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解析】 本题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 保留关系的意义。着眼点应围绕“汉字”展开,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汉字是中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 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其次要结合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进行分析; 最后要联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这一作用进行分析, 突出汉字对中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意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 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 佻),“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 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 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 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联系
①都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基本特征。②因为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所以才有时间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才有可能博大 精深;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才有可能源远流长。③原因都在于包容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4.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带有 明显的特征,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参考答案】 ①重要标志 ②重要见证 ③独领风骚 ④兼收并蓄 ⑤
和睦相处 ⑥理解 ⑦民族特性 ⑧民族凝聚力 ⑨去其糟粕 ○10 时代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精要填充]—————————————— [核心归纳] 1 个原因:包容性。 2 个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个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3 个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民族性 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重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相 侧重于丰富厚重,具体表现Fra bibliotek侧重点

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 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别 视角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渐趋 融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 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015·江苏高考)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 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思维导引】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认真审读材料,弄清“理据 保留”“形体简化”的含义;二是细审设问,清楚需要探讨的事件,即“处理 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还要明确答题角度,即“意义”。
上一页
5.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2012·安徽高考·T7-②) 错在何处: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社会实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核心考点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作用
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的重要见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2015·广东高考·T31-B) 错在何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 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也有中华文化的共 性,不存在冲突。 4.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2013·安徽高考·T9-③) 错在何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发展,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 而非决定文化的特色和发展。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
独特性 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区域性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 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 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 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
特点
所通用
为世界所仅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特别提示] 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 进入文明时代文字与文明关系角度。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上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核 心 突
时 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最新考纲]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总览全局]——————————————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易误诊断] 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2015·福建高考·T29-①) 错在何处:汉字属于文化范畴,是一种文化现象。
2.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015·山东高考·T31-B) 错在何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印证了中华文化的 源远流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