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材料只是反映了缫丝工具由手摇缫丝车到洋式脚踏缫丝机的变化,故A项错误; 洋式的脚踩缫丝机的输入利于民族工业的兴起,这属于列强的商品输出,不是资本输 出,故B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无法判定是一战期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缫丝工 具的机器化,促进了缫丝业这一比较现代的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
解析 由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 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可知鸦片战争后,西 方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 答案 C
2.(题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4.较快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于 1935 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实行法币政策。 (2)表现: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增加;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
5.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1.(题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 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
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材料说明
() A.农产品商品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
B.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解析 按照材料意思,“少入洋商之手”是“收回利权”的重要举动,也就意味着
近代以来外国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被打破,故A项正确。
答案 A
视角1 从社会转型角度,认识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如价值 观念、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等。 视角2 从近代化角度,分析洋务运动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转变的主要表现及意义。
子。”据此可见(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
解析 材料中“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表明革新思想,“事先选择
吉日祭拜祖先”表明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
答案 B
2.(题点:住宅结构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
2.(题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895年底,清政府就芦汉铁路兴建一事颁谕,允许能集 资千万两以上白银的富商设立公司筑路,赢绌自负。1896年,总理衙门根据王鹏运 准民招商集股开矿、官吏认真保护不得阻挠的奏折,奏请咨令有关省份厘定章程, 地方官不得勒索,得到皇帝同意。这些措施( ) A.说明洋务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B.推动民间兴办实业浪潮的兴起 C.体现出对“中体西用”的反思 D.是在为“新政”的实行制造声势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2 230.32
指数
162.16 172.02 176.19 166.86
解析 材料反映了白银价格上涨,不能体现出稳定的银本位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 反映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并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 了当时白银和制钱的比例,不是制钱的流通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倾 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白银外流,银价上涨,故D项正确。 答案 D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 的兴起。 (2)表现: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3.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原因: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 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①1914~1919 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 萧条。 (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 基础。
D.官督商办的封建性色彩浓厚
解析 根据材料,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不但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
的手里,而且不允许商股过问局务,这本身就是一种晚清时期封建性极强的官督商
办企业的突出特点,故选D项。
答案 D
4.(题点:洋务经济的影响)“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
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
考点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题点:近代工业的发展)《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抽缫满洲野生蚕茧供出口之 用的缫丝业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工业,洋式的脚踩缫丝机早已被普遍用来代替手摇缫 丝车,效果极佳。材料表明( ) A.缫丝业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 B.列强资本输出促使民族工业兴起 C.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机器进口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中“1895年底”“1896年”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A项错误; 根据材料“允许能集资千万两以上白银的富商设立公司筑路”“准民招商集股开矿、 官吏认真保护不得阻挠”“地方官不得勒索”可知,清政府实施了一些政策鼓励民间 投资办厂,这必然会推动民间兴办实业浪潮的兴起,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体西 用”,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 危机,D项错误。 答案 B
2.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内容: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4)影响: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 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封建自 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解析 根据材料“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 累进税率”说明关税水平提升,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 A
5.(题点: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
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 354家,仅重庆就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 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 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较快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 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突出表现为中西合璧、不土不洋;20世 纪50年代以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 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有429家。这说明( )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利于企业发展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
解析 材料体现了1940年相比于1937年西部地区及重庆工厂大量增多,这与抗战时
期的工厂企业内迁有关。国民政府意图通过企业内迁保留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为
3.(题点: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下面是1919年全国部分地区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 家)。据此可知( )
地区 江苏 直隶(今河北)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工厂数 155
45
42 33 31 20 19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B.民族工业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平衡 C.全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北方的自然经济较南方解体迅速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我国部分地区注册工厂的情况,并没有与之前的情况进行 对比,故得不出A项的结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厂集中分布在江苏,其他 地区分布较少,这反映了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故B项符合题意;C、D两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B
4.(题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 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 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年代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制 钱文数
1843
1 656.23 123.93
1847
2 167.44
1844
1 724.12 128.96
1848
2 299.34
1845
2 024.74 151.51
1849
2 354.98
1846
2 208.36 165.22
1850
推动表中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②丝、 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减少;③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市场的扩大。 (2)表现: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耕”与“织”的分离。 (3)影响: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③为中国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6.陷入绝境(1945~1949年) (1)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 (2)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考点三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题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
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
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
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解析 据材料“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
防安全标准”可知,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故B项正确。
持久抗战作准备,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视角1 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视角2 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和近代民主革命的促进作用。 视角3 从经济政策角度,综合考查政府措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视角4 从中外经济联系的角度,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对近代中国民族经济 的深远影响。
1.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一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
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3.(题点:洋务企业的特点)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新订的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
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
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这说明上海
机器织布局( )
A.具有脱离官方管理的商办性质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C.管理人员具有专利保护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