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东汗顾恺之《女史箴图》模本(局部),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

以下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该件品
A.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B.体现了注重意境的艺术追求
C.描绘了当时市井生活D.蕴含理学对妇女的道德要求
2.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

这反映当时
A.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西北边患的威胁已经解除D.专制皇权达到历史新高
3.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

当时
朝廷对此不但认可,还均给予支持。

明清政府此举有利于
A.控制民间宗教信仰B.分化瓦解江南反清势力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江南社会经济发展
4.下图是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A.涉及领域有限B.均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目的
C.注重理论探索D.受益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
5.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抗战的某一事:“这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
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台儿庄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
6.“对列宁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类似的“退却”在新中国初期表现为
A.全行业公私合营B.限制和利用民族工商业
C.过渡时期总路线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7.“坚定地同亚、非、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决支持他们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正
义斗争;支持欧洲、日本等国家反对超级大国控制、成胁的斗争。

”此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段时期的外交
策略
A.50年代初期B.5O年代中期C.70年代中期D.90年代中期
8.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写道:“关于人的法律主要区分如下: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
奴隶”,这表明
A.自然法逐渐成为法理依据B.罗马法明确维护私有时产
C.罗马法有追求自由的精神D.万民法赋予奴隶法律地位
9.19世纪中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成为英国人的常见疾病和导致伦敦人口死亡的首要因素。

这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促使政府加快推进环境立法
C.减缓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D.促进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10.1944年10月。

美苏两国领导人为划分巴尔干平岛的势力范围举行了会晤。

下图是会晤期间丘吉尔写给斯大林
的字条,据此到断
A.美苏构建“冷战”新格局B.该地区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
C.英国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D.战时同盟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11.据统计,1996-2005年信息技术产品世界出口额年均增长率8.5%,2005年达到14500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
口总额的14.5%,超过农产品和服装所占比重之和。

这表明90年代以来
A.传统经济结构瓦解B.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C.知识经济持续增长D.贸易壁垒逐渐被消除
二、连线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秦灭六国后,为防御北边强大的匈奴,秦始皇连接和
修络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明长城是历代
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解读材料,围绕“长城”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史·食货上志》中记载,(宋)熙宁年间以前,各种劳役人“常苦逆送”。

自王安石新法以来,官吏对此们的使用改为以花钱雇佣为主。

这样以来,不仅方便了劳役人,而且官府的工作也不至于因为懈怠而受到耽误。

……王安石的免役法,按照个人家产的多少,要求出不同的钱数雇人冲役,甚至下至单丁、女户。

”本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马端临曾指出:“然役法之行,坊郭,酒税之人尽归助役,故士大夫豪右不能无怨,而实则农民
之利。

”王安石认为:“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亩。

……数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苏轼则指出“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今以彼易此,民未必乐
——摘编自《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免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免役法实施的历史影响。

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洗冤集录》的作者宋慈(1186~1249年),进士出身,曾4次担任南宋省一故的司法官:提刑。

在他二十
多年司法审判实践中,他特别重视检验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62岁任湖南提刑期间,即宋理宋淳祐七
年(1247年),广泛搜集了历代有关司法检验的著作,认真吸收总结了民间的实践经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加上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的心得体会,综合整理,编纂成《洗冤集录》一书,刊行于湖南任所。

后世司法检验官吏、幕僚莫不以它作为案头必备之书,检验尸伤、认定案情,论罪科刑均以它为指南,成为我国司法检验的权威著作,而广泛持久地影响了将近七百年。

欧洲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法医的论著。

宋慈的《洗冤集录》不仅比他们要早三
百多年成书.而且内容也较为丰富,在病理.解剖、药理、伤科,骨科、检验等方面已有比较突出的成就。

——摘自《洗冤录今译·前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慈在法医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慈(洗冤集录)的历史作用。

三、综合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条……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彼此同意放弃它们对于因为战争而担负的费用以及
因为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二条德国放弃其对俄国主张目前为止由于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以及德国及各邦的权利适用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律和措施而可能产生的要求,以及可能由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或它的代表人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所采取的其他措施而产生的要求……
第三条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应予立即恢复。

双方对于接纳领事的条件
应以专门协定予以规定。

第四条双方政府并同意,一方居住在另一方领土内的国民的法律地位和相互贸易和经济关系一般规则的建立,应
按最惠国原则予以实现。

……
第五条两国政府在应付两国经济需要方面,应以彼此亲善的精神进行合作。

……
--摘自《拉巴洛条约》(1922年4月17日)
(1)根据材料,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签订该条约的原因。

(9分)
重庆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东汗顾恺之《女史箴图》模本(局部),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

以下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该件品
A.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B.体现了注重意境的艺术追求
C.描绘了当时市井生活D.蕴含理学对妇女的道德要求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画面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体现宫廷妇女节义,注重品德的修养,A
项正确;《女史箴图》是描写宫廷妇女生活,具有写实特点的宫廷画,并不是注重意境,排除B;C项描绘了当时
市井生活与《女史箴图》不符,排除;理学在宋朝产生,无法影响魏晋时期的绘画,排除D。

所以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女史箴图》,反映宫廷妇女生活,联系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2.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

这反映当时
A.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西北边患的威胁已经解除D.专制皇权达到历史新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文官担任边境知州,并且三年一轮换,这说明中央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西北边患威胁主要来自于其他
少数民族政权,C项排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排除D。

所以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眼“文官”“三岁一易”的意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


时朝廷对此不但认可,还均给予支持。

明清政府此举有利于
A.控制民间宗教信仰B.分化瓦解江南反清势力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江南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项正确;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无关,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是商品经济影响的结果,与瓦解江南反清势力,B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抑制资本主义萌芽,这与材料矛盾,C项错误。

所以选D
4.下图是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A.涉及领域有限B.均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目的
C.注重理论探索D.受益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可知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 A正确;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并不是均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目的,如材料中“马镫”“兵马俑”等,排除B;中国古代这些发明注重的经验的总结,而不是注重理论探索,排除C;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很多受益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但有些不是,如“算盘、伞”等,排除D。

所以选A
5.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抗战的某一事:“这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台儿庄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的重要事件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排除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属于解放战争的内容,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D。

所以选B
6.“对列宁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类似的“退却”在新中国初期表现为
A.全行业公私合营B.限制和利用民族工商业
C.过渡时期总路线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指列宁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找到一条符合俄国国情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新中国政权,采取限制和利用民族工商业的政策,B项正确。

全行业公私合营,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排除A。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的前提下,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排除C。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背景下,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排除D。

所以选B
7.“坚定地同亚、非、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决支持他们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支持欧洲、日本等国家反对超级大国控制、成胁的斗争。

”此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段时期的外交策略
A.50年代初期B.5O年代中期C.70年代中期D.90年代中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坚定支持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和反对美国、苏联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在70年代中期,C项正确;5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支持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同时倒向苏联、反对美国,排除A;5O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支持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反苏反美,但尚未“支持欧洲、
日本”,排除B;90年代中期,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排除D。

所以选C
8.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写道:“关于人的法律主要区分如下: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
奴隶”,这表明
A.自然法逐渐成为法理依据B.罗马法明确维护私有时产
C.罗马法有追求自由的精神D.万民法赋予奴隶法律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查士丁尼”“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主要是保护自由民的自
由和权利,C项正确;自然法与材料中《法学阶梯》中保护自由民的自由和权利不符,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罗马
法明确维护私有时产,排除B;D项说法错误,奴隶没有法律地位可言,排除。

所以选C
9.19世纪中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成为英国人的常见疾病和导致伦敦人口死亡的首要因素。

这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促使政府加快推进环境立法
C.减缓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D.促进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率
上升。

为了解决因环境问题而引起的疾病,政府加快推进环境立法,治理污染,B项正确;工业革命使英国世界霸主地位更加牢固,排除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排除C;现代主义思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所以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中期”“常见疾病是首要因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工业革命对
环境的影响,从而促使政府加快推进环境立法。

10.1944年10月。

美苏两国领导人为划分巴尔干平岛的势力范围举行了会晤。

下图是会晤期间丘吉尔写给斯大林
的字条,据此到断
A.美苏构建“冷战”新格局B.该地区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
C.英国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D.战时同盟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美苏两国领导人为划分巴尔干平岛的势力范围举行了会晤”可知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体现,体
现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到战后争夺势力的范围的转变,D项正确。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与题目中“1944年”的时间不符,排除A。

B项该地区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与史实不符,排除。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苏联和英国的控制权属于各占一半,排除C。

所以选D
11.据统计,1996-2005年信息技术产品世界出口额年均增长率8.5%,2005年达到14500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
口总额的14.5%,超过农产品和服装所占比重之和。

这表明90年代以来
A.传统经济结构瓦解B.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C.知识经济持续增长D.贸易壁垒逐渐被消除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信息技术产品世界出口额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20C90年代
以来推行知识经济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传统经济结构瓦解,且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主旨强调
知识经济作用与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逐渐被消除无关,排除BD。

所以选C
二、连线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秦灭六国后,为防御北边强大的匈奴,秦始皇连接和
修络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明长城是历代
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解读材料,围绕“长城”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长城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

首先,长城作为重要军事防御工程,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军事屏障。

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
有力保障了秦汉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明代长城的存在,也有效减弱了蒙古族和女真族对中原农耕文明的袭扰。

其次,长城作为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分界线,也推动长城两边的经济交流,从而促进了古代农耕文明的丰富和发展。

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屯田戌边,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宋元以后,长城沿线的边境互市也为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补提供了场所和便利。

综上,长城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象征。

评分要求:
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且围烧“长城”;
史实准确,论据引用合理、充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如:第一.根据图示和材料“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可提炼观点为长城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根据材料“为防御北边强大的匈奴,秦始皇连接和修络战国
长城”“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可知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屯田戌边,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游牧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第三.综上所述,长城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意义重大,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象征。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在于理解材料“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和图示关
键意思,然后围绕修筑长城的作用(一是防御保卫农耕文明、而是边境开发)等方面阐述。

整体分析:本题以“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和材料分析长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所起到历
史地位和作用。

对于长城的文化象征意义,人们的认识也始终没有统一起来。

誉之者认为长城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力量的象征。

贬之者的意见主要是反对统治者役民暴政,主张治边要以仁德。

他们不赞成以暴虐的手段,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期构筑这道永备的军事防御建筑,指出应以修仁德服敌和以众志成城御敌为根本。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史·食货上志》中记载,(宋)熙宁年间以前,各种劳役人“常苦逆送”。

自王安石新法以来,官吏对此们
的使用改为以花钱雇佣为主。

这样以来,不仅方便了劳役人,而且官府的工作也不至于因为懈怠而受到耽误。

……王安石的免役法,按照个人家产的多少,要求出不同的钱数雇人冲役,甚至下至单丁、女户。

”本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马端临曾指出:“然役法之行,坊郭,酒税之人尽归助役,故士大夫豪右不能无怨,
而实则农民之利。

”王安石认为:“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亩。

……数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
而民均矣。

”苏轼则指出“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今以彼易此,民未必乐
——摘编自《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免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免役法实施的历史影响。

【答案】(1)特点:由差役到募役;可纳钱代役;交纳免役钱的范围扩大。

(2)影响:保障政府拥有相对稳定的应役人员,有效维护政府的正常运转;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用人不当和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免役法的实施损害贵族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反对。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

根据材料“(宋)熙宁年间以前,各种劳役人‘常苦逆送’。

自王安石新法以来,官吏对此们的使用改为以花钱雇佣为主”“王安石的免役法,按照个人家产的多少,要求出不同
的钱数雇人冲役,甚至下至单丁、女户。

本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概括免疫法的特点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不仅方便了劳役人,而且官府的工作也不至于因为懈怠而受到耽误”“故士大夫豪右不能无怨,而实则农民之利”“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今以
彼易此,民未必乐”和运用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免役法实施的历史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洗冤集录》的作者宋慈(1186~1249年),进士出身,曾4次担任南宋省一故的司法官:提刑。

在他二十
多年司法审判实践中,他特别重视检验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62岁任湖南提刑期间,即宋理宋淳祐七
年(1247年),广泛搜集了历代有关司法检验的著作,认真吸收总结了民间的实践经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加上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的心得体会,综合整理,编纂成《洗冤集录》一书,刊行于湖南任所。

后世司法检验官吏、幕僚莫不以它作为案头必备之书,检验尸伤、认定案情,论罪科刑均以它为指南,成为我国司法检验的权威著作,而广泛持久地影响了将近七百年。

欧洲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法医的论著。

宋慈的《洗冤集录》不仅比他们要早三
百多年成书.而且内容也较为丰富,在病理.解剖、药理、伤科,骨科、检验等方面已有比较突出的成就。

——摘自《洗冤录今译·前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慈在法医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慈(洗冤集录)的历史作用。

【答案】(1)原因:前人丰奋的法律成果和司法实践:政府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个人的积极实践,博学前人著作。

(2)历史作用:确立相对完备的法医理论,有利于中国古代法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其积极进取,重视检验和审慎
的审判态度对中国古代司法影响深远;促进了中国古代法医发展,对于古代法医知识的研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在他二十多年司法审判实践中,他特别重视检验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泛搜集了历代有关司法检验的著作,认真吸收总结了民间的实践经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的心得体会,综合整理,编纂成《洗冤集录》一书”即可归纳宋慈在法医方
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后世司法检验官吏、幕僚莫不以它作为案头必备之书…指南,成为我国司法检验的权威著作”“《洗冤集录》不仅比他们要早三百多年成书.而且
内容也较为丰富”和所学知识可从对中国古代法医学、古代司法和领先世界法医学等三个角度分析宋慈《洗冤集录》的历史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三、综合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条……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彼此同意放弃它们对于因为战争而担负的费用以及
因为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二条德国放弃其对俄国主张目前为止由于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以及德国及各邦的权利适用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律和措施而可能产生的要求,以及可能由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或它的代表人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所采取的其他措施而产生的要求……
第三条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应予立即恢复。

双方对于接纳领事的条件
应以专门协定予以规定。

第四条双方政府并同意,一方居住在另一方领土内的国民的法律地位和相互贸易和经济关系一般规则的建立,应
按最惠国原则予以实现。

……
第五条两国政府在应付两国经济需要方面,应以彼此亲善的精神进行合作。

……
--摘自《拉巴洛条约》(1922年4月17日)
(1)根据材料,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签订该条约的原因。

(9分)
【答案】(1)双方放弃对战争费用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的赔偿;立即恢复苏德两国的外交关系;按最惠国待遇原
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

(2)列宁提出了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两国面临相似的处境,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孤立和敌视,《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协约国帝国主义的霸权政策;签约有利于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和恢复发展经济。

【解析】
(1)根据材料“...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彼此同意放弃它们对于因为战争而担负的费用以及因
为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应予立即恢复...双
方政府并同意,一方居住在另一方领土内的国民的法律地位和相互贸易和经济关系一般规则的建立,应按最惠国原则予以实现。

”,按照条约的分条叙述,即可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双方政府并同意,一方居住在另一方领土内的国民的法律地位和相互贸易和经济关系一般规则的建立,应按最惠国原则予以实现...两国政府在应付两国经济需要方面,应以彼此亲善的精神进行合作”可以概括出:两国
面临相似的处境,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孤立和敌视,《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再结合十月革命后的实际情况,即可分析苏德签订该条约的原因。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