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压实家长责任处理办法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欺凌压实家长责任处理办法细则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出,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1】欺凌行为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格开展和正常社会化进程。

【2】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校园欺凌行为日益走向低龄化,欺凌手段也更具有隐蔽性。

【3】对于校园欺凌存在的原因,学界及社会各界根本达成一致,即社会、学校、家庭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会、学校、家庭在各自应行使的职责中存在的缺位和错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4】在国家层面,有关部门亦认识到家庭在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欺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现象,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也是个体与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其他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及自身行为的典范作用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处理、情绪情感的表达等都会产生不可无视的影响。

研究显示,欺凌者的攻击性、冲动性、缺乏同情心及对欺凌行为的扭曲化认知,被欺凌者的不平安感、焦虑、低自尊、不成熟的社交能力,都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留在子女身上的阴影。

【5】因此,防治校园欺凌行为需要从家庭做起,父母要正确认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正视自己的家庭角色。

父母应当成为知识的学习者
1父母要认识什么是欺凌行为。

传统的欺凌行为通常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倚强凌弱,采用打骂、恐吓等
方式的武力欺
凌。

这类欺凌比较明显且容易区分。

但是欺凌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不仅是
欺凌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隐蔽性,还包括其形式的隐蔽性,如“语言欺凌”和“网络
欺凌”。

语言欺凌是使用嘲笑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方式去侮辱、败坏被欺凌者的名誉或者对其进行孤立。

这种欺凌虽然不会对被欺凌者造成直接的身体损伤,但是对其心理伤害较大且影响更久远。

网络欺凌是高科技时代的新产物,欺凌者会通过、邮件、短信、网络等电子手段对被欺凌者进行攻击、污蔑、恐吓等。

网络欺凌甚至成为欺凌者将现实生活中的欺凌行为延续到虚拟世界的手段,如将被欺凌者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散布到网上,这些行为都会加剧对被欺凌者的伤害。

而放大对被欺凌者的羞辱,让更多人围观,正是欺凌者想要获得的成就感。

2.父母要认识欺凌带给孩子的伤害。

在一个欺凌事件中,被券入的有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

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欺凌者时,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去欺凌别人就说明不会吃亏,因此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事实上,在一个欺凌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被欺凌的孩子,欺凌者同样是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误入歧途,犯罪的概离也更高。

而对于被欺凌的孩子来说,每一次的欺凌行为带来的伤害都会延伸到他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甚至是一生。

还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的孩子既没去欺凌别人,也没被别人欺凌,这还能有什么危害?”事实上,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同时也是欺凌事件的受害者。

研究显示,许多旁观者会因欺凌事件而引起不舒服的感受,如出现全身不适和无力感,这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应对欺凌
的策略,又不相信欺凌能够被制止。

3.父母要学会判断欺凌行为。

面对一些欺凌行为,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孩子之间在开玩笑,如起绰号等。

事实上,以恶意欺负他人或者嘲笑他人为目的的玩笑就已经属于凌的范畴了:2021年12月,教育部第十一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屡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
二、父母应当成为良好家庭气氛的创立者
家庭气氛是指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的气氛。

不同的家庭气氛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能够促进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友善、平和、宽容的性格,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家庭的关爱,从而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不良的家庭气氛会对孩子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如自信心缺乏、退缩、不合群、攻击行为、不知道如何关爱他人、内向、孤僻、恐惧、焦虑和不善交际等。

有研究者把家庭分为三大类:砖墙型、水母型和骨干型。

砖墙型家庭的父母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强制要求孩子执行其命令在生活中运用实际的、威胁的或想象的暴力来强制执行规那么,试图通过惩罚和制造恐惧来破坏孩子的意志,使用着辱、挖苦、嘲笑和其他使孩子穿迫的方法操纵孩子的行为他们对孩子的爱是高度有条件的:在认知学习方面,砖墙型家庭的父母会将知识内容直接灌输给孩子,而不是教授他们思考的方法。

水母型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惩罚和奖励是武断、无章可循的,他们喜欢插手孩子的生活,总是忙于帮助孩子消除问题或脱离困境,威胁和贿赂是这类父母控制孩子行为的手段;这类家庭在进行各种重要活动时没有组织性,父母和孩子的行为都是受情绪主导。

骨干型的家庭气氛是民主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会创立支持创造性、建设性和责任心的家庭环境家中的纪律和规那么清晰、明确孩子会被鼓励成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孩子会学习接纳、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会被教授如何思考,如何开展自己的能力,如何与他人合作。

砖墙型和水母型家庭容易培养出或恶意欺负他人的欺凌者,或缺乏内在能量来对抗欺凌的被欺凌者,或面对欺凌事件无能为力的旁观者。

骨干型家庭往往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来开展人类与生俱来的关心能力和行善意愿,并帮助孩子开展自律,即使面对逆境或同伴压力,他们依然能够忠诚于自我,相信自己有改变困境的能力。

三、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积极倾听者
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平安感,并有助于孩子将这种平安感迁移到其他关系(如同伴关系)中。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这也是父母对孩子开展家庭教育的前提。

专制的父母很容易无视自己的孩子,并且通常不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时机,孩子长大之后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会导致孩子受到欺凌后不敢告诉父母,觉得是给父母“惹事”,怕受到责骂。

也有的孩子曾经向父母透露过相关的情况,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也没有获得帮助,从此以后孩子也不
愿意再提起了。

因此,当孩子出现反常或支支吾吾地想向父母传达一些信息时,父母一定要耐心聆听,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谈话,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平安,愿意向父母说出事情的经过
四、父母鹿当成为细心的观察者由于欺凌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父母需要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和情绪进行观察,识别孩子是否遭受欺凌,如孩子突然厌学、突然要求父母接送、突然不和朋友玩、放学回家衣物有污损、偷拿家里的钱或物、食量减少或消化不良、学习成绩突然下滑、开始有攻击行为、失眠做噩梦、情绪波动较大、身体有伤口等。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些反常表现时,就需要提高警惕,通过聊天等形式向孩子了解情况,并及时向教师了解情况、进行沟通。

五、父母应当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在一个欺凌事件中,无论孩子是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旁观者,父母都需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

1孩子未遭受欺凌。

即使孩子没有遭受欺凌,父母也需要告诉他们:你永远不能欺凌别人:你也不能被别人欺凌如果欺凌发生了,你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你不受到伤害。

2.孩子遭受欺凌后。

如果孩子遭受了欺凌,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受到欺凌不是你的错:你无须为伤害你的人保守秘密:忍受和退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每个人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这与是否勇敢无关,告诉爸爸妈妈这件事正是你战胜恐惧的勇敢表现。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向孩子做出承诺,让孩子获得平安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力量:爸爸妈妈一定会支持你的,爸爸妈妈可以帮助你一起解决。

3.孩子是欺凌者。

如果孩子是欺凌者,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欺凌他人是一种恶性行为,欺凌者将受到法律。

法规、校规校纪的严厉制裁,根据欺凌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爸爸妈妈会帮助你一起面对和解决已经发生的事件:爸爸妈妈也会帮助你进行改变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勇敢成认孩子出现的问题,立即对其进行管教,干预其欺凌行为。

同时,父母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助孩子了解自我,教授孩子交友的技巧,并且密切关注孩子的活动,引导孩子参加更具建设性、更有意义的活动。

4.孩子是旁观者。

如果孩子是旁观者,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成为一名旁观者会带来的危险,与孩子交谈和讨论选择旁观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澄清什么是“立场”以及“如何选择做正确的事”,这种引导将会帮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判断对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如何就自己的能力关心、帮助和效劳他人也是需要父母与孩子探讨的话题,这些话题将会更好地帮助孩子了解社会,学会适应环境、表达自我,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性格养成和社会融入的关键时期。

因此,父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品质修养,不断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促进孩子健康身心的形成,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