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受限空间作业期间的安全管理,确保进入受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发生中毒、窒息、着火和爆炸事故,减少职业危害,规范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及审批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矿各单位、驻矿单位、外委施工队及专业化服务队伍在受限空间作业时的安全管理。
三、受限空间定义
受限空间是指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m的封闭或敞口等通风不良空间。
四、受限空间分类
受限空间分为以下四类:
1. 封闭半封闭设备:指储罐、槽车、贮池、锅炉、容器、管道、炉膛、烟道等。
2. 地下建(构)筑物:指窨井、地下管沟、暗沟、地坑、废井、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地下电缆沟等。
3. 地上建(构)筑物:指储藏室、垃圾站、筒仓等。
4. 煤矿井下(构)筑物:煤仓、通风井、盲巷、
尾巷等。
五、受限空间作业总体要求
1. 各单位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对受限空间作业必
须提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矿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严禁无批准措施违规组织作业。
2. 各单位编制受限空间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针
对作业内容对受限空间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分析受限空间内是否存在缺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
温、负压等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并按审批后的措施组织作业。
3.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应了解作业环境、作业内容、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4.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和置换,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5.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受限空间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切断受限空间内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7.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切断受限空间内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8.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确保氧气含量在18%~21%之间,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可燃气体浓度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9.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受限空间内的温度、湿度、负压等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10. 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受限空间内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六、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及审批程序
1. 受限空间作业申请: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填写《受限空间作业申请表》,并提交矿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2. 受限空间作业审批:矿安全管理部门对受限空间作业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作业。
3. 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受限空间作业前,矿安全管理部门向作业单位发放《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4. 受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交回矿安全管理部门。
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1. 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
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 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遵守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确保作业安全。
3. 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保持作业现场整洁,防
止杂物掉入受限空间内。
4. 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气体浓度检测,确
保氧气含量在18%~21%之间,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化工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可燃气体浓度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5. 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
气流通。
6. 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受限空间
内温度、湿度、负压等异常。
7. 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对受限空间内的设备、
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八、受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1. 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2. 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了解应急预案内容,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3. 受限空间作业时,一旦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4. 受限空间作业时,矿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监护,确保作业安全。
九、责任与处罚
1. 违反本制度规定,未经审批擅自进行受限空间作业的,对作业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2. 违反本制度规定,受限空间作业前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未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未进行通风等,对作业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立即整改。
3. 违反本制度规定,受限空间作业时未佩戴个人
防护装备、未遵守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等,对作业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立即整改。
4. 违反本制度规定,受限空间作业时发生事故,
对作业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十、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矿安全管理部门可根据
实际情况予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