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作者:陈玉德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7期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校园安全稳定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样,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而伤害他人或不能完成学业的案例时有发生,引起了全
社会的深刻反思。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其学习效率和生活方式,而且关系到
各民族团结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有效干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是摆在民族高校面前
的一项重要任务。

1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埋问题的成因,有助于进行合理干预。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
况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闭塞、交通不便的牧区、山区,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与
生产方式影响,他们血缘和区域意识浓厚,本族认同感强【1],民族自尊心强。

他们从家乡来
到陌生的环境,与不熟悉的同学相处,甚至个别人还存在语言障碍而无法与他人沟通,普遍难
以适应,长时间苦闷、焦虑。

有些学生因为不热爱自己的专业、不适应大学上课方式、不习惯
自我管理等,不能快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难以调适自己的心情,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1.2学校原因造成的心理压抑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

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否遵循以学生为
本原则,是否采取全封闭管理,课程开设是否满足学生需要,教师授课方式和内容是否遵循学
生心智发展规律,是否能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与时代文化科学规律相一致,学生管
理工作是否做到细致入微,校园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等,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


校各项工作做到值,学生就会有安全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反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
率就会大大增加。

1.3家庭原因造成的心理压力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结构及父母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生维持一种轻松、和谐的心理状态,而父母离异或亡故就很可能使学生
经常性地产生失落和无助感。

和睦的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归属需要,
而单亲家庭、不和谐家庭很容易养成孩子粗暴、胆小、怯懦的性格。

温暖的家庭会给孩子自信、积极、健康的心态,而专制式家庭会使孩子孤僻、专横。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宽严适度,孩子的
身心才会健康成长,娇生惯养下的孩子必然缺乏自立意识和能力,甚至在遇到挫折时还会产生
偏激心理。

1.4对未来就业的困惑
在目前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艰难转型的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市
场岗位不足或与大学生预期不相符。

学生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和未来就业预期,产生了强烈的困
惑与迷惘,甚至出现刻苦学习将来是否用得上的疑问,从而导致思想波动大,学习动力不足。

1.5文化变迁导致适应困难
少数民族学生长期受本民族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因素影响,而在大学学习的几年,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知识的不断拓展、视野的不断开阔、海量电子信息的不断接触,他们的观念受到挑战,不可避免地和现代社会价值取向产生冲突。

面对这些如果学生认识不到位,思考不深入,调适不顺利,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需要及时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文化变迁,否则学生会产生焦虑、无助、抵触等情绪,严重者甚至表现为抑郁或暴力。

2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还与他们自小在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

要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背景、思想认识和心理特点,按照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有效干预,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宗教信仰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2.1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素质。

民族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和辅导教师培训,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心理教师在对本民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引导和教育时,工作效率会更高。

因为在面对本民族教师和本民族语言的心理咨询时,学生更容易袒露心扉,产生民族认同感;由于有共网的民族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教师更容易体会学生的心路历程和心理困惑;基于对本民族教师的信任,学生可能会更重视后者的建议和意见。

所以,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心理教师,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2.2创建丰富多彰、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心理和较强的文娱能力,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

因此,要推动多元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吸引学生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密切师生、生生感情,使少数民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收获友谊,减少孤独感、失落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宣泄情绪的机会。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以学生为本,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球类运动、系列演讲、志愿者行动、心理知识宣讲、法制讲座等,使学生融入其中,释放负面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建立正向兴趣爱好,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

2.3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信箱
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宣泄室,既为学生寻求心理帮助提供平台,也为学生化解不良情绪提供条件。

心理咨询师可以是专职心理教师,也可以是从事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以及喜欢心理咨询并有志于此的斑主任或辅导员等。

在民族高校设置心理咨询信箱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牛性腼腆、不善交流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信箱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的压抑感描述出来,把自己的郁闷宣泄出来。

对于心理教师来说,可以借助该信箱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以促进其心理和人格的健全。

2.4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大学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同的。

所以,要想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就必须掌握规律,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干预。

一般来说,刚入校的大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不能适应环境,不能很快转换角色,缺乏学习
压力和动力,不能自如地进行人际交往,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等。

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新
生入学教育,引导他们顺利地从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过渡。

在二、三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
理问题主要是感情困惑、发展方向迷茫等;在四、五年级,学生面对的主要是未来就业压力。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要以集体讲座或组织活动形式加以引导;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特殊
问题,应该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耐心沟通和交流。

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情绪管揎教育
自我情绪管控指的是自我情绪的正向调节和平复。

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克服不良情绪,保
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个体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对自身价值的主观感受会以
情绪化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情绪管控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少数民族
大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适应和自我满足,教育他们以自身的现实
条件为基础确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校正,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获得自我满
足的正向情绪体验。

要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适度的自我价值感,走出妄自菲薄的情绪困境,对某些有性格偏差和心理问题者要重点关注【2]。

教育学生管控不良情绪时,引导他们找到适
合自己的方法,如运动、唱歌、倾诉、睡觉甚至玩游戏等,把剧烈的情绪波动正确转移、慢慢
消减进而消除,避免负面情绪引发的突然性损害行为。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全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一部分,是本民族前进和发展的骨干力量,是维护
国家稳定与繁荣的中坚力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承担着
促进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任务。

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有利于少数
民族大学生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写国家安定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