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教案全全套人教版科 海 泛 舟.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海泛舟
沂源县历山中学张兴友
设计理念
1、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环境: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拓宽视野。

2、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学科学,用科学,树立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1、学科学,用科学,树立科学观念,追求科学。

2、感受科学,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立志科学,当一名科学家。

3、学会用语文反映科学世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育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立志科学。

2、语文和科学,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一周,搜集如下资料:生活中的科学、科学家的故事、科学之迷。

教学时间
课余准备时间:一周课时安排: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走进科学
1、分组让学生谈谈对科学的认识。

2、阅读资料:(1)什么是科学(2)科学应当造福人类
(资料,课本106——107页)
第二板块:展现科学
1、让学生谈谈身边的科学,使其认识到生活中离不开科学,科学无处不有。

2、例文:生活中有科学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一个玻璃瓶的瓶口上,鸡蛋有一小半没入了瓶中。

我习惯地用手指按压着鸡蛋,但当鸡蛋被我按进瓶里时,却碎成了几块。

这时,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个光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它呢?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会儿说:“应该没问题。


爸爸找出几张废纸揉成一团,用火柴将纸点燃后小心地丢进瓶里。

爸爸对我说:“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他把一个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轻轻地按压,只听得“啪”的一声,鸡蛋完整地掉进了瓶子里。

我十分惊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呢?”爸爸说:“我来做个小实验,你就能明白。

” 爸爸把一只蜡烛放在一个小碟子上,然后放到一盆水里,让蜡烛伸出水面三分之一左右,把蜡烛点燃,然后用玻璃瓶把蜡烛反盖起来;又在瓶口放几个支撑物把瓶子托起来一点,让水可以进出瓶子;还在瓶外壁上作一个与水面齐平的记号。

蜡烛燃烧一会儿后,就熄灭了。

这时我发现,瓶子里的水面已经上升到瓶子中空部分的五分之一。

怎么会是这样呢?爸爸告诉我:当蜡烛燃烧时,用掉瓶子里的氧气,氧气大约只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氧气用完后,火焰熄灭,水被外面的空气压力推进瓶子里。

在推鸡蛋进瓶的实验中,由于剥了壳的鸡蛋把整个瓶颈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于是瓶里的气压降低,蛋被吸入瓶里。

真没想到,在生活中只要时时、事事、处处留心,就会有许多新发现!
第三板块:科学家的故事
讲故事比赛,选一位你所熟悉的科学家,讲讲他们的有关故事,看谁讲的好。

科学家的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第四板块:科学之谜
面对科学,你有哪些难解之谜?
推荐:现代科学之谜
1991年,日本科普期刊《科学朝日》在纪念创刊50周年之际,从当代科学重大课题中筛选出七大课题,推出现代科学的世界七谜。

这七谜是:
1.宇宙的形成。

近代关于宇宙发生发展有几种科学说。

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
宇宙学,威尔逊的背景辐射宇宙学,盖莫夫的大爆炸宇宙论,邦迪的稳恒态宇宙论和
霍琴柯的量子宇宙论。

目前正处于诸说争鸣状态。

2.太阳系第10个行星。

已知太阳系有9大行星,到底有没有第10个行星,天文
学家们还在寻找。

1972年美国天文学家普迪拉预言,在冥王星轨道外侧可能有第10
个行星存在。

1987年美国航天局安德森根据行星探测器的探测,重提第 10个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并计算出它的质量和公转周期。

198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林顿、鲍威尔和巴
西天文学家哥麦斯分别测算出第10个行星的理论轨道,但迄今天文观测未得证实。

3.生命的起源。

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距今4亿年前登陆。

生命是从简单
的无机化合物逐渐发展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随着自然条件的演变,这些化合物互相
作用,最后产生出有生命的物质。

生命诞生之谜尚未最后揭开。

4.生物形态的构成。

80年代前半期,美国生物学家霍格尼斯博士和瑞士的盖林格
博士,根据自己的试验,成功地分离出生物遗传变异基因,找到了某些只长着一对翅
膀的昆虫却生出了两对翅膀、在本来长着触角的部位却生出了两只足的原因:生物形
态的构成是由自身基因与环境因素决定的。

5.恐龙的灭绝。

有两种学说在争鸣:一是灾变说,认为小行星撞地球或气候突变,使恐龙灭绝。

另一学说是渐变说,认为恐龙灭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非一朝一
夕所致。

6.人类的起源。

有两种理论在争论。

一种理论认为人祖诞生于非洲,然后向世界
各地扩散繁衍。

另一种理论认为,各大洲的人类是从各自的当地原始人进化而来的。

从化石发掘证实,前一理论颇占上风。

7.厄尔尼诺现象(Elnino)。

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现象,每隔2~7 年出现一次,每次可持续一年,非周期变化。

从50年代到90年代已出现10次。

专家们仍在探索它的成因和发展情况。

第五板块:科学与诗
科学中有诗吗?你能用诗反映科学世界吗?
推荐文章:《科学与诗》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诗歌是离不开想象力的。

科学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往往也离不开想象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与诗不应当是冰炭不同炉的。

事实上,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还是有一些科学家与诗人合为一体的人物的, 尽管为数不多,如我国汉代的天文学家兼诗人张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兼诗人罗尔德•霍夫曼。

江泽民同志当年的老师顾毓璘先生既是工程学专家,也是诗人。

2 0 0 3年3月1 7日刚刚去世的数学家苏步青,目前在浙江大学任教的数学教授蔡天新,都是诗人。

达尔文的祖父、著名医生、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兼诗人伊拉斯穆斯•达尔文 ( 1 7 3 1 - 1 8 0 2 )曾用蒲伯体的诗篇来反映其进化论思想,比如,在《自然神殿》中,他写到:
无尽的波涛之下的有机生命生养于海洋的珍珠般的洞穴中;
起初形态甚微,用放大镜也看不见,它们在泥沙上移动,或将水体洞穿。

在同一首诗中,他又描述了一种块菌的无性繁殖:
于是,孤独的块菌在土里厕身,
从父系的茎中伸出块茎。

它自由地呼吸,没有雄蕊,
不是由种子诞生出的后代,不需要母爱。

他的诗篇不仅影响着他的孙子,还影响着英国的一批浪漫主义诗人,以至于大诗人科勒律治将在诗歌中进行理论思考的倾向称为“达尔文化”。

与科学家写诗形成对称的是诗人谈科学。

屈原深刻的《天问》至今悠然在耳畔回响。

英国大诗人蒲伯(1688 — 1744 )在其《人论,书信体诗文第一篇》中提出的宇宙论问题,人们至今还在解答之中:
星系如何集聚成更大的星系?请观察思考。

有哪些行星在环绕其他的太阳迅跑?
在同一首诗的后面,他似乎为统计学奠定了基础:
整个大自然不过是您把握不了的大艺一桩;
整个偶然性就是您看不见的那个方向。

在《艾萨克•牛顿墓志铭》中,蒲伯又写到:
大自然和自然定律都在黑暗中躲藏
上帝说,让牛顿问世!于是一切大白于天光。

英国现代派诗人J • C. S q u i r e ( 1 8 8 4 - 1 9 5 8 )在其《讽刺诗体集》中对蒲伯的上述两句诗做出了回应:
此情形并未能持久:
魔鬼喝道“嘀!让爱因斯坦问世!”
世界又变得难以捉摸。

蒲伯在其《论批评》中有两句诗,可能适用于描述科学期刊稿件的评审人:
让那些本身较杰出者去教育别人
让善于写作者去放开手脚进行评论。

《新大陆诗双月刊》2 0 0 2年8月号上,北塔先生在《从窗里看雪》一文中说, “我至今没有发现一个将科学与诗成功结合的人”,不知他心目中的成功标准是什么。

至少,去掉“成功”二字,将二者结合的人还是有的。

也许,我们可以将今后我国能不能产生更多的科学家兼诗人或喜欢“触摸科学”的诗人,作为教育改革、教育制度是否成功的最好判据。

第六板块:实弹演习
拿起你的笔,以“科学”为话题写作文,题材不限,6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