书”之议,“非秦纪皆烧之”,要把《诗》、《书》等诸子百 家之书统统禁绝,甚至对批评政治者满门抄斩,要“以吏 为师”。秦始皇当机立断“可”,随即付诸实施。李斯与淳 于越的冲突实际上也是秦王朝法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 矛盾冲突。这两种思想的本质差别,是政治的终极权威所 在,于儒家,政治的终极权威在现实之外,没有人( 包括 皇帝) 可以超越这一权威;而于法家,法家的政治的终极 权威在现实之中,系于帝王一人之身。随后发生的“坑 儒”事件既是这一矛盾的产物。
总 而言之 ,自古 以 来, 汉 民族传 统 的思 想 文化都 和 “心”发生着亲密的联系,汉民族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 出独特而又持久的魅力,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赢得了世人 的景仰与钟爱,相信它的魅力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并且将
会焕发出更加崭新而又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森.《荀子》白话译注 [M].北京:中国书店,1992.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 第四卷)[M].成都:四 川辞书出版社,1988. [4] 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 [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5] 王 常则 .《孟 子》 白话 译注 [M]. 太原 :山 西古 籍出 版社 , 2004. [6] 侯玲文.“心”义文化探索 [J].汉语学习,2001,(3). [7] 孔颖达.尚书正义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9] 李玄玉( 韩).汉语人体词语研究[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 社,2003. [10] 陈 启福 .儒 道 佛名 言词 典 [M].郑 州 :河 南人 民 出版 社 , 1994.
并蓄及时创立适应封建统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导致文化专制与政治专权,促使社会矛盾激化,进而也 导
致了秦王朝二世的灭亡。
关键词:秦朝;意识形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20(2007)01 - 0045 - 02
两汉时期,不管是西汉初年的黄老之术,还是西汉中 后期、东汉时期的儒学都体现了汉朝统治者能够及时重视 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尤其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系列措施使儒学上升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流国家意识形 态,不仅成为历代帝王政治统治的指导思想,而且沉积到 普通民众的心理层面,成为延绵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的主体伦理架构。其前朝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一味强 调严刑苛法、以吏为师 ,这些做法在治乱的过程中是必要 的,而且是有效的。但随着国家的统一,主要工作重心的 转移,统治方法和统治手段的及时改进就显得尤为必要。 作为在奴隶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 朝的灭亡除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外 , 再 没 有及时建立起一整套与时代相适应的主流国家意识形态, 这的确是秦快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先秦统治思想轨迹及对秦朝的影响 夏 朝、商 朝虽然 毁 于逆 天 悖礼、 残 忍无 道 的末代 暴 君,但是从总体上讲,他们所奉行的治道基本上都是以礼 治为特色的德治。“周因于殷礼,殷因于夏礼”[2], 至 少 表 明周朝虽然是典型的德治社会但也并非独创,而是早有传 统,所不同的是,周朝对前朝的“礼”在斟酌损益之后, 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 利后嗣”的“政之舆也”。[3] 东周以后,分封制日益显露的弊端使社会秩序陷入了 危机,虽然表面上周天子依然安享“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的尊荣,然而“王臣”已非周王之臣。到战国时期, 社会内部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社会结构上,以分封制 为特征的等级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为特征的等级制;在社
战国时期,无论是谋强图霸的君王,还是希求和平安 定的民众,都期待寻求某种治世的良方,以使人民安定, 国家强盛,社会有序,天下大治。齐用管仲而霸,秦用商 鞅而强。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始,历代君王都采用法家学 说,这使地处西北的秦国日益强盛起来,并在各国的竞争 中渐居优势,最终并六国,“南面而王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